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侧锁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患者 女,59岁.左锁骨肿物伴疼痛1年;既往体健,否认家族史及外伤史.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胸部CT显示左锁骨旁软组织密度灶伴骨质破坏,皮质旁骨肉瘤不除外,左肺上叶尖后段高密度灶,双肺多发钙化、索条灶(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眼眶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1例主诉为右眼上睑肿物切除术后4年、眼睑肿胀伴上睑下垂3个月患者就诊眼科。经眼眶CT、MRI检查后临床诊断为右眼眶囊性病变伴出血,行右眼眶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中华眼科杂志,2021, 57: 696-69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骨原发YAP1-TFE3融合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骨原发YAP1-TFE3融合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至2021年9月骨内原发YAP1-TFE3融合EHE 2例,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二代测序,分析其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YAP1-TFE3融合EHE,男性1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26、16岁,均为多发骨病变。例1位于右侧髂骨、髋臼及股骨大转子,例2位于左股骨远端、髌骨、胫腓骨、距骨及跟骨。2例除均可见到典型的EHE形态外,还可观察到丰富、具有嗜酸性胞质的细胞,实性片状生长,伴血管腔结构形成,细胞核具有轻-中度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例标本均表达CD31、CD34、ERG、Fli1、F8等血管标志物,例2个别细胞EMA阳性,均不表达其余上皮标志物,CAMTA1均不表达,TFE3均为核表达,FISH检测2例均检测到TFE3分离信号,无CAMTA1分离信号。二代测序例1检测到YAP1(第1号外显子)-TFE3(第4号外显子)融合。结论:骨内原发YAP1-TFE3融合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低-中度恶性肿瘤,极为罕见,特殊的组织学形态结合TFE3核表达及分子检测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乳腺结节性筋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患者女,43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乳肿物15 d”入院。乳腺彩超检查示:左乳4点钟方向见1个1.7 cm×0.9 cm×0.7 cm结节,不规则形,长轴与皮肤平行,边缘不光整,周围结构扭曲,内为低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未见血流信号,符合BI-RADS 4B类(图1)。病理检查:(左乳肿物)灰白碎组织一堆,总体积1.8 cm×1.0 cm×0.8 cm,切面色灰白呈质韧,局部似见囊腔。光镜下所见:肿瘤组织边界不清,由增生的梭形或胖梭形细胞呈短束状或漩涡状排列,瘤细胞增生活跃,核肥胖淡染,可见明显的小核仁,核分裂像易见,但无病理性核分裂像,间质疏松、黏液样,伴红细胞外渗和淋巴细胞浸润(图2),未见分叶状结构及上皮样裂隙。免疫组化检查结果:SMA(+)、Vimentin(+)、Desmin(部分+)、Beta-catenin(胞质+)、CD34(血管+)、CK广(-)、ER(-)、PR(-)、P63(-)、Ki-67指数(5%)。FISH检测结果:提示USP6发生断裂。诊断:(左乳肿物)结节性筋膜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青少年巨大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侵犯空肠1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本文报道1例巨大的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侵犯空肠的病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1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腹腔内巨大囊实性肿块,伴有钙化成分及杂乱分隔,增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误诊为脂肪肉瘤。患者经对症抗感染、手术、引流等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术后病理确诊为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术后随访8年未见复发及明显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颈胸区巨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误诊为畸胎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是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1个月余;影像学检查显示颈胸区巨大软组织肿块,伴有钙化及脂肪成分,误诊为畸胎瘤;术后病理为EH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女性生殖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女性生殖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近年来逐渐成为妇科病理学中的研究热点,其在组织学、免疫表型以及分子遗传学特点上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且鉴别诊断谱系宽阔,诊断误区和陷阱也较多,准确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病理意义。女性生殖道PEComa的诊断需要具有典型的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而整合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段将有助于进一步精准区分PEComa与其他具有黑色素分化的女性生殖道间叶性肿瘤。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以及日常诊断经验,该文简要介绍女性生殖道PEComa的临床病理新进展,着重强调其组织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生物学行为的评估,以期加深国内病理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血管肿瘤,其恶性程度介于完全良性的血管瘤和高度恶性的血管肉瘤之间,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或前内皮细胞,以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外观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特征。EHE在所有血管肿瘤中发病率<1%,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最常发生于肝脏,其次是肝和肺同时受累、肺单独受累、骨单独受累。目前在国内未见报道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EHE的病例。该患者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异常细胞,指引临床下一步诊疗方向,最终诊断为EHE,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重要依据。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需要与多种良恶性血管源性肿瘤相鉴别,尤其与其他类型的上皮样血管源性肿瘤鉴别困难。目前已经发现该病有特征性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结合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综合考虑可以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胃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胃上皮样血管肉瘤(EA)是发生于胃、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间叶源性肿瘤,临床比较罕见,预后差。现报道我院收治的一例原发性胃EA。患者男性,86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不适2个月就诊,行腹部增强CT提示"胃区占位"入院,临床行"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胃原发性EA"。患者出院后未行进一步治疗,术后2个月,因肿瘤复发并广泛转移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软组织TFE3重排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TFE3重排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3—2020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软组织TFE3重排的EHE共2例,采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TFE3基因断裂重排及WWTR1-CAMAT1基因融合情况,二代测序检测其融合转录本。结果:患者2例,例1男,51岁,右颞部肿瘤;例2女,42岁,右颈部肿瘤。临床表现均为肿块无痛性进行性增大。大体检查,例1呈结节状生长,边界不清,切面灰红;例2在静脉壁内生长,切面淡褐色。镜下,2例均为中等细胞密度,胞质丰富嗜酸,似泡沫样或组织细胞样形态,核轻至中度多形性。大多数肿瘤细胞呈实性或腺泡状排列,但例1中观察到腔内乳头状生长方式,例2中观察到血管吻合沟通区域和髓外造血现象。免疫组织化学上,肿瘤细胞强阳性表达CD31(2/2)、CD34(2/2)、ERG(2/2)和TFE3(2/2)。FISH示TFE3基因断裂(2/2),未见WWTR1-CAMAT1基因融合(0/2)。二代测序示例2出现YAP1(exon1)-TFE3(exon6)融合。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59个月,例1术后22个月复发,目前带瘤生存,例2未复发。结论:TFE3重排的EHE是一种少见的分子亚型,有特殊的形态学表现,但也可能有少见的形态学谱系;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学辅助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