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现实技术在胸外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在胸外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2月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临床实习的大专、本科护生共计6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2∶1比例将护生分为观察组( n=40)及对照组( n=20),所有护生均观看无创正压通气护理多媒体视频课件20 min;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每次演练30 min,观察组接受30 min的AR互动教学内容并进行针对性演练30 min,随后应用标准化病人对研究对象进行考核,比较两组间在第1、8、15及29天的成绩,同时评估两组对象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满意度,记录带教教师在第15~28天的操作培训重复次数与时间投入。使用SPSS 20.0进行卡方检验和 t检验。 结果:观察组护生第1、8、15及29天的标准化病人考核成绩得分分别为(69.14±7.02)分、(75.22±7.42)分、(79.14±7.99)分、(90.14±8.94)分,均高于对照组[(65.25±6.77)分、(70.14±6.95)分、(74.36±7.14)分、(82.69±8.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生GSE总分为(24.60±3.68)分,高于对照组的(20.47±3.25)分,自我满意度评分[(6.12±0.70)分]较对照组[(5.57±0.65)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带教教师操作培训重复次数[(8.14±0.98)次]低于对照组[(10.25±1.16)次],时间投入[(10.28±1.17)h]低于对照组[(12.14±1.35)h],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VR技术能提高医院护理临床实习教学成绩、自我效能水平及自我满意度,减少带教教师的操作培训重复次数与时间投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虚拟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标准化病人作为医学教育教学与考核中一种重要的方法,面临着招募、培训、维护等多重困难。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虚拟标准化病人正在逐渐进入医学教育领域,它兼具标准化病人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优点,能够有效地解决标准化病人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弥补标准化病人的不足。本文对虚拟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主要介绍了虚拟标准化病人的产生背景、在医学教育各领域中的应用和初步评价、开发技术等,以期为虚拟标准化病人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虚拟仿真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来创建和体验视觉化环境。其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等特征。该项技术较早在工程力学和城市规划中运用。在医学领域,诊断学是每个医学生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制作标准化病人数字模型,让医学生模拟临床医生的角色,将课堂上掌握的诊断学理论知识通过各式电子媒介与虚拟病人完成诊疗活动;按诊断学课程标准设置模拟训练和线上、线下教学,弥补了传统医学教育中单一的授课方式;并通过程序性过程评价、实时反馈等,使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本文将从虚拟仿真技术的前景、虚拟仿真技术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等方面展开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模拟培训的技术类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医学模拟培训具有安全性、可重复性、真实性及可操控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教学体验,缩短了学生临床实践学习曲线,提高了学生临床岗位胜任力,让医学实践教育变得触手可及。医学模拟培训的技术类型包括:基础解剖模型、单项任务训练模型、标准化病人/标准化人员、计算机交互式训练模型、虚拟培训系统、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等,主要应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临床模拟训练、非操作性技能培训等,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科模拟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模拟医学教育在临床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在儿科模拟教学领域的前景越来越引人注目。研究表明,VR技术提供了一种沉浸式学习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有效提升了儿科临床教学的效果。此外,VR技术也拓展了儿科医学模拟教学方法。本文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科虚拟标准化病人、临床实践技能模拟教学、临床情景模拟中的应用,并探讨了ACEP SimBox模拟在儿科急诊VR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V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其与模拟教学效果的深入分析,并探索VR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佳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虚拟仿真标准化病人软件系统在口腔住院医师OSCE考核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探讨虚拟仿真标准化病人软件系统在口腔住院医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虚拟仿真标准化病人软件系统,应用于 2020~2022 年南京地区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结业考核的病史采集与临床检查站点,将 2020~2022 年结业考核中该站点均分及考试用时与使用真人标准化病人的 2019 年结业考核该站点均分及用时进行比较,并分析考核难度、区分度,并设计调查问卷,探讨应用虚拟仿真标准化病人软件系统的考核效果及考官、考生对该种考核形式的认可度.结果 2019~2022 年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该站点的平均成绩及考试所用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 2020~2022 年应用虚拟仿真标准化病人软件系统后该站点考试成绩进行难度、区分度分析,统计结果均在合适范围.90%及以上考生及考官对VSP的应用持肯定态度,认为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口腔临床检查能力考核更加科学、严谨,考试方法和流程简单易懂,考核难度适中,与临床教学内容吻合,能够客观反应医学生临床检查能力水平.结论 将虚拟仿真标准化病人软件系统应用于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可以缓解病例资源的不足,同时也能客观检验学生临床检查能力,及时反馈教学问题,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虚拟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观察在医学生临床见习中应用虚拟标准化病人的临床教学实践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 在某院内分泌科见习的130名在校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7人)和对照组(63人),实验组采取传统教学联合虚拟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而后者为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在见习结束时,进行考试,并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 学生的考试成绩结果显示,实验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25.19±1.17)、体格检查考试成绩(25.81±1.19)、病例分析考试成绩(35.30±2.55)、考试总成绩(86.30±3.08)均优于对照组[(24.35±1.72),(24.98±1.41),(33.84±2.34),(83.17±3.5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联合运用虚拟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整体满意度,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及活跃课堂气氛评分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将虚拟标准化病人运用于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实践中,比单纯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更好,学生的满意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信息化教学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实施效果,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紧密融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方法 选取某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护理专业1个教学班学生为试验组,依托信息技术为媒介开展教学设计:课上运用虚拟医院教学系统进行教学,体验逼真工作环境;静脉穿刺虚拟训练系统模拟不同人群的血管,强化技能;3D动画直观透视穿刺全过程,感知悟理;模拟病例库设置情景、标准化整体护理模拟病人系统,实现人机对话.并与同年级未实施信息化教学1个班级(对照组)学生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校教师应充分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科学安排教学环节,逐步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训三优教学团队建设特色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实训教学团队重视中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以培养规培生临床综合能力为目标,不断发展完善,于2017年获评"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优教学团队".团队建设方面完善人员配置,培养稳定骨干力量,实训队伍与基地建设相辅相成;教学特色为创建良性循环培养模式、加强核心优质课程建设、运用高级模拟仿真设备辅助实训教学、定制开发名老中医病案采集系统、建设科学客观评价标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整合实训项目创新建立了"以器官为中心、以临床需要为目的 "的实训科目,注重实训教学体现中医特色,通过"模型(模拟人)-标准化病人-患者"的实践过程,在中医内、外、妇、儿、针、推、骨伤等模拟问诊、查体、制定诊疗方案和操作的练习中,实现了真实临床情景的模拟训练,加强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倡导信息技术与中医实训教学的深度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虚拟化病人系统的教学模式在外科临床思维能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化病人系统的教学模式对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其对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作用,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教学依据.方法:根据本科医学院校《外科学》教学大纲中骨外科部分的学习内容,选择40名在本院实习的本科五年级的医学生,全部人员均为自愿参加本研究.通过计算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采用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实验组使用虚拟标准化病人系统进行外科临床思维训练,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训练.通过闭卷理论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能力考核及综合评价,比较两组学员在外科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方面的差别.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教学质量学生评价量表(SEEQ)问卷调查评价分析,实验组的学生在教学热情、组织清晰性、学习价值和成就感、群体互动4个维度方面对虚拟化病人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得分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虚拟化病人系统的教学模式在外科临床思能力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价值和成就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教学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