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必泰胶囊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病人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脂必泰胶囊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3月辽宁省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80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脂必泰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大小;同时检测两组病人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较治疗前升高,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治疗前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缩小,hs-CRP、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乳酸菌属数量、双歧杆菌属数量、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乳酸菌属数量、双歧杆菌属数量较治疗前增加(P<0.05),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比值较治疗前增大(P<0.05).结论:脂必泰胶囊具有降脂、抗氧化、抗炎等多重作用,能有效改善血脂代谢.此外,脂必泰胶囊可能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使特定菌属或菌种的相对丰度发生改变,对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血管内膜增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午休和夜间睡眠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睡眠情况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5年的数据,选取基线期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且参与2015年随访的人群(年龄≥60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睡眠情况(午休时间、午休长短、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长短、睡眠质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联.根据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抑郁、心脏病进行亚组分析,探讨午休长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的关系.结果:共纳入6 829例研究对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午休(0 min)相比,长午休(≥30 min)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升高[OR=1.40,95%CI(1.08,1.82),P<0.05],尤其在高血压[OR=1.43,95%CI(1.03,1.98),P<0.05]、血脂异常[OR=1.53,95%CI(1.08,2.16),P<0.05]、非糖尿病[OR=1.37,95%CI(1.02,1.83),P<0.05]人群中;与夜间正常睡眠(7~9 h)相比,夜间长睡眠(>9 h)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降低[OR=0.36,95%CI(0.14,0.90),P<0.05].睡眠质量情况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无关(P>0.05).结论:在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长午休(≥30 min)会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夜间长睡眠(>9 h)可能会降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关节炎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慢性退行性疾病,是导致慢性疼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表明OA与许多因素存在因果关联,如细胞因子、代谢性疾病、营养物质、肠道菌群和生活行为等。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脂水平和骨矿物质密度等,保护因素包括使用保钾利尿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叶酸和精氨酸等。这些因素主要通过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和物质代谢过程或通过改变负重关节的生物力学从而影响OA的进展。此外,OA的慢性疼痛症状、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可能会增加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如2型糖尿病、重度抑郁症和帕金森病。孟德尔随机化是一种探索疾病与危险因素之间因果关联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遗传变异的随机分配模拟随机对照试验,使用与危险因素相关的工具变量与疾病进行分析,从而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联。本综述纳入OA的孟德尔随机化相关研究,分析OA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细胞因子、代谢组学、营养物质、肠道菌群、生活行为以及端粒长度和线粒体异质性之间的因果关联,对O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风险增高相关。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但这两种疾病之间潜在的生物学联系尚不完全清楚,糖尿病本身及其相关的多种代谢异常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降糖药物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风险相关。现对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中若干共识和焦点问题进行简要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减轻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负担,从科学运动开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增长,近年来已成为城乡居民主要的疾病负担。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代表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对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威胁。作为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身体活动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然而我国成年居民运动不足的问题仍较突出。通过系统、科学的运动评估以及心肺功能测试为受检者量身打造运动处方是心血管健康的关键。心肺运动测试能综合评价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生理以及骨骼肌系统对同一运动应激的整体反应,全面客观地把握患者的运动反应、心肺功能储备和功能受损程度,是综合判断心肺功能最准确的检查,也是实施心肺康复的客观依据。在科学运动处方指导下的合理运动势必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糖、脂代谢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114例。根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低水平组为66例,正常组为48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及性激素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低水平组胆固醇[(2.32±0.97)mmol/L]、甘油三酯[(6.45±1.2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7±1.01)mmol/L]、载脂蛋白B[(0.93±0.32)g/L]均高于正常组[(1.87±0.89)mmol/L、(4.88±0.94)mmol/L、(3.12±0.88)mmol/L和(0.76±0.17)g/L]( t=2.477~7.322,均 P<0.05),低水平组载脂蛋白A[(1.22±0.34)g/L]低于正常组[(1.58±0.47)g/L)]( t=-4.748, P<0.05),但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5±0.31)mmol/L比(1.43±0.56)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44, P>0.05)。低水平组空腹血糖[(5.53±1.45)mmol/L]、糖化血红蛋白[(6.42±0.79)%]和空腹胰岛素[(18.71±5.46)mU/L]均高于正常组[(5.09±0.76)mmol/L、(6.01±0.92)%和(15.49±4.98)mU/L]( t=2.136~3.225,均 P<0.05),但两组餐后2 h血糖[(8.79±1.56)mmol/L比(8.32±1.84)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72, P>0.05)。低水平组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54.55%(36/66)]高于正常组[35.42%(17/48)](χ 2=4.088, P<0.05)。低水平组睾酮[(61.45±21.44)μg/L]高于正常组[(50.39±22.31)μg/L]( t=2.673, P<0.05),但两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催乳激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427~1.714,均 P>0.05)。 结论: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患者更易发生高血糖、高血脂,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降低可能是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出现糖、脂紊乱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MNA基因突变导致家族性局部脂肪代谢障碍2型一家系报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1例27岁确诊的 LMNA基因杂合突变所致家族性局部脂肪代谢障碍(FPLD)2型家系。先证者以“发现血糖升高6年余”为主诉收入住院,结合临床资料及家族史诊断为FPLD 2型。先证者及其父母全外显子高通量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存在 LMNA基因c.1444C>T(p.R482W)杂合突变。先证者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辅以调脂治疗,血糖控制较前稳定,血脂异常较前明显改善。该文结合文献探讨 LMNA基因突变致FPLD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旨在提高临床对其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选取2022年6至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并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超重或肥胖型T2DM患者23例。评估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空腹血糖、脂质谱、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和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并记录低血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12周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HbA 1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yG指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P<0.01),TIR、TIR达标率(TIR≥70%)、HbA 1c达标率(HbA 1c≤7%)高于治疗前(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治疗前( 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治疗前( P>0.05)。治疗期间共12例(52.2%)患者报告有不良反应,症状轻微且随治疗时间延长缓解。司美格鲁肽可以显著改善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同时可降低体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年龄因素对胃袖状切除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肥胖症患者接受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的临床治疗结局。方法:选取2013—2018年在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因肥胖合并代谢紊乱而接受LSG手术治疗且年龄介于16~65岁,并按要求完成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的109例患者资料,按照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16~30岁组(56例)、31~45岁组(32例)和46~65岁组(21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在术后1、3、6和12个月体重相关指标、血糖代谢相关指标、血脂和血压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以Bonferroni法对 P值进行校正;分类变量使用 χ2检验。 结果:术前基线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加,体重指数呈逐步降低趋势,16~30岁组、31~45岁组和46~65岁组分别为(40.1±5.9)、(37.1±6.6)、(35.3±7.4) kg/m 2,其余基线指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2个月时,各组患者体重减轻绝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重减轻百分比(%TWL)和BMI减轻百分比(%TBMIL)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性降低,其中16~30岁组、31~45岁组和46~65岁组%TBMIL分别为(32.3±7.5)%、(28.4±8.4)%(与16~30岁组相比 P<0.05)和(25.7±8.2)%(与16~30岁组相比 P<0.001)。在术前HbA1c>7%的患者中,术后12个月3组HbA1c下降绝对值依次为3.20%、2.64%和1.34%,46~65岁组显著低于16~30岁组( P<0.001)和31~45岁组( P<0.05),HbA1c<6.5%的患者占比分别为95.8%、88.9%和50.0%。3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动脉血压均在术后3个月内快速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快速上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46~65岁组患者在LSG术后血糖代谢改善情况差于年轻患者,年轻患者所合并的2型糖尿病(T2DM)在LSG术后更易于获得临床缓解;在体重减轻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TWL和%TBMIL也呈现减低趋势。然而,术后血脂和血压的改善情况并不受患者年龄影响。本研究提示符合减重与代谢手术指征的患者,为了获得更优的临床结局,建议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代谢综合征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关联。方法:基于“开滦女性动态队列”,于2006年5月至2015年12月,纳入25 618名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女性职工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访。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收集基线社会人口学特征、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及肿瘤发病结局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S及其组分(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25 618名研究对象年龄为(47.65±12.0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8.78年;乳腺癌新发病例为235例,发病密度为113.19/10万人年。调整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吸烟状态、饮酒状态等因素后,与体重指数正常者相比,超重或肥胖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较高, HR(95% CI)值为1.47(1.12~1.93);与无MS异常组分相比,具有2个MS异常组分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 HR=1.70,95% CI:1.16~2.50);随着MS异常组分个数的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逐渐增加( P趋势<0.05)。 结论:超重/肥胖、MS异常组分的个数均可增加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