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γ能谱无源效率模拟中食品样品成分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常见食品的成分,利用无源效率刻度与有源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为食品γ能谱无源效率刻度分析推荐参考成分。方法:对全国食品放射性污染监测中30种常见食品样品进行分析,统计出粮食类和蔬菜类的参考成分,结合白藜麦标准源的自身参数,应用LabSOCS进行白藜麦标准源不同成分的无源效率模拟,计算白藜麦标准源测量活度与其证书活度的相对偏差并进行分析。结果:30种食品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C、H、O、N、S这5种元素占食品组成的77.0% ~ 93.7%,是食品的主要成分。将白藜麦自身成分和粮食类参考成分应用于白藜麦标准源的无源效率模拟,进行活度计算,与其证书活度的相对偏差绝对值分别在0.37% ~ 5.86%和0.38% ~ 5.87%。结论:白藜麦自身成分和粮食类参考成分应用于白藜麦标准源的无源效率模拟,计算的测量活度与标准源证书活度的相对偏差基本一致,若使用γ能谱无源效率模拟测量未知成分的食品样品且不便进行食品样品成分分析时,特别是在应急情况下,可参考使用本研究得到的参考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樟帮酒润麸炒桑枝最佳炮制工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优选樟帮酒润麸炒桑枝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桑皮苷A、绿原酸、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氧化白藜芦醇、桑色素、桑酮G、桑辛素8个成分总含量为考查指标,对樟帮酒润麸炒桑枝中麦麸用量、黄酒用量、炒制温度、浸润时间、炮制时间5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试验设计,优选酒润麸炒桑枝最佳炮制工艺。结果:响应面法优选樟帮酒润麸炒桑枝最佳炮制工艺为浸润时间116 min,麦麸用量19%,黄酒用量10%,炒制时间7 min,炒制温度237 ℃,该工艺条件下,桑枝饮片中8个成分平均总含量为787.8 μg/g, RSD值为0.98%。 结论:优选的樟帮酒润麸炒桑枝最佳炮制工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更好保障樟帮酒润麸炒桑枝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干旱胁迫下藜麦种子糖代谢转录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营养丰富且抗逆性较强.本研究以M059(胚根生长快)和M024(胚根生长慢)两种藜麦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观察种子表型的解剖结构,对发芽种子进行糖含量测定,并对正常水处理和干旱处理的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种子表型及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与正常水处理相比,15%PEG-6000处理24h后M059和M024胚根长度分别降低68.65%和71.43%;在正常水处理条件下,M059的可溶性总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较M024 高 18.58%、97.84%、70.54%和 32.77%;在 15%PEG-6000 处理 24 h后,M024 的蔗糖含量比M059 高 23.01%,M059 的可溶性总糖和葡萄糖含量比M024分别高7.26%和25.00%.韦恩图分析结果表明,C1vsD1、C2vsD2、C1vsC2和D1vsD2比较组中共有差异表达基因211个,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32个、1270个、578个和914个.GO富集分析表明,与干旱胁迫下藜麦种子糖代谢的分子响应密切相关的GO通路有5条.KEGG富集分析表明,与干旱胁迫下藜麦种子糖代谢密切相关的代谢途径有3条.根据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有 10 个差异表达基因(LOC110702784_AGAL2、LOC110719866_INV1、LOC110717843_TPPJ、LOC29490_CELB、LOC110719843_bg1x、LOC110689796_SUS1、LOC110690728_MAN6、LOC110729879_HK2、LOC110712726_EGLC、LOC110734349FK7)与糖代谢相关,且这10个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将对深入解析藜麦响应干旱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藜麦FLS基因家族的鉴定、表达及DNA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黄酮醇合成酶(FLS)是石竹目植物中多酚类次生代谢的关键酶,为探究FLS基因在藜麦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对FL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鉴定出CqFLS家族成员,分析其基因结构、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启动子顺式元件以及系统进化关系等,并通过基因克隆、构建表达载体的方法分析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共鉴定出 3 个CqFLSs基因,不均匀分布在 2 条染色体上,CqFLSs启动子区域包含水杨酸、脱落酸、茉莉酸甲酯和干旱诱导等元件;CqFLS2.1g发现多处InDel和SNP变异,在ch01 28871893、28871125、28872881 处编码核苷酸删除,且均注释为上游效应,未检测到移码突变;FLS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可知,与其他两个基因相比,CqFLS2.1g与CqFLS1.1g、CqFLS3.10g处于不同分支,表达水平也存在差异,CqFLS2.1g可能发生分化;同时,基因表达分析表明,3 个CqFLSs基因在青白 1 号籽粒中整体表达量高于青黑 1 号和贡扎 4 号.对克隆出的CqFLS1.1g用 0.3 mmol/L的IPTG诱导,在 20℃和 37℃的条件下均可成功表达.[结论]CqFLS1.1g 在花的形成以及籽粒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而CqFLS2.1g则主要参与藜麦籽粒的形成,CqFLS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藜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IgE型小麦过敏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小麦是引起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小麦过敏的流行率较低,但相关研究甚少.在食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中,小麦作为诱因的占比较高,同时小麦过敏者的生活质量也较低.小麦与大麦和黑麦的交叉反应性高,而与燕麦、小米、大米、荞麦和藜麦的交叉反应性相对较低,这对小麦过敏患者的替代食物选择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在治疗方面,小麦过敏口服免疫治疗(oral immuno-therapy,OIT)的研究较为丰富,小剂量、长疗程的OIT在改善过敏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一定潜力.目前,OIT能否达到长期耐受效果尚不确定,仍待更多研究深入探索.本文全面综述IgE型小麦过敏的流行率、严重过敏反应率、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交叉反应性研究、OIT,以及IgE型小麦过敏特殊临床类型相关研究,以促进临床医生对小麦过敏疾病的深入了解,为未来小麦过敏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大小粒型藜麦籽粒表型、灌浆特性及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籽粒大小是影响藜麦产量、商品性和加工特性的重要因素,考察灌浆期大小粒型藜麦籽粒表型、灌浆特性和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差异,可为大粒型藜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千粒重大于5.0 g和小于3.0 g的藜麦材料各2份,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创新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比较自灌浆期始7 d、14 d、21 d和28 d籽粒表型、灌浆特性和淀粉合成酶活性等在大小粒型藜麦间的差异.[结果](1)大小粒型藜麦籽粒面积、周长、直径、粒长、粒宽表型性状随着生育时期均极显著增大,且粒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以籽粒面积和周长差异最大,大粒型藜麦分别显著高于小粒型藜麦9.12%~11.54%和21.49~23.92%.(2)灌浆期间大粒型藜麦百粒干质量始终显著高于同期小粒型藜麦,平均增幅在21.23%~31.04%;大小粒型藜麦灌浆速率随生育期均先上升后下降,均符合"慢—快—慢"的变化规律,但达到峰值时间和峰高明显不同,大粒型峰值出现早而高,小粒型则低而迟.(3)淀粉分支酶(SBE)、蔗糖合成酶(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ADPG焦磷酸化酶(AGP)在大小粒型藜麦籽粒灌浆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SBE和SS活性表现为小粒型藜麦强于大粒型藜麦,而SSS和AGP活性则表现为大粒型藜麦强于小粒型藜麦.[结论]藜麦籽粒灌浆期间4种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差异,致使淀粉合成积累量和灌浆速率峰值的不同,进而形成籽粒表型性状的差异,而SSS和AGPase是影响藜麦籽粒大小形成的关键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腾冲重楼根茎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研究藜芦科植物腾冲重楼Paristengchongensis根茎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HPD100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RPC18硅胶和SephadexLH-20凝胶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NMR和MS等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对分离到的化合物用微量稀释法进行抗细菌和真菌活性评价.结果 从腾冲重楼根茎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16个化合物,分别为parisvanioside A(1)、kingianoside K(2)、7-氧薯蓣皂苷(3)、pariposide A(4)、parisvanioside B(5)、parisrugoside H(6)、(25R)-17α-羟基螺甾-5-烯-3β-基 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麦冬皂苷C'(8)、纤细薯蓣皂苷(9)、重楼皂苷Ⅰ(10)、重楼皂苷Ⅱ(11)、重楼皂苷VI(12)、pennogenin 3-O-β-chacotrioside(13)、重楼皂苷 H(14)、重楼皂苷Ⅶ(15)和 β-蜕皮激素(16).化合物3、5~15对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强抑制作用,50%最低抑菌浓度(50%minimu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50)为0.07~93.60 μmol/L;化合物5~15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强抑制作用,MIC50为0.06~73.08 μmol/L;化合物3、5~8、10~15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MIC50为0.04~69.92 μmol/L.结论 化合物1~7为首次从腾冲重楼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2~15对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抑制率可达100%.化合物11对絮状表皮癣菌抑菌效果最好,MIC50为(0.07±0.004)μmol/L;化合物11对红色毛癣菌抑菌效果最好,MIC50为(0.06±0.003)μmol/L;化合物11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抑菌效果最好,MIC50为(0.04±0.001)μmol/L.腾冲重楼中含有的甾体皂苷有治疗皮肤及深部真菌感染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非洲哈茨木霉LMNS-M9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藜麦的促生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藜麦作为风靡全球的功能性食品,其种子内生非洲哈茨木霉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从藜麦种子中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分析其抑菌和促生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及ITS、tef1和rpb2基因序列等方法对筛选出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和平板倒扣等方法测定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利用盆栽试验测定内生菌株对藜麦生长的影响.[结果]综合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菌株LMNS-M9 为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30℃、pH 5.0 和镁离子适宜菌株LMNS-M9 菌丝生长和产孢;葡萄糖、乳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适宜菌株LMNS-M9 菌丝生长;葡萄糖、硝酸铵、磷酸氢二钾适宜菌株LMNS-M9 产孢.菌株LMNS-M9对Botrytis cinerea、Ascochyta caulina、Fusarium citri、Alternaria alternata和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制率分别为12.53%、51.96%、52.38%、59.25%和62.04%,挥发物的抑制率分别为35.86%、61.54%、33.33%、41.95%和 59.09%.菌株LMNS-M9 可接触或缠绕病原菌(B.cinerea、A.caulina、F.citri、A.alternata)的菌丝,致使其断裂、消解.盆栽试验发现,菌株LMNS-M9 可促进藜麦种子提前 2 d萌发,并使幼苗根长、地下部鲜重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 71.88%、104.66%和 68.89%.[结论]从藜麦种子中分离的内生真菌鉴定为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能抑制 5 种病原菌,同时可促进藜麦出苗和根系生长,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藜霜霉病病原菌的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为明确甘肃省民乐县采集的藜霜霉病病原菌的种类,文章对其进行常规形态学鉴定,提取了菌物的DNA,利用cox1、cox2-mtDNA和IT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以明确其分类地位.形态学鉴定结果和基于cox1、cox2、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均表明该病原菌为藜麦霜霉菌Peronospora variabili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外源ABA对藜麦种子萌发及ABA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穗发芽会导致藜麦籽粒产量和品质严重受损,而脱落酸(ABA)与种子萌发和休眠密切相关.该研究以易穗发芽的'大黑藜3'(BBQ3)、'白藜6'(WQ6)和抗穗发芽的'小黑藜1'(SBQ1)和'白藜4'(WQ4)为试验材料,在种子萌发3 d内施加不同浓度ABA和氟啶酮(FL),探究ABA和FL对两种粒色藜麦种子萌发、ABA含量以及ABA合成基因NCED、裂解基因8'OH和信号转导基因ABI3 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藜麦种子萌发均受到各浓度外源ABA抑制,并以25 μmol·L-1 浓度效果最佳,同时受到外源低浓度FL促进,且施用2.5 μmol· L-11 浓度即可;外源ABA和FL处理的SBQ1 和WQ4发芽率降低和升高幅度分别小于BBQ3 和WQ6.(2)对照组SBQ1 和WQ4种子内源ABA含量分别显著高于BBQ3和WQ6;外源ABA处理可显著提高藜麦种子内源ABA含量,且WQ4显著高于WQ6,种皮略厚的SBQ1 内源ABA含量显著低于BBQ3;外源FL处理下4份材料种子内源ABA含量均有所下降,但只有SBQ1达到显著水平.(3)对照组中,SBQ1 和WQ4 萌发种子中NCED、8'OH、ABI3 基因的表达量分别高于BBQ3和WQ6;外源ABA处理下,SBQ1萌发种子中NCED 和ABI3 表达量在12 h才显著上调,BBQ3 的3个基因表达量均在6h 时就显著上调,同时WQ4 的3 个基因表达量上调时间也迟于WQ6;在外源FL处理下,SBQ1 中3个基因表达量均上调,但NCED 表达量明显低于8'OH,BBQ3 中NCED 和ABI3 的表达量下调,8'OH表达量显著上调;FL对WQ4 中NCED 和8'OH 的表达主要起抑制作用,对ABI3 无显著调控作用,而对WQ6 中8'OH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高于NCED 基因.(4)黑藜和白藜中种子发芽率、ABA含量与NCED、ABI3 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相关.研究发现,抗穗发芽藜麦材料种子发芽率低于易穗发芽材料,ABA含量高于易穗发芽材料;外源ABA可显著抑制种子萌发,且易穗发芽藜麦材料对ABA的敏感性高于抗穗发芽材料,ABA敏感性高材料的相关基因表达对ABA的响应早于其他材料;FL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可能不是直接通过抑制NCED、ABI3 的表达和促进8'OH的表达来调控ABA合成,而是通过影响其他关键结合位点进行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