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仪陇县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139例患者中共检测到1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5株[75.5% (105/139)],革兰阳性34株[24.5%(34/139)],真菌0株[0.0%(0/139)]。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人葡萄球菌亚种多见。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常见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性较高;常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性较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病死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同时应重视原发感染部位对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环孢子虫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环孢子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人体通过食入被环孢子虫卵囊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摄入的卵囊通过侵犯小肠上皮细胞进入人体,尤以空肠为主,进而出现慢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本例患者以腹水为主要表现,血、腹水和骨髓检查结果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增高明显,曾拟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并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腹胀症状一度出现好转,但在停药3个月后再次出现腹水,最终通过小肠黏膜病理和粪便直接涂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找到环孢子虫卵囊确诊,服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得以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播散性诺卡菌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诺卡菌属放线菌目,主要存在于土壤、水源中,通过吸入肺部或者侵入创口而引起化脓性感染或肉芽肿性病变,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引起播散性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是最常见的侵袭部位。现报道1例乔治教堂诺卡菌血培养阳性伴脑脓肿病例。本例患者有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史,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伴发热,经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后好转。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移植术后肺皮疽诺卡菌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肝移植受者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感染发生率高,尤其是真菌、结核、卡氏肺孢子菌等特殊病原菌感染。诺卡菌属感染在器官移植术后比较少见,其中皮疽诺卡菌的感染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肝移植术后肺皮疽诺卡菌感染的临床诊治。受者在移植术后近2年时发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通过肺部病灶穿刺及血培养发现致病菌明确诊断,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及美罗培南等药物联合治疗后,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YBA基因突变所致慢性肉芽肿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反复肺部感染、淋巴结肿大伴肝占位的患者,淋巴结活检、肝脏占位穿刺活检病理为炎性肉芽肿性病变伴非特异性坏死,DHR123流式细胞分析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缺陷。全外显子测序显示患者CYBA基因存在c.7C>T(p.Gln3*)纯合突变,确诊患者为CYBA基因纯合突变所致的慢性肉芽肿病,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口服。目前抗真菌治疗中,待情况稳定拟行干细胞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卡泊芬净治疗艾滋病合并中重度肺孢子菌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Z)联合卡泊芬净治疗接受机械辅助通气的艾滋病合并中重度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入院时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艾滋病合并中重度PC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TMP/SMZ联合卡泊芬净治疗(联合治疗组)与TMP/SMZ单药治疗(单药治疗组)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根据基线动脉血氧分压(PaO 2)将纳入患者分为PaO 2≥50 mmHg(1 mmHg=0.133 kPa)和PaO 2<50 mmHg亚组,进一步比较各亚组中联合治疗和单药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学比较采用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3个月生存情况,Log-rank法比较各组生存率。 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单药治疗组23例,联合治疗组60例。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全因病死率分别为34.8%(8/23)和23.3%(1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12, P=0.290);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者3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1, P=0.477);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抗PCP治疗7 d后机械通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0.01,均 P>0.05)。52例PaO 2≥50 mmHg患者中,13例单药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联合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全因病死率为25.6%(1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4, P=0.704);患者3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9, P=0.407);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抗PCP治疗7 d后机械通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1.02、0.69,均 P>0.05)。31例PaO 2<50 mmHg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全因病死率为19.0%(4/21),而10例单药治疗组患者中6例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40);联合治疗组患者3个月的生存率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9, P=0.043);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抗PCP治疗7 d后机械通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均 P>0.05)。单药治疗组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0%(20/23),其中电解质紊乱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为56.5%(13/23),联合治疗组上述发生率分别为78.3%(47/60)、35.0%(21/60)、53.3%(32/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34、3.18、0.07,均 P>0.05)。 结论:在需要机械辅助通气的艾滋病合并中重度PCP患者中,TMP/SMZ与卡泊芬净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与TMP/SMZ单药治疗相当。但在需要机械辅助通气且PaO 2<50 mmHg的艾滋病合并PCP患者中,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TMP/SMZ单药治疗,且联合治疗并未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起广泛耐药伤寒暴发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一起广泛耐药伤寒暴发的临床特征,为耐药性伤寒诊治提供经验。方法:纳入2022年1月27日至2月15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就诊的7例广泛耐药伤寒确诊患者。通过描述性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敏感试验、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7例广泛耐药伤寒患者中,男3例,女4例,其中1例为孕妇(妊娠32周),年龄为(29.8±6.8)岁,范围为22~42岁。发热7例,热程为6~20 d,腹泻5例,无玫瑰疹、淡漠面容及相对缓脉等伤寒特异性表现。4例并发肠出血,6例并发肝功能损伤。6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消失/减少,2例白细胞计数降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示,7株伤寒沙门菌株均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喹诺酮类、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辛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7例患者入院前均有抗菌药物使用史,入院后1例予静脉滴注头孢唑肟治疗7 d,出院后予头孢克肟口服7 d序贯治疗;6例患者予静脉注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14 d。经治疗,所有例患者的血/粪便培养均转阴,好转出院。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脾脓肿。7例患者均为北京市同一公寓住户,且潜伏期内公寓有断水及水质浑浊异味现象,考虑为水源性传播引起的伤寒暴发。结论: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伤寒典型临床表现缺乏,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上升,广泛耐药伤寒应选用适当抗菌药物并延长抗感染疗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泡灌洗液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模式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2016年至2018年我国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0家三级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泡灌洗液标本,培养分离获得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最低抑菌浓度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菌株来源科室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共收集肺泡灌洗液阳性分离菌株1 2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06株(47.7%),革兰阳性菌628株(49.4%),真菌37株(2.9%)。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466株,36.7%)、鲍曼不动杆菌(214株,16.8%)、金黄色葡萄球菌(162株,12.7%)、肺炎克雷伯菌(105株,8.3%)、流感嗜血杆菌(94株,7.4%)、铜绿假单胞菌(79株,6.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7株,5.3%)和大肠埃希菌(47株,3.7%)。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来源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80.1%,428/534),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37.3%,199/534);非ICU来源菌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70.8%,522/737)。ICU和非ICU来源菌株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5.1%(23/51)和43.2%(48/111),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0.9%(6/55)和18.5%(76/41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7.3%(43/75)和33.3%(10/30)。ICU来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于非ICU来源菌株[49.1%(27/55)比25.0%(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8, P=0.04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7.0%(8/47),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76.6%(164/214)。78株流感嗜血杆菌分离自非ICU患儿标本,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57.4%(54/9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均分离自ICU患儿标本,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3.4%(9/67)、3.0%(2/67)、0(0/67)和9.0%(6/67)。 结论:肺炎链球菌依然是我国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是ICU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主要的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均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临床经验治疗中应结合临床背景选择合适的初始抗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输入性广泛耐药伤寒沙门菌感染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广泛耐药伤寒沙门菌感染在国内尚鲜见报道。现报道1例从巴基斯坦旅行归来的患者,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血培养提示伤寒沙门菌,药物敏感试验提示为广泛耐药伤寒沙门菌菌株,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氟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等5类抗菌药物耐药,予亚胺培南和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旅行带来的输入性细菌耐药问题需引起国内临床医师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例难治性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诊疗及随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性,44岁,已婚。2018年11月在喀什CDC行HIV抗体检测确认阳性,CD4 +T细胞计数205个/μL,进行拉米夫定0.3 g+替诺福韦0.3 g+依非韦伦0.6 g治疗,1次/d,自诉规律服药。2019年2月因咳嗽咳痰至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住院诊治,完善相关检查:CD4 +T细胞计数24个/μL。胸部CT(2019年2月11日,见图1?):考虑双肺感染性病变;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少量积液。B超定位处行胸腔积液穿刺术,送检胸水显示:李凡他试验阳性。初步诊断考虑:1、艾滋病相关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遂予HRZE方案化疗,异烟肼(H)注射液0.3 g,静脉输液;利福平(R)注射液0.6 g,静脉输液;吡嗪酰胺片(Z)0.5 g,口服;盐酸乙胺丁醇片(E)0.75 g,口服。抗结核联合头孢甲肟2 g,每12小时1次抗感染治疗,同时予复方甘草酸苷80 mg/d保肝治疗。2月20日及3月5日连续复查胸部CT(见图1?和?):两肺病变较2月11日时进展。同时,复查CD4 +T细胞计数为20个/μL,考虑患者病情进展与免疫重建炎症反应有关,故继续行抗结核联合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阿奇霉素片预防机会性感染,并口服泼尼松片30 mg/d减少炎性渗出,但治疗效果不佳。截止3月20日,患者规律HAART治疗近5个月,CD4 +T细胞计数未见升高,会诊后建议调整抗病毒药物方案为:多替阿巴拉米片,余维持原治疗方案。3月21日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诊断:支气管内多发血管性病变:卡波西肉瘤可能性大(图2,因支气管黏膜活检出血风险较大,故未予活检)。4月23日复查,原各项异常炎症指标较前恢复正常,CD4 +T细胞数升至61个/μL。调整HAART方案为多替阿巴拉米片50 mg/d带药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