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前列腺癌中医证候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治疗前列腺癌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2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条目进行因子分析,并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前列腺癌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探索前列腺癌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①排名前10位的症状、体征为尿频、潮热盗汗、大便干结、腰膝酸软、头晕、尿急、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失眠、便秘.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中医证候以脾肾两虚证占比最多(29.82%),其余依次为肾虚瘀阻证(21.49%)、气阴两虚证(20.61%)、气血亏虚证(20.18%)、气滞血瘀证(7.89%).③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病性证素为气虚、阳虚、阴虚、血瘀、血虚、湿热,病位证素为肾、脾、肝、脑、心.结论 前列腺癌的病位涉及肾、脾、肝、脑、心,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可分为脾肾两虚证、肾虚瘀阻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其中脾肾两虚证占比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瘀血论治顽固性便秘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顽固性便秘作为一种经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长期慢性功能性便秘,常常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顽固性便秘病位在大肠,病因病机为饮食、情志等各种因素所致肠道气滞、热结、寒凝或气血阴阳亏虚,导致肠腑通降失职.瘀血可致顽固性便秘,不仅在于瘀血,更在于其变生.瘀血可致气滞、气虚、血虚、津亏之证,均可加重便秘.辛润通络之品可活血不伤气、润燥不滋腻、宣通不助邪,用于治疗顽固性便秘,正中病机.笔者结合临床病案对从瘀血论治顽固性便秘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半夏牡蛎汤"辨体质加减辅助治疗淋巴瘤79例近远期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观察以证素分析为指导辨病拟方结合辨体质化裁辅助治疗淋巴瘤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证素分析方法对淋巴瘤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淋巴瘤病位、病性等证素的分布规律,据此拟定基本方,临证结合辨体质加减辅助治疗淋巴瘤患者.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淋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年龄、体力状态、脏器功能等采取R-CHOP方案或R-miniCHOP方案行免疫化疗,根据患者意愿,愿意加用中药(基本方结合辨体质化裁)治疗者为治疗组,仅接受化疗者为对照组,最终纳入分析的治疗组有79例,对照组有74例,2组一般资料均衡.2组患者均以完成1个化疗周期(21 d)为1个疗程,均规律完成3~4个周期化疗,治疗组患者同期连续服用中药汤剂.比较2组患者完成3~4个疗程后的近期临床疗效、化疗期间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患者随访至2023年5月31日,比较组间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结果:通过文献检索,纳入26篇文献报道的290例淋巴瘤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病位证素出现总频次为287次,脾、肾病位出现频率分别为26.13%、25.09%,分列前2位;病性证素出现总频次为481次,其中邪实因素343次,正虚因素138次,邪实因素中出现频率大于20%的因素依次为痰湿、血瘀,正虚因素中出现频率大于30%的因素依次为气虚、阴虚、血虚.根据文献研究结果,拟定具有化痰散结、祛瘀解毒作用的半夏牡蛎汤治疗淋巴瘤,并根据患者体质类型进行加减以兼顾正虚证素.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6.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97%(P=0.045);治疗组患者3~4级恶心呕吐、便秘、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0.535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6.48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文献对淋巴瘤患者进行证素分析,拟定具有化痰散结、祛瘀解毒作用的半夏牡蛎汤并结合体质化裁辅助治疗淋巴瘤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能减轻化疗造成的恶心呕吐、便秘、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增效减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夏氏当归止痒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成人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观察当归止痒方治疗成人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21年7月—2022年1月该院皮肤科就诊的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纳入符合血虚风燥证型患者,共76例.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口服润燥止痒胶囊,试验组口服当归止痒方,两组皆外用纽强倍润型润肤露.治疗8周,对两组瘙痒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患者主观湿疹评分(Patient-Oriented Eczema Measure,POEM)评分、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研究者整体评估(Investigator's Global Assess-ment,IGA)评分、瘙痒数值评分(Itch-Numerical Rating Scores,Itch-NRS)评分、血清总IgE、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中医症状积分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1)试验组总有效率91.89%(34/37),高于对照组61.76%(21/34)(P<0.05);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有效率86.49%(32/37),高于对照组47.05%(16/34)(P<0.05).(2)试验组 EASI 评分(17.81±6.06)分、POEM 评分(11.19±3.76)分、DLQI 评分(14.16±3.03)分、IGA 评分(2.24±0.68)分、Itch-NRS评分(4.73±1.37)分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均<0.05).(3)两组血清EOS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P<0.05);血清IgE水平两组均无明显干预效果.结论 当归止痒方治疗成人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润燥止痒胶囊,没有使用首乌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血虚、便秘、皮肤干燥、瘙痒等中医伴随症状,且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生血通便颗粒对血虚肠燥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电及Ca2+/CaM/MLCK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观察生血通便颗粒对血虚肠燥型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肌电及Ca2+/CaM/MLC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洛哌丁胺灌胃结合尾部放血法建立血虚肠燥型STC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和生血通便颗粒组,每组8只,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14 d.观察大鼠治疗前后一般状况,检测大鼠粪便含水量,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结肠肌电慢波频率、振幅及变异系数,测定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比色法检测结肠平滑肌细胞Ca2+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结肠平滑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x43)、钙调蛋白(CaM)、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20(p-MLC20)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粪便含水量和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结肠肌电慢波频率减慢、频率变异系数增加(P<0.01),慢波振幅和振幅变异系数增加(P<0.01);结肠黏膜结构受损,可见炎性改变,糜烂明显,结肠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及Cx43、CaM、MLCK、p-MLC20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枸橼酸莫沙必利组和生血通便颗粒组大鼠体质量、粪便含水量和肠道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肠肌电慢波频率加快、频率变异系数减小(P<0.01),慢波振幅和振幅变异系数减小(P<0.05,P<0.01);结肠黏膜结构较完整,糜烂情况改善,结肠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及Cx43、CaM、MLCK、p-MLC20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生血通便颗粒可改善血虚肠燥型STC大鼠症状,恢复结肠动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结肠肌电节律性、激活Ca2+/CaM/MLCK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历代医家对小儿便秘的认知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总结隋唐以来历代医家对小儿便秘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认识.历代医家认为小儿便秘的发生以脏腑热盛为主因.对于小儿便秘的治疗,各医家注重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内治法主要为泻热通腑、消积除满和养血润肠等;外治法主要为灸法、坐浴、摩法和贴敷法等.各时期侧重略有不同,隋唐时期的医家大多认为小儿便秘与腑热、气滞和食积有关,治疗以荡涤肠腑、消积除满为主;宋金元时期医家对小儿便秘的病因及特点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其认为主要是三焦热壅,下攻大肠,治疗多用清热泻下之品,兼顾护中与调气;明清医家丰富了热移大肠、气机壅滞、食滞胃肠的内涵,另增加血虚亦可致便秘的机制,治疗注重辨证论治:属热结者以泻热通腑、气滞者以理气调中、食积者宜健脾消食、血虚者宜养血润燥.通过梳理隋唐至明清时期各医家对小儿便秘病因病机及临床诊治的认识,探究小儿便秘的溯源和发展脉络,以期为小儿便秘的现代中医药辨治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通经调脏法治疗老年脾肾阳虚型便秘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脾肾阳虚型便秘常见脾肾阳虚、肝气郁结、胃肠实热内结、血虚、肾阳虚及肠燥津亏等临床表现,通经调脏法以"外通经络、内调脏腑"为理论基础,辨证施治,结合针灸、推拿、药浴、敷贴、脐疗、耳穴、灌肠及药浴等方法的叠加联合等,进而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补脾益肾、温阳通便进而治疗便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辨证治疗肿瘤患者便秘
编辑人员丨2023/8/6
便秘是癌症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和化疗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所导致的便秘的成因是肠蠕动减弱,属于中医气机失调的范畴,肿瘤的各个时期内因为阿片类药物所致的便秘都有气虚的存在.化疗药物所致的便秘可分为很多种,因使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所致者,属气虚的范畴;因骨髓抑制导致的贫血所致者,属于血虚的范畴,血虚日久导致津液亏虚,进而可表现为阴虚型便秘.因此在治疗上,单攻其邪则正气必败,只补其虚则标实难除,故应补虚与通便俱下,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当归对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结肠水通道蛋白8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当归对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结肠水通道蛋白8(AQP8)的表达及AC-cAMP-PKA信号通路各因子含量的影响,探讨当归润肠通便作用机制.方法 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当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乙酰苯肼及环磷酰胺联合复制血虚便秘小鼠模型,实验第14日起,当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6.7、8.8、4.2 g原药材/kg当归水煎液灌胃,阳性药组给予5.0 g/kg常通舒颗粒药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小鼠血虚便秘证候、排便时间,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小鼠结肠AQP8蛋白和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结肠AC-cAMP-PKA信号通路中各因子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血虚便秘证候,粪便排出时间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结肠AQP8蛋白和mRNA表达及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 (PK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各剂量组小鼠粪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结肠AQP8蛋白和mRNA表达及AC、cAMP、PK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当归治疗血虚便秘可能与调节结肠AC-cAMP-PKA信号通路,下调结肠AQP8蛋白和mRNA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当归对实验性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和黏液分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当归对实验性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和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60只KM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n=10):正常对照组、血虚便秘组、阳性对照组、当归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DNP),皮下注射乙酰苯肼(APH),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CPA),复制血虚便秘小鼠模型.从实验的第14天起,当归组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当归煎液(16.67,8.33,4.17 g/kg),阳性对照组给予常通舒颗粒(5 g/kg),血虚便秘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8 d.观察小鼠一般状态,检测首粒黑便排出时间(FBDT)、粪便和结肠含水量,取结肠组织进行HE和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变化和黏液分泌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虚便秘组小鼠出现血虚和便秘体征,FBDT显著延长、粪便和结肠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黏膜和大肠腺萎缩、黏膜层变薄(P<0.01),黏液分泌减少.与血虚便秘模型组比较,3个剂量的当归均能改善血虚便秘体征,显著缩短FBDT(P<0.05,P<0.01),显著升高小鼠结肠含水量(P<0.05,P<0.01);高、中剂量的当归能显著升高小鼠粪便含水量(P<0.05);3个剂量当归均能改善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的结肠黏膜和大肠腺萎缩,增加结肠黏液分泌,改善结肠润滑功能.结论:当归可改善结肠黏膜萎缩、增加结肠黏液分泌,从而软化粪便促进粪便排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