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与抑郁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类以心境抑郁、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疾病。其病因机制不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自杀率特点。当下主流的单胺类假说不能充分阐明其病理学特征,部分抑郁症患者对现有抗抑郁药治疗应答不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拮抗剂和γ-氨基丁酸A(γ-aminobutyric acid A,GABAA)受体正向变构调节剂具有潜在快速抗抑郁效果,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新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突破口。NMDAR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适当激活可促进树突发育、神经元生长和长时程增强,但过度刺激会引起毒性反应,导致突触萎缩和神经元死亡。此外,炎症反应可诱导NMDAR功能改变从而产生抑郁症状。目前临床上新型抗抑郁药物NMDAR拮抗剂氯胺酮可能通过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释放增加、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突触可塑性,从而起到快速抗抑郁和延缓抑郁复发的作用,但由于MDD患者NMDAR基因变异性较大,其潜在功能多态性影响临床症状表现和药物敏感性。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综述NMDAR功能异常与抑郁症发病、抗抑郁治疗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抑郁症患者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纳米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物玻璃体腔注射对食蟹猴眼部的安全性——形态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纳米神经营养因子复合物(NP-CNTFs)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眼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利用纳米工艺制备包裹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纳米粒。选取3只成年雄性食蟹猴,单眼玻璃体腔注射10 μl NP-CNTFs(1 μg/μl)作为NP-CNTFs组,对侧眼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对照组。在注射前、注射后第3天和第7天,对食蟹猴行常规眼前节检查以评估结膜充血、前房闪辉及前房细胞等眼部症状并评分;采用彩色眼底照相观察眼底情况;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测视网膜形态结构及厚度。结果:所制备NP-CNTFs粒径为(317±3)nm,多分散性指数为0.042±0.015,Zeta电位为(-38.9±0.7)mV,具备较好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相容性。眼前节检查显示,NP-CNTFs组在注射后第3天表现出较对照组稍明显的结膜充血、前房闪辉和前房细胞,但在注射后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NP-CNTFs组与对照组注射后第3天眼前节症状评分分别为(2.67±0.88)和(1.00±0.58)分,注射后第7天分别为(0.67±0.33)和(0.33±0.3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2.50、1.00,均 P>0.05)。彩色眼底照相结果显示,NP-CNTFs组和对照组在注射后第7天眼底均正常,未见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出血或视盘水肿等异常改变。SD-OCT结果显示,NP-CNTFs组和对照组在注射后第7天均未见明显视网膜组织学改变。NP-CNTFs组和对照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107.67±0.88)和(111.00±3.22)μm,黄斑中央凹厚度分别为(255.67±2.03)和(254.67±3.84)μ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43、0.50,均 P>0.05)。 结论:新型纳米药物NP-CTNFs在食蟹猴眼内应用的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由识别多分子血小板因子4(PF4)/肝素复合物的血小板活化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肝素类药物治疗并发症,主要临床特征是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伴血栓形成(HIT with thrombosis,HITT)或不伴血栓形成(isolated HIT,孤立HIT)。暴露于肝素的患者HIT发生率为0.1%~5%,其中12%发生在透析患者 [1,2]。ICU中感染、DIC、肿瘤、创伤、营养障碍等多种原因可引起危重患者血小板下降,HIT相对不常见,每100个ICU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最多只有一个为HIT [3],如何识别出HIT是临床医生的一项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柴胡疏肝散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及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柴胡疏肝散(Chaihu-Shugan San,CSS)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致抑郁小鼠行为及神经再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成年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Con组)、模型组(CUMS组)、柴胡疏肝散组(CSS组),每组10只。CUMS组和CSS组小鼠采用CUMS法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给予蒸馏水和CSS(2.7 g/kg)灌胃,Con组小鼠只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不进行CUMS刺激。干预结束后,采用体质量增量、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数量。qRT-PCR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纺锤体与动粒相关复合物2(spindle and kinetochore-associated protein 2,SKA2)mRNA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1)三组小鼠在造模后的体质量增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859, P<0.05),CUMS组小鼠的体质量增量低于Con组和CSS组(均 P<0.05)。三组小鼠在行为学测试中的糖水偏爱率、悬尾不动时间和游泳不动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544,12.957,8.095,均 P<0.05)。CUMS组小鼠的糖水偏爱率低于Con组[(87.46±2.78)%,(93.90±3.31)%, P<0.05],CSS组小鼠的糖水偏爱率[(91.65±2.61)%]则高于CUMS组( P<0.05)。CUMS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198.00±27.57)s]和游泳不动时间[(322.20±46.98)s]均高于Con组[悬尾不动时间(138.80±38.50)s,游泳不动时间(238.50±50.51)s,均 P<0.05]。CSS组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139.00±21.29)s]和游泳不动时间[(265.20±44.90)s]均低于CUMS组(均 P<0.05)。(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三组小鼠海马齿状回BrdU与NeuN双标的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486, P<0.05)。CUMS组小鼠双标染色细胞数量[(31.66±3.21)个/视野]低于Con组[(63.66±15.17)个/视野]和CSS组[(58.00±6.00)个/视野](均 P<0.05)。(3)qRT-PCR结果显示,三组小鼠海马齿状回BDNF、FGF2和SKA2的mRNA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4.522,9.337,8.701,均 P<0.05)。CUMS组小鼠海马齿状回BDNF mRNA(0.79±0.06)、FGF2 mRNA(0.74±0.18)和SKA2 mRNA(0.52±0.32)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Con组[BDNF mRNA(1.03±0.10),FGF2 mRNA(1.04±0.11),SKA2 mRNA(1.05±0.37),均 P<0.05]。与CUMS组相比,CSS组BDNF mRNA(1.07±0.80)、FGF2 mRNA(1.30±0.29)、SKA2 mRNA(1.40±0.55)相对表达水平均较高(均 P<0.05)。 结论:柴胡疏肝散能缓解抑郁模型小鼠的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区BDNF、FGF2、SKA2 mRNA的表达并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肌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报道一组儿童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肌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探索其诊断策略。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例儿童抗HMGCR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肌肉活组织检查(活检)的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10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6∶4,起病年龄为3~16(8.3±3.7)岁,2例呈亚急性发病,8例呈慢性进行性发病,均表现为颈部和肢体近端无力,2例有皮疹。血清肌酸激酶998~27 981 U/L,6例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均为肌源性损害。5例行大腿肌肉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均存在后群水肿,其中2例伴肌肉轻度脂肪浸润。7例曾经诊断为肌营养不良而后续基因检查均未发现致病突变。肌肉活检均发现分散出现的肌纤维坏死、再生,伴随非坏死肌纤维膜补体沉积以及个别淋巴细胞浸润,其中9例出现肌纤维膜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Ⅰ阳性、8例出现肌内衣结缔组织增生、4例出现肌纤维肥大、2例出现空泡。结论:儿童抗HMGCR肌病常被误诊为肌营养不良,在基因未证实的儿童肌营养不良中应当考虑到抗HMGCR肌病,检测肌炎特异性抗体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iRNA在胚胎植入免疫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胚胎植入是妊娠过程的起始阶段,囊胚必须黏附并入侵接受性母体子宫内膜,以获得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但胎儿是一种半同种异体移植物,一旦进入子宫必然会遭到母体的免疫排斥,因此建立并维持母-胎免疫耐受对植入成功至关重要。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RNA,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从而参与人体内众多的生理和病理活动。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miRNAs在胚胎植入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调控母体免疫系统,当miRNAs表达失调时,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妊娠并发症。此外,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性在着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miRNAs在胚胎植入免疫调控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滤液内回输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机体免疫障碍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评价超滤液内回输联机血液透析滤过(HFR)对尿毒症患者机体免疫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透析中心于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 100 例分为 4 组,即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HD+血液灌溉(HP)组、HFR组.整个治疗周期包括 1 个月的洗脱期和 9 个月的观察期,其中洗脱期 4 组均行常规HD治疗,观察期HD组行常规HD治疗,HDF组行HDF治疗,HD+HP组在HD组的基础上行HP治疗,HFR组行HFR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评价治疗安全性(血常规、血压)、体内毒素量、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临床耐受性、临床疗效,于治疗 3、6 个月、治疗结束后评价透析充分性.结果 治疗结束后 4 组磷、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瘦素(L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降低,36 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 评分、白蛋白(ALB)、血浆总蛋白(TP)、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红细胞(RBC)-C36 受体花环素(C3bRR)、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RFER)明显升高,改良主观综合性评估法(MQSGA)、营养不良-炎症评估(MIS)、RBC-免疫复合物(ICR)、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率(RFIR)明显降低;且 4 组上述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4 组透析充分性均提高,且4 组中以HFR组提高最为显著(P<0.05).4 组临床耐受性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HD组、HDF组、HD+HP组(P<0.05);HD组、HDF组、HD+HP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F可在最大程度上清除尿毒症患者机体毒素,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机体免疫障碍和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启动子区相互作用转录因子的筛选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检测、分析与CLCF1 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方法 采用DNA pulldown技术联合质谱鉴定的方法检测与CLCF1 基因启动子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对鉴定出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 50 个转录因子,使用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技术靶向验证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共筛选出 251 个差异蛋白,GO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蛋白主要涉及核糖体生物发生、正向调控DNA模板转录等生物学过程,包含转录调节复合物、SWI/SNF超家族型复合物,具有与cAMP应答元件结合、ATP水解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 1 型感染、线粒体自噬、甲状腺激素等信号通路.PRM验证发现MAFK、TFE3、MITF、JUNB、FOSL2 这 5 个转录因子表达趋势与DNA pulldown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MAFK、TFE3、MITF、JUNB、FOSL2 这 5 个转录因子可能与CLCF1基因启动子区相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辣木叶提取物对间歇性低氧暴露小鼠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研究辣木叶提取物对间歇性低氧暴露小鼠心肌和骨骼肌组织形态学、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低压氧舱建立间歇性低氧模型.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辣木叶提取物组.辣木叶提取物组给予 3160 mg/(kg·bw)辣木叶提取物灌胃,另外两组灌胃蒸馏水.间歇性低氧处理 28d后,取心肌和骨骼肌组织.制作切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制作冷冻切片后,JC-1 试剂盒染色,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线粒体;ELISA 法测定 CS、ICD、α-KGDHC 和线粒体复合物 I-V 的蛋白水平.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低氧组心肌纤维部分肌丝溶解断裂,线粒体嵴较对照组稍显稀疏,部分肿胀;骨骼肌部分肌丝溶解断裂,部分线粒体嵴溶解出现空泡,局部线粒体肿胀现象明显.辣木叶提取物可以将心肌和骨骼肌肌丝、线粒体超微结构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低氧组小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与低氧对照组相比,辣木提取物组小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氧显著降低心肌组织 ICD 蛋白水平、骨骼肌组织CS和α-KGDHC蛋白水平(P<0.05).与低氧组比较,辣木叶提取物显著提高心肌组织CS、ICD和α-KGDHC的蛋白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氧显著降低心肌线粒体复合物 I、骨骼肌线粒体复合物 I 和 IV 蛋白水平(P<0.05);与低氧组比较,辣木叶提取物显著提高心肌线粒体复合物 I和 II、骨骼肌线粒体复合物 I 和 IV的蛋白水平(P<0.05).结论 辣木叶提取物能够改善间歇性低氧暴露小鼠心肌和骨骼肌超微结构和线粒体膜电位,提高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营养学报,2023,45(5):480-4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硒锌对老化过程中Aβ所致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硒(Zn)锌(Se)联合使用对老化过程中Aβ所致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在体外实验中,使用 10 μmol/L Aβ25-35 诱导HT22 细胞构建衰老模型,分为对照(CT)、模型(AE)、AE+Zn(0.1μmol/L Zn)、AE+Se(0.1μmol/L Se)、AE+Zn+Se(0.1μmol/L Zn、0.1μmol/L Se)组.24 h内,用相关试剂盒检测Na+K+-ATP酶、呼吸链复合物 I、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线粒体中Aβ1-42 含量;Western blot(WB)法检测Cofilin蛋白表达水平后进行Image J灰度分析.在体内试验中,将 60 只 2 月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CT、AE、AE+Zn、AE+Se、AE+Zn+Se及阳性对照 6 个组.连续 53 d腹腔注射 400 mg/kg 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应用水迷宫和被动回避反应实验检测Zn、Se对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24 h内,检测Na+K+-ATP酶、呼吸链复合物I、CAT、SOD,MDA、GSH、脑组织线粒体中Aβ1-42 含量;WB检测脑组织中Cofilin蛋白表达水平后进行Image J灰度分析.结果 体内、外结果显示,Zn、Se、Zn+Se组Na+K+-ATP酶、呼吸链复合物I、CAT、SOD活力均升高,MDA含量降低,GSH含量上升,Cofilin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Aβ1-42 含量降低,Zn+Se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组(P<0.05).水迷宫实验显示,Zn、Se、Zn+Se 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在目标象限中总时间占比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被动回避反应实验显示,Zn、Se、Zn+Se组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P<0.05).结论 Zn、Se对老化过程中Aβ所致线粒体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使衰老模型小鼠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得到改善.[营养学报,2023,45(5):453-45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