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脓毒症大鼠早期肠道微生态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探究脓毒症大鼠早期肠道微生态变化。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30只。CLP组采用CLP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Sham组只开腹但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后24 h每组取8只大鼠肠道粪便及腹主动脉血,其余大鼠用于观察7 d存活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测序,利用序列对比和聚类后获得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信息进行多样性分析(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主坐标分析及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分析(LEfSe),观察脓毒症大鼠早期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并挖掘标志性菌群。结果:制模后24 h,CLP组大鼠出现呼吸急促、毛发散乱等表现,且血清TNF-α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ng/L:43.95±9.05比11.08±3.27, P<0.01);制模后7 d,Sham组大鼠全部存活,而CLP组大鼠累积生存率仅31.82%。多样性分析显示,Sham组与CLP组α多样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物种数量(个):520.00±52.15比492.25±86.61,Chao1丰富度估计量:707.25±65.69比668.93±96.50,Shannon指数:5.74±0.42比5.79±0.91,Simpson指数:0.93±0.03比0.94±0.05,均 P>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无论是否根据OTU加权,组间差异均大于组内差异(丰度加权矩阵: R=0.23, P=0.04;丰度不加权矩阵: R=0.32, P=0.01)。门水平差异菌群分析显示,与Sham组相比,CLP组变形菌门和TM7菌门丰度显著升高〔18.100%(15.271%,26.665%)比6.974%(2.854%,9.764%),0.125%(0.027%,0.159%)%比0.018%(0.008%,0.021%),均 P<0.05〕;在属水平上,CLP组螺杆菌属、钌杆菌属、颗粒链菌属、梭菌属ⅩⅧ等机会致病菌的丰度较Sham组显著升高〔5.090%(1.812%,6.598%)比0.083%(0.034%,0.198%),0.244%(0.116%,0.330%)比0.016%(0.008%,0.029%),0.006%(0.003%,0.010%)比0.001%(0%,0.003%),0.094%(0.035%,0.430%)比0.007%(0.003%,0.030%),均 P<0.05〕,而拟普雷沃菌属、罗姆布茨菌属等益生菌的丰度较Sham组显著降低〔7.345%(3.662%,11.546%)比22.504%(14.403%,26.928%),0.113%(0.047%,0.196%)比1.229%(0.809%,2.290%),均 P<0.01〕。LEfSe分析结果显示,厚壁菌门所属益生菌在Sham组显著富集,罗姆布茨菌是富集最显著的菌种;而螺杆菌属、颗粒链球菌属和梭菌属ⅩⅧ等机会致病菌在CLP组显著富集,螺杆菌_NGSU_2015为富集最显著的菌种。 结论:脓毒症早期大鼠肠道微生态结构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拟普雷沃菌属等益生菌丰度显著降低,螺杆菌属等机会致病菌丰度显著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饮食回避治疗对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饮食回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饮食回避治疗对牛奶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人工喂养、临床诊断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暂停普通配方更换为氨基酸配方粉喂养4周。选择其中成功治疗病例23例,收集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粪便标本,分别提取粪便基因组,对16S rDNA特定区段PCR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干预前后菌群组成的差异,寻找组间差异物种。结果: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饮食回避疗法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肠道菌群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在门的水平上,治疗后变形菌门减少,其下级水平纲的水平上,α-变形菌纲与γ-变形菌纲均显著减少,肠杆菌科及肠杆菌属、颗粒链菌属均显著减少。在科的水平上,肉杆菌科、消化链球菌科及梭菌科下的Peptoclostridium菌属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乳杆菌科及下属乳杆菌属、优杆菌科及下属优杆菌属、瘤胃球菌属、Limosum菌种,以及巴氏杆菌目-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副流感嗜血杆菌T3T1菌种、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ATCC15697/JCM1222/DSM20088和Pseudocatenulatum-DSM20438/JCM1200/LMG10505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经饮食回避治疗后,肠道菌群中有害菌减少,有益菌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诺如病毒重组乳酸菌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导致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仍没有获批上市的NoV疫苗,开发安全有效且便于推广的NoV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乳酸菌表达系统构建在体外表达GⅡ.2型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uNoV)主要衣壳蛋白(viral protein 1,VP1)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并评价其诱导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能力。方法:将HuNoV GⅡ.2型VP1基因片段无缝克隆至乳酸菌表达系统中,体外诱导表达目的蛋白VP1,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蛋白表达条件。对小鼠进行口服免疫后通过ELISA方法测定其血清和组织中的免疫因子水平。结果:构建了一株针对HuNoV GⅡ.2型的新型重组乳酸乳球菌疫苗,口服免疫后可诱导小鼠产生NoV特异性IgG和IgA,并诱导产生黏膜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sIgA。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口服乳酸菌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针对NoV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并产生对应的免疫分子。与被广泛用于研究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疫苗相比,此口服疫苗还具有制备快捷、成本更低、运输方便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滋肾丸方调控胆汁酸代谢改善糖尿病脑病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考察滋肾丸方对糖尿病脑病小鼠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探讨其改善糖尿病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20 mg/kg)复制T2DM小鼠模型,在高血糖持续刺激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糖尿病脑病模型小鼠,并将造模成功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滋肾丸方组,每组12只,另设12只为对照组。滋肾丸方组小鼠灌胃滋肾丸方粗提取物9.36 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1次/d,持续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采用甲酚紫染色检测海马区颗粒神经元数量,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血清及粪便胆汁酸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肝脏胆汁酸合成酶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甾醇-27-羟化酶(CYP27a1)、法尼醇X受体(FXR)、成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4(FGFR4),回肠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蛋白(ABST)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滋肾丸方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 P<0.05或 P<0.01),首次到达平台时间减少( 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 P<0.01),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减轻;滋肾丸方组小鼠血清及粪便总胆汁酸含量降低( P<0.05或 P<0.01);肝脏中CYP7a1、CYP27a1 mRNA水平增加( P<0.01),FXR、FGF15 mRNA水平降低( P<0.01);回肠ABST mRNA水平降低( P<0.01)。 结论:滋肾丸方可能调控胆汁酸代谢,抑制FRX-FGF15/FGFR4信号和ABST表达从而促进新胆汁酸合成和结合型胆汁酸重吸收,进而发挥改善糖尿病脑病小鼠认知功能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黄精水提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探究黄精水提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作用及可能的机制.选取 48 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玉屏风颗粒组(1.5 g·kg-1),黄精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0.25、0.5、1 g·kg-1),采用香烟烟雾熏吸法 8 周建立COPD大鼠模型后,给药 4 周,检测大鼠抓力、粪便含水率;取肺组织计算肺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法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 4(TLR4)、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IL-6 和TNF-α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经黄精水提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粪便含水率均显著降低,抓力均显著增加,肺组织炎症浸润、纤维化减少;大鼠外周血中T细胞、Th细胞比例及Th/Tc比值显著增加,Tc细胞比例显著下降;肺组织中TLR4、p-NF-κB/NF-κB、p-IκBα/IκBα、IL-6、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综上,黄精水提物能改善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其机制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产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牛蒡子苷经炎性因子和肠道菌群抑制钛颗粒诱导骨溶解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基于炎性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牛蒡子苷(ARC)抑制钛颗粒诱导小鼠颅骨周围骨溶解的机制.方法 20 只 7 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被随机均匀分配到以下组:空白组(SHAM)、骨溶解模型组(Vehicle)、ARC低剂量组(L-ARC)以及ARC高剂量组(H-ARC),每组 5 只.L-ARC、H-ARC组在Vehicle组基础上分别给予 5、10 mg/(kg·d)ARC腹腔注射,SHAM组和Vehicle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每日 1 次,共 14 d.通过Micro-CT测定小鼠颅骨BMD、BV/TV、Tb.N、BS/BV、Tb.Sp和Tb.Th;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RACP5b、CTX、OCN、IL-6、TNF-α和IL-10 水平;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粪便中菌群结构与丰度变化.结果 Vehicle组BMD、BV/TV、Tb.N、BS/BV、Tb.Th、OCN和IL-10 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1,P<0.05),Tb.Sp、TRACP5b、CTX、IL-6和TNF-α显著升高(P<0.05,P<0.01);L-ARC组BMD、BV/TV、Tb.N、BS/BV、Tb.Th和OCN较Vehicle组有升高趋势(P>0.05),Tb.Sp、TRACP5b和CTX有降低趋势(P>0.05),TNF-α和IL-6 显著降低(P<0.05),IL-10 显著升高(P<0.05);H-ARC组BMD、BV/TV、Tb.N和IL-10 较Vehicle组显著升高(P<0.05,P<0.01),TRACP5b、CTX、IL-6和TNF-α显著降低(P<0.05,P<0.01),BS/BV、Tb.Th和OCN有升高趋势(P>0.05),Tb.Sp有降低趋势(P>0.05).在门水平,Vehicle组Firmicutes/Bacteroidota(F/B)率较SHAM组有升高趋势(P>0.05);L-ARC和H-ARC组F/B率较Vehicle组显著降低(P<0.01).在属水平,Vehicle组Ileibacterium丰度较SHAM组有升高趋势(P>0.05),Prevotellaceae_UCG-001 和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丰度有降低趋势(P>0.05);较Vehicle组,经ARC干预后,Ileibacterium丰度显著降低(P<0.05),Prevotellaceae_UCG-001 和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丰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ARC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抑制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且呈剂量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麻芥六君子联合方组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治疗与鼻黏膜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比较联合处方麻芥颗粒与六君子颗粒及其单独处方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鼻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炎症因子、鼻黏膜菌群的影响,研究联合处方麻芥颗粒与六君子颗粒及其单独处方治疗变应性鼻炎大鼠的机制.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用卵清蛋白诱导AR模型后,根据所给药物分为模型组、六君子组、麻芥组、联合组、辛芩组.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AR大鼠鼻黏膜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TJ)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基因表达水平,并采用16SrDNA测序法评价鼻黏膜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 各治疗组均能显著降低AR大鼠行为学得分;各治疗组均能显著下调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麻芥组、联合组、辛芩组显著提升连接蛋白-1(claudin-1)mRNA表达(P<0.05),各治疗组均能显著提升闭合蛋白(occludin)mRNA表达水平(P<0.05);除六君子组外各治疗组均降低AR大鼠鼻黏膜TNF-α的表达(P<0.05);除六君子组外各治疗组对AR大鼠鼻黏膜TGF-β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各治疗组均可提升AR大鼠鼻黏膜菌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在门水平上,与空白组比较,AR大鼠模型组变形菌丰度升高,这种变化被除辛芩组外的各治疗组逆转;在科水平上,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肠杆菌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在麻芥颗粒联合六君子颗粒组中以乳杆菌科(Lactobacilliaceae)相对丰度最为丰富,与模型组对比显著升高(P<0.01);在麻芥组、六君子大鼠中检测到芽孢菌科(Bacillaceae)与葡萄球菌科(Staphylococcaceae)相对丰度升高(P<0.01);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得分结果检测到AR大鼠富集大肠杆菌志贺菌属,六君子组富集芽孢杆菌、麻芥组富集芽孢杆菌与粪便细菌、联合组富集乳杆菌等厚壁菌属.结论 麻芥颗粒联合六君子颗粒可使炎症因子表达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并提高变应性鼻炎大鼠TJ蛋白表达水平而增强鼻黏膜屏障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鼻黏膜菌群多样性与相对丰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扶阳健脾汤-滋阴养胃汤顺势给药和逆势给药对健康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通过顺势和逆势给药大鼠扶阳健脾汤和滋阴养胃汤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中医阴阳分药分时服用方剂学理论,以及评价扶阳健脾汤和滋阴养胃汤的亚急性毒性.方法 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质量(空腹)排序,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顺势饲喂组、逆势饲喂组、阴阳合药饲喂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对顺势饲喂组大鼠早上给予滋阴养胃汤颗粒制剂溶液,下午给予扶阳健脾汤颗粒制剂溶液灌胃,逆势饲喂组大鼠给药顺序与顺势饲喂组相反;阴阳合药饲喂组大鼠给予扶阳健脾汤和滋阴养胃汤合药颗粒制剂混合溶液灌胃,分早晚两次给药;给予对照组早晚灌胃等量超纯水,四组大鼠均每周给药5d,共给药7周.分别于饲喂第1天、第10天、第20天、第30天、第45天时观察各级大鼠的皮肤毛发、行为状态、兴奋程度、激怒反应、睡眠状态、大便状态.分别于饲喂后第1周、第3周、第5周、第7周的周一、三、五测定大鼠采食量和体质量,饲喂7周后检测大鼠血液常规和血生化指标,计算脏器系数.结果 饲喂第3周、第5周、第7周,顺势饲喂组日均采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饲喂第5周、第7周,逆势饲喂组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饲喂7周后,顺势饲喂组和逆势饲喂组的心脏脏器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顺势饲喂组的脾脏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单核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和阴阳合药饲喂组的甘油三酯明显低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的血清总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逆势饲喂组、阴阳合药饲喂组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逆势饲喂组、阴阳合药饲喂组的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和阴阳合药饲喂组的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顺势给药、逆势给药、混合给药可引起大鼠空腹血糖降低,肌酐增高;此外,顺势给药还可引起大鼠心脏脏器系数、单核细胞计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降低,脾脏脏器系数、白蛋白增高,表明顺势给药会促进大鼠的气血运行,有利于减少食物的摄入以及促进大鼠代谢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中医阴阳分药分时服用方剂学理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健脾祛痰方干预血脂异常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通过观察健脾祛痰方对脾虚痰浊型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分析正常与高脂人群、中药治疗前后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以明确健脾祛痰方降脂的临床疗效,探索健脾祛痰法降脂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纳入正常及脾虚痰浊血脂异常受试者共计18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祛痰方组,每组60例.所有组别均予健康宣教,健脾祛痰方组予健脾祛痰方颗粒剂冲服,治疗疗程为2个月.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水平,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定患者中医证候疗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受试者血清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的表达水平,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受试者粪便标本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结果 脾虚痰浊型血脂异常患者经健脾祛痰方治疗后血脂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清中FGF19含量明显降低;健脾祛痰方组血脂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显著优于模型组.高脂人群菌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度与正常人群相比明显减弱.有益菌减少,肠杆菌过生长,肠道菌群结构被破坏.健脾祛痰方组患者用药后样本间差异明显,各分类水平物种组成比例发生变化,编码胆盐水解酶(Bile Salt Hydrolase,BSH)相关微生物丰度降低.用药后肠道中的有害菌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减少,肠道菌群平衡有所恢复.结论 健脾祛痰法能够显著降低血脂异常患者TC、TG、LDL-C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抑制FXR信号传导通路以降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复方芩柏汤调控ERK/JNK信号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研究复方芩柏汤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以及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 只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利用 3%葡聚糖硫酸(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肠)、美沙拉嗪组(以 0.196 g/kg美沙拉嗪药液灌肠)、复方芩柏汤组(以 1.092 g/kg复方芩柏颗粒剂药液灌肠),每组20只,每天保留灌肠 2次,连续 3 周.另取 20只正常饲养小鼠作为空白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7、14、21天,观察小鼠体质量、大便性状、便血情况,并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且于给药结束后进行麻醉取血并取结肠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2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的p90 核糖体蛋白S6 激酶(p9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90RSK)、JN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ylated c-Jun N-terminal kinase,p-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ERK 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1/2(phospho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 1/2)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治疗的第 7、14、21天,美沙拉嗪组、复方芩柏汤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DAI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光镜下,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及复方芩柏汤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呈不同程度的恢复,炎症浸润减轻.给药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90RSK、p-JNK、p-ERK 1/2 蛋白以及IL-6、TNF-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复方芩柏汤组p90RSK、p-JNK、p-ERK 1/2 蛋白以及IL-6、TNF-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抗炎因子IL-22、IL-10 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 复方芩柏汤可能通过抑制ERK/JNK信号通路,促进抗炎因子IL-22、IL-10 的表达,抑制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减少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改善肠黏膜屏障,促进UC小鼠肠道黏膜组织损伤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