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U后门诊应用情况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对国内外ICU后门诊的应用情况进行范围综述.方法 以JBI范围综述指南为框架,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28日,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其中中文4篇、英文8篇,发表时间为2003-2023年,分析总结了 ICU后门诊的接诊对象、随访时间点、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ICU后门诊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结论 ICU后门诊在延续护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缺乏统一的指南和诊疗流程,未来需探讨ICU后门诊的开展模式,为构建符合我国医疗体系的ICU后门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医护人员尽早识别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提供工具.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并补充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和灰色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11月.由2名经过系统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所得因素综合效应量OR值取自然对数为模型预测公式中各因素的系数,不耐受发生率和未发生率比值的自然对数为公式的常数项.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6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收集3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为模型验证组,将收集的临床资料代入预测模型,以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纳入13篇文献,获得7个报告次数≥3次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0.97,95%CI(0.94,0.99),P=0.010]、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OR=1.17,95%CI(1.01,1.36),P=0.040]、合并糖尿病[OR=1.21,95%CI(1.05,1.40),P=0.008]、合并神经系统疾病[OR=0.85,95%CI(0.74,0.98),P=0.020]、进行机械通气[OR=3.21,95%CI(1.82,5.66),P<0.001]、使用镇静镇痛剂[OR=2.27,95%CI(1.66,3.10),P<0.001]、使用促胃动力药[OR=0.23,95%CI(0.15,0.36),P<0.001].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35.00%.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0.619-0.031×年龄+0.157×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0.191×合并糖尿病-0.163x合并神经系统疾病+0.820×使用镇静镇痛剂+1.166×进行机械通气-1.470×使用促胃动力药.该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4,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89,灵敏度为0.922,特异度为0.667,对应的临床诊断阈值为0.536.Hosmer-Lemeshow检验x2=13.410,P=0.098,Brier得分为0.195.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具有普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医护人员识别ICU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提供了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CU护士俯卧位通气临床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ICU护士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临床实施现况及障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4月山东省济南、青岛、济宁等5个地级市三甲医院急诊ICU、内科ICU、外科ICU、综合ICU等科室的ICU护士 2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ICU护士 PPV临床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约>90%的护士落实执行了 PPV流程规范的基本要求、评估要点、实施与护理要点,但ICU护士对患者实施俯卧位前进行镇痛镇静评估的执行率(85.4%)低于俯卧位期间镇痛镇静评估的执行率(91.3%).PPV相关并发症中,压力性损伤(84.9%)、颜面部水肿(79.9%)、胃内容物反流与误吸(70.3%)发生率排名前3.ICU护士PPV临床实施障碍因素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证据相关因素""目标人群-患者或家属相关因素""资源相关因素""目标人群-医护人员相关因素""目标人群-团队相关因素""组织相关因素".得分最高的条目是"证据相关因素"维度中的"相关证据适用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开展".结论ICU护士 PPV临床实践态度较为积极,实施过程有待继续优化,应重点关注其实施过程的薄弱环节,并制定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完善PPV护理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危重症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风险预测模型的分级精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危重症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风险预测模型的分级精准护理干预对ARDS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潍坊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20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危重症患者ARDS早期风险预测模型下的分级精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HE Ⅱ)评分、肺损伤Murray评分、器官功能MarshⅡ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0、15.941、14.724、19.191,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Murray评分、Marshl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Murray评分、Marshl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53、-14.982、18.553,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危重症患者ARDS早期风险预测模型的分级精准护理干预对ARDS风险患者的预防与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部位俯卧位乳胶垫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多部位俯卧位乳胶垫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改善患者氧合治疗效果及降低俯卧位通气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入住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的80例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俯卧位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软枕垫实施传统俯卧位通气治疗,试验组采用自制多部位俯卧位乳胶垫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氧合治疗效果(氧合指数和PaCO 2)、并发症(压力性损伤、人工气道管道滑脱、人工气道管道弯折)发生率以及护理工作量(翻身时长、总治疗时长)指标情况。 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氧合指数和PaCO 2分别为(265.79 ± 21.15)、(31.52 ± 3.43) 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分别为(177.43 ± 17.76)、(39.73 ± 4.80) mmHg,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43、10.17,均 P<0.05)。试验组压力性损伤和人工气道管道弯折发生率分别为7.5%(3/40)、0,对照组分别为37.5%(15/40)、20.0%(8/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32、8.89,均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人工气道管道滑脱发生率分别为0、7.5%(3/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12, P>0.05)。试验组俯卧位翻身时长和总治疗时长分别为(3.56 ± 0.53) min和(34.47 ± 3.72) h,对照组分别为(5.18 ± 0.61 ) min和(50.22 ± 4.60) 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5、13.55,均 P<0.05)。 结论:将多部位俯卧位乳胶垫应用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氧合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降低护理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械功率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类患者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机械通气来维持其呼吸功能。然而,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当可能会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为了有效防止VILI的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联盟推荐使用小潮气量和限制气道平台压的保护性通气策略,但是从呼吸机能量传递的角度来看,VILI实际上是潮气量、气道压力和呼吸频率等呼吸参数综合作用的结果。机械功率能很好地体现了上述参数的共同作用,正日益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主要介绍了机械能与机械功率的定义,并对不同呼吸模式下机械功率的计算方法进行系统地综述,同时总结回顾了机械功率与VILI有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究机械功率的安全阈值可望为未来临床制定个性化机械通气策略,有效预防VILI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科病房重症事件的时间聚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成人住院患者中有5%~10%因临床病情恶化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或临床死亡。因此,预防和识别住院患者临床病情恶化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护理成本、提高医院安全性至关重要。为此,近期有加拿大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调查同一内科普通病房危重症事件是否与随后发生危重症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研究者对加拿大多伦多5家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0日住院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结局为危重症事件的综合结果(定义为ICU转入数及住院死亡数)。使用离散时间生存分析研究6 h间隔内同一病房危重症事件之间的关联,并根据患者和环境因素进行了调整。将同一医院不同病房危重症事件之间的关联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显示:研究共纳入118 529例住院患者,中位年龄72(56,83)岁,其中50.7%为男性。8 785例(7.4%)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死亡或转入ICU。与无暴露相比,患者在6 h内暴露于1次既往危重症事件〔调整后比值比( AOR)=1.39,95%可信区间(95% CI)为1.30~1.48〕或>1次既往危重症事件 (AOR=1.49,95% CI为1.33~1.68)后更有可能出现危重症事件。暴露与随后转入ICU的风险增加有关(1次既往危重症事件: AOR=1.67,95% CI为1.54~1.81;>1次既往危重症事件: AOR=2.05,95% CI为1.79~2.36),但与住院死亡数无关(1次既往危重症事件: AOR=1.08;95% CI为0.97~1.19;>1次既往危重症事件: AOR=0.88,95% CI为0.71~1.09)。同一医院不同病区的危重症事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同一病房的患者发生危重症事件后数小时内,其他患者转入ICU的风险增加。这一现象可能有多种解释,包括对危重症认识增加、抢先转入ICU、医疗资源转移到第1个危重症事件、普通病房及ICU容量波动等。通过更好地了解内科普通病房向ICU转移的聚集性,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构建热射病患者死亡风险的预警模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早期评估热射病患者死亡风险的预警模型。方法:于2022年6月,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鄯善县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收治的确诊为热射病的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短期结局(28 d),分为死亡组(20例)和幸存组(53例),选取患者入院后24 h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指标,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选取曲线下面积>0.7的相关指标,并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热射病死亡风险的评估模型。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鄯善县综合ICU热射病患者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年龄、胱抑素C、降钙素原测定、血小板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肌酐(CREA)、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心率、呼吸频率、GL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胱抑素C、CKMB、CREA、PT、TT、入院时心率AUC面积>0.7。采用Fisher分析方法构建函数模型。通过回代性检验,该函数模型诊断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83%,AUC面积为0.937。外部验证结果为预测幸存组准确率为85.71%,预测死亡组准确率为88.89%。 结论:应用ROC曲线分析及Fisher判别分析构建的热射病死亡早期预警模型,可以为热射病早期干预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科发展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重症医学科的发展现状,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规范化、同质化发展,也为学科建设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电话数据核实的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三级、二级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调查性研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09年下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及学科发展趋势制作调查问卷,包括医院基本信息、ICU基本信息、人员配置、医疗质量管理、技术技能、设备配置等6个方面的内容。问卷发放时间为2022年9月。由各医院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填写问卷。结果:截至2022年10月24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问卷85份,问卷回收率为84.16%,其中有效问卷71份,共计71个综合ICU。①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呈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其重症医学科的发展仍有所欠缺。②医院基本信息:人口和经济制约ICU的发展进程,西部地区综合ICU床位均数仅为中部地区半数(张:39.0比86.0),东部地区居中(平均83.6张),数量相对不均。③ ICU基本信息:调查71个综合ICU中,三级医院44个,二级医院27个。三级医院ICU床位数占总床位数比明显低于二级医院〔(1.59±0.81)%比(2.11±1.07)%, P<0.05〕,明显低于《指南》要求的2%~8%;三级、二级医院ICU床位使用率〔(63.63±22.40)%、(44.65±20.66)%, P<0.01〕均低于《指南》要求(应以75%为宜)。④ ICU人员配置:三级医院医生共376人,护士共1 117人;二级医院医生共122人,护士共331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医生职称、医生学历和护理人员职称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级医院医生以中级职称为主(主治医师占41.49%),二级医院医生以初级职称为主(住院医师占43.44%);三级医院医生学历普遍高于二级医院(博士:2.13%比0,硕士:37.24%比8.20%);三级医院仅护士人员比例低于二级医院(17.01%比24.47%)。三级、二级医院ICU医生/ICU床位比〔(0.64±0.27)%、(0.59±0.34)%〕、ICU护士/ICU床位比〔(1.76±0.56)%、(1.51±0.48)%〕均达未到《指南》0.8 : 1和3 : 1以上的要求。⑤ ICU医疗质量管理: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实施一对一耐药菌护理的比例(65.91%比40.74%)、实施多模态镇痛镇静的比例(90.91%比66.67%)、个人数字助理(PDA)条码扫描使用比例(43.18%比14.81%)均明显升高(均 P<0.05)。⑥ ICU技术技能:在各项技术技能中,三级医院支气管镜检查、血液净化治疗、空肠营养管放置和床旁超声项目开展比例均高于二级医院(84.09%比48.15%,88.64%比48.15%,61.36%比55.56%,88.64%比70.37%,均 P<0.05)。其中,空肠营养管放置、床旁超声和体外膜肺氧合的开展情况,三级医院以独立完成为主,二级医院则倾向于合作完成。⑦ ICU设备配置:基本仪器设备中,三级、二级医院呼吸机总数/ICU床位比〔0.77%(0.53%,1.07%)、0.88%(0.63%,1.38%)〕、输液泵/ICU床位比〔1.70%(1.00%,2.56%)、1.25%(0.75%,1.88%)〕均未达到《指南》要求,设备配比不足,尚未满足发展基本需要。 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发展已趋向成熟,但在发展规模、人员配比和仪器设备较《指南》仍有一定差距,并且综合ICU呈现出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还需要加大力度投入到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中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翻转课堂在重症医学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重症医学科(ICU)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并初步评价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实习的80名护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实习生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护理技能考试,护理技能考试包括基础护理技能、专业护理技能和综合护理技能3个方面,同时调查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对护理临床实践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自主学习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CU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也使实习生对护理实践教学更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