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性中药抗肝癌活性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肝癌是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毒性中药是指药性峻猛,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使用不当可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死亡的中药.近5年来报道的具有抗肝癌作用的毒性中药包括清热解毒的鸦胆子和重楼,化痰散结的半夏和天南星,行气止痛的川楝子,活血化瘀的马钱子和斑蝥,祛湿邪的雷公藤和乌头,攻毒杀虫的蛇床子、蟾酥和砒霜,解毒散结的商陆,破血消癥的千金子及解肝郁的吴茱萸.药理研究表明毒性中药可有效发挥抗肝癌作用,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等机制实现.本文旨在总结近5年毒性中药的抗肝癌活性和作用机制,为业内学者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蛇床子散对湿疹大鼠Th1/Th2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蛇床子散对湿疹大鼠Th1/Th2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蛇床子散高剂量组、蛇床子散低剂量组、冰柏液组,每组10只.采用2,4-二硝基氯苯复制大鼠湿疹模型.空白组及模型组予以0.9%生理盐水外涂背部皮损,蛇床子散高剂量组予以2.32 g·mL-1蛇床子散水煎液外涂,蛇床子散低剂量组予以1.16 g·mL-1蛇床子散水煎液外涂,冰柏液组予以冰柏液原液外涂,早晚各1次,共14天.末次给药后,观察大鼠背部皮损情况并进行皮损表观评分;HE染色观察湿疹大鼠皮损病理学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FN-γ、IL-4、IL-18、IL-33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Th1/Th2比例.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损评分明显升高(P<0.05),背部出现水肿、红斑、鳞屑、苔藓样变等一系列皮损;病理切片可见表皮角化过度,角质层增厚,表皮海绵水肿,表皮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皮损半定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血清IL-4、IL-18、IL-33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Th1/Th2比例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蛇床子散高、低剂量组及冰柏液组大鼠背部皮损明显改善(P<0.05),病理切片可见表皮结构恢复正常,角质层变薄,表皮海绵水肿消失,表皮炎症细胞消失,皮损半定量评分降低(P<0.05);血清IL-4、IL-18、IL-33水平降低(P<0.05),而IFN-γ水平升高(P<0.05),血清Th1/Th2比例明显升高(P<0.05);且蛇床子散高、低剂量组疗效优于冰柏液组(P<0.05).结论 蛇床子散可有效改善湿疹大鼠皮损,修复湿疹大鼠皮损病理损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4、IL-18、IL-33等炎症因子分泌,促进IFN-γ释放,恢复Th1/Th2失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性瘙痒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性瘙痒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收录的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性瘙痒的文献,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后确定最终纳入文献,提取有效处方,录入Excel2019建立方药数据库,使用Excel2019、SPSS Modeler 18.0、Origin2021、Gephi0.10软件对处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103首有效方剂,涉及133味中药.用药总频次为978,频次≥10的药物共28味,前10位依次是白鲜皮、地肤子、苦参、当归、蛇床子、大黄、川芎、土茯苓、防风、荆芥.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物归经以肝经、心经、胃经、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4组常用药对.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方.结论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性瘙痒以疏风清热、燥湿止痒、养血祛风为主,常用药物有白鲜皮、地肤子、苦参、当归,常用处方多以蛇床子散、当归饮子、麻黄桂枝汤、犀角地黄汤为基础方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蛇床子素发泡微乳剂制备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蛇床子素发泡微乳剂,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方法 在溶解度试验和伪三元相图的基础上,以微乳载药量、泡沫半衰期、泡沫形成力的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优化设计蛇床子素发泡微乳剂处方.结果 蛇床子素发泡微乳剂的最优处方为油酸乙酯-聚氧乙烯蓖麻油4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水(8.13:14.81:6.58:71.44),平均粒径为(43.54±3.43)nm(n=3),平均多分散系数为(0.839±0.092)%(n=3),平均Zeta电位为(-2.32±0.78)mV(n=3),发泡量为(8.57±0.28)cm,半衰期为(6.79±0.32)min.37 ℃时,发泡微乳的最大载药量为13.62 mg/g,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42 mg/mL.结论 该发泡微乳制剂稳定,可大幅提高蛇床子素的溶解度并显著增强其生物利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通过溶解度和伪三元相图实验确定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所用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范围,通过D-最优混合实验设计优化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评价了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经水稀释后形成微乳的外观、微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以及体外溶出情况.结果 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为:Capmul MCM C8作为油相、Tween 20作为表面活性剂,PEG400作为助表面活性剂,最优比例为:46.9:29.9:23.2.加水稀释蛇床子素自乳化释药可快速形成澄清、透明状微泛蓝光液体;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其为圆整、规则球状;平均粒径为(31.8±1.6) nm,多分散指数为(0.164±0.014),zeta电位为-(26.1±1.4) mV;自乳化释药系统中蛇床子素释放迅速,在45 min内药物可到90%以上.结论 制备的自乳化释药系统可以显著提高蛇床子素的体外溶出速度,有望成为蛇床子素的新型给药制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法同时测定消银散胶囊中胡薄荷酮和蛇床子素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消银散胶囊中胡薄荷酮和蛇床子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岛津Wondasil C18-WR (4.6mm×250mm, 5μm), 流动相:乙腈-水 (60∶40), 检测波长:300nm, 流速:1.0 ml·min-1.结果 胡薄荷酮和蛇床子素分别在0.041 54~0.4154mg·ml-1和0.003 552~0.035 52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胡薄荷酮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979 954 X+15 164, r=0.9989 (n=6);蛇床子素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3×107 X+552.13, r=1.000 (n=6);胡薄荷酮平均回收率为100.29%, RSD为1.000% (n=6), 蛇床子素平均回收率为100.01%, RSD为0.8% (n=6).结论HPLC法可用于同时测定消银散中胡薄荷酮和蛇床子素的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辛味中药挥发油对苦参生物碱类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薄荷、苍术、蛇床子3种辛味药材挥发油对苦参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采用立式改良型Franz扩散池,以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吸收屏障进行体外透皮实验,采用UPLC-TQ-MS测定透皮接收液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Ⅳ-甲基金雀花碱、槐定碱、苦参碱、槐果碱6种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含量,考察3种挥发油对苦参生物碱类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不同质量分数(1%,3%,5%)的3种挥发油对苦参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均有透皮促渗作用,促透效果(以ER为指标):1%苍术油>1%蛇床子油>3%氮酮≈3%苍术油>5%苍术油>3%蛇床子油≈5%蛇床子油>3%薄荷油>5%薄荷油>1%薄荷油>空白.结果表明3种挥发油均可作为苦参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的促渗剂,为苦参生物碱类成分透皮吸收制剂的研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香附烯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考察香附烯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机制,为香附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不同质量浓度香附烯酮对Caco-2细胞的毒性,以确定转运试验的给药浓度.以香附烯酮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累积转运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测定香附烯酮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5 min,35%A;1.5~2 min,35%~90%A;2~4 min,90%A;4~4.1 min,90%~35%A;4.1~8 min,35%A),流速0.3 mL· min-,进样量1 μL,柱温30 ℃;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香附烯酮及内标物蛇床子素的检测离子分别为m/z 219.2 ~ 110.9,m/z 245.0~189.0.探讨了香附烯酮质量浓度、给药时间、乙二胺四乙酸(EDTA)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香附烯酮在体外细胞模型上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香附烯酮质量浓度处于3~90 mg·L-1时,孵育4h内对Caco-2细胞没有明显毒性.香附烯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存在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其Papp >1 ×10-6cm·s-1,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外排率处于0.5~1.5;加入细胞旁路转运抑制剂EDTA及P-gp转运体抑制剂维拉帕米后,双向Papp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香附烯酮在Caco-2细胞模型转运机制主要是被动扩散,细胞旁路转运及P-gp不参与其转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蛇床子散熏洗结合口服中药治疗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蛇床子散加减方局部熏洗外阴结合口服中药治疗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观察40例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的围绝经期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补益肝肾中药内服配合蛇床子散加减局部熏洗外阴的方法治疗,于经前期每日早晚分次口服外用,每4周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予西药曲安奈德软膏局部用药3个月.分别在6个月、12个月时随访,观察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愈12例(30%),显效22例(55%),好转4例(10%),无效2例(5%),近期总有效率95%.随访12个月,有效34例,复发6例,远期总有效率85%.对照组治愈10例(25%),显效17例(42.5%),好转6例(15%),无效7例(17.5%),近期总有效率82.5%.随访12个月,有效25例,复发15例,远期总有效率62.5%.两组近期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远期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远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蛇床子散加减方熏洗外阴配合中药内服补肝益肾,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无创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花椒挥发油微乳凝胶的制备及其对不同油水分配系数药物的体外释放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制备花椒挥发油微乳凝胶,探究微乳凝胶中花椒挥发油的稳定性及不同油水分配系数(logP)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首先以凝胶基质的外观、成型性、黏稠度为评价指标,筛选凝胶基质种类及用量,以花椒挥发油为油相的微乳制备为花椒挥发油微乳凝胶,并通过GC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花椒挥发油在微乳凝胶中的稳定性.然后,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考察花椒挥发油微乳凝胶中不同logP值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优选得到的凝胶基质及用量为1%的卡波姆940,基于此制备的微乳凝胶中花椒挥发油稳定性较好,模型药蛇床子素、川芎嗪、阿魏酸、葛根素及京尼平苷的24 h累积释放率分别为(1.28±0.16)%、(85.90±4.57)%、(43.82±5.34)%、(46.87±5.26)%、(88.60±5.46)%.结论 微乳凝胶能增强花椒挥发油在制剂中的稳定性,且对亲水性及小分子亲脂性成分释放能力强,可作为花椒挥发油在今后临床应用的优良剂型,为富含挥发油的中药外用制剂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