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RNA-seq技术的不同发育期中华大蟾蜍耳后腺和腹皮转录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通过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5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耳后腺和腹皮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挖掘参与毒素合成的关键因子,为深入研究毒素合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取3月龄、6月龄、12月龄、24月龄、36月龄等5个发育时期的中华大蟾蜍耳后腺和腹皮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GO和KEGG对差异表达基因功能进行分析,利用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关键基因.将处于相同发育时期腹皮与耳后腺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分别筛选出3 053、3 026、1 516、1 028和2 061个差异表达基因.由GO分类统计结果可知,差异表达基因在生物过程类别主要集中于细胞过程、单一生物体过程、代谢过程和生物调节;在分子功能类别主要富集于结合、催化活性等方面;在细胞组分类别主要聚集于细胞、细胞组分和细胞器.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在蟾蜍发育过程中参与多条通路,如酪氨酸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和初级胆汁酸代谢等.将5个发育时期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比较,筛选出与类固醇代谢、初级胆汁酸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相关的21个基因,利用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出4个模块的6个关键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中华大蟾蜍的腹皮与耳后腺差异表达基因中,大量代谢途径基因发生了富集,这些基因可能在调控耳后腺毒素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解析蟾蜍产毒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沙蟾毒精抗癌活性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25
蟾酥是一种具活性的蟾蜍提取物,其炮制方法是将中华大蟾蜍皮肤腺和耳后腺分泌的毒液进行酒制或高温干燥而得.作为一种在中国被用来治疗疾病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天然产物,蟾酥具有强心、镇痛、抗心肌缺血、抗内毒素休克、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沙蟾毒精(arenobufagin,ARE)是蟾酥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抗癌机制也在近十年来被越来越多地阐明.ARE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癌作用,如诱导癌细胞凋亡和/或自噬、坏死、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血管生成等.目前有关ARE的研究主要关注在其癌细胞选择性毒性和抗癌分子机制方面,多为细胞和动物水平.受限于ARE毒副作用较大、靶点不明确和药代动力特性不清楚等,ARE尚未进入西医临床应用阶段.该文梳理了ARE的抗癌活性、抗癌分子机制以及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完善ARE的抗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同时测定蟾蜍皮中8种蟾蜍毒素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定性定量检测中毒患者食用剩余蟾蜍皮中8种蟾蜍毒素.方法 样品经甲醇提取后,待测液经过A 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柱温35℃,进样量2 μL,经ESI正离子模式采集.结果 在10.0~1 000.0 μg/L范围内8种毒素线性关系良好,r2r均≥0.990;检出限为0.7~2.1 μg/kg,定量限为2.5~7.0 μg/kg;三水平加标平均回收率均≥75.7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9.84%.样品中检测出蟾毒灵、去乙酰华蟾毒精、去乙酰华蟾毒它灵、伪异沙蟾毒精、蟾毒它灵,含量分别为123.8±3.1、5 920.4± 1.9、680.7±3.2、671.6±9.1、1 796.6±74.9 μg/kg,和蟾蜍他灵、华蟾毒精与华蟾毒它灵均未检出.结论 该方法同时测定蟾蜍毒素中华蟾毒精、蟾毒灵、伪异沙蟾毒精、蟾毒它灵、去乙酰华蟾毒它灵、去乙酰华蟾毒精、和蟾蜍他灵、华蟾毒它灵,有较强实用性、快速、可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蟾蜍毒素 同时测定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华蟾素注射液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VAD化疗方案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 VAD化疗方案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接受VAD化疗的78例M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仅予以VAD(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华蟾素静脉滴注,每日1次,7d为1疗程,每个化疗周期用药1疗程,化疗1周期为28 d,持续4~6周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脏毒性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结果差异,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β2-MG)结果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脏毒性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及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β2-MG检测结果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VAD化疗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不仅可提高MM患者临床疗效,还对其心脏毒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于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蟾素片、爱必妥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华蟾素片、爱必妥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3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TP(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华蟾素片、爱必妥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相关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9.46%(22/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12/36)(P<0.05),而两组疾病控制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IL-10、CA125、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质量改善率为48.65%(1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9/36)(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贫血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片、爱必妥注射液联合TP化疗能有效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近期疗效,增强其免疫功能,显著改善其存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蟾素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华蟾素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预后.方法 选取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及青海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1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GP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d1、d8;顺铂80mg./m2,d1 ~3);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华蟾素胶囊0.75 g口服,3次/d,d1~14.21 d为一个化疗周期.化疗4个周期后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免疫功能、中位生存时间、2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类型及Karnofsky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4个周期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IgA和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且联合组IgG、IgA和IgM的血清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CD4+/%、CD8+/%、CD4 +/CD8+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并且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联合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44% vs 31.03%,P<0.05),且联合组患者化疗期间发生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的程度分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3.3个月vs 16.5个月,P<0.05),联合组2年生存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60.3% vs 36.2%,P<0.05).结论 与单纯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相比较,华蟾素联合GP化疗方案近期疗效更好,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更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并可降低部分不良反应程度,提高了安全性和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蟾素胶囊联合DP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DP(多西他赛+顺铂)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中晚期NSCLC患者67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D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华蟾素胶囊联合DP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CD3+、CD4+以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1、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对照组为1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DP化疗方案可有效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相对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肝动脉推注华蟾素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华蟾素肝动脉推注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经动脉热灌注化疗后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观察组采取华蟾素肝动脉推注联合热灌注化疗后TACE,均治疗3次,每次间隔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63.16%(24/38),高于对照组的41.67% (20/38),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36.84%(14/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16%(24/38),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PFS为(12.01±2.89)个月,OS为(19.32±5.48)个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3±3.00)个月和(15.43±4.82)个月,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华蟾素肝动脉推注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抗肿瘤效果更佳,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且疼痛减轻,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0-2018年四川省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8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8年全省共报告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645起,发病3 154人,死亡46人.菌类及其制品中因毒蘑菇引起的事件数最多,有337起(61.50%);其次是蛋与蛋制品被沙门氏菌污染所致事件数,有66起(12.04%);其他植物类因其他植物毒素引起的事件数居第3位有19起(3.47%).引起死亡的致病因素主要是毒蘑菇、亚硝酸盐和河鲀毒素,分别占50.00%、30.43%和6.52%.2018年各发生一起因误食白果和蟾蜍死亡的事件.引发事件原因的环节主要是自采占45.53%,引发事件原因的因素主要是误食误用占64.69%.结论 建议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野生蘑菇、来路不明的食盐、白糖、鱼干等海产品、自制蛋与蛋制品、白果和蟾蜍危害的认识,相关部门要加强市场上对这些食品的监督检查,加强餐饮服务环节禁用亚硝酸盐的宣传和监督,通过培训提高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蟾皮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冻干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蟾皮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工艺进行考察.方法 以外观、复溶性、颗粒形态为指标,筛选最佳的冻干保护剂和冻干工艺.结果 选择乳糖、甘露醇、蔗糖、磷脂(300 mg)比例为1.5:2:1.5:1作为混合保护剂,优化后的冻干工艺为-40℃下预冻8 h,-45℃下升华干燥20 h、25℃下解析干燥4 h.结论 通过优化保护剂和冻干工艺,制备的冻干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饱满,复溶性好,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