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肾强心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心肾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温肾强心方联合西药治疗 2 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我院诊治的 2 型CRS患者 120 例,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 60 例和研究组 60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温肾强心方联合西药治疗.比较 2 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高于对照组的68.33%(P<0.05).治疗后,2 组丙二醛(MD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 1(ET-1)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升高(P<0.05);研究组MDA、vWF、ET-1 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Px、NO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强心方联合西药治疗 2 型CRS,可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氧化应激,调节血管内皮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中高危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中高危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6所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90例心房颤动病人,脱落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按1:2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联合益气养阴化瘀法的复脉安心方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12周、治疗第24周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脑卒中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血栓形成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P-选择素(GMP-140)]以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第12周、第24周,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12周,观察组胸闷、盗汗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周,观察组胸闷、疲倦乏力、气短、盗汗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24周,观察组TSH、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SH、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周,观察组血清hs-CRP、IL-6、vWF、D-D、GMP-140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中高危心房颤动病人,可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心房颤动症状,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血栓形成和炎性因子水平而预防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管性血友病实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血管性血友病(VW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但其诊断实验和分型流程复杂,国内大部分实验室并未普遍开展,仅有极少数医院能够对VWD进行精准诊断和分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内血栓与止血领域临床及实验室专家总结了国内所建立的VWD诊断和分型体系临床应用结果,并结合国际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形成了本诊断共识。本共识详细介绍了VWD出血评分工具、筛查实验、诊断实验、分型实验和基因检测的原理及适用范围,对诊断过程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加以评价和建议。冀在诊断VWD时,不同单位可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合理选择相关诊断和分型实验,提高国内该病的诊断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影响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18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重型、危重型患儿作为观察组(24例),轻型、中型患儿作为对照组(158例)。收集患儿的人口学、流行病学资料及入院8 h内的相关临床检验结果,以入院28 d死亡为主要结局,肾功能衰竭、肺水肿为次要结局,观察两组临床检验指标的差异,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行二元Logistic回归后,根据ROC曲线判断不同结局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之间年龄、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肺水肿、肾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134 ± 21)s比(164 ± 34)s]、D-二聚体[(6.31 ± 3.20)mg/L比(12.43 ± 5.67)mg/L]、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 [(352 ± 45)μg/L比(465 ± 103)μg/L]、血小板(platelets,PLT)[(87 ± 35)×10 9/L比(45 ± 24)×10 9/L]、乳酸(lactate,Lac)[(2.6 ± 1.1)mmol/L比(6.0±2.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淋巴细胞特征分析指标淋巴细胞[(2 749 ± 686)×10 6/L比(2 374 ± 851)×10 6/L]、CD3 +[(1 821 ± 487)×10 6/L比(1 065 ± 539)×10 6/L]、CD4 +/CD8 + (1.65 ± 0.73)比(1.00 ± 0.25)、CD19 +[(559 ± 105)×10 6/L比(487 ± 133)×10 6/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炎症反应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22 ± 15)ng/L比(56 ± 21)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呼吸机辅助通气、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措施比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对纳入指标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死亡为主要结局,发现Lac、CD8 +、D-二聚体、vWF、PCT升高与患儿死亡率相关,是死亡的危险因素,PLT、CD4 +/CD8 +为保护性因素;以肾功能衰竭、肺水肿为次要结局,发现CD8 +、D-二聚体、Lac、PCT是引起次要结局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行ROC曲线分析,主要结局变量相关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77.91%、特异度为81.22%、AUC 0.769;次要结局变量相关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87.61%、特异度为77.59%、AUC 0.891。 结论:CD8 +、D-二聚体、Lac、PCT、vWF等指标联合对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不良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第476例——皮疹、水肿、血小板减低、贫血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性,21岁。因皮疹1年、水肿2个月收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心脏、血液系统,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计数47×10 9/L,血肌酐586 μmol/L,24 h尿总蛋白8.2 g。心脏超声示心肌病变、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重度肺高压。予甲泼尼龙冲击(1 g,1次/d,3 d,静脉滴注)效果不佳,出现少尿、恶性高血压,外周血涂片见破碎红细胞,考虑继发血栓性微血管病(TMA)。血浆置换后可短暂缓解,但TMA仍反复发作,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 13)活性为100%,ADAMTS 13抑制物阴性。予利妥昔单抗(100 mg,1次/周,4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0.5 g,1次/d,3 d,静脉滴注),病情缓解。3个月随访时血红蛋白91 g/L,血小板计数223×10 9/L,血肌酐283 μmol/L。SLE继发TMA时需评估ADAMT 13,其活性正常的患者治疗反应差。早期、积极治疗获得原发病缓解是关键,血浆置换有助于病情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生物学行为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肺静脉内皮细胞(PVEC)以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分析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功能。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精分1只雄性SD大鼠肺动脉、肺静脉,肺组织取边缘剪碎,各样本分别用混合酶液消化,以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免疫磁珠法分选内皮细胞,用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差别,通过免疫荧光鉴定各组细胞纯度。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观察3组细胞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平滑肌激动蛋白抗体(α-SMA)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基质胶体外成环实验比较3组细胞1.5、2.5、3.5、4.5、5.5、6.5、7.5 h成环情况。采用SPSS 22.0和FlowJo 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统计作图。结果:3组细胞24 h后均迅速贴壁,vWF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3组细胞形态均为铺路石状,其中PAEC为典型的铺路石状,大多数呈椭圆形;而PVEC、PMVEC形态更细长。免疫荧光显示PVEC和PMVEC细胞浆内少量α-SMA蛋白弥散表达[(0.16±0.03)、(0.23±0.01)],而PAEC中几乎观察不到α-SMA蛋白表达(0.06±0.01)。随着时间推移,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成环周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PVEC组成环长度最长。3组细胞成环周长在组间、时点间、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结论:该方法所获得的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纯度高,可在体外稳定培养。3种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有差别,其中PVEC体外成环能力最强。PAEC细胞表达α-SMA蛋白量最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联合复方雄蛾强肾胶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联合复方雄蛾强肾胶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0例ED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波组、中药组、联合组,每组40例。超声波组采用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治疗,中药组采用复方雄蛾强肾胶囊内服治疗,联合组采用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联合复方雄蛾强肾胶囊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阴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超声波组的75.00%(30/40)和中药组的77.50%(3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勃起硬度评分(EHS)、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组EHS、IIEF-5评分均高于超声波组和中药组,而中医症候积分低于超声波组和中药组(均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阴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高于超声波组和中药组,血流阻力指数(PFI)、血管阻力指数(RI)低于超声波组和中药组(均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素-1(ET-1)低于超声波组和中药组,一氧化氮(NO)高于超声波组和中药组(均 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6/40)、7.50%(3/40)、10.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联合复方雄蛾强肾胶囊治疗ED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症状,阴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管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管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MHD治疗的10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MH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和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微炎性反应指标及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应激指标,采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颈动脉管壁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内皮素-1(ET-1)水平和血管反应性充血指数(RHI)。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及NF-κB低于对照组[(20.22 ± 7.15) μg/L比(26.14 ± 5.96) μg/L、(6.10 ± 0.80) mg/L比(6.55 ± 1.1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AOPP、MDA低于对照组,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78.52 ± 17.41) μmol/L比(97.96 ± 18.29) μmol/L、(4.44 ± 1.02) μmol/L比(6.07 ± 1.26) μmol/L、(110.14 ± 22.17) mg/L比(90.63 ± 19.2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低于对照组[(7.29 ± 0.59) m/s比(7.89 ± 0.63) m/s,(44.15 ± 10.27) ng/L比(52.41 ± 12.74) ng/L,(30.26 ± 7.45) U/L比(35.71 ± 6.23) U/L],RHI高于对照组(1.54 ± 0.25比1.45 ± 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左卡尼汀联合用于MHD治疗中可缓解微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早产儿和危重新生儿救治成功率的提高、血管导管的广泛使用,以及诊断方法的改进,新生儿血栓越来越受到关注。新生儿凝血系统发育不完善,其成熟度与胎龄呈正相关。新生儿高活性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低水平的凝血抑制剂形成不稳定的止血平衡系统,尤其是早产儿和危重新生儿更容易出现出血或血栓并发症。目前对新生儿血栓的管理尚无统一规范,本文针对新生儿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重点关注人群、临床评估、治疗指征、治疗方案等要点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硬化并发症的管理是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结局的重要措施。临床医师除了关注常见或危急并发症外,也需要关注血小板减少症、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等并发症,才能为肝硬化患者提供完整的病情评估和全面的治疗。为此,本期执行主编徐小元教授组织了重视肝硬化"易被忽视"并发症的重点,并对肝硬化"易被忽视"并发症的诊治现状进行了评述(徐京杭等,第481 ~ 483页)。PVT是肝硬化较常见的并发症,丁惠国教授等系统地分析了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信号通路活化、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表达增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三甲胺-N-氧化物在肝硬化PVT形成中的作用,指出它们可能是肝硬化性PVT防治的新靶点(王宇威等,第484 ~ 488页)。肝硬化并发血小板减少症(TCP)可引起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和侵入性操作后的高出血风险,关玉娟教授等总结了肝硬化并发TCP的主要机制以及相应的临床管理策略(李剑萍等,第489 ~ 492页)。低白蛋白血症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其正常生理作用至关重要,由此提出了"有效白蛋白浓度"的概念。谢雯教授等介绍了有效白蛋白的检测方法及其最新检测技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电子顺磁共振的原理及其在有效白蛋白检测中应用的新进展(李梦琪等,第493 ~ 496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