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变材料运血箱海上血液前送补给性能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开展相变材料运血箱海上血液前送补给实地评估,对携行的悬浮红细胞质量进行评价研究,为海上血液冷链储运系统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模拟海上血液前送补给实际情况,依托海军某综合补给任务,开展相变材料运血箱保存悬浮红细胞陆地前送(100 min)、海上前送(45 h)及前送补给悬浮红细胞继续在舰船上储运(7d)等的检验评估,并就悬浮红细胞储运过程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液生化指标等进行检测.结果 在血液前送阶段,相变材料运血箱内温度由4.1℃上升至9.5℃,游离血红蛋白、血钾、乳酸脱氢酶含量分别升高至(0.083 ±0.032)g/L、(15.097 ±1.791)mmol/L和(106.00 ±17.83)U/L;在血液储存阶段,海上保存悬浮红细胞的游离血红蛋白、血钾、乳酸脱氢酶含量分别升高至(0.111 ±0.035)g/L、(27.238 ±3.509)mmol/L 和(227.00 ± 111.94)U/L,血钠含量降低至(113.63 ±4.012)mmol/L.结论 相变材料运血箱可在较复杂环境条件下(多种运输途径、持续温度变化、携行及舰船振荡),保持箱内血液在较长时间(45 h)维持在恒定温度范围(4~10℃),并保证前送血液质量.此外,在海上储存多天的悬浮红细胞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更高,储存损伤较陆地常规保存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液冷链对血液成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血液冷链对血液成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医院血液和采供血机构血液的采集、制备、转运、储存等环节管理经验的梳理,分析国内在血液运输及储存中血液冷链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结果与结论 血液冷链可有效保障血液的安全及质量.针对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和管理,可有效加强血液质量的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院冷链管理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医院实行冷链管理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未实施血液冷链系统临床反馈的输血患者19749例与2016年实施血液冷链系统后得到临床反馈的输血患者22300例,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5年的2.84%下降至2016年的0.49%,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 实行完善的冷链管理系统可保证血液在采集、制备、储存、运输、临床输注等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避免临床输注中因血液制品保管不善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值得大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对提高血液质量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对提高血液质量的意义.方法 从医院管理中的相关工作原理、安装方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方面,分析和阐述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的应用情况.结果 通过对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血液质量.结论 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在医院管理血液和血液制品中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血液存放箱(架)的研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设计新型血液存放箱(架),放置于JXH-0605专用手术取血箱中,解决取血运输过程中温度变化的问题.方法:新型血液存放箱(架)由6块不锈钢及专用冰源组成,放置血液制品时,冰块分别放在不锈钢左、右、底层3个方向,血液制品放在不锈钢底层的上方,冰源通过无数透气孔传输冷空气加速降温.结果:新型血液存放箱(架)的使用,克服了以往使用毛巾包裹血液制品被冰源浸湿后容易滋生细菌的缺点,规范了冰源与血液制品的隔断,实现了快速降温,血液制品达到规范转运温度.结论:新型血液存放箱(架)规范了转运中血液制品的冷链管理,同时解决了毛巾滋生细菌的问题,且经济方便易消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0S"管理在血液库存质量管理中的优势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10S"管理在血液库存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计2014年全年2015年1月-8月,2015年9月-2016年6月3个时间段的量表,实施"10S"管理前、实施8个月、实施1年半后,对发血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共计380例次,分别从血液制品放置规范率、血液制品取放流程合理率、冷链监控系统达标率、消毒隔离工作规范率、临床医院对发血科满意率、工作效率提高率和医务人员素养达标率7方面进行1次评估.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施8个月后血液制品放置规范率为87.11%,血液制品取放流程合理为84.74%,冷链监控系统达标率为96.05%,消毒隔离工作规范率为95.26%,临床医院对发血科满意率94.21%,工作效率提高率为85.00%,医务人员素养达标率为93.42%,其中血液制品取放流程合理率为P<0.01,其余6项均为P<0.05.实施1年半后,血液制品放置规范率为98.16%,血液制品取放流程合理率为96.05%,冷链监控系统达标率为99.21%,消毒隔离工作规范率为98.95%,临床医院对发血科满意率为99.47%,工作效率提高率为95.00%,医务人员素养达标率为97.63%,均为P<0.01.结论"10S"管理应用于血液库存质量管理中,提高了患者及临床各大医院的满意度,提高了血液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加了团队协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探讨青海高原地区血小板汽车长途运输时的冷链控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血小板运输时要求维持20℃~24℃恒温保存和不断振荡,而青海地处高原,具有海拔高低温缺氧,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等特点,在这种客观条件下,血小板长途运输时对运输设备就会要求更高,因为血小板温度过低时会发生聚集,一旦发生聚集,将无法还原,导致血小板失去活性,而且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剧烈震荡,避免血小板损伤,给患者输注时达不到一定的效果,失去了输注的意义.所以普通的血液运输箱在青海高原地区尤其是长途运输时无法达到血小板运输的冷链要求.本文通过对格尔木市中心血站采用车载式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运输血小板2年的温度记录进行分析,说明车载式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在高原地区汽车长途运输血小板可以确保质量,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申请流程及相关知识认知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与分析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流程与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护人员227名,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输血申请流程与相关知识认知调查问卷.结果 医护人员缺乏血液保存等知识;对特殊血液制品应用的流程和知识认知度低;医生较护士的认知水平低.结论 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流程、血液冷链和特殊血液制品等知识的培训, 加强输血全流程的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提升偏远地区血液可得性和血液供应效率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提升偏远海岛地区的血液可得性和血液供应管理效率.方法 依托舟山市医疗卫生专网(ZHIW)、医院信息系统(HIS)和血站血液信息系统(BIS)研发物联网血液冷链监控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血站和偏远海岛医院的红细胞悬液储存和运输冷链.建立血液冷链和红细胞悬液收回相关SOP.对储存于偏远海岛地区医院的红细胞悬液,在过期日前约15d,根据医院的退血申请审核血液冷链状况以决定收回红细胞悬液与否.符合血液冷链要求的红细胞悬液收回后再发放给血站附近医院使用.收集2009-2016共8年,物联网血液冷链监控信息系统应用前、后,4个偏远海岛医院红细胞悬液供应相关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 自2013年物联网血液冷链监控信息系统应用4年来,4个偏远海岛地区(人口均>7万)医院红细胞悬液有效库存均增加,应急采供血物联网应用前4年8次减少到物联网应用后4年1次,减少87.5%,血液可得性明显提升.红细胞悬液过期报废也分别由1 819 U下降到430 U,下降76.4%;红细胞悬液过期报废率则分别由27.25%下降到6%,4家医院物联网血液冷链监控信息系统应用前后红细胞悬液过期报废和报废率的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追溯收回再发放红细胞悬液的临床应用未见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升血液可得性,解除偏远地区血液供应的瓶颈,同时保障血液冷链安全,从而提升血液供应管理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外环境温度对电子生物温控保温箱保温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在不同外环境温度下电子生物温控保温箱内温度变化的变化规律.方法不同的电子生物温控保温箱中分别放置经20-24℃环境预温的生理盐水袋,保持插电状态.同时,放入经过计量部门校准合格的温度记录仪.电子生物温控保温箱分别在温度为≥43℃、2-8℃和20-24℃的外环境中放置,并读取温度记录仪的数值.方法 不同的电子生物温控保温箱中分别放置经20-24℃环境预温的生理盐水袋,保持插电状态.同时,放入经过计量部门校准合格的温度记录仪.电子生物温控保温箱分别在温度为≥43℃、2-8℃和20-24℃的外环境中放置,并读取温度记录仪的数值.结果 在6h内,LX-18X和LX-18Z两种型号的电子生物温控保温箱在极端温度下的温度变化趋势一致,且均能满足冷链运输的要求.当常温时,外环境温度对电子生物温控保温箱的保温效果影响最小,箱内温度能平稳维持,波动较小;当遭遇高温或低温的极端温度时,电子生物温控保温箱的保温效果在可控范围内受到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随时间的累计而变大.结论 在极端环境温度时,电子生物温控保温箱能达到血液冷链运输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