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l99)、糖类抗原724(CA724)]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患者纳入病例组,另选同期在本院接受结直肠癌筛查且排除结直肠癌的80例健康者纳入健康组.两组均接受MRI-DWI检查及血清学检查,对比两组ADC值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病例组患者术后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ADC值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经线性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ADC值,血清CEA、CAl99、CA724水平高(P<0.05);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后发现,病例组15例发生复发转移,占比18.75%;发生组ADC值低于未发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其余临床资料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DC值、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密切(P<0.05);绘制ROC曲线后,CEA、CA199、CA724、ADC值分别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813、0.815、0.755、0.838,联合预测AUC为0.907.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ADC值呈低表达,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呈高表达,上述指标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关系密切有关,且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分辨率MR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值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MR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8 例拟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率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记录ADC值;于检查完成后 2 周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探讨高分辨率MRI、ADC值联合应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术后病理确诊 98 例直肠癌患者中Ⅰ期 38 例,Ⅱ期 46 例,Ⅲ期 14 例.高分辨率MRI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与金标准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 0.695);高分辨率MRI联合ADC值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好(Kappa 值为 0.865).高分辨率 MRI、高分辨率 MRI 联合 ADC 值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81.63%、91.84%.对比两种方法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率,高分辨率MRI联合ADC值>高分辨率MRI(χ2=4.434;P=0.035).对比不同术后病理分期直肠癌患者ADC值,Ⅰ期>Ⅱ期>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率MRI联合ADC值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的效能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弥散张量成像评价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调控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不同程度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调控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价值。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数字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即对照组和10 min、20 min、30 min、40 min热缺血时间组,均行肝尾叶切除术,并于术后6 h、3 d、7 d、14 d、30 d分别进行常规磁共振及DTI扫描。30 d扫描结束后检测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冻存肝组织血清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水平,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测量兔肝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项异性分数(FA)值和肝体积,并计算肝再生率(LRR)。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随访时间各组DTI参数值、LRR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同一随访时间多组间DTI参数值、LRR的差异。应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DTI参数值与LRR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时间因素和热缺血因素的交互作用( P<0.05)及两者的单独效应( P<0.001)对ADC值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热缺血程度、不同随访时间的FA值、LRR交互作用不显著,但时间因素的主效应显著( P<0.05)。同一热缺血组的ADC值与LRR呈显著正相关( P均<0.01);除热缺血30 min组外,各热缺血组的FA值与LRR呈负相关( P均<0.05)。术后30 d的FA值与IL-6具有较弱的相关性。 结论:DTI可无创、定量评价兔肝WIRI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一定程度的WIRI(≤30 min)对兔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具有促进作用,且热缺血时间越长,促进作用越明显;30 min后促进作用明显减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集成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MRI)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肿物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患者43例,除常规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和增强扫描外,增强前后均行syMRI序列扫描。使用GE AW4.7工作站生成syMRI T1图、T2图和质子密度(PD)图,使用ITK-SNAP软件进行感兴趣区勾画,得出增强前后T1、T2和PD值,并计算各参数增强前后的变化值ΔT1、ΔT2和ΔPD,同时得到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43例患者中,良性组13例,恶性组30例。syMRI参数中,良性组的增强前参数T1pre(中位数为1 663.07 ms)、T2pre(中位数为103.33 ms)、增强后参数ΔT1(中位数为1 022.68 ms)、ΔT2(中位数为27.67 ms)均高于恶性组(中位数为分别为1 141.74、92.53、664.95和16.19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良性组ADC值(中位数为1.66×10 -3mm 2/s)高于恶性组(中位数为1.00×10 -3mm 2/s, P<0.05);良性组TIC曲线类型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2例,恶性组TIC曲线类型Ⅰ型2例、Ⅱ型17例、Ⅲ型1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增强前T1pr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高于ADC(AUC=0.806)和TIC曲线类型(AUC=0.697),诊断效能最高。当T1pre取最佳界值为1 282.94 ms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93.3%,将T1pre和T2pre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AUC=0.908)。 结论:syMRI定量参数中T1pre、T2pre、ΔT1和ΔT2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T1pre诊断效能最佳,将T1pre和T2pre联合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弥散加权成像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在强直性脊柱炎不同时期诊断差异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及区分炎症活动期、稳定期差异。方法:本研究采取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炎症活动期患者39例,稳定期患者41例。分别对患者采取DWI结合常规MRI检查,分析两组患者DWI以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各个参数之间的差异,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达峰时间(TTP)、峰值信号强度(Sipeak)、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比率(SER)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患者的ADC、TTP 、Sipeak、MSI、SER均显著高于稳定组患者,患者的ADC数值与TTP、Sipeak、MSI、SER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诊断特异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结论:DWI结合常规MRI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患者的影像学诊断转化为量化指标,对于区分炎症活动期、稳定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的MRI评估肝细胞癌中细胞角蛋白19表达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明确基于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LI-RADS)的MRI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 CK19)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HC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CK19(+)及CK19(-)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基于2018版LI-RADS的MRI图像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评估CK19表达的主要预测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8例患者,男性62例,女性16例,年龄(56.1±9.5)岁。甲胎蛋白水平及靶样表现在HCC患者CK19(+)与CK19(-)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甲胎蛋白≥400 μg/L( OR=0.217, 95% CI: 0.075~0.626, P<0.05)及靶样表现( OR=0.331, 95% CI: 0.110~0.996, P<0.05)均为CK19表达的独立预测指标。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大小及表观弥散系数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动态增强扫描中两组病灶对比噪声比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LI-RADS的MRI靶样表现结合高甲胎蛋白水平可提示HCC中CK19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形态大小分类的40例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MRI表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按照形态学及大小分类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21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40例HEHE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影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40例病例(5例孤立型、24例多灶型、9例局部融合、2例弥漫融合)214个病灶(163个结节、31个肿块、20个融合灶);包膜下生长及引起包膜凹陷是大多数病灶的共性;≤1 cm病灶信号常均匀,整体或环形强化;≥1 cm结节及肿块型病灶T1加权成像稍低信号或表现为晕征,T2加权成像靶征为其特点,靶样或向心性强化;融合型病灶常不规整匍匐于肝包膜下生长,融合早期环形或靶样强化,晚期絮片状不规整强化;血管穿行或伴畸形血管、灶内出血,肝外转移及肝功能异常比例增高随分型表现率递增,穿行血管多为门静脉分支,灶内出血率总体不高(17%);19例患者表现出"棒棒糖"征,且肿块型病灶表达率高(42%),融合性病灶即使表达但形态学表现不典型;弥散加权成像大多表现为高信号或靶样高信号,病灶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56±0.36)×10 -3mm 2/s,较邻近正常肝实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 8.28, P < 0.001)。 结论:HEHE的MRI表现与病灶的形态、大小分类关系密切,具有一定差异性及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典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误诊分析及多模态成像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不典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误诊原因,探讨常规MRI征象联合最小表观弥散系数值(ADCmin)及磁共振波谱(MRS)成像特征对不典型PCNSL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过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5例不典型PCNS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3例行MRS检查。观察分析15例不典型PCNSL的常规MRI特征、DWI信号特点及MRS成像特征,对不典型PCNSL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测量并比较肿瘤实质ADCmin,近、远侧瘤周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平均ADC值,并且探寻不同区域ADC值的变化规律。结果:15例PCNSL中,14例单发,1例多发,共21个病灶。(1)单发病灶位于少见部位:脑表浅部位4例,桥臂1例,小脑半球1例,鞍上1例,第三脑室1例。(2)不典型MRI表现:囊变、坏死病灶5个(5/21),同时伴有出血1个(1/21);DWI呈等信号病灶3个,ADC伪彩图呈等低信号;环形强化病灶5个,片状强化病灶3个。(3)多中心生长方式:多发1例,共7个病灶,位于右侧丘脑、基底节及放射冠,呈多发结节样及环形强化。MRS检查示:3例单发病灶均见胆碱复合物(Cho)峰升高,肌酸(Cr)峰降低,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明显降低,2例可见高耸脂质(Lip)峰为第一高峰。肿瘤实质ADCmin,近、远侧瘤周平均ADC值及对侧脑白质的平均ADC值变化趋势呈先升后降抛物线型,分别为:(0.54±0.06)×10 -3 mm 2/s、(1.55±0.10)×10 -3 mm 2/s、(1.45±0.09)×10 -3 mm 2/s、(0.85±0.03)×10 -3 mm 2/s,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0.570, P<0.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非典型PCNSL易误诊,常规MRI特征分析联合DWI、MRS成像特征及对比肿瘤不同区域ADC值的差异性,有助于对PCNSL的诊断与鉴别,有望提高诊断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RI动态增强TIC联合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DCE)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怀柔医院接受诊治的95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DCE-TIC、DCE-DWI检查,影像检查后接受穿刺活检。统计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估DCE-TIC、DCE-DWI单独及联合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95例疑似乳腺癌患者在接受穿刺活检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70例,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患者的肿块长径、ADC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DCE-DWI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95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经过DCE-TIC诊断出Ⅰ型28例,Ⅱ型27例,Ⅲ型40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DCE-TIC联合DCE-DW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联合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相较单一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DCE-TIC、DCE-DWI均能够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联合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诊断,联合使用DCE-TIC、DCE-DWI有助于提高乳腺病变性质的鉴别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在量化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重度HIE患儿49例及同期就诊的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31例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资料。采用ImgJ软件勾画丘脑/基底节层面全脑区域作为感兴趣区,用MRIcron软件获得ADC直方图及参数。比较HIE组和对照组之间各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分析HIE组ADC直方图参数与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HIE组的ADC平均值、ADC最小值、ADC最大值、众数值(mode-value)、方差、异质性、10%~90%百分比ADC值分别为634±65、310±36、1 683±18、711±87、66 928±921、5 907±204、477±50、513±53、542±56、568±59、591±61、625±92、661±97、709±105、811±119,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HIE组模态密度(mode-count)小于对照组(272±22比395±83, t=2.99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平均ADC值、ADC最小值、ADC最大值、mode-count、mode-value、方差、异质性、10%~90%百分比ADC值)均与NBNA评分有相关性,其中mode-count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 r=-0.369, P<0.05),其余呈正相关(均 P<0.05)。方差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881),诊断效能其次为90%ADC值和ADC最大值。 结论:ADC直方图有助于诊断HIE,能够客观且量化反映脑组织的弥散信息,可评价HIE的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