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73例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断为艾滋病合并CMVR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特点、眼底表现、治疗和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73例艾滋病合并CMVR患者中,男54例,女19例,年龄为(41.3±12.1)岁。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34.0/μL,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0/μL者5例(6.85%)。血液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DNA阳性者40例(54.79%)。35例(47.95%)患者入院时有眼部症状,病灶以单眼受累为主(53.42%, 39/73),检眼镜检查显示呈中央型病变者41例(56.16%),伴渗出病变者63例(86.30%),有出血病变者52例(71.23%)。67例患者接受抗CMV治疗,46例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未治疗患者随访期间病变好转,中位住院时间为25 d。logisitic单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单独使用抗CMV药物(膦甲酸钠或更昔洛韦)治疗的患者,使用抗CMV药物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预后更好[比值比(odds ratio, OR)=0.308, P=0.038]。相较于年龄<30岁的患者,年龄>50岁的患者预后较差( OR=14.667, P=0.00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是影响CMVR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8.183, P=0.009)。 结论:CMVR好发于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艾滋病患者,但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0/μL的患者仍有可能发生CMVR,且并非所有患者血液CMV DNA均呈阳性,故艾滋病患者有必要常规行眼底筛查。CMVR总体预后较好,年龄>50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适量使用地塞米松联合抗CMV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用臭氧作用机制及其在HIV/AID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臭氧因强氧化性,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但随着临床研究技术的进步和人工臭氧发生设备的不断升级,医用臭氧的适应范围不断扩大,临床治疗作用凸显,其疗效得到了充分肯定。由于医用臭氧具有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故医用臭氧为临床医护人员在HIV/AIDS患者的治疗中提供了新思路。本篇综述中将主要描述医用臭氧的作用机制及其在HIV/AID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以期对医用臭氧在HIV/AIDS患者中的安全应用有一定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卡泊芬净治疗艾滋病合并中重度肺孢子菌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Z)联合卡泊芬净治疗接受机械辅助通气的艾滋病合并中重度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入院时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艾滋病合并中重度PC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TMP/SMZ联合卡泊芬净治疗(联合治疗组)与TMP/SMZ单药治疗(单药治疗组)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根据基线动脉血氧分压(PaO 2)将纳入患者分为PaO 2≥50 mmHg(1 mmHg=0.133 kPa)和PaO 2<50 mmHg亚组,进一步比较各亚组中联合治疗和单药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学比较采用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3个月生存情况,Log-rank法比较各组生存率。 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单药治疗组23例,联合治疗组60例。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全因病死率分别为34.8%(8/23)和23.3%(1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12, P=0.290);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者3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1, P=0.477);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抗PCP治疗7 d后机械通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0.01,均 P>0.05)。52例PaO 2≥50 mmHg患者中,13例单药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联合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全因病死率为25.6%(1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4, P=0.704);患者3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9, P=0.407);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抗PCP治疗7 d后机械通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1.02、0.69,均 P>0.05)。31例PaO 2<50 mmHg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全因病死率为19.0%(4/21),而10例单药治疗组患者中6例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40);联合治疗组患者3个月的生存率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9, P=0.043);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抗PCP治疗7 d后机械通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均 P>0.05)。单药治疗组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0%(20/23),其中电解质紊乱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为56.5%(13/23),联合治疗组上述发生率分别为78.3%(47/60)、35.0%(21/60)、53.3%(32/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34、3.18、0.07,均 P>0.05)。 结论:在需要机械辅助通气的艾滋病合并中重度PCP患者中,TMP/SMZ与卡泊芬净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与TMP/SMZ单药治疗相当。但在需要机械辅助通气且PaO 2<50 mmHg的艾滋病合并PCP患者中,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TMP/SMZ单药治疗,且联合治疗并未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北海市人民医院艾滋病门诊初治且依从性良好的107例艾滋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自愿接受中药治疗分为两组,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联合平肝解毒方剂治疗组(42例),单纯接受HAART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8周时的病毒学和免疫学应答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法对白细胞介素-28B(interleukin-28B,IL-28B) rs12979860进行基因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 结果:治疗48周时,42例HAART联合平肝解毒方剂组患者中,41例(97.62%)获得了病毒学应答,65例单纯HAART组患者中有58例(89.23%)获得了病毒学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00, P>0.05);HAART联合平肝解毒方剂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了(244.32±101.83)/μL,与单纯HAART组患者的(211.56±112.50)/μ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522, P>0.05)。92例携带IL-28B CC基因型的患者中,88例(95.65%)获得了病毒学应答,而15例携带IL-28B非CC基因型患者中有11例获得了病毒学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94, P>0.05)。携带IL-28B CC基因型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了(229.72±101.17)/μL,高于携带IL-28B非CC基因型患者的(173.40±89.64)/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28, P=0.0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IL-28B CC基因型、HAART方案中含蛋白酶抑制剂有助于提高抗病毒的疗效。 结论: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IL-28B CC基因型、HAART方案中含蛋白酶抑制剂是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湖南省2020年整合酶抑制剂治疗的艾滋病患者HIV耐药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 INIs)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失败患者的基因型耐药突变情况,为艾滋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湖南省2020年使用INIs≥1年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病毒抑制失败(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患者采用In-house法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408例研究对象中,病毒抑制失败12例(2.9%)。获得有效序列12份,其中8份出现耐药突变。调查人群总耐药突变发生率为2.0%(8/408)。本研究发现1例(0.2%)对INIs耐药,突变位点为T66I、G118R、E138K;发现7例(1.7%)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RTIs)和5例(1.2%)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NRTIs)耐药,主要突变位点分别为M184V/I、D67N和K103N;发现1例(0.2%)对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 PIs)耐药,突变位点为I50L。出现耐药突变的8例患者中,1例同时对INIs、NRTIs和NNRTIs 3类药物耐药,4例同时对2类药物耐药(3例NRTIs和NNRTIs、1例PIs和NNRTIs)。结论:INIs药物耐药发生率较低,但提示要定期开展INIs耐药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05—201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相关信息,选取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2005—2015年在凉山州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年龄≥ 15周岁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共14 219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36.10±9.41)岁,其中男性10 021例,占70.5%,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61.0%,8 678例);至随访观察终止时间,依然在治者10 001例(70.3%),死亡1 425例(10.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 HR(95% CI值)=0.67(0.55~0.81)]、性感染途径[ HR(95% CI值)=0.67(0.56~0.79)],CD 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350[ HR(95% CI值)=0.41(0.35~0.47)]及≥350者[ HR(95% CI值)=0.28(0.24~0.34)],是死亡的保护性因素,而开始治疗时患者临床分期Ⅱ期[ HR(95% CI值)=0.70(0.58~0.84)],以及体重指数异常[ HR(95% CI值)=1.75(1.50~2.03)]是死亡的危险因素(以上 P值均<0.05)。 结论: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加强HIV感染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还可通过营养支持的方式,增强患者体质,从而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眼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VR)的眼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RIS)患者眼部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确诊为AIDS合并CMVR的IRIS患者15例17眼,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43岁,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采用彩色眼底照相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法观察眼底表现,采用逆转录PCR反应检测发生眼IRIS时房水中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前和发生眼IRIS时外周血CD4 + T淋巴细胞计数,所有患者随访3~25个月,平均15个月,IRIS眼HAART时间为17~104 d,平均(66.1±27.4)d。对IRIS眼出现眼前节炎症反应患者进行抗炎和扩瞳治疗,严重玻璃体混浊者给予曲安奈德4 mg玻璃体腔注射,黄斑水肿者给予康柏西普0.50 mg玻璃体腔注射。 结果:17眼中9眼出现眼前节炎症反应,11眼出现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混浊,2眼出现黄斑水肿。15眼房水CMV-DNA测定结果为阴性(<500拷贝/ml)。发生眼IRIS时,外周血CD4 + T淋巴细胞计数为67(51,99)个/μl,高于HAART治疗前的17(6,20)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48, P<0.01)。15例AIDS患者中2例合并肺结核。治疗后患眼平均BCVA为0.50(0.35,0.60),明显高于治疗前的0.30(0.10,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34, P=0.019)。 结论:AIDS合并CMVR患者的眼IRIS可累及眼前后节,眼部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WSES/SIS-E/WSIS/AAST/GAIS制定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急腹症管理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联合欧洲外科感染学会(SIS-E)、世界外科感染学会(WSIS)、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和全球外科感染联盟(GAIS)制定了有关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急腹症管理的指南,并于2021年8月9日在《世界急诊外科杂志》(WJES)上发表。该指南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定义、分类、诊断、治疗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此外,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就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特异性急性腹腔感染、移植患者常见急性腹腔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类固醇的管理给出了指导意见。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更好地理解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急腹症的诊治现状以及推荐意见,并就其局限性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发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阑尾炎的复发是急性阑尾炎治疗临床决策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复发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以期加深对阑尾炎复发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急性阑尾炎住院行阑尾切除术(包括开放与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慢性阑尾炎;(3)阑尾周围脓肿;(4)阑尾黏液囊肿或阑尾黏液性肿瘤;(5)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或阑尾癌;(6)妊娠期阑尾炎;(7)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肠病、进展期癌症;(8)同期实施其他手术。共计3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既往有无阑尾炎发作并有无抗生素治疗病史,将患者分为复发组(133例)和初发组(240例)。分析复发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及术前CT影像等资料。结果:37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性209例,女性164例,中位年龄42(18~88)岁。复发组中位复发时间为4(1~60)个月。与初发组相比,复发组年龄<50岁者比例[71.4%(95/133)比57.5%(138/240),χ 2=7.081, P=0.008],合并糖尿病者比例更高[13.5%(18/133)比5.4%(13/240),χ 2=7.399, P=0.007],发病时间更短[(41.7±13.6)h比(59.4±56.2)h, t=-3.286, P=0.001]、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比例更低[57.9%(77/133)比66.7%(160/240),χ 2=5.065, P=0.024]、改良Alvarado评分更低[(5.6±1.9)分比(6.1±1.9)分, t=-2.417, P=0.016]、白细胞计数更低[(10.5±4.6)×10 9/L比(11.5±4.5)×10 9/L, t=-1.190, P=0.047]、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更高[(19.4±14.7)%比(16.1±13.3)%, t=2.069, 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复发组中,阑尾长度≥7 cm者比例高于初发组[44.4%(59/133)比32.9%(79/240),χ 2=4.808, P=0.028],复杂性阑尾炎的比例低于初发组[8.3%(11/133)比22.9%(55/240),χ 2=10.823,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129例可查阅CT影像的患者,复发组有38.0%(19/50)的病例CT显示阑尾粪石,高于初发组的20.3%(1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4.880, P=0.027)。 结论:患者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较短的发病时间、较少腹肌紧张或反跳痛、较低的改良Alvarado评分、较低的白细胞计数和较高的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阑尾长度≥7 cm、非复杂性阑尾炎以及阑尾粪石是复发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糖皮质激素在非HIV/AIDS患者肺孢子菌肺炎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孢子菌肺炎(PCP)是一种由肺孢子菌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出现,HIV/AIDS患者罹患PCP感染的概率降低,且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而另一方面PCP在肿瘤放化疗、免疫治疗、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等因素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受损等非HIV/AIDS患者中越来越常见。全球范围内PCP的研究热点正在从HIV感染合并PCP(HIV-PCP)向非HIV-PCP转变。与HIV-PCP相比,非HIV-PCP临床进展迅速,病情严重,病死率也更高。研究显示90%的非HIV-PCP患者在感染前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如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器官移植和风湿病患者中,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PCP易感的重要风险。临床观察发现,PCP经常发生在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发生PCP时,较高比例的患者会出现肺部弥漫性病变,严重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目前非HIV-PC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也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