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临床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胆总管囊肿(CC)亦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Todani将其分为5型,其中Ⅰ型最常见,约占80%,Ⅳ型次之,约占15%.胆管癌是CC最严重的并发症,此外还包括胆管炎、胰腺炎、胆结石、肝硬化等.囊肿切除+Roux-en-Y胆肠吻合术是目前治疗Ⅰ型和Ⅳ型CC的主要方式,成功率超过90%,但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也高达16%~25%,主要表现为反流性胆管炎、胆肠吻合口狭窄、胆管结石、胆总管残端结石、胰腺炎、胆管癌等.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CC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的治疗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外科手术,我们将结合十余年临床治疗肝胆胰疾病的经验,对CC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中常见的胆肠吻合口狭窄、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残端结石、胰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操作技巧等进行论述,为其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 年12 月至2023 年12 月接受腹腔镜根治手术的98 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胆道检查方法分为三组,腹腔镜组(n=38)行腹腔镜手术,胆道造影组(n=28)于腹腔镜术中行胆道造影检查,胆道镜组(n=32)于腹腔镜术中行胆道镜检查,术前均常规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收集患儿性别、年龄、囊肿类型、囊肿直径、囊肿长度、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否发现结石与胆道异常、术中新发现结石、胆管变异、胆管狭窄及术后胆漏、胆管炎、胰腺炎、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性别、年龄、囊肿直径、囊肿长度、囊肿类型、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发现结石与胆道异常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镜组新发现结石率更高(28.1%,9/32),胆道造影组发现胆道变异率更高(21.4%,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胆道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3.1%,1/32).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能发现更多"遗漏"的结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避免了儿童辐射暴露的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联合经皮空肠穿刺引流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评估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联合经皮空肠穿刺引流(PJD)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采取PTCD联合PJD治疗的16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16例患者中,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6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肠吻合口狭窄7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左肝管狭窄3例;7例因梗阻性黄疸于外院行PTCD,7例未能找到确切的胆肠吻合的空肠襻,2例引流管穿刺进十二指肠.在我院的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TCD,其中左肝管3例,右肝管6例,未发生出血、胆漏、气胸等并发症.16例患者在PTCD引导下成功实施PJD并完成瘘道扩张术,未发生出血、肠漏等并发症.经皮空肠胆道镜(PJCS)下球囊扩张解除胆肠吻合口及左肝管狭窄,经过3~6次胆道镜操作取净肝内胆管结石.5例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及3例左肝管狭窄经PTCD瘘道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FCMS留置6~9个月无移位,经PTCD瘘道取出FCMS后,行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或PJCS检查见吻合口通畅、吻合口黏膜移行良好.随访5~16个月未发现狭窄复发病例.结论 PJD为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的胆道镜治疗提供了一条便捷路径,PTCD引导不仅能增加PJD成功率,还能降低FCMS的移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取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治疗的6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胆道镜检查评估患者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及瘘道扩张术,镜下诊断为单纯性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狭窄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2例肝内胆管结石经多次胆道镜手术取净.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狭窄胆肠吻合口球囊扩张术,外引流管支撑胆肠吻合口6~7个月后拔除.胆道镜检查发现吻合口黏膜正常5例;吻合口黏膜水肿伴相对狭窄1例,经继续置入引流管支撑3个月后拔除.术后随访10~74个月,均无吻合口狭窄复发.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是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皮经肝一次性窦道建立联合钬激光碎石在高龄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一次性经皮经肝建立肝内胆管窦道,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在高龄肝胆管结石合并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断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狭窄的56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穿刺引流,同时一次性逐级扩张穿刺窦道,在胆道镜下联合钬激光进行肝内胆管结石碎石、取石。分析术中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一次性建立窦道,取出结石并解除狭窄,2例穿刺出血,1例钬激光解除狭窄时出血并及时中转手术。患者接受激光治疗2~8次,平均4次,每次操作时间平均30(28~32)min,所有患者狭窄环解除,切开处胆管黏膜修复,复查彩色超声或胆道造影无异常后拔除T管,平均随访6个月。无结石残留,肝功能及胆红素均正常,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经皮经肝一次性建立窦道,采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对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良性狭窄的无法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肝脏CD4 +T细胞、IL-6、IL-8、IL-33的表达与术后胆管炎及黄疸清除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检测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组织中CD4 +T细胞和炎症因子IL-6、IL-8、IL-3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术后胆管炎及早期退黄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9例BA患儿和16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患儿的肝脏标本。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4 +T细胞、IL-6、IL-8、IL-33的表达及分布。记录BA患儿术前、术后1周、2周及3个月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和胆管炎发生情况,根据胆管炎发生情况分为胆管炎、无胆管炎、早期胆管炎、晚期胆管炎、频发胆管炎和偶发胆管炎。分析比较BA患儿肝脏炎症水平与术后胆管炎的发生及黄疸清除之间的关系。 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BA患儿肝脏汇管区浸润着大量炎症细胞,伴肝内胆汁淤积、小胆管增生以及肝细胞水肿,CBD患儿肝组织汇管区见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A患儿中CD4 +T细胞、IL-6、IL-8、IL-33表达水平高于CBD患儿。ROC曲线分析显示,CD4 +T细胞、IL-6和IL-8的平均光密度值鉴别BA与CB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69、0. 886和0. 838。胆管炎患儿CD4 +T细胞、IL-6、IL-8表达水平高于无胆管炎患儿,早期胆管炎患儿CD4 +T细胞表达水平高于晚期胆管炎患儿,频发胆管炎患儿CD4 +T细胞、IL-6、IL-8、IL-33表达水平稍高于偶发胆管炎患儿。BA患儿CD4 +T细胞表达水平与术后3个月TBIL下降率呈负相关(r=-0. 532, P=0. 034),IL-8和IL-33表达水平与术后1周TBIL下降率呈负相关(r=-0. 384, P=0. 048;r=-0. 568, P=0. 002)。 结论:BA患儿肝脏组织中CD4 +T细胞、IL-6、IL-8及IL-33高表达,可能易发胆管炎。CD4 +T细胞、IL-8、IL-33表达水平越高,早期黄疸清除率越低,可作为早期黄疸清除率的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人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相关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人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安全性,并分析导致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且行ERCP的患者51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ERCP术后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老年组(≥65岁,301例)与非老年组(211例)基础疾病、手术操作与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老年组并存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乳头旁憩室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均 P<0.01);胆石症、胆系手术史、ERCP史、免疫病、肿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老年组患者术前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均 P<0.01)。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是两组患者中最常见的ERCP术中操作,其他为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胰管插管、胰管支架置入。老年组患者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比例为34.6%(104例)和18.9%(57例),高于非老年组患者的25.6%(54例)和11.4%(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老年组患者胆总管直径和最大结石直径为(1.32±0.43)cm、(1.04±0.53)cm,大于非老年组患者的(1.16±0.40)cm、(0.81±0.0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4.23、-4.76,均 P<0.01);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 P<0.05)、胆管支架引流术( P<0.05)的操作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12例)和5.7%(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8, P>0.05)。ERCP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造影剂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老年患者ERCP中高风险的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操作多,但不增加老年人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对老年人ERCP是一项安全的手术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合并肝胆管结石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军事飞行人员肝内胆管结石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军事飞行人员肝内胆管结石腹腔镜肝切除术应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并探讨该病的航空医学鉴定。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患肝内胆管结石军事飞行人员的诊疗过程及航空医学鉴定结论,结合新技术进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系陆航直升机空中机械师,男性,40岁,检出胆囊结石12年,肝内胆管结石8年,间断右上腹痛3月余。B超及CT检查示胆囊多发结石、肝右后叶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扩张。行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下腹腔镜肝Ⅵ段精准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和T管引流术。术后6个月复查,恢复良好,航空医学鉴定结论:特许飞行合格。截止投稿日已安全飞行50 h。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下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军事飞行人员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性好,效果佳,术后恢复良好者可特许飞行合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引流方式处理小儿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胆管炎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胆道外引流术处理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提高胆管扩张症并发症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4例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梗阻性胆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一期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为胆囊外引流组,共22例患儿,其中男1例,女21例,年龄为(3. 2±2. 9)岁;腹腔镜胆囊外引流15例,开放胆囊引流加腹腔引流6例,超声引导胆囊穿刺外引流1例。B组为同时期胆总管T管引流术组,共12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 6±2. 2)岁;手术方式均为开放手术,胆总管T管引流加腹腔引流。结果:所有患儿一期外引流手术后临床症状均缓解。在初次手术所需时间及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上,A组为(89. 91±27. 74)min和(30. 67±37. 11)d,较B组的(114. 23±34. 22)min和(103. 00±59. 14)d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 05)。32例行二期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手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无特殊不适。 结论:经胆囊行胆道外引流术对儿童胆管扩张症急症的治疗简单、可行、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