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DCE-TIC联合DWI-ADC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性评估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筛选女性乳腺癌患者147例,根据新辅助化疗(NAC)后是否发生显著病理反应性将患者分为病理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n=51)和非显著反应(NMHR)(n=96).比较2组TIC曲线类型和ADC值,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AC后发生MHR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与ADC对乳腺癌NAC后发生MHR的评估效能.结果 NAC后,MHR组TIC曲线类型降低的患者占比及△ ADC%值均大于NMHR组(P<0.05).MHR组ER阴性、PR阴性及分子亚型三阴型的患者占比大于NMHR组,分子亚型LuminalB型占比则小于NMHR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ER与PR阴性、三阴型分子亚型、TIC类型降低和高△ ADC%是NAC后发生MHR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IC类型降低、ΔADC%及二者联合诊断NAC后发生MHR的AUC分别为0.735、0.885、0.951,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TIC类型降低及高△ ADC%是乳腺癌NAC后发生MHR的影响因素,并且二者均对NAC后发生MHR有一定的评估效能,二者联合效能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l99)、糖类抗原724(CA724)]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患者纳入病例组,另选同期在本院接受结直肠癌筛查且排除结直肠癌的80例健康者纳入健康组.两组均接受MRI-DWI检查及血清学检查,对比两组ADC值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病例组患者术后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ADC值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经线性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ADC值,血清CEA、CAl99、CA724水平高(P<0.05);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后发现,病例组15例发生复发转移,占比18.75%;发生组ADC值低于未发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其余临床资料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DC值、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密切(P<0.05);绘制ROC曲线后,CEA、CA199、CA724、ADC值分别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813、0.815、0.755、0.838,联合预测AUC为0.907.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ADC值呈低表达,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呈高表达,上述指标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关系密切有关,且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分辨率MR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值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MR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8 例拟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率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记录ADC值;于检查完成后 2 周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探讨高分辨率MRI、ADC值联合应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术后病理确诊 98 例直肠癌患者中Ⅰ期 38 例,Ⅱ期 46 例,Ⅲ期 14 例.高分辨率MRI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与金标准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 0.695);高分辨率MRI联合ADC值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好(Kappa 值为 0.865).高分辨率 MRI、高分辨率 MRI 联合 ADC 值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81.63%、91.84%.对比两种方法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率,高分辨率MRI联合ADC值>高分辨率MRI(χ2=4.434;P=0.035).对比不同术后病理分期直肠癌患者ADC值,Ⅰ期>Ⅱ期>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率MRI联合ADC值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的效能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胎儿期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MRI影像特征和肝胆发育的参数测量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胎儿期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CCC)的MRI表现,分析CCC胎儿肺肝比值、肝脏、脾脏、胆囊以及门静脉测量参数与正常胎儿的差异.材料与方法随访分析31例出生后经手术证实的CCC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胎儿期的MRI表现,观察CCC病灶的形态、走行方向、是否与胆管或胆囊相连、病灶下缘与肝脏下缘的关系,并测量计算胆总管囊肿的体积.以90例健康胎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儿肺肝比值、肝脏(左右径、上下径、最大截面面积、肝实质表观弥散系数)、脾脏(长径、厚度、最大截面面积)、胆囊(长径、短径、长径与短径比值、最大截面面积)以及门静脉直径的差异.并分析CCC胎儿胆总管囊肿体积与MRI测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1例CCC患儿中,男9例,女22例,男女比率约为1:2.4;其中26例胆总管囊肿病灶为椭圆形,5例为类圆形;31例病灶上端均可见尖角征;29例胆总管囊肿病灶的下缘未及肝脏下缘,2例病灶下缘超过了肝脏下缘;26例病灶的走行方向为右上-左下.CCC组与对照组胎儿的肺肝比值、肝脏(左右径、上下径、最大截面面积、表观弥散系数)、脾脏(长径、厚度)、胆囊(长径、短径、最大截面面积)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组与对照组胎儿脾脏的最大截面面积、门静脉直径以及胆囊长径与短径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CCC组胆总管囊肿体积与胎儿脾脏最大截面面积、胆囊长径与短径比值以及门静脉直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病灶体积与胎儿脾脏的最大截面面积、胆囊长径与短径的比值以及门静脉直径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CCC多见于女性,胎儿期的MRI表现为:病灶多呈椭圆形,一般不超过肝脏下缘,病灶的走行方向多为右上-左下,病变上端可见尖角征.患儿脾脏增大,门静脉增宽,胆囊长径与短径的比值增大.但病灶体积与胎儿脾脏的最大截面面积、门静脉直径、胆囊长径与短径的比值无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老年人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老年人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温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老年DN患者8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通过功能性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MRI)和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DWI),检测DN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对DN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N患者成像参数与eGFR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BOLD参数髓质、皮质表观横向弛豫率(R2*)值均高于对照组( t=7.99、3.50,均 P < 0.001);髓质R2*值诊断DN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高于皮质R2*值诊断曲线下面积的0.734( Z=2.24, P < 0.05);观察组肾脏皮髓质IVIM参数纯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均低于对照组( t=8.73、11.24、6.59、9.52,均 P < 0.05);皮质D值、f值诊断DN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0.911,高于髓质D值、f值诊断曲线下面积的0.808、0.793( Z=1.99、2.14,均 P < 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N患者eGFR水平与肾脏皮髓质BOLD参数肾髓质R2*值、皮质R2*值均呈负相关( r=-0.31、-0.48,均 P < 0.05),与髓质以及皮质D值、f值均呈正相关( r=0.48、0.44、0.39、0.33,均 P < 0.05)。 结论:功能磁共振BOLD-MRI、IVIM-DWI成像可从肾脏氧合、灌注、水分子弥散等不同方面反映DN患者肾脏改变,早期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肾损害,无创性观察患者肾脏功能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融合模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融合模型在乳腺癌术前预测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山西省肿瘤医院2020年8月—2021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272例乳腺癌患者的多参数MRI及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79(53.0±10.9)岁,其中ALN阳性107例、ALN阴性165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组(191例)和验证组(81例)。从T 2加权像(T 2WI)、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和增强T 1加权像(cT 1WI)序列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单因素逻辑回归、相关性分析和Boruta算法3个步骤进行特征选择,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和逻辑回归(LR)3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基于最优模型计算每位患者的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同时,通过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最后,联合Radscore和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融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DCA)来评价模型对乳腺癌ALN转移的预测性能及临床效益。 结果:训练组和验证组患者肿瘤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训练组中ALN阳性与ALN阴性患者间的肿瘤位置、MRI评估淋巴结状态比较,验证组中ALN阳性与ALN阴性患者间的雌激素受体、分子亚型及MRI评估淋巴结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基于多参数MRI降维选择后,得到了6个与ALN转移呈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 P值均<0.05)。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SVM、RF和LR模型均表现出很好的预测能力,AUC分别为0.784、0.826、0.703和0.733、0.817、0.703,其中RF模型效能最高。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RI评估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比值比(95%可信区间)=10.909(5.210~24.511), P<0.001],采用这一指标构建临床模型。联合Radscore和MRI评估ALN状态的融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表现出更好的性能,AUC分别为0.867和0.866,且其诊断效能均优于上述3种机器学习模型和临床模型(AUC分别为0.719和0.700)。DCA显示,3种机器学习模型、临床模型和融合模型均有一定的临床效益,其中融合模型的净收益值最大。 结论: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和联合MRI评估淋巴结状态的融合模型有助于术前准确预测乳腺癌ALN转移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磁共振在脑梗死诊断及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中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同时运用ADC值评估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脑梗死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比较常规MRI与DWI检查对不同分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观察不同分期脑梗死患者病灶的DWI影像特征;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ADC值;分析ADC值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WI检查对急性期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I检查( P<0.05);不同分期患者的病灶最长径及ADC值比较,亚急性期>急性期>超急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NIHS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ADC值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ADC值与NIHSS评分存在负相关( P<0.05)。 结论:MRI-DWI检查对急性期与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常规MRI检查,ADC值可反映脑组织的生理病理情况,并评估高压氧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磁共振成像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预测脑转移瘤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和非脑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脑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脑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 -3 mm 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 -3 mm 2/s, P<0.05]。 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脑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脑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以眼睑反复红斑为首诊的结缔组织病合并泪腺炎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女,25岁,因"右眼上睑反复红肿伴肿物生长9个月"于2020年11月24日收入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9个月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眼上睑颞侧肿物,呈无痛性渐进性增大,质地中等,上睑中央皮肤反复发红、水肿、粗糙、变厚,无破溃、出血,偶伴眼干、眼涩,不伴异物感,不伴眼红、眼痛、眼涨,不伴视力下降,不伴眼前黑影飘动,不伴视物遮挡感,患者8个月前自觉肿物增大较前明显,曾于本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右眼泪腺炎",建议患者口服醋酸泼尼松片40 mg 1次/d,1个月后减量至30 mg 1次/d,未见明显好转,患者自行停药。入院后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1.0;矫正视力:右眼1.0(-1.00 DC×105°),左眼1.0(平光)。眼压:右眼1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右眼上睑弥漫性红肿、增厚,无明显界限,无鳞屑,其下可触及肿物,质地中等,大小1.0 cm×1.5 cm,不能触及后界,无压痛,可还纳入眶,上下睑睫毛排列整齐。肝肾功能检查:碱性磷酸酶102.73 U/L(35~100 U/L)、补体C1q:234.03 mg/l(159~233 mg/l)、二氧化碳(CO 2):22.30 mmol/L(23~29 mmol/L)。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4检测:抗SS-A抗体(++),其余结果均为阴性。眼部浅表包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右侧泪腺大小1.1 cm×0.5 cm,左侧泪腺约0.9 cm×0.5 cm,双侧泪腺回声不均,内未见明显囊实性占位,血流对比明显异常。眼眶CT显示:右侧泪腺稍饱满,右眼眼睑皮肤肿胀(见图1)。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显示:双眼上睑皮下软组织内见斑片长T1、长T2信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图信号不低。病灶边界欠清,以右侧为著,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见图2)。胸部CT及胰腺MRI均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多b值DWI、ADC、DCE-MRI联合PSA相关指标对侵袭性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指标对侵袭性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侵袭性PCa的60例患者及40例BPH患者。所有患者术前或治疗前均进行常规MRI、多b值DWI、DCE-MRI检查以及PSA相关指标检测。比较两类患者的多b值DWI、ADC、DCE-MRI、PSA相关指标以及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PCa患者的多b值DWI均高于BPH患者,ADC均低于BPH患者(均 P<0.05)。BPH、PCa在DCE-MRI中的ST-T曲线类型分布为Ⅰ型(11、3例),Ⅱ型(20、15例),Ⅲ型(9、4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6.73,均 P<0.001)。以MRI+DWI+ADC+DCE-MRI+PSA联合诊断方式诊断PCa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最高,与其他各项联合诊断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多b值DWI、ADC、DCE-MRI联合PSA相关指标对侵袭性PCa、BPH的鉴别诊断效果显著,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