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方磺胺甲(噁)唑与头孢曲松对合并发热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疗效及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影响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复方磺胺甲(噁)唑与头孢曲松对合并发热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疗效及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影响的比较.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诊治合并发热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2组患者均接受利福平、多西环素治疗,对照组加用头孢曲松钠,观察组加用复方磺胺甲(噁)唑,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后比较2组异常症状、体征、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脑脊液炎性因子的变化;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73%vs.84.09%,x2/P=4.950/0.026);治疗6周后,2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P=5.342/<0.001、5.654/<0.001、5.543/<0.001);2 组患者脑脊液白介素 10(IL-10)、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P=4.273/<0.001、3.140/0.002、2.650/0.010);2组患者异常症状及体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包含复方磺胺甲(噁)唑的三联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合并发热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异常症状及体征,明显降低患者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风湿科住院确诊SoJIA患儿75例,分析SoJIA合并IL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75例SoJIA中合并ILD 12例(占16%),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平均发病年龄(7.9±2.6)岁。12例均有发热,伴关节炎10例,以大关节多见,按发生率高到低依次为膝、髋、肩关节;起病初无关节受累2例,随访过程中一直无关节症状出现。同时具备发热、皮疹、关节炎三联征9例(75%)。ILD相关的临床表现大多数为非特异性表现,其中咳嗽8例(75%),呼吸急促7例(58%),胸痛3例(25%),肺部查体闻及爆裂音4例(33%),肺动脉高压1例(8%)。实验室检查炎性指标均明显升高,其中CRP为(235±112)mg/L,ESR为(39±25)mm/1 h,血清铁蛋白(SF)为(1 312±384)ng/ml,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为(212±101)mg/L。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网状/线状影12例,实变影7例,小叶间隔增厚5例,磨玻璃影4例,蜂窝状1例。ILD发生在SoJIA早期(病程≤6个月)的4例(占33%),出现在病程中晚期(>6个月)的8例(占67%),但均出现在SoJIA的活动期。12例全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剂量激素(>1 mg·kg -1·d -1)为11例,其中行甲泼尼龙针冲击治疗2例。均同时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需使用两联以上的5例(42%)。肺损害发生前曾使用过生物制剂的1例,其余11例之前未使用过生物制剂,在诊断SoJIA合并ILD后有4例应用托珠单抗。12例患儿中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7例,发生2次及以上MAS占25%。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10例,死亡2例,死因均为呼吸衰竭。 结论:SoJIA合并ILD起病隐匿,与原发疾病活动状态有关,HRCT对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治疗中病情容易反复,容易合并MAS,死亡率高,需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血清微炎症、营养状况指标及终点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经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后血清微炎症及营养状况指标的变化以及对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两组均在常规干预措施下实施腹膜透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微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营养状况指标及透析充分性指标[营养状况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钙离子、磷离子;透析充分性指标:血肌酐(Scr)、血尿酸(BUA)、尿素氮(BUN)、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随访24个月,记录两组终点事件(腹膜炎、腹痛、营养不良、腹腔感染、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个月后,两组TNF-α、IL-6、IL-8、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5.7±4.0)μg/L比(33.6±6.0)μg/L、(2.9±0.7)ng/L比(4.9±1.2)ng/L、(17.0±7.2)ng/L比(22.8±7.9)ng/L、(4.6±0.7)mg/L比(6.9±1.2)mg/L]( t=10.272、13.134、5.040、15.575,均 P<0.05);治疗24个月后,两组ALB、Hb、TRF、PA、钙离子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磷离子较治疗前下降,且上述指标观察组升降大于对照组[(45.7±5.2)g/L比(39.8±4.9)g/L、(72.7±8.0)g/L比(68.6±9.0)g/L、(4.3±1.0)g/L比(3.0±0.6)g/L、(321.5±29.0)mg/L比(297.6±25.1)mg/L、(4.9±1.3)mmol/L比(2.9±0.9)mmol/L、(1.3±0.9)mmol/L比(1.8±0.3)mmol/L]( t=7.737、3.213、9.880、5.900、11.937、4.415,均 P<0.05);两组治疗前肠道菌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4个月后,两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上升,肠杆菌、肠球菌均下降,且上述指标观察组升降大于对照组[(8.4±0.9)IgCFU/g比(6.4±0.9)IgCFU/g、(8.8±1.3)IgCFU/g比(7.9±1.3)IgCFU/g、(7.1±0.9)IgCFU/g比(8.0±1.1)IgCFU/g、(5.4±0.7)IgCFU/g比(6.9±0.9)IgCFU/g]( t=14.248、4.339、5.825、12.753,均 P<0.05)。两组治疗前透析充分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24个月后,两组Scr、BUA、BUN、Cys-C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71.5±50.5)μmol/L比(623.3±62.6)μmol/L、(17.5±0.5)mmol/L比(20.6±1.8)mmol/L、(16.4±3.0)mmol/L比(22.5±2.0)mmol/L、(1.9±0.5)mg/L比(3.0±0.7)mg/L]( t=17.877、14.976、15.842、11.749,均 P<0.05)。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2)%比(2.2)%]( t=6.574,均 P<0.05)。 结论: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后,患者微炎症状态减轻,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终点事件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肾移植受者术后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12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SAC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肾移植术后初步诊断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12例受者临床资料(观察组),同时随机数字法选取同期住院复查10例健康受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清晨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醛固酮水平。结果:观察组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为(43.67±8.81)岁;发生SACI时间在移植后30 d内6例(50.0%),移植后30~90 d内3例(25.0%);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9例(75.0%),二次肾移植3例(25.0%),口服免疫抑制剂方案均采用小剂量激素为基础的三联或四联方案;观察组平均eGFR为(54.08±20.03) ml/min。例1发生肾上腺危象,例4仅有乏力症状,其余受者均无主观不适症状;12例均存在顽固高钾血症及低钠血症;所有受者上午8点血浆皮质醇水平均低于正常值,为(62.24±24.16) mmol/L;上午8点血浆ACTH的测定发现7例(58.33%)低于正常值,其余5例略高于正常值下限。观察组上午8点血浆皮质醇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141.34±26.28)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49, P<0.001);观察组上午8点ACTH水平为(1.08±0.515) pmol/L,低于对照组(2.53±1.06)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78, P<0.001);两组醛固酮立、卧位水平均正常,均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静脉给予氢化可的松治疗后所有受者获得满意疗效。 结论:应警惕肾移植受者术后SACI,血清钾和钠的水平可能是SACI的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四联低剂量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早期(3个月内)转换成含西罗莫司的四联低剂量免疫抑制剂维持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移植术,并在术后早期由三联免疫抑制剂方案转换为含西罗莫司在内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61例,对换方案前后受者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尿蛋白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换方案后随访1年,受者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呈进行性下降( P<0.05);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较转换前升高( P<0.05);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丙氨酸转氨酶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钾及血钙水平较转换前有差异( 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钠水平在转换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换方案前后受者尿蛋白阴性比率有变化(转换前为44.26 %,转换1年后为81.97 %)。此外,换方案后随访1年内受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肺部感染24.59 %,BK病毒(BKV)感染4.92 %,移植肾动脉狭窄3.28 %,急性排斥反应6.56 %。 结论:在受者肾移植术后早期转换为含西罗莫司的四联低剂量免疫抑制方案可有效改善移植肾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采用不同风险切割值的唐氏综合征序贯筛查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拟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评价唐氏综合征序贯筛查策略作为产前诊断指征的适宜风险切割值。方法:依据文献或现场调研(产前咨询、筛查、诊断及妊娠终止所需的费用)设定参数,建立100万单胎妊娠孕妇理论模型。设定策略原则如下,策略Ⅰ:传统中孕期血清学三联筛查,风险切割值1/300(策略Ⅰ-1)或1/1 000(策略Ⅰ-2)行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 cffDNA)检测,检测高风险者行产前诊断,即传统中孕期血清学三联筛查—cffDNA—产前诊断策略;策略Ⅱ:结合风险度先分流,高风险进行产前诊断,临界风险采用cffDNA,切割值自高而低分别为1/10(策略Ⅱ-1)、1/50(Ⅱ-2)、1/100(Ⅱ-3)、1/150(Ⅱ-4)、1/200(Ⅱ-5)、1/250(Ⅱ-6)、1/300(Ⅱ-7)。主要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为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当增量成本费用较低并低于抚养1例患儿所需费用时,相应策略更具优势。次要指标为总费用、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同时参考筛查效率。结果:(1)策略Ⅰ-1及Ⅰ-2可分别检出唐氏综合征1 921例和2 199例,低于策略Ⅱ(Ⅱ-1~Ⅱ-7:2 202~2 212例);漏诊且存活病例数分别为312例、100例,高于策略Ⅱ(Ⅱ-1~Ⅱ-7:98~90例)。策略Ⅰ-1总产前诊断病例数(2 081例)及每检出1例患儿需产前诊断病例数(1.1,2 081/1 921)最少、策略Ⅱ-7最多(37.2,82 385/2 212)。(2)卫生经济学评价中,策略Ⅰ-1总费用(92 889.6万元)、成本-效果(23.7万元)与效益/成本比值(4.90)最优,其次为策略Ⅱ-7(分别为95 738.0万元、37.1万元和3.11),策略Ⅰ-2最差(分别为104 088.3万元、40.4万元和2.85)。(3)将策略Ⅰ-1作为基线进行增量成本效果评价,策略Ⅰ-2增量成本最高(158.0万元),策略Ⅱ增量成本范围为153.5万元(Ⅱ-1)~125.9万元(Ⅱ-7),接近或低于抚养1例患儿费用(152万元)。(4)敏感性分析提示,cffDNA价格是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其价格降低至1 075元,策略Ⅱ-1增量成本效果比最低(75.7万元);继续降低至低于697元时,策略Ⅰ-2增量成本最低(少于52.3万元)。(5)敏感性分析发现,cffDNA接受率不影响增量成本相关结论,策略Ⅱ-7增量成本效果比低于其他策略及抚养1例患儿所需费用。产前诊断接受率降低至80%时,策略Ⅱ-7增量成本效果比最少,但增至166.9万元,高于抚养1例患儿费用。结论:cffDNA用于高风险人群策略(Ⅰ-1)产前诊断病例数少,除增量成本以外的卫生经济评价参数最优,但漏诊最多。以1/300(策略Ⅱ-7)为产前诊断切割值筛查效率较优、增量成本效果比最少,但产前诊断病例数增多。cffDNA价格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当其降低至1 075、697元时,以1/10为切割值(策略Ⅱ-1),或"临界风险"人群全部采用cffDNA(策略Ⅰ-2),增量成本效果比最低,综合筛查效率成为最优策略。产前诊断接受率降低影响异常病例检出,同时增加增量成本,不利于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IgA类抗磷脂抗体对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多种抗磷脂抗体(aPL)亚型在健康人群与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IgA-aPL检测在AP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2006年悉尼国际APS分类标准,选取2019年7至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APS患者共计218例纳入研究。其中男66例,女152例,年龄(44.5±15.4)岁,包括原发性APS患者148例,继发性70例,并同期1∶1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样本中IgA/IgG/IgM型抗心磷脂抗体(aCL)及抗β 2糖蛋白Ⅰ抗体(aβ 2GPI)。比较分析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A-aPL对APS的诊断价值。 结果:APS患者中,IgA-aCL、IgA-aβ 2GPI的阳性率分别为20.6%、15.6%,而在IgG/IgM-aCL或IgG/IgM-aβ 2GPI阴性的个体中,二者的孤立阳性率仅分别为2.3%、0.9%。IgA-aCL、IgA-aβ 2GPI孤立阳性不能用于有效识别APS患者( P=0.216、1)。联合IgG/IgM-aCL诊断AP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明显优于IgG-aCL单独使用时(AUC=0.776, P<0.01),而IgA/IgG/IgM-aCL三联检测时AUC为0.833,并不能进一步提升对APS的诊断价值( P=0.287)。对aβ 2GPI而言,联合IgG/IgM(AUC=0.875)或IgA/IgG/IgM型抗体(AUC=0.875)的诊断效能与IgG-aβ 2GPI单独使用(AUC=0.869)时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此外,IgA-aPL阳性APS患者更易发生心脏瓣膜损伤( P=0.044)及血小板减少症( P=0.014)。 结论:在已有的狼疮抗凝物、IgG/IgM型aCL和aβ 2GPI等血清学标志物基础上,增加IgA-aCL与IgA-aβ 2GPI并不能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检查对APS的预测价值,但IgA-aPL与心脏瓣膜损伤及血小板减少症等临床症状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含铋剂三联疗法对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儿血清Gas、TGF-α、hs-CRP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含铋剂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儿血清胃泌素(Gas)、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6例Hp阳性的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余数分组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8例)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含铋剂三联疗法(阿莫西林+甲硝唑+枸橼酸铋钾)治疗,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Hp转阴率、治疗前后血清指标(Gas、TGF-α、hs-CR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H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83%(46/48) vs 81.25%(39/48),97.92%(47/48) vs 83.33%(40/48), P<0.05],上腹疼痛、烧心、反酸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10 d后,两组血清Gas、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TG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均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2/48)vs 2.08%(1/48), P>0.05]。 结论:含铋剂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小儿消化性溃疡疗效更好,可通过改善炎症反应促进溃疡黏膜修复,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210例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发热、皮疹等)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肝功能、EB病毒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结果:210例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的年龄为(4.2±2.4)岁。发热187例(89.0%),扁桃体和(或)咽峡部渗出130例(61.9%),颈部淋巴结肿大204例(97.1%),眼睑水肿95例(45.2%),皮疹21例(10.0%),120例(57.1%)患儿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典型三联症(发热、咽扁桃体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77例(84.3%)患儿淋巴细胞计数≥5.0×10 9/L, 184例(87.6%)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比例≥0.10。96例(45.7%)患儿转氨酶升高,对72例患儿随访至转氨酶恢复正常,6周内恢复正常占97.2%(70/72)。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阳性192例(91.4%),EB病毒衣壳抗原IgG抗体阳性182例(86.7%),EB病毒早期抗原IgG抗体阳性62例(29.5%),EB病毒核心抗原IgG抗体均为阴性。199例患儿完成EB病毒DNA检测,阳性122例(61.3%)。 结论:原发性EB病毒感染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大部分患儿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且EB病毒血清学指标阳性,部分患儿出现转氨酶一过性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2018年1-12月收治的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50)及观察组( n=50),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腹泻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血清学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二胺氧化酶(DAO)]。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2.0%)(χ 2=4.184, P<0.05);观察组腹泻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1.0)d、(3.6±0.6)d,均短于对照组的(4.1±1.3)d、(5.7±0.8)d( t=3.762、2.541,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分别为(10.5±2.1)ng/L、(12.6±3.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6.6±2.5)ng/L、(21.2±4.4)ng/L( t=5.129、6.118,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A、MOT、SS、DAO分别为(86.8±8.4)ng/L、(386.1±32.2)ng/L、(51.5±7.2)ng/L、(1.0±0.3)U/mL,均优于对照组的(115.4±10.1)ng/L、(502.8±41.6)ng/L、(37.3±5.8)ng/L、(1.4±0.5)U/mL( t=6.310、21.576、10.964、5.683,均 P<0.05)。 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腹泻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清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