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碱性磷酸酶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血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碱性磷酸酶(ALP)与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关系,为临床诊断PCa骨转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阜阳市肿瘤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共98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浆FIB、D-二聚体、ALP及病理Gleason评分、c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骨转移情况等,分析上述指标与PCa骨转移的关系。结果:以骨转移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示FIB截点为3.34 g/L,D-二聚体截点为1.01 mg/L,ALP截点为154.80 U/L,以截点值为临界值分为高低值组,FIB高低值组在骨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高低值组在cT、淋巴结转移及骨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高低值组在cT、远处转移及骨转移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ctic回归分析示ALP、Gleason评分与PCa骨转移明显相关。结论:高值ALP和高Gleason评分可作为诊断PCa发生骨转移的重要指标,FIB及D-二聚体等尚不能作为临床诊断PCa骨转移的独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南蛇藤素调节HMGB1-RAGE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南蛇藤素(Celastrol,Cel)调节高迁移率组框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南蛇藤素低、中、高剂量组[Cel-L 组,1 mg/(kg·d)Cel,Cel-M 组,2 mg/(kg·d)Cel 和 Cel-H 组,4 mg/(kg·d)Cel]和 Cel-H+HMGB1 重组蛋白[4 mg/(kg·d)Cel-H+R-HMGBl].评定牙周组织炎症情况;微计算机断层扫描观察牙槽骨吸收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分别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变化和破骨细胞数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前列腺素 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Westernblot检测HMGB1、RAGE蛋白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牙龈乳头部分缺失和牙龈上皮侵蚀或溃疡,牙龈上皮和固有层发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牙周胶原束排列不规则,部分胶原纤维溶解变性,牙槽骨吸收明显;大鼠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值、牙周组织破骨细胞数、血清IL-6、TNF-α和IFN-γ水平、牙周组织MDA、ROS、NO和PGE2水平及HMGB1和RAGE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牙周组织SOD和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相比,Cel-L组、Cel-M组和Cel-H组大鼠牙槽骨损伤和炎症侵蚀减轻,大鼠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CEJ-ABC值、牙周组织破骨细胞数、血清IL-6、TNF-α和IFN-γ水平、牙周组织MDA、ROS、NO和PGE2水平及HMGB1和RAGE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牙周组织SOD和CAT水平显著增加(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HMGB1重组蛋白可逆转南蛇藤素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南蛇藤素通过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荔枝核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lncRNAs、mRNAs表达的影响和生物学功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FL)对肝纤维化大鼠差异lncRNAs、mRNAs表达的影响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 2021年4-7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实验,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n=6)、模型组(Model,n=7)和荔枝核总黄酮组(TFL,n=7),TFL组大鼠给予TFL 50 mg·kg-1·d-1干预6周.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纤维化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Model和TFL组差异表达lncRNAs和mRNAs.cis方式预测差异表达lncRNAs靶基因,GO和KEGG对各差异表达lncRNAs靶基因和mRNAs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纤维化评分比较,Model组>TFL组>Control组(F=14.420,P<0.001),大鼠血清 HA、LN、Ⅳ-C 和 PC Ⅲ 水平比较,Model 组>TFL 组>Control 组(F=47.055、74.655、177.328、54.445,P 均<0.001).共筛选出Model组与TFL组差异表达lncRNAs 73个(上调43个,下调30个),Model组与TFL组差异表达mRNAs 261个(上调150个,下调111个),采用cis方式共预测到Model与TFL组24个靶基因;差异表达lncRNAs靶基因和mRNAs的生物学富集功能分析显示TFL通过参与昼夜节律、谷胱甘肽代谢泛醌、戊糖磷酸途径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结论 TFL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纤维化组织病理学形态,降低血清HA、Ⅳ-C、LN、PC-Ⅲ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特定差异lncRNAs和mRNAs表达,参与昼夜节律、谷胱甘肽代谢泛醌、戊糖磷酸途径等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分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PN、IRAK4和S1P水平及其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不同分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白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4(IRAK4)和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及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为病例组,根据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n=23)、小动脉闭塞型(n=52)、心源性栓塞型(n=60)、其他病因型(n=11)及不明原因型(n=4).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亚组(n=117)与预后不良亚组(n=33).另选取健康志愿者12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OPN、IRAK4、S1P水平,记录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mRS评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NIHSS评分、mRS评分与血清OPN、IRAK4和S1P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OPN、IRAK4和S1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O PN、IRAK4和S1P水平升高(t/P=25.882/<0.001、14.910/<0.001、50.674/<0.001);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PN、IRAK4和S1P比较,小动脉闭塞型>心源性栓塞型>其他病因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不明原因型(F/P=60.344/<0.001、17.798/<0.001、67.339/<0.001、124.678/<0.001);与预后良好亚组比较,预后不良亚组血清OPN、IRAK4和S1P水平、NIHSS评分显著更高(t/P=5.377/<0.001、3.829/<0.001、3.285/<0.001、4.805/<0.001);血清 OPN、IRAK4 和 S1P 水平与 NIHSS 评分、mRS 评分均呈正相关(NIHSS 评分:r/P=0.459/0.009、0.423/0.017、0.525/<0.001;mRS 评分:r=0.493、0.479、0.487,P均<0.001);血清OPN、IRAK4、S1P及三者联合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价值AUC分别为0.656、0.740、0.804、0.872,三者联合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AUC大于OPN、IRAK4、S1P单独预测(Z/P=3.237/0.001,5.181/0.001,2.018/0.03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PN、IRAK4和S1P水平升高,且小动脉闭塞型和心源性栓塞型分型OPN、IRAK4、S1P水平和NIHS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分型,血清OPN、IRAK4及S1P联合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CPIP1和TRAF6水平与肾细胞癌患者远端转移风险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蛋白-1(MCPIP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水平与肾细胞癌(RCC)患者远端转移风险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23例R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远端转移将患者分为远端转移组(69例)和无远端转移组(154例).比较远端转移组和无远端转移组临床资料.以RCC患者血清MCPIP1和TRAF6平均值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MCPIP1高表达组、MCPIP1低表达组和TRAF6高表达组、TRAF6低表达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RCC患者血清MCPIP1、TRAF6水平之间及二者与碱性磷酸酶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CC患者发生远端转移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CPIP1、TRAF6对RCC患者发生远端转移的诊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分析血清MCPIP1和TRAF6水平与R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远端转移组血清MCPIP1水平低于无远端转移组,TRAF6水平高于无远端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转移组和无远端转移组TNM分期、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PIP1水平降低、TRAF6水平升高、TNM分期为Ⅲ+Ⅳ期、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为RCC患者发生远端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项指标联合诊断RCC患者发生远端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的AUC(ZMCPIP1-联合=2.217,P=0.027;ZTRAF6-联合=5.481,P<0.001).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CC 患者血清MCPIP1水平和TRAF6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59,P<0.001),血清MCPIP1水平与碱性磷酸酶水平呈负相关(r=-0.443,P<0.001),TRAF6水平与碱性磷酸酶水平呈正相关(r=0.471,P<0.05).Kaplan-Meier 曲线分析结果表明,MCPIP1高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MCPIP1低表达组(x2=12.625,P<0.001),TRAF6高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TRAF6低表达组(x2=10.128,P=0.001).结论 RCC转移患者血清MCPIP1水平降低,TRAF6水平升高,与发生RCC转移和预后不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血尿酸与血糖的关联:基于协变量均衡广义倾向性评分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血尿酸(SUA)与血糖的关联.方法:从 2020 年 1月至2022 年12 月于淄博市某三级医院体检的人群中,选取新确诊的T2DM患者 1 012 人,糖尿病前期 1 025 人.分别利用两个人群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与血糖关系密切的关键协变量,采用协变量均衡广义倾向性评分法均衡关键协变量后,对SUA与血糖水平进行加权线性回归.结果:筛选出甘油三酯、年龄、谷氨酰胺转肽酶、谷草转氨酶、肌酐、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尿素、谷草/谷丙为关键协变量.在T2DM人群中,均衡后协变量与SUA的相关系数均值为0.004 4;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均衡后相关系数均值为0.078 1.加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T2DM人群中,血尿酸(100 倍)水平与血糖变化呈负关联,β(95%CI)为-0.424(-0.601~-0.247);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两者的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β(95%CI)为 0.001(-0.020~0.021).结论: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糖呈负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动脉钙化抑制作用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动脉中膜钙化的抑制作用差异与其对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比值的影响.方法 分别建立动脉中膜钙化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6~8周龄体重180~200g雄性SD大鼠.使用华法林对大鼠灌胃诱导大鼠主动脉钙化构建动脉中膜钙化的动物模型,使用维生素C和β-磷酸甘油诱导大鼠主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钙化构建钙化的细胞模型.将80只大鼠采用简单随机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钙化组、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20只.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在使用上述物质的同时分别再加入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钙离子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判断骨钙素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来检测此过程中OPG、RANKL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动物模型中,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中的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表达水平均低于钙化组[(0.94±0.09)mg/g比(1.44±0.10)mg/g、34.39±7.68 比 100.60±5.90、0.51±0.07 比 0.92±0.09,t=9.926、30.564、16.287,P<0.05;(1.30±0.29)mg/g 比(1.44±0.10)mg/g、61.47±4.04 比 100.60±5.90、0.74±0.06 比 0.92±0.09,t=2.092、24.463、7.528,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表达水平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0.94±0.09)mg/g 比(1.30±0.2)mg/g、34.39±7.68 比 61.47±4.04、0.51±0.07 比 0.74±0.06,t=5.152、13.946、10.887,P<0.05];瑞舒伐他汀组中动脉的 OPG/RANKL比值高于阿托伐他汀组(1.08±0.15比0.77±0.03,t=8.742,P<0.05).细胞模型中,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中的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表达水平均低于钙化组[(69.83±3.77)μg/mg protein 比(133.00±4.50)μg/mgprotein、29.42±1.81 比99.94±3.83、0.49±0.06 比0.92±0.06,t=48.156、74.403、22.931,P<0.05;(99.03±2.93)μg/mg protein 比(133.00±4.50)μg/mgprotein、61.14±2.13 比 99.94±3.83、0.79±0.07 比 0.92±0.06,t=28.326、39.633、6.610,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钙离子含量、ALP活性、骨钙素表达水平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69.83±3.77)μg/mg protein 比(99.03±2.93)μg/mg protein、29.42±1.81 比 61.14±2.13、0.49±0.06 比 0.79±0.07,t=27.363、50.747、15.246,P<0.05];瑞舒伐他汀组中细胞的 OPG/RANKL 比值高于阿托伐他汀组(1.08±0.09比0.78±0.12,t=9.034,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具有更明显的抑制钙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OPG/RANKL比值的能力更强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天麻钩藤饮治疗抽动障碍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天麻钩藤饮治疗抽动障碍(T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天麻钩藤饮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CTD、DisGeNET、OMIM、PharmGKB和TTD数据库筛选TD的相关靶点,并通过VENNY2.1.0软件获取天麻钩藤饮治疗TD的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质互作网络,使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运用R软件将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天麻钩藤饮活性成分205个,对应靶点756个,TD相关靶点4 072个.天麻钩藤饮治疗TD关键靶点有V-JUN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JUN)、蛋白激酶B(AKT1)、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STAT3)、肿瘤蛋白p53(TP53)、V-rel网状内皮细胞病毒癌基因同源物(REL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3)等.GO富集分析得到3 035条生物过程(BP)、166个细胞组成(CC)及307种分子功能(MF).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天麻钩藤饮治疗TD涉及环磷酸腺苷(cAMP)、钙离子信号通路(Calcium)、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发现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亚麻酸、α-亚麻酸、蔗糖、育亨宾)与关键靶点(JUN、AKT1、STAT3、TP53、RELA、CASP3)具有较好对接活性.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TD的作用机制与复方中槲皮素、亚麻酸、α-亚麻酸等成分作用于JUN、AKT1、STAT3、TP53、RELA等靶点调控cAMP、Calcium、MAPK、IL-17和TNF等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脑靶向肽Angiopep2包载si-WDR4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抑制胶质母细胞瘤增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脑靶向肽Angiopep2包载si-WDR4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制备Angiopep2/si-RNA,并检测其包封率和摄取率;在体外,分别对U87细胞进行磷酸盐缓冲液(PBS),Angiopep2/si-NC,si-WDR4和Angiopep2/si-WDR4处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WDR4的mRNA含量,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WDR4、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U87细胞活力,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检测U87细胞的增殖;在体内,通过U87-Luc细胞构建异种原位移植瘤模型,7 d后,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PBS、Angiopep2/si-NC、si-WDR4和Angiopep2/si-WDR4.第28天,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肿瘤双荧光素酶活性,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肿瘤大小.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Angiopep2对si-WDR4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在N/P比为3∶1时形成完整复合物,并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对si-RNA的摄取;在体外,与Angiopep2/si-NC 比较,Angiopep2/si-WDR4 处理能降低 U87 细胞内 WDR4 的 mRNA(0.21±0.14,t=4.13,P<0.05)和蛋白水平(0.42±0.17,t=3.53,P<0.05),减少 PI3K(0.34±0.19,t=5.17,P<0.05)和 Akt(0.24±0.17,4.26,P<0.05)的表达,降低 U87 细胞活性(52.00±11.33,t=4.59,P<0.05),减少 EdU 阳性细胞数(23.00±7.28,t=12.12,P<0.05);在体内,Angiopep2/si-WDR4 处理后裸鼠脑组织双荧光素酶活性降低(10.02±2.06,t=6.14,P<0.05),肿瘤相对体积减小(0.38±0.17,t=7.42,P<0.05).结论 Angiopep2/si-WDR4能促进肿瘤细胞对si-WDR4的摄取,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序列相似性家族107成员A抑制前列腺癌进展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序列相似性家族107成员A(FAM107A)调控缺氧诱导因子3A(H1F3A)对前列腺癌(PCa)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目的基因并进行分析.体外培养人PCa细胞PC-3,采用反转录病毒稳定转染,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验证HIF3A及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焦磷酸测序检测启动子甲基化程度;细胞功能试验验证对PCa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两组间差异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结果 生信分析提示FAM107A基因在PCa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Gleason评分(GS)越高,FAM107A表达量越低(P<0.01).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提示过表达 FAM107A会抑制 PCa 细胞的迁移(C4-2:0.337±8.930 比 29.334±2.651,t=-7.260,P<0.05;PC-3:18.672±10.494 比 52.043±3.512,t=-6.024,P<0.05)、侵袭(DU145:117.703±12.845 比 242.303±21.401,t=10.273,P<0.05;PC-3:51.674±9.502 比 139.303±13.394,t=16.025,P<0.05),促进凋亡(17.180±0.700 比 0.527±0.121,t=40.600,P<0.05).细胞周期实验表明oe-FAM107A-ENZ组细胞G1期比例高于对照组(80.410±0.786比35.583±0.714,t=73.130,P<0.05),S 期比例低于对照组(11.233±0.374 比 38.747±1.809,t=25.790,P<0.05),细胞分裂被阻滞在S期.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证明过表达FAM107A组的DNMT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277±0.032 比 0.900±0.026,t=25.93,P<0.05),HIF3A 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657±0.040 比0.523±0.043,t=4.041,P<0.05).sh-FAM107A-5-aza 组的 HIF3A 的表达量明显恢复(0.550±0.020比0.427±0.067,t=3.073,P<0.05).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证明过表达FAM107A时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773±0.095 比 0.307±0.046,t=7.683,P<0.05),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380±0.060 比 0.733±0.045,t=8.154,P<0.05),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347±0.107 比 0.700±0.040,t=5.361,P<0.05).结论 FAM107A高表达可抑制HIF3A启动子甲基化促进其表达,进而抑制PCa的迁移、侵袭,是PCa进展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