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效应对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因素,为及时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3年6月呼伦贝尔市某三级综合医院上报的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103名医务人员为暴露组,选取同班次未发生职业暴露的625名医务人员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构建影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测模型.结果 103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的主要暴露部位为手,有89例(占86.41%);主要暴露方式为锐器伤,有83例(占80.58%);主要暴露源为乙型肝炎病毒,有65例(占63.11%).暴露后立即上报的有65例(占63.11%),12 h以内上报的24例(占23.3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年龄≥ 30岁,年龄<30岁的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增加至4.142倍(P<0.05);相比工作年限≥ 5年,工作年限<5年的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增加至1.696倍(P<0.05);相比中级及以上职称,初级职称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增加至5.989倍(P<0.05);相比每年多次参加培训,每年只参加1次培训的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增加至1.864倍(P<0.05);科室类别为急诊、重症及手术室的医务人员较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增加至2.205倍(P<0.05).随机森林算法结果显示,重要性评分排名前6的影响因素分别是职称、年龄、工作年限、年职业防护培训次数、职业类型、文化程度.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及F1分数(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数)均要高于logistic预测模型,且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P<0.001),也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0.818(P<0.001).结论 随机森林模型对血源性职业暴露有更好的预测效能,但logistic回归模型有更直观的分析结果,两者联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应加强对年龄小、工作年限短、职称低等重点人员的培训,制定标准化的措施来预防医务人员的血源性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在上肢淋巴水肿抽吸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SEET)在上肢淋巴水肿抽吸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上肢淋巴水肿抽吸术的15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4例术中采用SEET(SEET组),105例未采用(No-SEET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情况。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结果: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成功匹配49对患者。SEET组年龄(57.7±8.9)岁,No-SEET组(56.8±9.1)岁。与No-SEET组相比,SEET组出血量较少[(311±164)ml比(437±173)ml, 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 β=-0.142, P=0.041)、采用SEET( β=-0.249, P=0.002)、手术时间( β=0.195, P=0.010)和吸出脂肪混合物量( β=0.464, P<0.001)。 结论:SEET在上肢淋巴水肿抽吸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缓解血源短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严重影响着全球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健康,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enstrual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enSCs)作为MSCs的成员之一,展现出作为种子细胞的易于多次获取的优越性,可靶向归巢至受损卵巢部位并分化为卵巢细胞,旁分泌多种生长因子、黏附因子和外泌体从而促进受损卵巢组织修复、血管再生和免疫调节。本文就MenSCs治疗POI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疫共刺激分子CD40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共刺激分子CD40/TNFRSF5隶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在机体固有免疫应答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关键作用。CD40生理性表达于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内皮细胞等细胞表面,是T细胞表面CD40L分子的天然糖蛋白受体。CD40-CD40L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T淋巴细胞活化、抗体类别转换、抗原提呈细胞激活等一系列免疫相关生物学过程。除免疫细胞等生理性表达外,CD40在血源性及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细胞表面亦存在表达,并通过直接影响肿瘤细胞或间接干预肿瘤微环境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大量研究表明,CD40激动型抗体可能通过激活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或直接促进CD40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正向干预实体肿瘤进展,提示CD40可能作为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现对CD40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及CD40-CD40L通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问题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救治流程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接诊的67例创伤骨科患者资料。在全程防护下进行筛查,根据病情进行门急诊处置或住院手术。门急诊治疗26例,男8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69.5岁。6例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予卧床制动,14例肢体骨折患者予手法复位后固定制动,2例皮肤裂伤患者予清创缝合,4例髋部骨折患者予卧床制动。住院手术41例,男14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68.5岁。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例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接受后凸成形术,1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接受人工肘关节置换术,1例跟腱断裂患者行跟腱探查缝合,其余27例患者均接受内固定术。结果:患者以骨质疏松骨折为主,分别占门急诊与住院患者的61.5%(16/26)和68.3%(28/41)。41例住院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2.3 d,住院时间平均为4.5 d,较2019年同期患者(3.1、11.5 d)减少。住院患者中入院伴发热4例、术后发热26例,皆与原发伤或手术创伤相关。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术中并发急性肺栓塞。结论:COVID-19防控仍要继续;通过严格的筛查、防护和监督来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行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比例在疫情防控期间有所增加;血源短缺是影响患者救治的主要问题;对于应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尤其是下肢骨折患者,仍应积极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去氨基-8-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去氨基-8-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是血管加压素的合成类似物,可以增加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凝血因子FⅧ的水平。与凝血因子相比,DDAVP具有价格便宜,可避免凝血因子抑制物的产生和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等优势。此外,皮下注射与鼻腔给药方式使得这类疾病患者可以居家使用DDAVP。对于轻、中间型血友病A,获得性血友病(AH)A,部分血管性血友病(VWD),以及遗传性血小板疾病等出血性疾病患者,DDAVP是一种有效止血剂。笔者拟就DDAVP治疗出血性疾病及其相关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DDAVP的认识,以及为DDAVP在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对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暴露相关知信行水平、暴露情况及护士效能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对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暴露相关知信行水平、暴露情况及护士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该院门诊采血室的护理人员24名,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2例。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口头宣教,试验组护理人员在口头宣教的基础上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知信行水平、暴露情况及护士效能感。结果:培训后,试验组护理人员的知识、信念及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源性职业暴露防范及紧急处理调查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GSES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能够有效提升其对于暴露相关知识的知信行水平,改善其暴露情况的防护及紧急处理方式,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手术室护理人员知信行教育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知信行教育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作用。方法:将2018年1月前未实施知信行教育前的该院手术室29例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后实施知信行教育的同一组手术室护理人员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护理人员分别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问卷,比较实施知信行教育前后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态度、行为的差异;对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期间发生锐器伤害事故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认知水平、防护态度、防护行为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以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前后1年为观察时间段,实施后护理人员工作期间发生锐器伤害事故的发生率为6.90%(2/29),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7.59%(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7)。 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通过开展知信行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成人四肢长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成人长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CHO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采用膜诱导技术分期手术治疗的22例四肢长骨CHOM患者资料。男18例,女4例;年龄16~56岁,平均31.8岁;病程0.6~42.0年,平均18.4年;Cierny-Mader解剖学分型:Ⅰ型4例,Ⅲ型6例,Ⅳ型12例。患者一期彻底清创后放置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感染控制后二期取出骨水泥,植骨修复骨缺损。随访观察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和比较一期手术前、二期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情况[包括局部红肿、流脓、疼痛等临床表现及血液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评估疗效。结果:一期清创后骨缺损的体积为54~176 cm 3(平均90.9 cm 3)。所有患者术后获20~51个月(平均30.1个月)随访。均获骨缺损愈合,骨愈合时间4~11个月(平均6.6个月)。其中3例髂后上棘取骨处感染,1例供区疼痛,经对症处置后缓解。1例术后7个月摔倒,骨缺损部位骨折、钢板断裂,经再次手术后骨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伤口无红肿、流脓等症状,二期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白细胞计数[(5.70±1.57)、(5.65±1.58)×10 9/L]、CRP[(7.56±2.57)、(7.25±3.83)mg/L]、ESR[(9.64±2.90)、(10.55±5.23)mm/h]均较一期术前[(8.24±2.18)×10 9/L、(49.54±19.56)mg/L、(42.68±13.77)mm/h]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期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成人四肢长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实现骨缺损修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河北省正定县1986—1996年出生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后21~32年加强免疫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河北省正定县人群乙型肝炎疫苗(HepB)基础免疫21~32年后加强免疫的效果。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选取正定县1986—1996年出生、完成血源HepB基础免疫且无加强免疫史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HBc (HbcAb)均阴性且抗-HBs<10 mIU/ml,以及最终完成加强免疫且有实验室结果者为研究对象,共322名。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322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种1剂市售的啤酒酵母HepB[以下简称HepB(酵母);151名]和基因重组HepB[以下简称HepB(CHO);171名],剂量均为20 μg。免疫后30 d采集静脉血5 ml,定量检测抗-HBs的几何平均浓度(GMC),观察加强免疫效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加强免疫后抗-HBs的GMC和阳转率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抗-HBs阳转率为82.61%(266名),GMC为(131.63±12.94)mIU/ml。加强免疫前抗-HBs<2.5和2.5~10 mIU/ml组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4.54%(161名)和99.06%(105名)( P<0.001);加强1剂HepB(CHO)后,抗-HBs阳转率高于加强1剂HepB(酵母),分别为87.13%(149名)和77.48%(117名)( P=0.023)。与接种HepB(酵母)相比,接种HepB(CHO)是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的相关因素, OR(95% CI)值为1.91(1.02~3.56)( P=0.042);与加强免疫前抗-HBs<2.5 mIU/ml相比,加强前抗体水平2.5~10 mIU/ml是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的相关因素, OR(95% CI)值为36.15(4.91~266.02)( P<0.001)。 结论:研究对象接种1剂乙型肝炎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应答;加强免疫前抗-HBs水平和加强用疫苗种类是免疫应答的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