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141-3p通过调控KEAP1/Nrf2轴抑制糖尿病创面的氧化应激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miR-141-3p对氧化应激状态下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过氧化氢(H2O2)预处理角质细胞,选择 miR-141-3p mimics/inhibitor 以及 siKEAP1 技术研究 miR-141-3p 对于KEAP1/Nrf2 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qRT-PCR检测mRNA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141-3p靶基因,DCFH-DA探针检测胞内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抗氧化酶活性,EDU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功能.结果:过表达miR-141-3p增强了H2O2 处理下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降低了胞内ROS水平,并提高了SOD和GSH-px活性;miR-141 可靶向负调控KEAP1,上调Nrf2 和HO-1 表达,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siKEAP1 抑制了miR-141-3p促增殖、促迁移和抗氧化的作用.结论:miR-141 能够通过KEAP1/Nrf2 信号通路有效减轻H2O2 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并促进其增殖和迁移,从而发挥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R-15a对高糖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15a(miR-15a)对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抗氧化应激能力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织标本及健康供体前囊膜组织标本各26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组织中miR-15a和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的表达。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细胞分别于0、10、20和50 mmol/L葡萄糖条件下培养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miR-15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SIRT1、叉头转录因子3a(FOXO3a)、p53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源性活性氧簇(ROS)含量,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源性活性氧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将miR-15a对照和miR-15a抑制剂分别转染至HLEB-3细胞,在50 mmol/L葡萄糖条件下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DCFH-DA检测细胞内源性ROS表达;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源性T-AOC、SOD、GSH-Px活性及MDA浓度;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5a与SIRT1的靶向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转染组细胞内SIRT1、FOXO3a和p53蛋白表达。结果:miR-15a在正常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1±0.02,低于D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织的0.96±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231, P<0.001);SIRT1在正常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89±0.09,高于D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的0.3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964, P<0.001)。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细胞中miR-15a、FOXO3a和p53相对表达量增加,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细胞凋亡率升高,ROS含量和MDA浓度增加,T-AOC、SOD和GSH-Px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iR-15a对照组细胞凋亡率、ROS含量和MDA浓度高于miR-15a抑制剂组,T-AOC、SOD和GSH-Px活性低于miR-15a抑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iR-15a对照组SIRT1-3'-非翻译区(UTR)-野生型(WT)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miR-15a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78, P=0.004);2个组SIRT1-3'-UTR-突变型(MUT)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32, P=0.688)。miR-15a对照组细胞FOXO3a和p5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miR-15a抑制剂组,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iR-15a抑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miR-15a能抑制高糖诱导下LECs的抗氧化应激损伤能力,其可能是通过抑制SIRT1表达从而上调FOXO3a和p53的活性,加重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L-6通过促进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上CD73的表达调节其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IL-6影响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MSCs)表面CD73的表达,以及调节其迁移、黏附和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Western blot分析外源性IL-6和hPMSCs分泌的IL-6对hPMSCs上CD73表达的影响。单克隆抗体阻断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6对hPMSCs中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磷酸化的影响。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ular analysis, RTCA)分析慢病毒转染后低表达CD73的hPMSCs和APCP(5′-α,β亚甲基-二磷酸腺苷)预处理后hPMSCs的迁移、黏附和增殖变化。结果:FCM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外源性和hPMSCs分泌的IL-6均能促进CD73在hPMSCs上的表达( P<0.001, P<0.01)。IL-6R抑制剂处理后,hPMSCs上CD73表达明显下降( P<0.01);IL-6可上调hPMSCs内STAT3磷酸化和CD73水平( P<0.05, P<0.01),而加入STAT3抑制剂后,CD73表达下降( P<0.01)。RTCA分析结果显示,敲低hPMSCs上CD73的表达后,hPMSCs的黏附和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 P<0.01, P<0.05),迁移能力明显上升( P<0.05)。使用APCP抑制hPMSCs上CD73水解酶活性后,hPMSCs同样表现出黏附和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而迁移能力增强( P<0.05)。 结论:IL-6能够通过JAK/STAT3通路增强hPMSCs上CD73的表达,进而影响其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RASAL3通过上调FXYD6表达促进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Ras蛋白激活类似物3(RASAL3)在肝内胆管癌(iCCA)中的表达并深入研究其促进iCCA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185例iCCA患者肿瘤与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ASAL3的表达,并同时检测人胆管癌细胞株和人胆管上皮细胞中RASAL3和FXYD6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及Na +-K +-ATP酶活性。 结果:RASAL3在胆管癌组织和细胞株中高表达;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ASAL3高表达与胆管癌的不良预后相关( P<0.05)。敲降RASAL3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沉默RASAL3降低FXYD6表达水平,抑制Na +-K +-ATP酶活性。 结论:iCCA中RASAL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RASAL3可通过激活FXYD6,上调Na +-K +-ATP酶活性促进iCCA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病程分期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ccupational medicamentosa-like dermatitis due to trichloroethylene,OMDT)的病程分期,了解该病的病程特点,为临床诊治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6月,采用连续抽样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且病程记录完整的35名OMDT患者资料,分析其从入院至2019年5月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选择连续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指标、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等肝功能指标、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等心肌酶指标。根据指标标准化值对研究对象以周为单位的病程时间点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指标变化趋势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程分期;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病程分期中的阳性率或平均水平,分析患者体质特征、疾病特点和治疗措施与各病程分期时长的相关性。结果:OMDT患者一般病程可分为急性期(3.0±1.5)周和慢性期(11.0±4.4)周,慢性期又分慢性前期[平均(5.0±3.0)周]和慢性后期[(6.5±3.7)周]。与慢性期患者比较,急性期患者临床表现指标、白细胞分类计数(除嗜酸性粒细胞数)、肝功能指标(除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心肌酶指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总蛋白、白蛋白浓度降低( P<0.05)。与慢性后期患者比较,慢性前期患者临床表现指标(除发热)、白细胞分类计数(除淋巴细胞数)、肝功能指标(除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总蛋白、白蛋白浓度、肌酸激酶活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急性期时长与开始使用激素时长呈正相关( rspearman =0.62, Padjust<0.01),慢性前期时长( rspearman =0.96, Padjust<0.01)、慢性后期时长( rspearman =0.91, Padjust<0.01)均与期内使用激素时长呈正相关。 结论:本研究综合多项客观指标确定了OMDT患者的一般病程分期,并分析了各期主要指标变化特点和病期时长的可能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R-511-3p靶向ATP2A2调控内质网应激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miRNA-511-3p(miR-511-3p)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ATP2A2、内质网应激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69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离肿瘤>2 c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以及永生化肺上皮细胞株BEAS-2B、人肺细胞株CCD-19Lu、人肺癌细胞株A549、H1975、H1299中miR-511-3p转录水平相对表达量。选择miR-511-3p相对表达水平最低的肺癌细胞株A549进行后续实验。将细胞分为miR对照组(转染miR-511-3p无关序列)、miR-511-3p过表达组(转染miR-511-3p模拟物)、miR-511-3p敲低组(转染miR-511-3p抑制物);另取A549细胞分为ATP2A2过表达对照组(转染空载质粒)、ATP2A2过表达组(转染ATP2A2过表达质粒),以及ATP2A2敲低对照组(转染载有小干扰RNA无关序列的质粒)和ATP2A2敲低组(转染载有ATP2A2小干扰RNA序列的质粒)。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miR-511-3p和ATP2A2转录水平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ATP2A2蛋白及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11-3p与ATP2A2 mRNA的靶向关系;CCK-8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以吸光度值表示);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凋亡细胞占比;无机磷比色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Ca 2+-ATP酶活性;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Ca 2+浓度。 结果:69例患者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R-511-3p转录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8±0.03、0.1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4, P<0.05)。miR-511-3p过表达组、miR-511-3p敲低组、miR对照组A549细胞中凋亡细胞占比分别为(58.1±6.1)%、(11.0±1.3)%、(22.0±2.1)%,miR-511-3p过表达组较miR对照组高,miR-511-3p敲低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70、7.64,均 P<0.05)。培养24、48、72 h后,miR-511-3p过表达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均较miR对照组低,miR-511-3p敲低组均较miR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TP2A2敲低组、ATP2A2敲低对照组A549细胞中凋亡细胞占比分别为(58.2±1.5)%、(2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94, P<0.05);ATP2A2过表达组、ATP2A2过表达对照组A549细胞中凋亡细胞占比分别为(13.8±2.0)%、(2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96,均 P<0.05)。miR-511-3p过表达组、miR-511-3p敲低组、miR对照组A549细胞ATP2A2转录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0.01、1.34±0.19、0.51±0.12,miR-511-3p过表达组较miR对照组低,miR-511-3p敲低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76、6.40,均 P<0.05);miR-511-3p过表达组A549细胞ATP2A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其对照组低,miR-511-3p敲低组较其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11-3p与ATP2A2 mRNA存在靶向关系。对照组、miR-511-3p过表达组、ATP2A2过表达组、miR-511-3p过表达+ATP2A2过表达组A549细胞中凋亡细胞占比分别为(21.5±3.0)%、(58.1±5.0)%、(13.3±1.2)%、(2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3.28, P<0.001);对照组、miR-511-3p敲低组、ATP2A2敲低组、miR-511-3p敲低+ATP2A2敲低组A549细胞中凋亡细胞占比分别为(23.5±3.0)%、(11.3±1.2)%、(60.1±7.0)%、(25.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8.45, P<0.001)。ATP2A2过表达组A549细胞Ca 2+-ATP酶活性高于对照组,ATP2A2敲低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61、6.07,均 P<0.05);ATP2A2过表达组A549细胞内Ca 2+浓度低于对照组,ATP2A2敲低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30、3.95,均 P< 0.05)。miR-511-3p过表达组A549细胞Ca 2+-ATP酶活性低于miR对照组,miR-511-3p敲低组高于miR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54、4.16,均 P<0.05);miR-511-3p过表达组A549细胞内Ca 2+浓度高于miR对照组,miR-511-3p敲低组低于miR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0、6.23,均 P<0.05)。敲低ATP2A2或过表达miR-511-3p的A549细胞内质网应激标志GRP78、PERK、p-eIF2a、ATF4、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相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过表达ATP2A2或敲低miR-511-3p的A549细胞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相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miR-511-3p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肺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机制可能是其靶向ATP2A2进而调控内质网应激而影响肺癌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LC2A1基因新发变异导致葡萄糖转运体I缺陷综合征患儿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汉族,2个月11天,系第一胎第一产,否认出生窒息及头部外伤史,近期无疫苗接种史。因"间断抽搐4小时"由外院转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先后入住PICU和小儿神经内科)。患儿抽搐表现为发作性的双眼凝视、唇面部发绀并伴有意识丧失,单次持续1分钟可自行缓解,间隔约半小时发作一次。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嗜睡,精神反应差,全身皮肤稍黄染发花,口唇发绀,咽部充血,颈软无抵抗,四肢肢端循环欠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致正常;生化检查提示肝酶、心肌酶谱及胆红素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8 U/L(参考范围:8~42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5 U/L(参考范围:22~59 U/L),总胆红素44.3 μmol/L(参考范围:5.0~21.0 μmol/L),直接胆红素8.6 μmol/L(参考范围:0~3.4 μmol/L),间接胆红素35.7 μmol/L(参考范围:1.7~17.3 μmol/L),总蛋白59.4 g/L(参考范围:58~76 g/L),肌酸激酶同功酶活性48.48 U/L(参考范围:0~19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285 U/L(参考范围:72~182 U/L);动脉血气分析提示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免疫功能全套示补体C3(0.59 g/L)和C4(0.08 g/L)偏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多次检测均有显著的葡萄糖降低,其中最后一次CSF葡萄糖与同步血糖比值为0.19。影像学及心/脑电检查: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双侧颞部硬脑膜强化(非连续性,条状)( 图1A),心脏超声示房间隔水平过隔血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小RNA-96通过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调控七氟醚诱导新生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96如何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IGF1R)调控七氟醚诱导新生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方法:将大鼠(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大鼠吸入浓度为40%的O 2,实验组小鼠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烷麻醉(购自上海雅培上海有限公司),包括1%七氟醚组,2%七氟醚组,4%七氟醚组,4%七氟醚+miR-96过表达组和4%七氟醚+miR-96抑制组。通过给予不同浓度的七氟醚(1%、2%和4%)联合miR-96激动或抑制剂,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IGF1R、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测定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验证miR-96是否靶向作用于IGF1R。采用Morris水迷宫测验评价学习记忆能力。测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 Mean± SD)表示,采用 t检验对正态分布和均方差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双因素相关分析中,则采用Spearman秩相关。 结果:对照组、4%七氟醚组、4%七氟醚+miR-96过表达组和4%七氟醚+miR-96抑制组miR-96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7±0.01、2.09±0.06、2.84±0.12、1.71±0.03,IGF1R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4±0.08、0.51±0.06、0.29±0.02、1.25±0.03,吸入七氟醚后miR-96表达显著增加( t=63.230、45.870、94.750, P<0.05),IGF1R表达显著降低( t=47.630、63.720、36.38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4%七氟醚组比较,4%七氟醚+miR-96过表达组miR-96表达增强( t=12.500, P<0.05),IGF1R表达降低( t=7.780, P<0.05);而在4%七氟醚+miR-96抑制剂组中则相反( t=12.670、24.67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新生大鼠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与miR-96通过抑制IGF1R调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卵巢癌结构域蛋白酶-1基因拮抗IFN-α抗病毒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卵巢癌结构域蛋白酶-1(ovarian tumor domain-containing protease-1, OTUD1)基因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对IFN-α抗病毒效应的影响。方法: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检测OTUD1基因对IFN-α诱导的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nterfero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s,ISRE)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OTUD1对IFN-α诱导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 ISGs)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OTUD1对干扰素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的调控作用,qPCR和ELISA检测其对IFN-α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在HEK293T和Huh7.0细胞中,OTUD1下调了干扰素信号通路下游的ISRE启动子转录活性以及ISG15和ISG56等抗病毒基因的表达。在HEK293T细胞中,OTUD1降低了磷酸化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hospho-Jak1,p-JAK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但是OTUD1酶活突变体C320S不能调控ISGs和p-JAK1的表达。在Huh7.0细胞中,OTUD1降低了IFN-α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效应。结论:OTUD1通过其泛素化酶活性下调p-JAK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抑制干扰素JAK-STAT信号通路及ISGs表达。OTUD1拮抗IFN-α抑制病毒复制的效应可能与干扰素诱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R-223-3p靶向RIPK3调控胶质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恶性转化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miRNAs介导的胶质瘤肿瘤微环境(TME)中巨噬细胞(Mφ)的恶性转化及其机制。方法:应用集落刺激因子诱导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小鼠骨髓来源细胞(BMDCs)分化,获得Mφ-GFP。将胶质瘤干细胞(GSCs)与Mφ-GFP体外共培养,筛选具备无限增殖潜能的Mφ-GFP,即恶变巨噬细胞(t-Mφ)。通过miRNAs芯片分析获取t-Mφ与正常Mφ的miRNAs差异表达谱。分别比较目标miRNA在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胶质瘤组织、来源于手术切除的10例胶质瘤组织与瘤旁组织、t-Mφ与正常Mφ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目标mi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及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探讨目标miRNA调控TME中Mφ恶变的分子机制。结果:通过建立双色荧光示踪共培养体系,成功获得具备无限增殖潜能的单克隆GFP +细胞,并表达Mφ标志物F4/80和CD11b。miRNAs芯片差异表达谱和qRT-PCR结果证实,与正常Mφ相比,miR-223-3p在t-Mφ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临床分析中,胶质瘤组织样本中miR-223-3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配对的瘤旁组织( P<0.01)。对CGGA的分析结果发现,胶质母细胞瘤中的miR-223-3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WHO 2/3级)( P<0.001)。生存分析结果提示,低表达miR-223-3p胶质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优于高表达组( P<0.01)。下调miR-223-3p可促进t-Mφ的凋亡( 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3)基因3′-UTR区存在miR-223-3p潜在的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共转染miR-223-3p模拟物对照和RIPK3-WT的细胞相比,共转染miR-223-3p模拟物和RIPK3-WT的t-Mφ细胞荧光强度显著降低( P<0.01)。qRT-PCR和WB实验结果证实,miR-223-3p下调的t-Mφ中RIPK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而miR-223-3p过表达的t-Mφ中RIPK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此外,miR-223-3p抑制剂/RIPK3抑制剂组t-Mφ的凋亡细胞比例显著低于miR-223-3p抑制剂组( P<0.01)。 结论:GSCs可诱导TME中Mφ的恶性转化,而miR-223-3p可靶向抑制t-Mφ中RIPK3的表达,进而抑制t-Mφ的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