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舒伐他汀通过miR-146a抑制IRAK1/TRAF6/NF-κB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缺血性卒中仍然是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有效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屈指可数 [1]。临床指南中得到广泛推荐的是急性缺血性卒中4.5 h内应用rt-PA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后的脑血管再灌注可加重脑损伤,称之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2]。通过系统性回顾分析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减轻脑卒中的损伤,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3],但机制不完全清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美托洛尔致严重水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62岁女性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遵医嘱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8.75 mg、2次/d)和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次/d)。数日后患者出现手脚水肿且逐渐由四肢远端向近端发展,并出现面部水肿,水肿部位出现皮疹伴瘙痒。给予抗过敏治疗3 d,水肿无明显消退且有新发皮疹,经仔细询问得知患者每每在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后约2 h水肿和皮疹症状加重,试停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 d,其他药物继续应用。次日患者水肿及皮疹减轻,当日遵医嘱再用该药则上述症状复现。再次停用该药,次日水肿和皮疹即明显好转。停药2 d后患者自行改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仍出现水肿和皮疹。停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0 d后水肿和皮疹完全消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接受不同他汀治疗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研究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影响,并分析CABG术后AK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至2020年5月年龄大于18周岁、在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接受CABG术的5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常规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分为瑞舒伐他汀组( n=322)、阿托伐他汀组( n=125)和非他汀组( n=103)。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CABG前后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以及术后AKI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他汀对CABG术患者发生AKI的影响。 结果:与术前相比,550例患者术后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cr升高,Cc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瑞舒伐他汀组术后BU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Scr、Ccr无显著变化( P>0.05);阿托伐他汀组术后S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BUN、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非他汀组术后BUN、Scr升高,Cc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术后BUN、Scr均低于非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Ccr高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瑞舒伐他汀组BUN、Scr和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cr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间BUN、Scr、C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48.925、22.677、34.426,均 P<0.01)。550例患者中AKI发生率为15.1%(83/550),其中瑞舒伐他汀组9.6%(31/322),阿托伐他汀组16.0%(20/125),非他汀组31.1%(32/103)。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KI发生率均低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8.412、7.282, 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 OR=3.555,95% CI:1.959~6.451, P<0.01)、NHYA心功能Ⅲ/Ⅳ( OR=2.438,95% CI:1.187~5.008, P=0.015)、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OR=1.018,95% CI:1.003~1.032, P=0.016)、术中采用体外循环( OR=2.936,95% CI:1.454~5.927, P=0.003)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常规他汀治疗( OR=0.490,95% CI:0.247~0.974, P=0.042)和血清白蛋白水平( OR=0.920,95% CI:0.856~0.990, P=0.026)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保护因素。 结论:CABG术后发生AKI常见,术前常规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以及术前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均可以保护肾功能,降低术后AKI发生率,是CABG术后AKI的保护因素,而高血压病史、NHYA心功能Ⅲ/Ⅳ、术前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术中采用体外循环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56例、瑞舒伐他汀组1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40 mg/次,每晚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10 mg/次,每晚1次口服;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脂指标、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指标、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总胆固醇[(3.02±0.84)mmol/L]、甘油三酯[(1.25±0.41)mmol/L]、低密度脂蛋白[(1.70±0.52)mmol/L]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3.55±0.92)mmol/L、(1.69±0.63)mmol/L、(2.05±0.6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681、5.115、6.207,均 P<0.05);瑞舒伐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1.72±0.37)mmol/L]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1.40±0.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08, P<0.05)。治疗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颈动脉斑块积分[(4.08±0.59)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23.86±3.29)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4.60±0.75)分、(33.74±4.07)分]和同期阿托伐他汀组[(4.39±0.64)分、(27.90±3.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76、17.504,4.735、8.415,均 P<0.05)。治疗6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分别为(8.23±2.59)%、(8.75±2.71)%,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48±1.92)%、(6.51±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780、11.534,均 P<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30, 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方面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可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评估磷酸依米他韦胶囊分别与索磷布韦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磷酸依米他韦胶囊分别与索磷布韦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的耐受性。方法:试验1(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与索磷布韦片)采用随机、开放、连续给药设计,纳入28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2(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与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采用非随机、开放设计,纳入42例受试者分为3组。试验3(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与瑞舒伐他汀钙片)采用开放设计,纳入14例受试者。采用验证过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LC-MS/MS)检测依米他韦、索磷布韦及其主要代谢产物GS-331007、奥美拉唑、瑞舒伐他汀的血药浓度,采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试验1中,单药和联合给药后,索磷布韦C max和AUC 0-tau几何平均值比值(GMR)的90% CI为152.0%(118.0%~197.0%)和230.0%(184.0%~287.0%),与索磷布韦单药比较,分别增加了52.0%和130.0%;GS-331007 C max GMR的90% CI为74.0%(67.5%~81.2%),与索磷布韦单药比较,降低了26.0%。(2)试验2中,同时给药、间隔4 h给药、间隔12 h给药,依米他韦单药和联合给药后C max GMR的90% CI分别为68.9%(44.5%~106.7%)、64.0%(43.8%~93.6%)和56.4%(38.9%~81.9%);AUC 0-t GMR的90% CI分别为68.6%(46.5%~101.2%)、68.3%(47.6%~98.0%)和60.5%(41.8%~87.5%),与依米他韦单药比较,C max和AUC 0-t分别降低31.1%和31.4%、36.0%和31.7%、43.6%和39.5%。(3)试验3中,单药和联合给药后,瑞舒伐他汀C max和AUC 0-72 GMR的90% CI分别为172.4%(153.6%~193.5%)和158.0%(144.3%~172.9%),与瑞舒伐他汀单药比较,分别升高了72.4%和58.0%。试验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导致退出试验的不良事件。 结论: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与索磷布韦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均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期起病的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4例女性患儿就诊年龄分别为5.5、1.5、6.3、3.1岁,均以皮肤黄瘤为主诉就诊。血总胆固醇(11.8~20.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8.2~13.7 mmol/L)均显著增高。例1、2血β-谷固醇(241.2、164.2 μmol/L)明显增高。基因检测提示例1、2分为ABCG8和ABCG5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诊断为谷固醇血症;例3、4有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基因检测提示均为 LDLR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诊断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饮食治疗后例1、2血脂恢复正常,皮肤黄瘤较前消退。例3、4饮食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脂逐渐下降。结论:黄瘤病为谷固醇血症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共同临床表现。家族史、血植物固醇谱、基因变异、早期饮食治疗后血脂变化有助于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磷脂综合征合并反复冠状动脉狭窄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性,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反复胸痛,先后于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置入冠状动脉支架5枚,并行充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即阿司匹林100 mg 每日1次,氯吡格雷 75 mg 每日1次,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 每日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10 mg 每日3次,瑞舒伐他汀10 mg 每晚1次,但仍反复出现冠状动脉狭窄加重及支架闭塞。进一步筛查病因发现,抗磷脂抗体谱阳性,诊断抗磷脂综合征,予泼尼松(7.5 mg,隔日1次)、吗替麦考酚酯(0.5g,每日2次)、羟氯喹(200 mg,每日2次)、华法林(3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治疗,胸痛显著缓解。后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胸痛未再发。随访至今未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或支架内再闭塞。提示,在反复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支架闭塞的患者中,应注意筛查抗磷脂抗体,以早期识别抗磷脂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加曲班在脑梗死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加曲班在脑梗死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温州市中医院的7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36)和对照组( n=36)。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连续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认知功能(MMSE评分)与生存质量(SS-QOL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同时间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8.687, 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F组间=96.460, P<0.05),两组NIHSS评分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交互=3.156, P<0.05)。治疗后观察组NO、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MMSE、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与血脂水平,且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瑞舒伐他汀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成骨分化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MSCs,加入1×10 -11、1×10 -9、1×10 -7 mol/L瑞舒伐他汀为实验组,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为对照组,以噻唑蓝(MTT)测定细胞增殖。成骨诱导培养3、7、14、21 d,依次进行碱性磷酸酶(ALP)定量、茜素红染色及定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检测。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两组以上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在24、48 h,只有1×10 -7 mol/L组MSCs增殖显著增加(24 h:3.57±0.24比3.14±0.14, t=-3.851, P<0.05;48 h:4.19±0.18比3.44±0.11, t=-6.78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到72 h时,1×10 -9 mol/L组MSCs增殖也显著增加(5.42±0.13比4.47±0.16, t=-8.70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成骨诱导培养3 d,1×10 -7 mol/L组可显著增强骨形成蛋白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Ⅰ型胶原(ColⅠ)4种基因表达(BMP2:2.1±0.2比1.0±0.2, t=-6.736, P<0.05;Runx2:5.2±0.6比1.0±0.1, t=-11.959, P<0.05;OPN:1.8±0.4比1.0±0.2, t=-3.098, P<0.05;ColⅠ:1.9±0.3比1.0±0.3, t=-3.674,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1×10 -7 mol/L瑞舒伐他汀可使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和蛋白激酶B(p-Akt)高表达。诱导培养至14 d和21 d,1×10 -9、1×10 -7 mol/L两组ALP均显著增高(14 d:12.07±1.67、18.32±2.26比3.43±0.36, F=7.200, P<0.05;21 d:10.74±1.27、14.71±3.18比5.76±0.63, F=6.489,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茜素红定量与染色相似,在同期1×10 -9 mol/L和1×10 -7 mol/L茜素红定量也高于对照组(14 d:5.6±0.8、6.2±1.2比1.0±0.2, F=5.600, P<0.05;21 d:5.8±1.1、7.1±1.8比2.4±0.3, F=5.95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瑞舒伐他汀促进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其促骨形成可能与PI3K/Akt信号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高压氧(HBO)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D-二聚体(D-D)、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中心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67例T2DM合并CH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其中行常规治疗结合单纯口服瑞舒伐他汀的78例患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HBO治疗的89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黏度及D-D、Lp-PLA2、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23%(83/89)]明显高于对照组[82.05%(6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D-D、Lp-PLA2、hs-CRP水平以及血黏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 结论:HBO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T2DM合并CHD患者,比单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D-D、Lp-PLA2、hs-CRP水平以及血黏度,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