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表里关联分析比较不同炮制程度焦栀子炮制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通过对不同炮制程度焦栀子色度值及内在成分的定量分析,研究栀子炮制过程中外表色泽和成分的关联性与内在成分变化规律,为焦栀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色差仪测量3种不同炮制程度焦栀子样品粉末的色度值(L*、a*、b*、E*ab),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焦栀子中8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Pearson法等分析方法分析色度和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个地区饮片厂因缺乏直观统一的标准,致使所生产的样品炮制程度差异较大.随着炮制的进行,焦栀子的表观颜色逐渐由红黄色转变为焦褐色.焦栀子的粉末色度值与内在成分之间高度相关.所测得的色度值参数和8个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与表观颜色变化最明显的a*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的成分异栀子苷、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可以作为栀子炮制过程监控及质量控制的标志物.结论 通过建立焦栀子炮制过程中颜色与成分变化的对应关系,弥补了传统经验鉴别的主观模糊性,为焦栀子炮制程度的判别和标志成分含量的预测提供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微生物和肺功能(FEV1/FVC)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及其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法探讨肠道微生物与肺功能(FEV1/FVC)的因果关系及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方法:MR法研究。采用公共数据库中MiBioGen联盟研究的肠道微生物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和IEU OpenGWAS发布的肺功能(FEV1/FVC)的GWAS数据,根据预设的阈值提取工具变量。以逆方差加权法(IVW)分析为主,根据效应指标 β值和95% CI评估结果,当IVW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时进行敏感性分析,使用留一法、异质性检验、水平基因多效性检验、MR-Egger回归截距分析等方法验证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结果:通过IVW共确定了10种肠道微生物和肺功能(FEV1/FVC)之间的因果关系,分别为拟杆菌科S24.7组( β=-0.029, P=0.015)、梭菌科BB60组( β=-0.028、 P=0.040)、链球菌科( β=-0.056, P=0.042)、毛螺菌属FCS020组( β=0.025, P=0.029)、乳球菌属( β=-0.024, P=0.038)、消化球菌属( β=0.025, P=0.049)、瘤胃球菌属UCG011( β=-0.030, P=0.038)、瘤胃球菌属2( β=0.028, P=0.033)、土孢杆菌属( β=-0.030, P=0.018)、蓝菌门( β=0.027, P=0.039)。留一法分析显示结果稳定,且可剔除异质性和水平基因多效性对因果效应估计产生的影响。 结论:肠道微生物在肺功能变化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思想,可为中医药研究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三阴交应用及配伍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三阴交的配伍规律及应用情况。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有关针刺三阴交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61篇,涉及疾病73种,主要为精神和行为障碍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三阴交在临床应用中常配伍足三里、百会、关元及太冲等穴,以胃经、任脉、督脉及膀胱经腧穴居多。对高频配穴进行聚类分析,可聚成7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三阴交常用配穴组合有足三里-三阴交、百会-三阴交、关元-三阴交等。结论:三阴交临床运用广泛,多配伍胃经、任脉及督脉腧穴,以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法为主;可治疗多个系统的疾病,如失眠、脑卒中、焦虑抑郁、痛经、不孕不育等;聚类与关联分析得出三阴交核心配伍腧穴,可作为临床取穴参考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应用特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利用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应用特点,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选穴、刺灸法应用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Web of Science收录的针灸治疗PHN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通过Excel2019建立针灸治疗PHN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Gephi0.10.1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237篇文献,提取262条针灸处方数据,涉及115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1 432,使用频次前10位腧穴分别为阿是穴(214次)、夹脊穴(198次)、足三里(74次)、太冲(74次)、三阴交(66次)、合谷(65次)、阳陵泉(62次)、血海(60次)、支沟(53次)、曲池(52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相关性最高的腧穴组合为阿是穴-夹脊穴.腧穴处方复杂网络k-core层次分析和社团分析最终得到2个核心腧穴群.疗法分析显示,毫针针刺为针灸治疗PHN最常用的干预措施;证型-腧穴分析显示,PHN频次最高的证型为肝经郁热、瘀血阻络与脾经湿热;补泻-腧穴分析显示,操作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结论 针灸治疗PHN以局部取穴为主,常选用阿是穴、夹脊穴,注重与远端腧穴的配合,多根据不同证型取其表里经的配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操作,常用毫针针刺配合电针、刺络拔罐等疗法,可为针灸治疗PHN提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肺与大肠相表里"视角下探索肠道菌群与肺癌因果关联及潜在干预中药预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randomization,MR)明确与肺癌发生具遗传因果效应的肠道菌群,并预测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干预肺癌的潜在中药.方法 从IEU OpenGWAS数据库获取肠道菌群与肺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使用R语言TwoSampleMR软件包进行MR分析,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要的遗传因果效应评估方法.对工具变量邻近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以探析相关微生物介导肺癌发生的信号通路.结合CTD和Coremine数据库预测对工具变量邻近基因具有潜在调控作用的中药,统计其性味归经及功效信息.结果 MR分析发现了 10个与肺癌发生具遗传因果效应的肠道菌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Marvinbryantia、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 UCG004)和粪居拟杆菌Bacteroides coprocola菌群与肺癌发生风险降低相关,草酸杆菌科(Oxalobacteraceae)、普氏菌属 7(Prevotella 7)、黑臭杆菌属(Odoribacter)和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菌群与肺癌发生风险升高相关.工具变量邻近基因主要富集在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和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等信号通路.潜在调控中药四气以温为主,寒、平次之,五味以苦味为主,甘、辛次之,归经以肝为主,肺、脾、胃和肾次之,功效以清热为主,补虚次之,还包含活血、理气、祛风湿、化痰止咳平喘和利水渗湿等.其中映射频率靠前的代表中药包括人参、马齿苋、生姜、姜黄、郁金、白果、五味子和丹参等.结论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经典理论,采用MR分析发现以厚壁菌门、Marvinbryantia和变形菌门为代表的10种肠道菌群可能通过JAK/STAT、MAPK、PPAR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介导肺癌发生发展.潜在调控中药主要包括清热药、补虚药、活血药和理气药等.丰富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物学内涵,将为从"肠道菌群"视角探索肺癌的中医药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医学辨正》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医学辨正》是清代医家张学醇编著的中医基础理论类医书,全书分四卷,经考证,现存版本共有 4 种.书中张学醇的学术思想主要有以下5 个方面,即遵从《黄帝内经》,勘误前人;法从阴阳,分寒热证;望闻问切,尤重脉象;拆方用药,剂量平和;用药禁忌,须分寒热.此外,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张学醇的用药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药味及证型频次分析方面:寒证、热证分型遣方用药相当;药物频次分析方面:与张仲景的《伤寒论》关系密切,涉及寒热、表里、气血、补泻方面的方剂;药物性味频次方面:四气以温、寒性为主,五味以甘、辛、苦味为主,用药性味贴合疾病;聚类分析方面:第 1 组有甘草、干姜、附子,第 2组有当归、麻黄,第3 组有石膏、知母,第4 组有牡丹皮、黄芩、黄连,前两组药性偏温,用于治疗寒证,后两组药性偏寒,用于治疗热证;关联分析方面:热证多应用甘草、石膏,寒证多应用桂枝、干姜、附子、麻黄、细辛.本研究着重讨论《医学辨正》的基本情况、张学醇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为今后继续研究张学醇及其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用药和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中药组方和针灸取穴规律进行总结,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6月14日收录的中医药干预PCOS不孕症的医案.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对PCOS不孕症中药组方和针灸取穴采用中医证候分析、药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最终纳入205项研究,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163篇,临床经验类文献42篇,各占比79.5%和20.5%.PCOS不孕症中医证型146个,中药数292味,总用药频次为4 091次,共纳入72个穴位,总计301频次.中医证候前4位由高到低分别为肾虚血瘀证、肾精亏虚证、肾阳虚证和肾虚肝郁证,病性证素排名前2位的为虚和气郁,病位证素排名前2位的为肾、肝;中药频次前5位的高频单药分别为菟丝子、当归、香附、熟地黄、茯苓;四气以温和平为主,五味以甘和辛为主,药物多归于肝、脾、肾三经;中药功效前三位的为强筋骨、调经止痛、补肝肾;中药聚类分析得出聚类组合9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关联规则13条;穴位频次前三位的为关元、三阴交、子宫;核心处方为"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关元穴、三阴交和菟丝子关联最为密切,关元穴常与香附、茯苓、半夏、枸杞子、熟地黄和山药同用;三阴交穴常与山茱萸、当归、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和山药同用;菟丝子常与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和三阴交同用.结论 现代中医治疗PCOS不孕症以补肝肾、调经止痛、强筋骨为主要治法,临床取穴注重表里相治、上下同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允岭治疗头痛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张允岭教授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为头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20年12月张允岭教授治疗头痛的门诊中药处方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研究.结果 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处方332首,涉及中药178味,药物总频次为5 380.使用频次前10位药物分别为川芎、白芍、白术、龟甲、竹茹、甘草、黄芪、豆蔻、法半夏、远志.药物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脾经为主.药物功效以祛风止痛、平抑肝阳、活血行气、清心除烦、清热解毒、柔肝止痛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有"白术-川芎""龟甲-白芍""甘草-白芍""龟甲-川芎""竹茹-川芎"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60的32味高频中药聚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头痛的核心组方为:川芎、白芍、白术、竹茹、法半夏、龟甲、黄芪、豆蔻、甘草.结论 张允岭教授认为,头痛病机本虚标实,气血亏虚、脑络失养为本,痰湿瘀滞、风邪扰动、脑络闭阻为标,病位与五脏相关,牵涉胃腑,治疗应注重补虚泻实,表里分治,标本兼顾,常用祛风止痛、活血止痛、缓急止痛、祛痰化湿、益气健脾、养血滋阴、化湿和胃、解郁除烦之品,可为头痛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尺泽穴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尺泽穴的优势病症与配伍处方,总结其主治特点与配伍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全文、维普中文期刊资源、SinoMed、Web of Science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尺泽在1949年10月1日到2022年6月30日期间的相关资料,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运用"五输穴主治与配伍数据挖掘软件V1.0"及Gephi可视化软件对数据进行复杂网络、复合关联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37篇.尺泽共16种单穴主治病症,优势病症包括支气管炎、膝骨性关节炎、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胃肠炎等7种;59种配伍主治病症,优势病症包括脑卒中后遗症、哮喘、肱骨外上髁炎和痤疮等14种.高频腧穴包括合谷、三阴交、内关、足三里和极泉等43穴,配伍经脉以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等为主.复合关联经筛选后得出30条尺泽配伍的腧穴-病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产生了 4类7组高频配伍穴类组合.结论:尺泽主治方面主要以腧穴所在部位之肘部疾病、经脉所过部位之肢体关节病症、肺与大肠系及肾系相关脏腑病症等为主,腧穴配伍主要以交接经、表里经和同名经等方式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表里关联的栀子饮片炮制过程中表观颜色变化与其内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焦栀子、栀子炭炮制过程中表观颜色与其主要成分环烯醚萜苷类和二萜色素类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为规范栀子饮片的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电子眼获取栀子炮制过程饮片的色度值,分析栀子不同炒制时间点饮片颜色的变化规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和总二萜色素的含量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法对多源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栀子炮制过程中L*(明度值),a*(红绿分量值),b*(黄蓝分量值)变化趋势与总环烯醚萜苷含量呈负相关,与总二萜色素含量呈正相关.焦栀子过程饮片L*和总二萜色素含量相关性最大;栀子炭过程饮片b*和总二萜色素含量相关性最大.结论:颜色和色素类成分可考虑作为栀子炮制过程中的控制和监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