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菖蒲郁金汤加减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肝功能、炎症因子及血清内毒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评价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毒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及血清内毒素(ET)的影响.方法 将64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菖蒲郁金汤加减方.疗程为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PLT)等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慢性肝衰竭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CLIF-CACLF)评分和毒热蕴结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ET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PT、INR 水平下降,Alb、PTA、FIB 和 PLT 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 TBil、ALT、AST、PT、INR 低于对照组(P<0.05),Alb、PTA、FIB和P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LIF-CACLF评分和ET水平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2、IL-17、IFN-y和TNF-α水平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评分和总积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62%,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结论 菖蒲郁金汤加减内服治疗HBV-ACLF毒热蕴结证患者,可抑制炎症因子和内毒素血症,减轻损伤程度,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减轻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碱性磷酸酶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血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碱性磷酸酶(ALP)与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关系,为临床诊断PCa骨转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阜阳市肿瘤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共98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浆FIB、D-二聚体、ALP及病理Gleason评分、c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骨转移情况等,分析上述指标与PCa骨转移的关系。结果:以骨转移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示FIB截点为3.34 g/L,D-二聚体截点为1.01 mg/L,ALP截点为154.80 U/L,以截点值为临界值分为高低值组,FIB高低值组在骨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高低值组在cT、淋巴结转移及骨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高低值组在cT、远处转移及骨转移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ctic回归分析示ALP、Gleason评分与PCa骨转移明显相关。结论:高值ALP和高Gleason评分可作为诊断PCa发生骨转移的重要指标,FIB及D-二聚体等尚不能作为临床诊断PCa骨转移的独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麝香通心滴丸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疗效,探究麝香通心滴丸对患者冠脉血流储备(CFR)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合用麝香通心滴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冠脉血流储备、炎性因子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凝血酶时间[(22.56±1.31)s]、凝血酶原时间[(13.41±1.16)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2.80±3.83)s]均大于对照组[(19.53±1.94)s、(12.19±0.99)s、(38.74±4.1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2.03±0.43)g/L]低于对照组[(2.38±0.4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16,P<0.05).观察组CTFC、冠状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最大冠状动脉血流峰值速度、CF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应用麝香通心滴丸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对患者凝血功能、炎性因子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能增加冠脉血流储备,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输注在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输注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14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70例.对照组行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低比例输注(1:3),观察组行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输注(1:1).对比2组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不良反应.结果 输血前、输血1 d后,2组CD3+、CD4+、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2组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 1 d 后,观察组 FIB 为(2.18±0.14)g/L,高于对照组的(1.26±0.27)g/L,APTT 为(38.8±3.6)s、PT为(14.5±1.9)s、TT 为(20.5±2.2)s,短于对照组的(46.8±4.3)s、(19.9±2.6)s、(23.5±2.6)s(P<0.05);2 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联合红细胞高比例输注有助于恢复严重创伤患者的免疫、凝血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剖宫产术后止血效果及对产妇子宫动脉血流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针对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实施子宫动脉结扎术(UA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UAL术,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2组止血效果、子宫动脉血流状况、凝血功能、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止血有效率(97%)高于对照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状况中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水平分别为(0.94±0.15)、(1.06±0.18),均高于对照组的(0.65±0.12)、(0.8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分别为(3.2±0.5)g/L、(37±3)s、(10.6±1.0)s,均低于对照组的(4.2±0.6)g/L、(45±4)s、(13.5±1.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出血量为(254±14)ml,少于对照组的(296±16)ml,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3%)高于对照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L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后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情况与凝血功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血栓风险指数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血栓风险指数对CMVT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患者急诊入院样本,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凝血指标[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ob)、肌酸激酶(CK)、三酰甘油(TG)、乳酸脱氢酶(LDH)].比较CMVT组、小腿深静脉血栓(DCVT)组与非深静脉血栓(DVT)组间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CM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生成血栓风险指数,评估其诊断CMVT的价值.结果 与非DVT组相比,CMVT组TAFI、Fib、TP、CK、TG、PCT和LDH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D-二聚体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VT组TP水平显著低于非DVT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LDH和Fib是CMVT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栓风险指数诊断CMV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0.718(P<0.001).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CMVT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LDH和Fib,而血栓风险指数对诊断CMVT具有较高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融化后的FFP、新鲜液体血浆在2~6℃环境中储存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融化后新鲜冰冻血浆、新鲜液体血浆在 2~6℃储存过程中部分凝血因子活性和蛋白含量的变化,为探索FFP解冻后 2~6℃储存的合适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小包装/大包装冻融组新鲜冰冻血浆分别于融化后d1、2、3、4、5、6、7 检测凝血因子FⅤ活性(FⅤ∶C)、凝血因子FⅧ活性(FⅧ∶C)、纤维蛋白原(Fib)、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新鲜液体血浆分别于制备后d1、2、3、4、5、6、7 及制备后d1、6、11、16、21、26、31 检测FⅤ∶C、FⅧ∶C、Fib、TP、Alb的含量.结果 FFP组FⅧ∶C随着融化后储存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P<0.05),两组在d7 分别下降了37.4%和 47.6%;FⅤ∶C、Fib、TP、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液体血浆组FⅧ∶C随着融化后储存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P<0.05);FⅤ∶C储存7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储存 31d组逐渐下降(P<0.05);Fib、TP、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6℃储存 7d的融化FFP 虽然FⅧ∶C有所下降,但稳定在52.4%,符合临床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毒蜂蜇伤患者血清指标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毒蜂蜇伤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与血清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38例毒蜂蜇伤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由3名中医师讨论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与中医复合证候,并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中医证候与血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毒蜂蜇伤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为:毒证>风证>内火>瘀血>痰湿,中医复合证候分布为:火毒证>风毒证>痰瘀互结证,风毒证与火毒证患者的病程显著短于痰瘀互结证,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比例显著高于痰瘀互结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毒证、火毒证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LDH)、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肌酐(Scr)水平显著高于痰瘀互结证(P<0.05),火毒证的降钙素原(PCT)、尿素(BUN)水平显著高于风毒证与痰瘀互结证(P<0.05),痰瘀互结证的纤维蛋白原(FIB)、D2聚体(D-D)水平显著高于风毒证与火毒证(P<0.05).结论 毒蜂蜇伤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与中医证候间存在相关性,在临床辨证论治中可参考血清指标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歇式气压治疗预防肺癌化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间歇式气压治疗预防肺癌化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1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间歇式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34例中DVT发生2例(5.88%)低于对照组37例中发生DVT 9例(24.32%)(χ2=4.603,P<0.05);观察组血流峰速(40.92±9.82)cm/s、血流平均速度(24.85±5.16)cm/s高于对照组(35.49±8.46)cm/s、(18.82±4.92)cm/s(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 FIB)(2.78±0.42)g/L低于对照组(3.65±0.58)g/L,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13.84±2.69)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26.84±2.82)s、凝血酶时间(prothrombin time, TT)(13.84±1.72)s长于对照组(12.49±2.21)s、(24.54±2.78)s、(12.52±1.63)s(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维度分值(75.95±5.12)分、(75.98±5.96)分、(75.95±5.86)分、(75.98±5.87)分低于对照组(63.22±4.96)分、(67.85±5.89)分、(70.95±5.12)分、(66.89±4.98)分(P<0.05)。结论:间歇式气压治疗可改善肺癌化疗股静脉血流速度及凝血功能,降低DVT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腰硬联合麻醉及静脉全身麻醉用于下肢骨折切开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及静脉全身麻醉用于下肢骨折切开内固定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切开内固定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CSEA,对照组行静脉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疼痛程度、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以及阻滞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PLT、FIB、D-D和TNF-α、IL-6、hs-CR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低于术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静脉全身麻醉相比,CSEA对下肢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更佳,更利于改善凝血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且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