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碘同功酶在细胞层面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控机制与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被纳入常规体检项目,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阳性检出率逐年走高,甲状腺术后患者成为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但外源性补充甲状腺激素如何替代缺失甲状腺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脱碘酶作为甲状腺激素激活和失活的开关,对维稳人体的内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这些酶的表达在个体中会随着每个器官的不同需求而出现变化。以往我们在基础医学方面对脱碘酶做出很多详尽描述,但在临床方面的作用原理相对缺失。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脱碘酶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拟探讨脱碘酶在甲状腺术后外源性补充甲状腺激素中的基本原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南黎族21个非DNA联合索引系统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海南黎族21个非DNA联合索引系统(combined DNA index system, CODIS)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探讨其在法医亲子鉴定、个体识别及群体遗传学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339名海南黎族无关个体的21个非CODIS基因座进行基因分型,并计算遗传学参数。结果:21个非CODIS基因座在339例海南黎族无关个体中共检出173个等位基因,489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在0.0010~0.5434之间,基因型频率在0.0020~0.3274之间,杂合度分布在0.639~0.833之间,个人识别能力为0.803~0.948,三联体非父排除率为0.416~0.584,二联体非父排除率为0.140~0.238,多态信息含量为0.57~0.81,累积个人识别能力大于0.999 999 999 999 99,三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9 999 883 211 752,二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87 266。结论:D6S474的21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在海南黎族群体中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态性,在个体识别及亲子鉴定中是一个高效的检测系统,可作为补充基因座用于单亲、疑难、亲缘鉴定和突变亲子鉴定案件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患儿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是人体重要的激素之一,对心血管系统有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体外循环过程中低体温、血液稀释、血管内皮损伤、缺血再灌注、炎性因子释放等因素会造成甲状腺功能障碍,导致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ESS与术后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儿预后。术后补充TH能够降低ESS的程度,特别是在低龄和复杂先心病儿童群体中有明显临床优势。但不同的临床研究存在差异,TH替代治疗目前还存在争议。该文对TH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ESS和体外循环手术的关系进行综述,汇总分析目前ESS治疗的临床资料,以助于确立新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RCA1/2数据解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包括BRCA1和BRCA2,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编码产物参与DNA损伤同源性重组修复。BRCA1/2基因检测在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相关肿瘤的遗传风险评估、治疗选择、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变异解读是BRCA1/2基因检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BRCA1/2基因变异解读需要依据各类信息(包括来自群体数据库、疾病数据库、文献和家系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判。为结合临床实践并补充相关领域更新,编写组在2017版《BRCA数据解读中国专家共识》基础上,增加了对肿瘤BRCA1/2基因变异解读的阐述,并对BRCA1/2基因检测报告等内容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更新,以进一步指导与规范我国BRCA1/2基因检测数据的解读和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缓解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检索、评价、整合国内外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缓解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实践证据,为临床规范管理化疗相关恶心呕吐和提高患者症状治疗有效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13个指南及证据总结网站包括美国国立指南网、新西兰指南组、中国医脉通指南网等、6个肿瘤专业协会网站包括英属哥伦比亚癌症机构、加拿大安大略癌症治疗中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美国肿瘤护理学会、欧洲肿瘤内科学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和11个电子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并补充检索国内有关癌症诊疗的专家共识或实践指南中关于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缓解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文献,包括循证决策、指南、证据总结、最佳/推荐实践、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政府文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指南由3名研究者单独进行评价,其余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评价,对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证据并分级,最后由专家小组进行证据汇总及合并,归纳证据主题。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指南2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5篇。围绕4个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分别形成了适用人群、有效性、安全性、干预措施4个证据主题和20条最佳证据。结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缓解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最佳证据总结可为临床转化提供证据资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群体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实践提供临床决策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辨证施护原则形成个性化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缓解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实践方案,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方法: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于2019年8—12月采用德尔菲法对22位从事中医住培临床、教学或行政管理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筛选评价指标并对重要性赋值。随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2020年1月,通过问卷调查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检验。结果:构建的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由7项一级指标和61项二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职业价值和职业素养(权重为0.208 2)、临床技能(权重为0.208 2)、医学知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权重为0.208 2)、交流与沟通技能(权重为0.198 4)、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权重为0.114 1)、批判性思维与学习研究能力(权重为0.033 4)、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权重为0.029 5)。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所得的自评问卷总Cronbach α系数为0.976。问卷KMO检验结果为0.954,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为0.000,问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水平。 结论: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性较高。中医住培要加强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且急需补充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的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青少年人群的峰值骨量:充足钙摄入的重要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生命早期阶段达到较高的峰值骨量和强度对于降低未来发生骨质疏松症或降低骨量的风险至关重要。种族和性别等遗传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峰值骨量的差异性和达到峰值骨量的时机。一般而言,与白种人相比,亚洲人的面积骨矿物质密度较低,并且达到峰值骨量的时间更早。在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中,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饮食中钙摄入和体育锻炼对骨骼累积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各个年龄段中国人的钙摄入量都远低于建议的摄入量。为了能够达到其遗传潜能的峰值骨量和骨强度,强烈建议中国人群通过促进饮食摄入和(或)服用补充剂来获得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尤其是中国青少年群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补充和替代医学心身实践训练技术在我军海勤人员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军海勤人员的职业性质、工作强度与工作环境等都异于普通群体,承受的精神压力较大,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作为应对心理问题的两种主要传统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应用于海勤人员时存在见效慢、不良作用大、难以开展等问题,因此补充和替代医学(CAM)心身实践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笔者对适用于我军海勤人员的CAM心身实践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正念训练和放松训练两大类方法,并对未来对我军海勤人员开展各种CAM心身实践训练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中医体质角度探讨老年痴呆的三级预防与管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老年痴呆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等尚未完全明确,因此从预防和疾病管理角度着手防治老年痴呆很有必要。对于未病人群,从中医体质入手分析老年痴呆的易患群体,结合当前的预防方案,从检查、营养补充、作息调整、运动锻炼等方面,针对不同阶段的人群进行早期体质预防;老年痴呆早期发病不明显,结合体质辨识与老年痴呆检查,从多方面加以预防;针对确切患病人群,在上述基础上增加疾病管理指导,为老年群体提供确切可行的疾病预防与管理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INAHL,搜集建库至2023年5月10日关于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危险因素的文献,并通过滚雪球法与手工检索灰色文献进行补充。由2名经过循证护理培训的硕士研究生独立筛选文献、数据提取以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原始研究,涵盖46项营养不良危险因素。对2篇及以上文献所涉及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低体重指数、低血红蛋白、术前低白蛋白、女性、身体活动少、居住地不在家、自理能力低、骨折类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胃炎、痴呆/认知下降、癌症、脑卒中、慢性心衰、合并慢性病、查尔斯共病指数高、体重减轻、抑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分级≥Ⅲ级、服药种类≥4种、住院时间长均会增加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 P<0.05)。 结论:老年骨折群体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繁多;提示医护人员应针对高风险患者开展动态、精确的营养筛查,做好围手术期个性化营养管理,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促进老年骨折患者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