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蚯蚓与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石漠化土壤碳组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明石漠化土壤碳组分积累和分配对丛枝菌根真菌(AM)与蚯蚓接种的响应,可为提升石漠化土壤固碳潜力及生物修复效率提供数据参考.本研究选择白枪杆为寄主植物,设置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M)、蚯蚓(E)、蚯蚓+摩西斗管囊霉(E+FM)和不接种(CK)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土壤碳组分(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惰性有机碳)及其分配(微生物生物量碳/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总有机碳、惰性有机碳/总有机碳)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蚯蚓、丛枝菌根真菌单独与共同接种处理均显著促进了土壤碳库各组分积累.与CK相比,接种处理土壤碳组分含量均值的增幅表现为:E+FM>E>FM,接种处理显著促进了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总有机碳(30.5%~68.5%)和易氧化有机碳/总有机碳(31.2%~39.2%),但降低惰性有机碳/总有机碳(2.9%~16.2%).2)不同处理土壤碳组分积累和分配的时空变化存在差异.各碳组分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其中E+FM处理各碳组分含量较CK的增幅(33.0%~122.1%)显著高于E(31.2%~95.4%)和FM处理(9.2%~41.3%);微生物生物量碳/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总有机碳最大值出现在6月,惰性有机碳/总有机碳最大值则出现在12月,此时3个接种处理各碳组分占有机碳的比例较CK的变幅表现为:E+FM>E>FM;各碳组分含量及其分配均沿土层加深递减(9.7%~146.2%),其中E处理碳组分含量降幅最小,而E+FM处理微生物生物量碳/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总有机碳降幅最小、惰性有机碳/总有机碳降幅最大.3)3个接种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显著影响各有机碳组分积累及分配,其中碳库组分含量及分配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土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4)主成分分析显示,土壤含水量、全氮、全磷是影响碳组分积累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土壤含水量、全磷、pH是影响土壤碳组分分配的主控因子.因此,蚯蚓、AM真菌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石漠化土壤碳组分积累与分配,其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土壤含水量、pH及氮磷养分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腔内治疗双下腔静脉合并左下腔静脉狭窄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50岁,因发现左下肢蚯蚓状可复性团块1年余入院。患者左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伴有左下肢酸胀沉重感、盆腔脏器坠胀感及发作性下腹隐痛不适等。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左股静脉瓣膜反流时间>1.5 s。CT静脉造影(CTV)提示双下腔静脉、左下腔静脉跨越腹主动脉处重度狭窄。左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顺行造影前后位投照显示左下肢深静脉通畅,行Valsalva动作时左股静脉及大隐静脉瓣膜可见反流,造影剂经左髂静脉自可疑左下腔静脉回流。左髂静脉顺行穿刺置管,部分造影剂经盆腔多个粗大侧支循环至右下腔静脉回流(图1)。跨越腹主动脉段左下腔静脉重度狭窄,与CTV检查结果相符合(图2)。静脉测压显示左下腔静脉(跨越腹主动脉段以下)下段静脉压为18 cm水柱,总下腔静脉静脉压约为5.5 cm水柱。诊断为双下腔静脉,左肾静脉上段左下腔静脉重度狭窄。以12 mm×40 mm球囊对左下腔静脉狭窄段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成形后置入14 mm× 120 mm支架,再以14 mm× 40 mm球囊对支架进行后扩张,造影显示狭窄解除,造影剂回流迅速,原粗大盆腔侧支循环基本消失(图3),再次静脉测压显示左下腔静脉(跨越腹主动脉段以下)下段静脉压约为7 cm水柱,总下腔静脉静脉压约为6 cm水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玻璃体切割术后IOL混浊病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PPV)后人工晶状体(IOL)混浊的病例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07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发现的全部PPV术后出现IOL混浊的病例资料11例,选取其中2枚取出且保存良好的IOL进行体外光镜、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以及能谱分析。结果::11例患者年龄为23~76(63.3±15.0)岁,发现IOL混浊与PPV间隔时间为24~180(82.2±45.7)个月。11例患者中8例有视网膜光凝史,5例有眼内硅油/气体注入手术史,1例有青光眼手术史。11例患者中糖尿病6例,高血压5例。患者所用IOL类型及临床处置情况分别为:9例(9/11)为亲水性丙烯酸酯,型号分别为860UV(1例,已取出)、Akreos Adapt AO(2例,已取出1例)和具有疏水涂层的亲水性L-312(6例,已取出4例);另外2例(2/11)为疏水性丙烯酸酯MA60MA(未取出)。2枚混浊的IOL检测情况如下:第1枚是860UV型IOL,混浊部位主要集中于光学部前表面,光镜及扫描电镜下呈弥漫、凹凸不平蚯蚓状、地嵴状,襻部及周边未见明显沉积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混浊主要集中在前浅层,深度大约为IOL整体厚度的前6.9%;能谱分析显示,按元素组成比例高低排列为碳、氧、钙、磷、硅和镁元素。第2枚是Akreos Adapt AO型IOL,混浊主要处于光学区中央,光镜及扫描电镜下呈粗糙、小圆形的砂粒,襻部也散在累及,呈较为致密的砂粒状;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混浊区域更深,大约为IOL整体厚度的前12.5%;能谱分析显示,按元素组成比例高低排列为碳、氧和硅元素。结论::PPV后不同类型丙烯酸酯IOL均有可能发生混浊,且IOL混浊的形态和表面沉积物各不相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影像表现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53岁。主因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就诊。体检发现毛发脱落、双腿色素沉着、指甲营养不良等改变。影像表现为胃、全组小肠及结直肠内壁黏膜粗大,以胃为显著,部分呈蚯蚓状向腔内隆起,在T 1WI上呈等、稍低信号,在T 2WI上呈等信号。病理检查诊断为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诊断下腔静脉肝下段缺如并双下肢浅静脉曲张及左髂外静脉血栓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40岁,以"双下肢静脉曲张30余年"为主诉入院。30余年前发现双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久站后出现双下肢疼痛,休息后可缓解,无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无肢体活动受限。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史,无手术及外伤史,吸烟20余年,饮酒15余年。查体发现:双下肢大隐静脉走行区见静脉迂曲、扩张,呈蚯蚓状、团块状,质硬,皮温稍高,以右下肢为重;足背动脉搏动可,四肢关节活动可,皮肤软组织略水肿,未见皮肤色素沉着。患者入院行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D-二聚体均未见明显异常。血管超声提示:①下腔静脉肝段纤细、肝段以下缺如并侧支循环形成(图1);②左侧髂外静脉血栓形成(图2);③双侧腰升静脉内径增宽(考虑侧支代偿,双侧髂外静脉血流分别逆向注入双侧髂内静脉,经腰升静脉向心回流)(图3);④双侧大隐静脉曲张;⑤双侧小腿穿静脉功能不全;⑥双侧小腿肌间静脉增宽。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行CT静脉造影,造影剂使用碘佛醇注射液(艾苏显,江苏恒瑞医药公司,100 ml:74.1 g),结果提示:下腔静脉肝下段未见显示,肝左、肝中、肝右静脉未见明显狭窄,肝内静脉间无交通支形成,血流通畅,门静脉主干稍增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侧支循环形成(图4)。行双下肢静脉+双髂静脉+上、下腔静脉+肝静脉造影,术中发现:双侧大隐静脉、小腿肌间静脉增宽,浅静脉迂曲扩张,双侧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血流通畅;双侧髂静脉经腰升静脉回流至上腔静脉,上腔静脉未见明显异常;肝静脉显影可,肝内静脉无交通支形成,下腔静脉肝下段未见显影(图5,6)。由于该病例较罕见,为加强超声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将进行报道。已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经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伦审第(34)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蚯蚓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7/6
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地区之一,但关于该地区蚯蚓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却十分匮乏.本研究在系统调查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蚯蚓物种的基础上,联合5个线粒体基因(COⅠ、COⅡ、ND1、12S、16S)构建蚯蚓系统发育树,并结合海拔、土壤、凋落物质量等环境因素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初步探讨了宝天曼蚯蚓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蚯蚓3科5属14种,多为广布种,其中巨蚓科为优势科;(2)蚯蚓物种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500-1,000 m海拔段的蚯蚓α多样性更高,分布也更均匀,符合中间高度膨胀格局;(3)在局域尺度上,海拔高度对蚯蚓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土壤性质和凋落物质量.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蚯蚓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成因的研究丰富了我国蚯蚓物种库和基因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编辑人员丨2024/6/1
以"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为例,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装置、实验数据处理方式、实验对象等出现的问题,促进小组合作,跨学科改良实验装置,优化实验设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升了生物学核心素养,同时加深了对"结构与功能观"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胆管癌MR和CT征象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总结分析胆管癌MR和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方法 收集整理2019年3月—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胆管癌手术切除且于术前1周内行MR或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病例62例,分析各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征象,总结各影像表现的出现率.结果 62例患者中病灶大小介于(0.8~8.9)cm×4.2 cm之间,MR检查病灶表现为T1WI高信号4例、等信号2例、低信号36例、不均匀1例,T2WI高信号35例、等信号3例、低信号3例、不均匀2例,DWI序列高信号40例,等信号3例,明显强化19例,轻度强化17例,无强化6例,快进快出型强化19例,持续强化24例,延迟强化11例.CT扫描病灶表现为平扫2例病灶为等密度,3例为稍高密度,14例为稍低密度;碘氟醇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12例,显著强化4例,无强化3例;门脉期稍高密度7例,稍低密度7例,高密度4例,等密度1例;延迟期稍高密度10例,稍低密度5例,等密度2例,高密度2例.间接征象包括胆管扩张,62例患者中胆管扩张47例,其中枯枝状扩张38例,软藤状扩张3例,枯枝状伴软藤状扩张4例,蚯蚓状扩张2例.结论 病灶延迟强化和持续强化及枯枝状胆管扩张是胆管癌MR和CT扫描典型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化肥有机替代对连作花生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为揭示化肥有机替代措施下连作花生田土壤有机碳(SOC)积累的微生物机制,在连作5年的花生田设置了蚯蚓粪配施化肥(VM)、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BF)、全量化肥(CF)和无施入对照(CK)4个处理,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测定了 SOC及其组分含量以及花生产量,分析了化肥有机替代、SOC和土壤微生物群落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连作土壤环境严重恶化并显著影响了花生产量,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明显提高了 SOC和各组分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提高了花生产量,其中VM处理效果最显著(P<0.05).与CK相比,VM处理的花生产量增加了 56%,SOC含量增加了 11.4%,土壤总PLFA含量增加了 149.4%.冗余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VM和BF处理与SOC及其各组分含量、土壤微生物各类群PLFA含量均呈正相关,尤其VM处理相关性最强(P<0.05);CK和CF处理与除了 G+/G-比值以外的其他所有变量均呈负相关;SOC各组分含量与土壤微生物各类群PLFA含量显著相关.综上,化肥有机替代导致的外源有机碳增加以及随后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是连作花生田SOC积累的驱动因素,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影响SOC累积的关键因素.有机肥特别是蚯蚓粪部分替代化肥是改善连作花生田土壤质量、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1例飞行员右额叶不典型动静脉畸形MRI误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1病例资料男,33岁,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间1 250 h.2022年1月11日 至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进行改装体检及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精神、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近期体质量无明显变化.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提示:右额叶皮层下见直径约1.2 cm结节,边界不清,横向驰豫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示病灶边缘可见似"蚯蚓状"低信号影;纵向驰豫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示病灶显示不清;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示病灶呈结节状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边缘强化(图1A-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