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园花期地表开花植物特征对野生蜂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传粉服务是人类社会持续存在与发展所依赖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之一,野生蜂作为重要的传粉者易受到气候变化、农业集约化、景观转变导致的自然生境丧失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种植蜜源植物营建传粉昆虫栖息地是一项重要生态系统传粉服务调控手段.本研究于苹果花期调查北京市昌平区22个苹果园内野生蜂现状和地表开花植物及其特征,分析野生蜂多样性对果园内开花植物物种丰富度、花色丰富度、花序类型丰富度、开花植物盖度、草本层盖度、不同花色盖度的响应,以期为野生蜂栖息地营建的蜜源植物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苹果花期共在研究区捕获野生蜂3517头,分属5科13属49种;调查到与苹果园花期重合的地表开花植物共21种,统计花色5种,花序类型9种;总野生蜂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社会性蜜蜂丰富度与开花植物物种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野生蜂群落丰富度、社会性蜜蜂丰富度、地下筑巢蜜蜂丰富度与花色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隧蜂科蜜蜂多度与花色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野生蜂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花序类型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切叶蜂科蜜蜂丰富度与白色花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切叶蜂科蜜蜂丰富度、社会性蜜蜂多度、地上筑巢蜜蜂丰富度与紫色花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不同科、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筑巢类型野生蜂群落与果园内开花植物物种丰富度、花色丰富度、花序类型丰富度、开花植物盖度、草本层盖度、不同花色盖度暂未发现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表明,苹果园花期果园开花植物及其特征多样性的增加能够提升果园野生蜂多样性,增加紫色花盖度有利于促进切叶蜂科蜜蜂、社会性蜜蜂、地上筑巢蜜蜂的多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小时前
-
《履巉岩本草》蜜蜂草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考证《履巉岩本草》所载药物蜜蜂草的植物基原,挖掘其药用价值,并探讨《履巉岩本草》的价值.[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植物资源志要及实地考察等,从植物的形态特征、产地分布、性味功效以及药名考释等方面对蜜蜂草进行综合考证,并探讨蜜蜂草及《履巉岩本草》的价值.[结果]通过本草文献与植物学形态之对比,发现《履巉岩本草》蜜蜂草与今唇形科植物小野芝麻[Galeobdolon chinense(Benth.)C.Y.Wu]特征相符;实地考察发现小野芝麻在低海拔的路旁及疏林下广泛分布,符合《履巉岩本草》取材范围的生境;小野芝麻与蜜蜂草性味功效相近,主治用法相通;小野芝麻为草本植物,花叶具蜜香且全株密被柔毛,与蜜蜂体被绒毛相似,恰合"蜜蜂草"一名.[结论]小野芝麻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1220年南宋时期的《履巉岩本草》之蜜蜂草,是治疗毒疮、外伤出血、肺结核等疾病的良药.《履巉岩本草》全书彩色药图精美生动,对该书的研究,既是为重续药史守正创新,更是对中医药文化精华的传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山地蜂蜜花粉组成的中华蜜蜂传粉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中华蜜蜂为多种植物传粉,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为进一步了解中华蜜蜂选择蜜粉源植物的多样性与特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条形码、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研究了源自陕西宝鸡、贵州望谟和广西凤山蜂巢蜜中的花粉来源.通过对样品花粉rbcL基因片段扩增及测序、分析,发现各样本间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水平上蜜粉源植物Alpha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同一地点样品不同重复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而不同地区样本相关性较低.三地共鉴定出27目46科71属82种蜜粉源植物,其中宝鸡市、望谟县、凤山县样本中分别鉴定出57种、30种和40种,各地蜜粉源植物的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异.这些蜜粉源植物中,菊目植物种类最多,其次为毛茛目,分别有12种和7种.其中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含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等)分别有44种和38种.研究对蜜粉源植物花序特点进行了分析,但并未发现相关性状对中华蜜蜂选择具有的影响.从属的区系成分分析,总体上温带分布区类型的植物属多于热带分布区类型的属,所占比例分别为46.5%和36.6%,但在凤山县样本中出现热带分布区类型多于温带分布区类型的情况.在不同样品中,红足蒿(Artemisia rubripes)、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芜青(Brassica rapa)、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等分别占有一定优势,其与中华蜜蜂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根据蜜粉源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中华蜜蜂访问的蜜粉源植物处于不同进化地位的分支,其中在菊类分支和蔷薇类分支比较集中.研究揭示了中华蜜蜂传粉植物组成特点,为进一步认知中华蜜蜂传粉服务功能的重要性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贵州省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形态及mtDNA遗传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1/13
试验旨在探明贵州省不同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种群形态及mtDNA遗传分化现状,为贵州省中华蜜蜂种群分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集贵州省11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样本,采用31项形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研究其形态分化现状,采用mtDNA CO Ⅰ~COⅡ序列对其进行碱基组成分析、单倍型分析、系统发育分析等研究其种群遗传分化情况及遗传多样性程度.结果显示:11个采样点中华蜜蜂在形态上聚为2个类群;CO Ⅰ~COⅡ序列A+T平均含量为82%,碱基偏倚性明显;在CO Ⅰ~COⅡ序列中共检测到11个单倍型;单倍型系统发育树显示11个单倍型聚为3个类群;11个样点间平均遗传距离介于0.007 0~0.027 0,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省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形态及mtDNA存在一定种群分化,且形态和mtDNA分化结果基本一致.其中,草海和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种群分化较为明显,形态和mtDNA均存在分化;其次,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野钟自然保护区、青岩油杉自然保护区受外界影响也发生一定程度的种群分化,发生种群分化的原因可能与海拔和气候有关.研究结果为贵州省本土蜜蜂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草甘膦与微塑料对西方蜜蜂生存和糖反应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为分析草甘膦与微塑料对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存活和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利用 50%蔗糖溶液配置的400 mg/L草甘膦、50 mg/L微塑料以及两者混合物,分别饲喂 1 日龄的工蜂;每日记录西方蜜蜂的存活率,20 d后通过伸吻反应测定它们对蜜蜂嗅觉学习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400 mg/L草甘膦处理蜜蜂 20d后,与对照组相比,蜜蜂存活率下降了 22%,伸吻比率下降了 30%;50 mg/L微塑料处理,与对照组相比,蜜蜂存活率下降了9%,伸吻比率下降了10%;用400 mg/L草甘膦与50 mg/L微塑料协同处理20d后,与对照组相比,蜜蜂死亡率为50%、伸吻比率下降了45%左右.结果表明草甘膦和微塑料均会导致西方蜜蜂存活率降低,影响其糖反应行为,而两者协同处理对西方蜜蜂的影响更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大蜜蜂的生物学特性、面临威胁与保护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昆虫传粉在维持植物的有性繁殖、物种形成及生态系统稳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野生传粉昆虫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巨大的传粉服务功能.大蜜蜂(Apis dorsata)为亚洲特有的一种野生传粉昆虫,是热带地区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有效传粉者,在保障热带生物多样性及作物产量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受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生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其种群数量日益减少,开展大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大蜜蜂筑巢、迁飞和传粉服务功能,分析了人为猎取蜂巢,栖息生境遭受破坏,杀虫剂和除草剂滥用,昆虫、螨类和病原物侵染,气候变化等威胁种群的因素,以期从强化大蜜蜂基础研究和保护、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建立适合大蜜蜂迁飞生态廊道、加强检验检疫及科学合理利用大蜜蜂种质资源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华蜜蜂转录因子AP-1基因的克隆及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克隆获得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转录因子AP-1(transcription factor AP-1)基因AccAP-1序列,分析其在中华蜜蜂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中以及不同非生物应激条件下的表达差异,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蜜蜂全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克隆获得中华蜜蜂转录因子AP-1基因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特征;采用MEGA 5.2软件中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中华蜜蜂转录因子AP-1与其他膜翅目昆虫同源AP-1蛋白系统发育树;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中华蜜蜂转录因子AP-1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1-6日龄幼虫、预蛹、白眼蛹、红眼蛹、褐眼蛹、1日龄成年工蜂和15日龄成年工蜂)以及15日龄成年工蜂不同组织(头、肌肉、表皮、中肠、直肠和毒腺)中的mRNA表达情况;将15日龄成年工蜂分别置于极端温度(4℃,16℃和44℃)下,以及饲喂含有农药(0.01 mL/L百草枯)和重金属(1 mg/mL CdCl2)的蔗糖溶液条件下,分析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了中华蜜蜂转录因子AP-1基因AccAP-1(GenBank登录号:MF994311)开放阅读框(ORF)的序列,其长度为813 bp,编码27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0.24 kD,理论等电点为8.31.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在第7-137位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Jun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在第195-255位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bZIP_Jun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以及进化树结果显示,中华蜜蜂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ccAP-1在各发育时期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在1日龄幼虫和15日龄成蜂期表达量最高;AccAP-1在测试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P<0.05).不同非生物应激条件下的表达量分析表明,4℃低温可以诱导AccAP-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16c℃处理0.5~2 h可显著提高其表达量(P<0.05),2h后表达量逐渐降低,而44℃处理时除了在15 min时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其余时间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饲喂含有百草枯的蔗糖溶液后,其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CdCl2处理诱导其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结果提示AccAP-1基因可能参与中华蜜蜂机体抵抗外界环境压力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环境变化对中国野生蜜蜂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蜜蜂尤其是野生蜜蜂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保证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野生蜜蜂的栖息地由于天然林减少,而现营造的又多为纯林,以及大面积种植单一经济林而遭到了严重破坏和片断化.已有研究表明纯林、油茶(Camellia oleifera)和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经济林中的野生蜜蜂多样性较低.现代农业中新烟碱类杀虫剂、除草剂的大规模使用,会对蜜蜂个体发育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城市化进程潜在影响了蜜蜂的群落,如郊区的蜜蜂平均物种丰富度要明显高于中心商业区;废水、废气和粉尘对蜜蜂的觅食、生长发育等都具有不利影响;CO2等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暖影响了传粉蜜蜂与植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造成时间或功能上的不匹配.综上所述,我国的环境变化可能已导致中国野生传粉蜜蜂多样性的下降和种群的衰退.我国虽是传粉蜜蜂种质资源大国,但缺乏种类和分布本底以及长期而有效的监测数据,缺乏对蜜蜂多样性和种群下降机制的研究.因此亟待开展传粉蜜蜂调查、实施长期监测项目,为之建立研究网络.并通过积累丰富的相关数据,开展风险预测和评估,用于管理和缓解传粉蜜蜂下降所带来的经济及非经济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发病及防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常见疾病,其发病可对蜂群造成毁灭性打击,给中蜂产业造成巨大损失.本文综述了其病症、致病因素及现有的防治方法,并根据相关中草药的生物活性,分析中草药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可行性和应用潜能,旨在为中草药有效成分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应用提供思路,为保护中蜂健康、防治中囊病的发生以及生产安全、无污染的中蜂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温室环境对蜜蜂群势、抗氧化酶系和解毒酶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为探究蜜蜂在设施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及其响应,为设施内授粉蜜蜂的健康饲养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温室草莓授粉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称重法和照相法对授粉时长1、15、30和60 d的蜂群群势变化进行监测,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蜜蜂体内抗氧化酶系和解毒酶系的活性.[结果]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蜂群群势依次为4、2.625、2.375和0.6脾,群势显著下降(P<0.05).抗氧化酶系中,授粉时长15、30和60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都显著高于1d的(P<0.05).解毒酶系中,除乙酰胆碱酯酶(AChE)外,其它4种酶活性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活性增强.其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酶活性,30d和60d的酶活性显著高于1d的酶活性(P<0.05).[结论J温室环境明显影响授粉蜂群的生存和繁殖,会引起蜜蜂适应环境的体内应激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