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真实世界研究评估新型四环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挖掘新型四环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3种新型四环素所有不良事件(ADE)数据,获取奥马环素、替加环素和依拉环素列为"首要怀疑"报告,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识别5 896份与新型四环素相关的ADE报告,其中替加环素ADE阳性信号99个,奥马环素为37个,依拉环素为8个.3种新型四环素ADE信号存在较大差异.凝血酶时间延长、淀粉酶异常等与替加环素相关性最强;而未执行规定药物剂量和牙齿变色等与奥马环素相关性较强;血纤维蛋白原降低和静脉炎等与依拉环素相关性最高.替加环素主要累及肝胆系统(ROR=7.15)和血液及淋巴系统(ROR=4.95);奥马环素则涉及胃肠系统(ROR=3.32);而依拉环素与各类检查(ROR=2.79)和循环系统(ROR=2.72)相关性强.本研究还发现多个四环素新ADE,如入睡障碍、胡言乱语、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纤维蛋白原降低等.结论 新型四环素ADE信号和累积器官系统特点各不相同.临床在使用新型四环素类药物时,应结合药物ADE特点进行个体化用药和ADE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人内在能力的概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并阐明老年人内在能力的概念内涵.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与老年人内在能力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依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应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0篇文献.老年人内在能力包括4个概念属性:以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为导向、个体固有的生理储备能力、维度丰富且交互影响、具有动态可逆转的发展轨迹;其前置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健康相关特征、外部环境等因素;后置影响包括早期识别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和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内在能力下降与多种不良健康结局密切相关,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状况.结论 通过概念分析明确了老年人内在能力的概念属性,未来应基于老年人内在能力的内涵进行研究并开展临床护理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护士报警疲劳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医疗环境中,报警系统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效率的关键工具,但频繁而过多的非关键报警导致大多数ICU护士对报警系统的反应变得迟钝,甚至产生冷漠态度.报警疲劳已造成护士报警应答延迟、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临床较多关注的是如何减少报警发生的频率,而忽视了报警疲劳对护士个体的影响.因此,选择可靠科学的评估工具准确识别报警疲劳,实现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本文就报警疲劳的概述及护士报警疲劳评估工具的主要内容、信度与效度、局限性及应用现况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编制并开发适合于我国护士报警疲劳的快速筛查工具,以期为护士报警疲劳评估工具的本土化发展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基因糖尿病临床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单基因糖尿病易被误诊为1型糖尿病(T1DM)或2型糖尿病(T2DM),导致治疗方案不当.准确识别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患者对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目前已有多种识别方法被提出,如MODY概率计算器(MPC)、北京协和医院(PUMCH)评分、个性化糖尿病医学计划(PDMP)等.上述方法在单基因糖尿病识别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适用人群、条件局限性及临床特征变化导致的漏诊.未来的研究应在更大规模的人群中验证其有效性,建立更适合我国人群特点的单基因糖尿病临床识别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个体化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不良预后列线图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个体化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效能,为EGVB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收治的389例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随访3年,其中预后不良232例(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157例(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因素的最佳截断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语言软件4.0"rms"包建立预测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列线图模型,采用校正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腹水率、肝表面粗糙率、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评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总胆红素(TBI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62.48 ± 6.21)岁比(58.71 ± 5.93)岁、51.29%(119/232)比35.03%(55/157)、60.78%(141/232)比42.03%(66/157)、(13.89 ± 1.93)分比(11.32 ± 1.69)分、(8.93 ± 0.77)分比(7.46 ± 0.63)分、(37.73 ± 5.21)U/L比(32.13 ± 5.03)U/L、(64.19 ± 11.31)U/L比(57.36 ± 10.29)U/L、1.73 ± 0.41比1.61 ± 0.39和(24.31 ± 2.63)μmol/L比(19.86 ± 2.17)μmol/L],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钠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36.21 ± 4.51)g/L比(39.12 ± 4.96)g/L、(86.31 ± 8.27)g/L比(92.28 ± 9.67)g/L和(136.58 ± 18.24)mmol/L比(141.21 ± 19.2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ELD评分、CTP评分、白蛋白、ALT、AST、血红蛋白、INR、TBIL和血钠预测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5岁、14.20分、9.30分、35 g/L、38 U/L、67 U/L、88 g/L、1.90、25 μmol/L和135 mmol/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腹水、MELD评分≥14.20分、CTP评分≥9.30分、白蛋白<35 g/L以及INR≥1.90是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HR = 1.528、1.439、1.637、1.795、1.521和1.596,95% CI 1.165~1.891、1.088~1.790、1.308~1.966、1.385~2.205、1.262~1.780和1.259~1.933, P<0.05或<0.01)。整合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其预测效能较好(C-index为0.839,95% CI 0.781~0.948)。列线图模型预测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校正曲线结果显示,实际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当高风险阈值>0.02时,列线图模型预测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时可提供明显的额外临床净收益,且其提供的临床净收益高于单个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基于年龄、腹水、MELD评分、CTP评分、白蛋白和INR等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筛选与识别肝硬化EGVB患者不良预后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诊断的方法和流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是一种由于纤毛结构发育缺陷,导致纤毛运动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或性染色体相关的遗传疾病。PCD的患病率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研究数据,约为1∶10 000,目前尚未检索到有关中国PCD患病率的报道。由于该病临床特点呈多样性且个体差异较大,其真实患病率往往被低估,易漏诊。本文重点对PCD诊断方法和流程的有关进展进行阐述,以有助于及时识别可疑患者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视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临床识别与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是指帕金森病患者在某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下进行的一类重复的、过度的、强迫的行为活动,患者往往难以自控,甚至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伤害。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共有4种主要临床表型:病理性赌博、冲动性购物、强迫性进食以及强迫性性行为。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致病机制可能是在遗传易患性的基础上,涉及神经环路、多巴胺能受体、神经递质改变等机制,因此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可控因素的识别与干预。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诊断依赖于评估量表和功能影像学检查,而其治疗的主要策略在于积极的临床患者教育和个体化治疗。同时推进基于基因-脑功能网络的临床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人体组成成分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与健康育龄期妇女的血尿酸水平差异进行分析,并研究人体组成成分与血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治的18~44岁PCOS患者,选取其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共153例(PCOS组);同期选取月经正常的健康妇女153例纳入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尿酸水平,用人体成分检测仪测量人体组成成分;分组比较血尿酸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人体组成成分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PCOS组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1%(46/153)、2.0%(3/1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429, P<0.001)。PCOS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1±98)、(265±6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170, P<0.001)。PCOS高尿酸血症组与PCOS非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脂肪含量、骨骼肌含量、体脂率、去脂体重、脂肪量/去脂体重、骨骼肌率、内脏脂肪等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但腰臀比未见明显差异( P=0.348)。全部入组对象、PCOS组及对照组的人体组成成分指标,包括体重、BMI、腰臀比、体脂肪含量、骨骼肌含量、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去脂体重、脂肪量/去脂体重均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 P均<0.01)。PCOS肥胖组的血尿酸水平高于PCOS非肥胖组,分别为(425±83)、(336±9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133, P<0.001)。PCOS中心性肥胖组的血尿酸水平较PCOS非中心性肥胖组高,分别为(385±95)、(299±7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61, P<0.001)。PCOS正常体重肥胖组的血尿酸水平较PCOS正常体重非肥胖组高,分别为(333±73)、(277±5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48, P=0.006)。PCOS组正常体重患者[分别为(315±75)、(255±67)μmol/L]、超重患者[分别为(362±102)、(276±57)μmol/L]、肥胖患者[分别为(425±83)、(303±74)μmol/L]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 结论:PCOS患者较正常育龄期妇女具有较高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血尿酸水平与人体组成成分中的相关指标,包括体重、BMI、腰臀比、体脂肪含量、骨骼肌含量、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等具有密切相关性。对PCOS患者进行人体组成成分分析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潜在肥胖人群,开展个体化治疗,降低代谢异常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患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合并共患病,导致患者症状重,急性加重频繁,住院次数增加,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由于COPD和共患病的相互作用,患者病情更为复杂,治疗也更为困难,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及时识别共患病,准确判断其对患者的影响,制订出针对COPD和共患病的个体化综合管理策略,对患者的预后风险控制非常重要。本文就COPD常见的几种共患病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轨迹模型在单次结局测量纵向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纵向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中常见多次暴露测量及单次结局测量的纵向数据,临床医生在分析中往往难以充分利用其信息。轨迹模型是一种用于处理这类纵向数据的灵活工具,可根据个体发展轨迹识别总体中的异质亚群,常见方法包括增长混合模型和潜类别增长模型。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以R语言为例,并结合示例数据,详细介绍轨迹模型的操作步骤、软件实现和分析结果的展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