-
新型特色水药罐的设计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特色水药罐,以提高水药罐的操作便利性、密封性、保温性及牢固性.方法:新型特色水药罐材质为树脂类,由双层保温罐体、单向排气阀、调节开关、活塞、风琴软管和弹簧组成.其中双层保温罐体的罐壁为内部中空的双层结构;调节开关的中部设有长方形滑动孔;活塞由活塞杆、尾座和活塞头组成;弹簧位于开关底座旁,上端和调节开关连接,下端和双层保温罐体连接.结果:相较于传统特色水药罐,新型特色水药罐用于拔罐所需时间更短,药液洒漏量更少,拔罐前后药液温差更小.结论:新型特色水药罐临床操作简便、密封性强、保温性能良好、不易破碎,是一种适合临床推广使用的拔罐器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药罐疗法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观察药罐疗法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痰热壅肺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基础西药联合药罐疗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标志物[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气促、咳嗽、咳痰、发热、痰液性状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5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WBC、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3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上述2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为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予以药罐疗法治疗痰热壅肺型AECOPD疗效较优,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力,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腕踝针配合药罐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腕踝针配合药罐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B组、C组和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采用腕踝针、药罐及腕踝针配合药罐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D组治疗1 d后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7、14 d后,各组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D组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B组、C组和D组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B组、C组和D组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VAS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50.0%,B组为55.0%,C组为55.0%,D组为90.0%.D组总有效率与A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腕踝针配合药罐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颈肩疼痛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腕踝针疗法联合中药药罐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联合中药药罐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纳入16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腕踝针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腕踝针疗法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药罐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7天.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评定,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治疗7天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痛、下肢疼痛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2项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腿痛、腰部板硬、下肢麻木、腰膝沉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4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F-α、CRP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疗法联合中药药罐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与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壮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风湿病属壮医“发旺”范畴,是壮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壮医药治疗风湿病方法众多,常用的有壮医药线点灸、药罐疗法、壮药烫浴疗法、针挑疗法、壮药内服及综合疗法等.壮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病的临床报道较多,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壮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治疗肥胖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中医内治中药、食疗等方法及外治针灸、推拿、药罐等方法对中医治疗肥胖症进行综述,提出不同中医方法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刺络放血后拔药罐治疗瘀血阻络型腰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刺络放血后拔药罐治疗瘀血阻络型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144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2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50 mg/次,3次/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给予刺络放血后拔药罐疗法,每3天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7.91,P<0.05).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2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个疗程后2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刺络放血后拔药罐治疗瘀血阻络型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改善活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壮医药疗法治疗痹证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痹证是风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侵犯小关节为主,疾病后期关节变形,相当于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骨关节疾病.痹症现代医学的治疗主要以内服西药为主,中医则多采用中药内服疗法,辅以针灸疗法等,而临床中联合应用壮医药方内服、药线点灸、药罐、熨浴疗法、综合疗法等治疗,也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壮医药治疗痹证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各壮医药疗法的优势,指导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夜尿增多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而夜尿增多则是慢性肾脏病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夜尿增多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病因多样,西医的治疗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中医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各种疾病的新趋势.中医内治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夜尿增多的汤剂包括下瘀血汤、固本化瘀汤、缩泉胶囊、复方积雪草合剂、六味地黄丸,治法包括"六对论治"、健脾益肾淡渗法等,对夜尿增多症状的改善有重要意义.中医外治法包括穴位按摩法、针刺法、艾灸法、拔药罐法、穴位贴敷疗法、中药熏蒸、中药结肠透析、中药离子导入法等,均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脏病夜尿增多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常规综合保守疗法联合传统药罐疗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常规综合保守疗法联合传统药罐疗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4月我院接诊并进行治疗的6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针灸、推拿等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药罐疗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腰椎活动度、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6%,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屈、侧屈、后伸度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腰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综合保守疗法联合传统药罐疗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对腰椎功能及活动度的改善明显.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常使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常规综合保守疗法来进行治疗,但是临床疗效并不明显[1].传统药罐疗法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通过多种中药共同作用,能够有效治疗腰部疼痛和冷痛等症状[2],但是由于操作复杂,无相关治疗用药标准,因此未被广泛使用.本文研究常规综合保守疗法联合传统药罐疗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