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拟润肤祛风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自拟润肤祛风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本院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润肤祛风汤。2组均连续治疗30 d,随访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4、γ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含量;评价临床疗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8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14, P=0.043)。观察组治疗后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疹形态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为9.538、4.383、7.992、4.094, P值<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4水平[(42.05±3.84)ng/L比(47.29±4.16)ng/L, t=5.854]低于对照组( P<0.01),INF-γ[(80.13±7.10)ng/L比(74.04±6.26)ng/L, t=4.069]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随访3个月,对照组复发率为21.9%(7/32)、观察组为2.6%(1/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00, P=0.025)。 结论:自拟润肤祛风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改善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虚风燥证"皮肤疾病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血虚风燥证是中医皮肤病学中的一种常见证候类型,涵盖了多种以皮肤干燥、瘙痒、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疾病,本文通过对血虚风燥证的中医理论渊源进行梳理,阐述其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并且结合现代生物学研究,从遗传、皮肤屏障、代谢、免疫等方面探讨了血虚风燥证的生物学基础.此外,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医药和西医治疗血虚风燥证的现状,指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皮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舒琦瑾治疗手足皮肤反应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总结舒琦瑾教授治疗手足皮肤反应的临证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跟诊、医案收集和研究分析,从病因病机、分期辨证、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舒教授治疗手足皮肤反应的临证经验,并列举经典医案加以佐证.[结果]舒教授提出,"热毒血瘀"为手足皮肤反应的核心病机,贯穿疾病始终,热毒、血瘀、湿邪、血虚、风燥等因素相互兼夹转化.临床上根据手足皮肤反应前、中、后期变化将其分成热毒蕴肤证、湿热瘀阻证、血虚风燥证三种证型,并随证创立"手足宁方"系列方剂.文中所附两则医案呈现了手足皮肤反应三种证型,分别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养血润燥、祛风通络,疗效确切.[结论]舒教授以"热毒血瘀"角度为切入点治疗手足皮肤反应,根据临床证候变化,灵活辨证,随证立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当归饮子加味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当归饮子加味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研究组给予当归饮子加味联合咪唑斯汀治疗,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常规相关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计数]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的UAS评分、DL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UAS 评分、DLQI 评分分别为(1.72±0.54)、(6.38±2.04)分,均低于对照组[(2.43±0.63)、(8.86±2.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的IL-4、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INF-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IL-4、hs-CRP 水平分别为(21.25±3.36)pg/mL、(12.52±4.11)mg/L,均低于对照组[(32.34±4.19)pg/mL、(18.53± 6.14)mg/L],研究组INF-γ水平为(15.46±3.34)pg/mL,高于对照组[(11.14±3.6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的EOS计数、WBC、NEU计数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EOS计数、WBC、NEU计数分别为(0.34±0.11)×109/L、(6.15±1.68)× 109/L、(3.96±1.28)×109/L,均低于对照组[(0.43±0.13)× 109/L、(7.03± 1.92)×109/L、(4.74±1.56)× 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周,研究组复发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归饮子加味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疗效肯定,能减轻荨麻疹活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调节炎症因子、血常规相关指标,且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从五脏论治寻常型银屑病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寻常型银屑病(以下简称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其病机复杂,病情多变,难以根治."有诸内必形诸外",银屑病虽发于肌表,但本于内脏,故临证需明确病因病机,在内立足五脏以溯其本,在外着眼皮损以解其标,内外同调.肺金受袭,气机不宣,腠理闭塞致银屑病,治宜清肺解毒、疏风宣肺;心火化热,心神失养,肌肤不荣所致银屑病,治宜清泻心火、解毒消斑;肝失疏泄,气血不行,血虚风燥所致银屑病,治宜清疏肝火、养血祛风;脾土失和,湿邪为患,浸淫肌肤所致银屑病,治宜健运脾土、祛湿止痒;肾气亏虚,阴阳两虚,肌表失养所致银屑病,治宜滋阴补肾、平调阴阳.临证时还应结合病情分期、先天体质和症状表现,发挥中医整体辨证优势,方能五脏安和,疾病向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夏氏当归止痒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成人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观察当归止痒方治疗成人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21年7月—2022年1月该院皮肤科就诊的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纳入符合血虚风燥证型患者,共76例.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口服润燥止痒胶囊,试验组口服当归止痒方,两组皆外用纽强倍润型润肤露.治疗8周,对两组瘙痒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患者主观湿疹评分(Patient-Oriented Eczema Measure,POEM)评分、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研究者整体评估(Investigator's Global Assess-ment,IGA)评分、瘙痒数值评分(Itch-Numerical Rating Scores,Itch-NRS)评分、血清总IgE、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中医症状积分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1)试验组总有效率91.89%(34/37),高于对照组61.76%(21/34)(P<0.05);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有效率86.49%(32/37),高于对照组47.05%(16/34)(P<0.05).(2)试验组 EASI 评分(17.81±6.06)分、POEM 评分(11.19±3.76)分、DLQI 评分(14.16±3.03)分、IGA 评分(2.24±0.68)分、Itch-NRS评分(4.73±1.37)分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均<0.05).(3)两组血清EOS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P<0.05);血清IgE水平两组均无明显干预效果.结论 当归止痒方治疗成人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润燥止痒胶囊,没有使用首乌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血虚、便秘、皮肤干燥、瘙痒等中医伴随症状,且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非急性发作期哮喘中医证候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中医证候学特点及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中医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之间的联系.方法 通过横断面研究方法 ,收集 2020 年 10 月—2022 年1 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的315 例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肺通气功能指标、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指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血清总IgE水平];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哮喘病性、病位等,运用样品聚类分析方法 (Q聚类)、K均值法进行数据聚类分析,确定哮喘证型,分析患者的证候特点及不同中医证型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常见的10 种症状体征为咳嗽、喘息、痰多、喉中哮鸣有声、气短、喷嚏、鼻塞、流涕、神疲乏力、痰白;因子分析显示哮喘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心、肝,病理因素涉及痰饮、气滞、风邪、气虚、阳虚、阴虚;聚类分析得到肺脾气虚证、痰湿蕴肺证、血虚风燥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肾虚证、气阴两虚证6 种证型,肺脾气虚证占比最高,其次是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患者肺功能相对较差;痰湿蕴肺证患者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血虚风燥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P均<0.05),痰嗜酸粒细胞计数、FeNO、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均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患者(P均<0.05),且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肺脾气虚证患者(P均<0.05).结论 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以咳、喘、痰、虚以及过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以肺为主,涉及脾、肾、心、肝四脏,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阴两虚证、肝郁肾虚证、痰湿蕴肺证、血虚风燥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非急性发作期哮喘常见证型,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有相关性,气阴两虚证患者肺通气功能相对较差,痰湿蕴肺证患者气道炎性指标相对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当归饮子加减联合火针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35例
编辑人员丨2024/2/3
湿疹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的皮肤慢性炎症性疾病,内因包括基因遗传、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疾病以及营养障碍等,外因与饮食、生活环境、接触刺激性物质等有关[1].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发展而来,也有部分患者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特征[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儿童特应性皮炎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各证型的免疫表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不同证型AD儿童的免疫表型.方法 共纳入159名AD儿童和100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运用电阻抗法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计数,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白细胞介素 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 5(Interleukin-5,IL-5)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结果 159例AD儿童中,心火脾虚证占比最高,为38.4%,其次为血虚风燥证(22.0%)、心脾积热证(20.1%)、脾虚蕴湿证(19.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各证型间血清IFN-γ水平无明显差异.心火脾虚证AD外周血Eo、血清总IgE、Th2细胞因子IL-4和Th17细胞因子IL-17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虚风燥证AD外周血Eo以及血清Th2细胞因子IL-4、IL-5和Th17细胞因子IL-17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心脾积热证AD血清Th2细胞因子IL-4、IL-5和Th17细胞因子IL-17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脾虚蕴湿证AD外周血Eo和血清Th2细胞因子IL-4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心火脾虚证为儿童AD最常见的证型,但3岁以下以心脾积热证为主要证型.心火脾虚证、血虚风燥证和心脾积热证以Th2/Th17免疫失衡为主,脾虚蕴湿证以Th2免疫失衡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揿针联合加味过敏煎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30例
编辑人员丨2023/8/12
荨麻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生散在或成片的风团样改变.反复发作的荨麻疹,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该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常以抗组胺、激素等药物治疗,短时间内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有一定的副作用,且远期疗效不明确[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