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衰减症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活动能力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肌肉衰减症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活动能力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宁波市某三甲医院胃肠外科住院并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评分筛查患者营养风险,采用简明运动测试量表(short physical pefformance battery,SPPB)评估患者活动能力,利用腹部CT扫描计算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 at the third lumbar vertebra,L3 SMI),同时测量握力/肌力、6 m步行速度、小腿围。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肌肉衰减症组和非肌肉衰减症组。分析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肌肉衰减症的影响因素以及肌肉质量与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肌肉衰减症的发生率为28.3%(34/120),男性患病率为28.9%(22/76),女性患病率为27.3%(12/44);两组年龄、肿瘤分期、营养风险、体重指数、小腿围、L3 SMI、握力/肌力、6 m步行速度及SPPB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肌力/握力、L3 SMI、6 m步行速度与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肌肉衰减症密切相关( P<0.05);两组L3 SMI与活动能力(SPPB)均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肌肉衰减症是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重视老年胃肠道肿瘤合并肌肉衰减症患者的治疗,及时进行营养干预和运动干预,以期降低肌肉衰减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GLIM标准在5 236例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上锦医院住院的5 236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并遵循GLIM标准步骤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结果: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0.29%,GLIM标准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5.64%。根据GLIM标准分为营养不良组和非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组血红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体重指数均低于非营养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非营养不良组住院时间较营养不良组更短、住院花费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 结论:GLIM标准适用于对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诊断。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应重视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营养风险评分对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重症营养风险评分(NUTRIC)对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患者28 d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观察7 d,将发生脓毒症相关性AKI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有无休克、受累器官数、住院时间、ALB、机械通气(MV)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并计算NRS 2002评分和NUTRIC评分。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BMI、ALB、NRS 2002评分以及NUTRIC评分预测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死亡的价值;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NRS 2002评分分层以及NUTRIC评分分层对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40例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内存活73例,死亡67例,28 d病死率为47.9%(67/140)。存活组患者的BMI明显高于死亡组〔kg/m 2:22.0(19.5,25.6)比20.7(17.3,23.9), P<0.05〕,NRS 2002评分和NUTRIC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NRS 2002评分(分):5(4,6)比7(6,7),NUTRIC评分(分):6(5,7)比7(6,9),均 P<0.05〕;存活组ALB略高于死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NRS 2002评分以及NUTRIC评分是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UTRIC评分对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最强〔AUC为0.785,95%可信区间(95% CI)为0.708~0.850〕,其次为NRS 2002评分(AUC为0.728,95% CI为0.647~0.800),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和ALB的预测能力差。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NRS 2002评分≥5分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NRS 2002评分<5分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42.1%比75.6%,Log-Rank检验: 2=11.884, P=0.001),NUTRIC评分≥6分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NUTRIC评分<6分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40.4%比86.1%,Log-Rank检验: 2=19.026, P=0.000)。 结论: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营养风险高,NRS 2002评分和NUTRIC评分均对脓毒症相关性AKI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BMI和ALB预测价值较低。因NUTRIC评分计算复杂,可能NRS 2002评分更适合急诊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跟踪式营养风险管理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远期营养状态及再入院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跟踪式营养风险管理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远期营养状态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7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营养管理。观察组术后采用跟踪式营养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营养状态及非计划再入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的非计划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跟踪式营养风险管理能够改善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远期营养状态,减少非计划再入院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加速康复背景下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加速康复背景下胃癌患者术后1个月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于宁波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后出院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全球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评定(判断)标准第2步(不包括肌肉量测定指标)评估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68份,回收有效问卷16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104例(61.9%)患者存在营养风险,46例(27.4%)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不同营养状况的胃癌术后患者其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体重指数、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健康状况、疲倦、恶心呕吐和食欲丧失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疲倦是患者术后1个月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加速康复背景下胃癌患者术后1个月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且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提示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时医护人员应加强优化胃癌患者院前、围手术期及出院后的营养管理,提高术后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及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及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牵头的“全国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动态变化的多中心调查研究”数据库。对符合条件的入组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及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及握力诊断肌少症可能,分析患者住院期间血生化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及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可能对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纳入1 180例患者,平均年龄(56.3±16.1)岁,平均身高(164.65±8.29)cm,平均体重(62.12±12.12)kg。其中体重、体重指数、小腿围、淋巴细胞计数、甘油三酯、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指标在出院和入院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入院后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可能之间存在相关性。入院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38),出院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439);以年龄分组,<65岁组患者和≥65岁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5岁组患者和≥65岁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肌少症可能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以年龄分组,<65岁组患者和≥65岁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肌少症可能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营养不良患者较无营养不良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2±6.24)d比(12.08±5.25)d, P<0.001)];有肌少症可能较无肌少症可能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7±5.93)d比(12.02±5.22)d, P<0.001);有营养不良+肌少症可能的患者住院时间较无营养不良+无肌少症可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7±7.15)d比(12.07±5.22)d, P<0.001)],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2.19)万元比(2.24±2.33)万元, P<0.05)]。 结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可能的发生率均较高,营养不良及肌少症可能有相关性,可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及住院费用的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康复管理指南(2021年)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CRD)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呼吸康复是CRD长期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基于全面患者评估、为患者量身定制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该指南适用于常见的CRD和其他的一些呼吸相关疾病导致的慢性呼吸道症状或者类似综合征,需排除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不稳定心绞痛等。采用量表分析、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方式进行呼吸康复评定是呼吸康复的重要环节。呼吸康复技术包括不依赖设备的运动训练、手法排痰和体位引流、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自主引流,依赖设备的呼气正压/振荡呼气正压治疗、高频胸壁振荡。同时,可通过应用呼吸支持技术如氧疗、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以及辅助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措施,保证上述康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为呼吸康复重要组成部分,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或主观整体评价量表进行CRD患者的营养筛查与评估,推荐以增强骨骼肌力量,从而改善呼吸肌力为目标。此外,通过对CR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自我管理教育和日常生活指导,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合并症,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目前,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技术的普及为呼吸康复的施展提供了可行性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状况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符合研究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的老年住院患者,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在入院24 h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较有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握力、瘦体组织、体脂和营养摄入量。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应用状况,并分析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老年住院患者428例,NRS-2002适用率为100%(428/428)。入院时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7.9%(248/428)。随年龄增加,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增高( χ2值为39.11, P<0.01)。和无营养风险组比较,有营养风险组的体质量( t值为3.405, P<0.01)、体质量指数( t值为2.715, P<0.05)、握力( t值为-0.975, P<0.05)、体脂百分比( t值为2.934, P<0.05)、瘦体组织( t值为1.570, P<0.05)、75%能量摄入达标率( χ2值为22.55, P<0.01)和75%蛋白质摄入达标率( χ2值为22.91, P<0.01)均显著降低。62.5%有营养风险和19.7%无营养风险患者接受了营养支持,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比例平均为1.0∶0.6。 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且随年龄增高而增高,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不同,值得关注。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应用存在某些不合理性,需应用基于证据的营养支持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科高龄住院患者衰弱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龄住院患者衰弱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高龄住院患者的衰弱状况并进行科学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科的617例高龄老年患者(年龄≥8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衰弱评估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量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和Braden量表对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住院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共发放61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6份,有效回收率为99.8%(616/617)。结果:616例高龄住院患者中,衰弱发生率为60.9%(375/616)。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跌倒风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依赖、C-反应蛋白升高是高龄住院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高龄住院患者的衰弱发生率较高,高龄、高跌倒风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C-反应蛋白升高与患者衰弱发生有关。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好高龄老年患者衰弱的评估并结合其身体状况,制订专业、多元、安全的干预方案,以延缓高龄住院患者衰弱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饮食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饮食自我效能评分进行现状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饮食自我效能量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营养知识问卷对入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回归分析对饮食自我效能评分进行多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发218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34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有效回收率84.40%。18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年龄最小53岁,最大85岁,年龄(65.33±7.52)岁;男102例,女82例。量表评估结果如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饮食自我效能评分为(52.84±5.67)分。影响因素结果:居住方式( OR=6.334, 95%CI:4.532~9.245, P < 0.05)、文化程度( OR=0.684, 95%CI:0.374~0.943, P < 0.05)、病程时间( OR=0.860, 95%CI:0.732~0.989, P < 0.05)、是否了解《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OR=0.719, 95%CI:0.371~1.155, P < 0.05)、营养状况( OR=0.859, 95%CI:0.784~0.942, P < 0.05)及营养知识( OR=0.635, 95%CI:0.533~0.822, P < 0.05)是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饮食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饮食自我效能评分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医护人员及时识别低水平饮食自我效能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积极改善可控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饮食自我效能评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