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研究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基于UHPLC-Q Exactive Plus HRMS鉴定小续命汤中的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活性成分及潜在机制,鹌鹑胚绒毛尿囊膜(qCAM)实验可视化小续命汤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结果:从小续命汤中鉴别出麻黄碱、升麻素苷和黄芩苷等68个成分,包括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萜类、丁基苯肽类等化合物;成分与中风的交集靶点建立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共筛选出IL-6、TNF、EGFR、PDGFRB和PIK3CA等33个核心靶点;麻黄碱、黄芩苷和人参皂苷Rg1等57种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的富集分析表明小续命汤治疗中风可能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血管生成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血管生成相关的通路.qCAM实验中阳性对照组(Gas,0.02 mg)和小续命汤高剂量组(XXMD-H,2 mg,折合生药量16.69 mg)的血管相对面积比空白组显著增加(P<0.05),较好地可视化了小续命汤促进血管生成.结论:本研究通过结合UHPLC-Q Exactive Plus HRMS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阐明了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得出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作用于PI3K-AKT、VEGF等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有关,并通过qCAM实验评价其促进血管生成活性,RT-qPCR进一步验证相关靶点,为小续命汤的质量研究与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半枝莲-党参药对治疗膀胱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半枝莲-党参药对治疗膀胱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查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枝莲-党参药对的药物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获取膀胱癌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并使用Cytoscape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网络,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将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膀胱癌小鼠模型。模型组小鼠灌胃等剂量溶剂,治疗组建模后第8天灌胃半枝莲-党参药对0.2 ml,剂量为342.86 mg/kg,2次/d。建模后第28天,测量裸鼠瘤体大小,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PTGS1、核受体辅活化子2(NCOA2)、维甲酸X受体α(RXRA)、孕酮受体(PG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蛋白激酶B1(Akt1)水平。结果:半枝莲-党参药对的45个药物成分通过多条通路直接作用于187个疾病靶点治疗膀胱癌,主要核心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黄芩素、β-谷甾醇和豆甾醇等,关键靶点为PTGS2、PTGS1、NCOA2、RXRA、PGR、MAPK1、RELA和Akt1等。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涉及对激素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对外来刺激的反应、对细菌分子的反应等,细胞组分主要涉及转录调控复合体、膜筏、膜微区、RNA聚合酶Ⅱ转录调控复合物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转录因子结合、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半枝莲-党参药对治疗膀胱癌的主要信号通路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白细胞介素-17(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TNF)、MAPK、缺氧诱导因子-1(HIF-1)、细胞凋亡、p53、Toll样受体等。动物实验验证显示,半枝莲-党参药对能够明显改善裸鼠的瘤体大小,同时也能改善PTGS2、PTGS1、NCOA2、RXRA、PGR、MAPK1、RELA、Akt1表达水平。结论:半枝莲-党参药对主要通过调节AGE-RAGE、IL-17、PI3K-Akt、TNF、MAPK、HIF-1、细胞凋亡、p53、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的PTGS2、PTGS1、NCOA2、RXRA、PGR、MAPK1、RELA、Akt1等靶点治疗膀胱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川渝黔来源地野生金钱草质量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52份金钱草样品中槲皮素、山柰素、总黄酮及浸出物含量,分析不同产地金钱草的质量差异。方法:采集贵州、四川及重庆3个地区不同地点的金钱草,采用HPLC法测定金钱草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 Symergy HTX酶标仪测定总黄酮含量。 结果:52份金钱草样品槲皮素和山柰素总含量在0.146 2~2.517 0 mg/g,平均含量为0.872 6 mg/g,其中四川、贵州、重庆产金钱草槲皮素和山柰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073 2、0.705 4、0.865 1 mg/g。有20份样品含量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达标样品的平均含量为1.439 7 mg/g,贵州、四川及重庆采集的样品达标率分别为12.5%、62.5%、38.8%;52份样品总黄酮含量为0.994 2~3.866 4 mg/g,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乙醇热浸出物标准。结论:川黔渝不同来源地金钱草槲皮素和山柰素总含量差异较大,同一区县采集的金钱草槲皮素和山柰素总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且达标率低;同时野外采集的金钱草样品不同产地的总黄酮存在较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黄酮衍生物C45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的糖脂代谢改善作用及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黄酮衍生物C45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的糖脂代谢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小鼠模型,缺氧条件下共培养的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条件培养基(HF/M)诱导AML12肝细胞胰岛素抵抗。给予肥胖小鼠和胰岛素抵抗的肝细胞黄酮衍生物C45处理,小鼠血清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指标分别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炎性细胞比例,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小鼠肝组织纤维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糖脂代谢和炎症相关分子的蛋白和磷酸化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细胞脂代谢相关分子的mRNA水平。结果:黄酮衍生物C45显著降低肥胖小鼠血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和丙二醛的水平,升高肥胖小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外周血炎性中性粒细胞比例、肝组织胶原纤维数量和体积。黄酮衍生物C45逆转HF/M降低AML12细胞蛋白激酶B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降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mRNA水平以及核因子-κB的磷酸化水平。结论:黄酮衍生物C45调节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抗糖尿病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亚苦蒿提取物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亚苦蒿硅胶柱分离组分(AEM-SC)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中亚苦蒿大孔吸附树脂70%乙醇洗脱组分,经硅胶柱进一步分离得到洗脱组分AEM-SC,并对其多糖、总黄酮、三萜类含量进行测定。流式细胞术检测AEM-SC对DC表面分子表达水平、抗原吞噬能力及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AEM-SC对DC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AEM-SC中多糖、黄酮类和萜类的含量分别为10.12%、5.70%和3.62%。体外功能实验结果显示,AEM-SC可明显降低脂多糖诱导的DC表面分子CD40、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MHC-Ⅱ)的表达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的水平(均 P<0.05),提高DC摄取抗原的能力( P<0.01),降低DC刺激小鼠脾脏CD4 + T与CD8 + 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均 P<0.001)。小鼠炎症模型实验中,AEM-SC可明显降低脂多糖诱导的小鼠体内DC表面分子CD40、CD86、CD80的表达(均 P<0.001)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2p40的表达(均 P<0.01)。 结论:AEM-SC在体外与体内实验中均表现出抑制DC成熟的能力,显示AEM-SC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影响睾丸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作用机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睾丸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是一种类固醇生成酶,催化3β-羟基类固醇转化为3-酮类固醇。目前已克隆了人类的两种不同亚型, HSD3B1和 HSD3B2;其中, HSD3B2位于睾丸中,表达3β-HSD2。 HSD3B2是一种双底物酶,可与辅因子NAD +和3β-类固醇结合。许多内分泌干扰物,包括工业化合物(邻苯二甲酸盐、双酚类、全氟烷基物质和二苯甲酮类)、杀虫剂和杀菌剂(有机氯杀虫剂和有机锡)、食品添加剂(丁基羟基苯甲醚、白藜芦醇、棉酚、黄酮和异黄酮、类姜黄素和查尔酮类)和药物(依托咪酯、甲羟孕酮和酮康唑)可抑制睾丸中3β-HSD的活性,可能干扰雄激素合成。本文总结了3β-HSD的独特睾丸亚型,其基因、化学、亚细胞、位置以及直接抑制睾丸3β-HSD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抑制模式,期望为临床研究雄激素调控方法及以雄激素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毛蕊异黄酮苷通过激活AMPK改善地塞米松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合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毛蕊异黄酮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 CG)改善糖皮质激素诱导肝细胞脂质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CG、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激动剂AICAR、AMPK抑制剂compound C、AMPK失活(AMPK-DN)及组成性激活(AMPK-CA)腺病毒处理HepG2细胞后,使用CCK8法、油红O染色、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检测盒、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活性、细胞脂质含量、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及AM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CG显著减少Dex诱导的HepG2细胞中脂质含量及脂质合成关键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n)与转录因子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并上调AMPK的磷酸化水平,而该保护效应可被AMPK抑制剂与AMPK-DN腺病毒所抑制。结论:CG可通过激活AMPK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肝细胞脂质合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山楂叶总黄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FHL)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9周龄,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 10只作为假手术组,余50只用于建立AMI模型。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AMI模型,其中36只建模成功,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MI组及FHL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n=9),按10 ml/kg体重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浓度为0.3、0.6、1.2 mg/ml的FHL溶液。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按10 ml/kg体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干预均为1次/d,连续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LA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然后处死大鼠,取左心室前壁组织制作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另取切片进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染色,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及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GSK3β(p-GSK3β)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及FH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VEDD、LVEDP均较大,LAWD、LVEF均较小( P均<0.05)。与AMI组比较,FH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VEDD、LVEDP均较小,LAWD、LVEF均较大( P均<0.05),且随FHL剂量增加LVEDD和LVEDP减小,LAWD和LVEF增大( P均<0.05)。FHL低、中剂量组大鼠的LVEDD和LA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正常,AMI组大鼠梗死区可见坏死心肌组织,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FH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损伤较AMI组轻,心肌纤维排列整齐,但仍有部分断裂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梗死区有散在的岛状正常心肌组织,其中FHL高剂量组大鼠心肌损伤最轻。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AMI组比较,FH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较低( P均<0.001),但仍均高于假手术组( P均<0.001),且随FHL剂量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 P均<0.0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AMI组比较,FH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I3K、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较高,但仍低于假手术组( P均<0.05),且随FHL剂量增加PI3K、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升高( P均<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AMI组比较,FH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I3K、p-Akt、p-GSK3β、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较高,但仍低于假手术组( P均<0.05),且随FHL剂量增加PI3K、p-Akt、p-GSK3β、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P均<0.05)。 结论:FHL可有效改善AMI大鼠心功能,其可能通过激活PI3K/GSK3β/cyclin D1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箭叶淫羊藿叶片不同发育时期黄酮类成分形成与元素含量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究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et Zucc.)Maxim.叶片不同发育时期黄酮类成分变化与元素积累的规律,揭示其黄酮类成分的形成机制.方法 以箭叶淫羊藿叶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发育时期分为t1~t6共6个时期,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醇苷含量;实时荧光定量法(RT-qPCR)测定17个与黄酮类成分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25种元素含量;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黄酮类成分与元素的关系.结果 淫羊藿苷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朝霍定A、朝霍定B、朝霍定C、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显著降低,但是5种黄酮类成分总量却显著升高,在t4和t5时期大量积累.大部分黄酮类成分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在t4和t5时期显著上调,在t2时期显著下调,不同基因的表达量随叶片发育而变化;叶片中元素Mg、Ca、Ti、Mn、Fe、Sr和Ba元素含量显著升高,元素K和Co含量显著降低;元素P、K、V、Cu的含量与箭叶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箭叶淫羊藿叶片中黄酮类成分形成过程受到叶片发育程度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黄酮类成分在叶片发育后期大量积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黄精治疗黄褐斑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黄精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黄精有关活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有效成分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Drugbank数据库收集黄褐斑相关的疾病靶点,并通过韦恩图对有效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交集,获得黄精治疗黄褐斑的潜在有效靶点.绘制活性成分与潜在有效靶点的网络图,利用Cytoscape软件分析每个活性成分在治疗黄褐斑中的重要性.将黄精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黄精治疗黄褐斑的关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将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深度挖掘黄精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蛋白之间的分子结合能.结果:共筛选出黄精活性成分12个,黄精治疗黄褐斑靶点327个.黄精治疗黄褐斑的核心活性成分有(2R)-7-羟基-2-(4-羟苯基)-4-苯丙二氢呋喃、甘草素、4,5-二羟基黄酮、黄芩素、谷甾醇、西伯利亚蓼苷A、中华蓼素1、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为细胞周期蛋白A2(CCNA2)、细胞周期蛋白A1(CCNA1)、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细胞周期蛋白E1(CCNE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极光激酶A(AURKA).黄精治疗黄褐斑的通路主要富集于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细胞衰老、乙型肝炎、癌症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发现活性成分和治疗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结论:黄精可能通过(2R)-7-羟基-2-(4-羟苯基)-4-苯丙二氢呋喃、甘草素、4,5-二羟基黄酮等成分作用于CCNA2、CCNE1、CDK2、CCNA1、CCNA1等靶点,通过调节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细胞衰老、乙型肝炎等相关信号通路治疗黄褐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