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猕猴膝骨关节炎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的Hulth法建立猕猴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实验组:选用猕猴的10只膝关节,应用改良Hulth手术造模,即切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切除前十字韧带、内侧半月板,并在股骨内侧髁关节面切除部分软骨。对照组:选用实验组猕猴的对侧10只膝关节,只切开皮肤、关节囊,不破坏关节腔结构。对构建的猕猴膝骨关节炎模型分别在造模后2、4、6个月从膝关节功能、X线片、MRI、关节镜下结构、切开肉眼所示大体情况、膝关节股骨软骨组织切片等方面评估骨关节炎造模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术后2、4、6个月的X线片、MRI及切开肉眼观察关节腔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在造模后2个月X线片示内侧关节间隙狭窄,膝关节力线内翻;造模后4个月,X线片示关节软骨下骨硬化、关节周缘骨赘形成,髌骨骨赘增生;造模后6个月,X线片示关节软骨下骨硬化、关节周缘骨赘增生进一步加重。实验组造模后2个月,膝关节MRI表现为内侧关节间室狭窄,股骨内侧髁可见软骨造模缺损区,关节腔少许积液;造模后4个月,MRI表现为关节腔积液增多,髁软骨下骨髓水肿;造模后6个月,MRI出现外侧半月板Ⅱ级退变信号、部分区域软骨变薄、软骨下骨髓水肿、骨囊性变及关节积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征象。造模后6个月,关节镜检查及肉眼均见到软骨毛糙、无光泽、有裂纹,局部凸凹不平,髁间窝滑膜增生。造模术后6个月,组织切片示软骨表层裂隙,出现局部缺损,软骨退变。造模后6个月,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改变,猕猴在笼内行走活动减少,有轻度跛行。实验组的10只造模膝关节在6个月后均造模成功。结论:通过改良的Hulth手术可以在造模后6个月有效建立猕猴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种CAD/CAM全瓷材料(牙合)贴面抗折能力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三种CAD/CAM(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全瓷材料全解剖式((牙合))贴面的抗折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扫描离体下颌右侧第一磨牙建立数字模型,在数字模型上进行(牙合)贴面数字备牙,共四个厚度,分别为1.0 mm、1.5 mm、2.0 mm、2.5 mm,选取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瓷块2种(IPS e.max CAD瓷、VITA SUPRINITY瓷)和树脂基陶瓷瓷块1种(Lava Ultimate优韧瓷),数字设计和数字切削制作相应厚度全瓷(牙合)贴面,每种瓷块每个厚度10例,共获120例(牙合)贴面.将(牙合)贴面加压粘接到3D打印硬质树脂代型上,循环加载后,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垂直加载试验,记录(牙合)贴面断裂载荷,观察失效模式.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断裂载荷结果显示,在厚度为1.0 mm、1.5 mm、2.0 mm时三种材料间断裂载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度为2.5 mm时,两种玻璃陶瓷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玻璃陶瓷和树脂基陶瓷之间断裂载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玻璃陶瓷随着厚度增加,断裂载荷也随之增大(P<0.05);树脂基陶瓷厚度为1.0 mm、1.5 mm、2.0 mm时的断裂载荷也随着厚度增大(P<0.05).三种(牙合)贴面的断裂模式均表现为裂纹,破碎和折裂.结论:三种CAD/CAM全瓷材料全解剖式(牙合)贴面抗折能力均能满足后牙(牙合)面缺损修复的需要,树脂基陶瓷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临床上尽量选择较薄的贴面进行修复,以利于颞下颌关节的适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继发性牙根纵裂诊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牙根纵裂是一种源自牙根的纵向裂纹,可发生在活髓牙和根管治疗后牙齿,是病因复杂、预后较差的牙体硬组织疾病.发生于牙髓治疗后的牙根纵裂称为继发性牙根纵裂(secondary vertical root fracture,SVRF),对SVRF的诊断,应结合临床体征(如疼痛、肿胀、牙齿松动、位于牙龈边缘附近的窦道和深而窄的孤立牙周袋)和根尖片(如牙周膜增宽、垂直骨丧失和根周骨丧失、根周"晕圈状"或"J"形的透射影)进行综合判断.对疑似牙根纵裂的牙齿,应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等三维影像学辅助诊断,如CBCT显示牙根上的折裂线以及颊侧或舌侧骨板缺损;优化设置CBCT参数,如选用小视野CBCT、增强染料辅助的应用、使用金属伪影还原工具(metal artifact reduction,MAR)等方法提高CBCT诊断SVRF的精确度.使用多种影像技术可对不同宽度的裂纹进行检测,如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表现为异常的高强度信号;使用数字减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DSR)进行图像处理后出现的黑色线状区域;不同宽度的裂纹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可表现为高亮度线或暗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诊断技术和预测模型也是SVRF诊断的辅助手段.通过各种无创手段仍然无法确诊的SVRF病例,可通过根管内直视和翻瓣手术中直视发现SVR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沿面放电等离子体漂白牙齿的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研究沿面放电等离子体(SMD plasma)漂白牙齿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牙冠完整,无龋坏、裂纹和缺损的人离体牙,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MD plasma 5 min组,SMD plasma 10 min组、过氧化氢 5 min组、过氧化氢 10 min组(所用过氧化氢质量分数均为10%),每组5 颗牙,共3 批,观察处理前后牙齿表面颜色,记为ΔE.另取45 颗离体牙同上分组处理,每组3 颗牙,共3 批,测量牙齿表面粗糙度及显微硬度.另取 1 颗离体牙,制备 4个牙片,空白对照不处理,余3 个牙片分别用SMD plasma处理5 min、10 min或过氧化氢处理10 min,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并利用发射光谱分析SMD plasma中的主要激发态活性物质.结果:SMD plasma 5 min组、SMD plasma 10 min组、过氧化氢5 min组和过氧化氢10 min组ΔE分别为(5.00±0.59)、(6.22±1.97)、(3.44±1.49)和(3.64±1.60),4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SMD plasma的漂白效果优于过氧化氢,且SMD plasma处理10 min效果更为显著.SMD plasma处理对牙齿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以及牙齿表面形态无显著影响.发射光谱结果显示,SMD plasma放电过程中产生的·OH是牙齿漂白的主要活性成分.结论:与质量分数10%过氧化氢相比,SMD plasma能够有效漂白牙齿,且对牙齿表面结构无显著影响,使用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不同镍钛锉超工作长度根管预备对根尖孔偏移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瓷冠与金属烤瓷冠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全瓷冠与金属烤瓷冠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诊疗的120例前牙缺损修复患者按照修复材料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金属烤瓷冠修复,观察组采用60例全瓷冠修复.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牙龈指数、龈沟液(GCF)和龈沟液中酸性磷酸酶(AL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修复效果中,显效46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38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修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牙龈指数0级与Ⅰ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GCF和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牙颈缘黑线、龈乳头颜色/形态改变、裂纹/折断、脱落、牙龈炎或过敏、继发龋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6个月~1年,观察组牙齿完好59例、牙齿缺损1例、完好率为98.33%;对照组牙齿完好54例、牙齿缺损6例、完好率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瓷冠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更佳,能够提高修复效果,外形美观度更佳,提升修复成功率,对牙龈组织不良影响较小,是前牙美容修复的理想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添加有机染料后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性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临床中对牙体轴壁缺损病例进行根管治疗时,可通过制作假壁隔离口腔环境对根管系统的污染,为橡皮障的固位提供有利条件.但现有假壁材料颜色与牙体组织趋于一致,常造成后期拆除时牙体组织的损失.因此赋予假壁材料鲜明的颜色使其能够区别于牙体组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意义.目的:比较加入3种有机染料前后增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假壁材料的理化性能及机械性能.方法:实验组将不同浓度(1%,2%)的亚甲基蓝、结晶紫、赤藓红染液分别添加至玻璃离子水门汀液剂中,调拌玻璃离子水门汀制作试件,并以未添加染液的玻璃离子水门汀试件为对照组.测试材料的固化时间,观察试件的宏观及微观表面形貌,检测其吸水值和溶解值,并使用Instron万能测试机检测试件的压缩强度.同时,将玻璃离子水门汀试件与牙本质进行粘接,观察粘接界面垂直剖面形貌,检测剪切粘接强度,记录粘接界面断裂模式.结果与结论:①各组试件的固化时间比较无差异,实验组试件颜色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各组试件表面微观结构无差异;②各组试件吸水值比较无差异,实验组试件的溶解值高于对照组(P<0.05);③玻璃离子水门汀试件浸泡于人工唾液中1,7d后,各组试件压缩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与牙本质粘接后,实验组材料与牙本质紧密贴合,粘接界面连续紧密,无明显裂隙、裂纹及气泡,无有染料渗入到牙本质小管中;⑤将粘接试件浸泡于人工唾液中7d后,各组剪切粘接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试件断裂模式主要为内聚破坏与混合破坏;⑥结果表明,添加1%或2%的亚甲基蓝、结晶紫、赤藓红染液对玻璃离子水门汀有较明显的染色作用,但对其理化、机械性能影响较小,提示染色后的玻璃离子水门汀可作为假壁材料应用于根管治疗过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月龄新西兰兔桡骨扭转力学特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月龄新西兰兔桡骨标本的扭转力学特性,为制备兔桡骨骨缺损模型及评价骨组织工程材料提供生物力学参考依据.方法 15只雄性新西兰兔按月龄分为3月龄组、6月龄组、9月龄组,每组5只.各组实验动物经空气栓塞处死,取其双侧桡骨标本,每组10侧.标本置于模具内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填充、包埋、固定后,将标本两端装于扭转试验机的夹头内,以5°/min的速度对标本施加扭矩,直至标本破坏,测量各组最大扭矩、最大扭转角度、最大扭转切应力值,同时观察桡骨断口形貌.结果 3月龄组兔桡骨标本的最大扭矩、最大扭转角度和最大扭转切应力分别为(292.23±41.71)Nmm、18.93° ±2.67°、(10.67±0.79)MPa;6月龄组分别为(741.92±66.65)Nmm、11.95° ±4.02°、(17.85±1.33)MPa;9月龄组分别为(747.77±65.96)Nmm、10.19° ±3.16°、(18.10±1.25)MPa.其中,3月龄组兔桡骨标本的最大扭矩、最大扭转切应力均明显小于6月龄组和9月龄组,而最大扭转角度明显大于6月龄组和9月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月龄组和9月龄组比较,最大扭矩、最大扭转角度、最大扭转切应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月龄组5侧桡骨标本断口为螺旋状,1侧仅出现裂纹,其余4侧表现为青枝骨折;而6月龄组和9月龄组桡骨标本断口均为螺旋状.结论 不同月龄新西兰兔桡骨的扭转力学特性存在差异,当月龄增加到6个月以后,其扭转力学特性趋于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保留髂嵴的髂骨翼取骨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一种保留髂嵴的髂骨翼取骨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取骨区骨再生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通过保留髂嵴的髂骨翼取骨术取自体髂骨进行骨移植治疗的3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16~59岁,平均(35±13)岁;单侧取骨38例,双侧取骨1例;股骨骨折不愈合15例,胫骨骨折不愈合8例,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11例,髋关节结核遗留骨性关节炎并骨缺损(全髋关节置换)1例,髋关节假体松动翻修2例,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2例.所有患者治疗方案均为包括自体髂骨移植在内的综合手术.记录取骨手术时间、出血量、取骨量及术后取骨区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并发症,评估取骨区骨再生情况.结果 本组39例(40侧)取髂骨手术时间为19~36 min,平均为(25±4)min;出血量为60~150 ml,平均(79±23) ml;髂骨取骨量16~35 cm3,平均(27±6) cm3.术后24 h患者VAS评分为1~3分,平均(1.8±0.7)分;术后6周及之后复查,患者VAS评分均为0分.本组中38例(39侧)取髂骨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切口于术后第6天因血清肿而出现切口排液,经非手术处理后延期愈合,所有切口均无感染.所有患者均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术中在以髂嵴为支点翘起骨块过程中出现髂嵴裂纹骨折,因无移位而未特殊处理且均于术后3月复查拍片时愈合;随后将翘起骨块的支点转移至髂骨翼前部含有髂前上下棘的骨柱后再未出现医源性骨折;术后均未发生髂骨骨折及异位骨化.本组骨缺损区面积均不同程度减小,部分患者取骨缘可见乳突或齿样新骨形成,39例均无完全骨再生而使骨缺损区消失.12例因病情需要于手术前后均行CT检查,该13侧测量结果示髂骨翼骨缺损区面积均不同程度减小:术后骨缺损区面积16.8~35.9 cm2,平均(25.7±6.5)cm2;术后12个月复查,骨缺损区面积为6.8~19.8 cm2,平均(12.7±5.3) cm2.结论 保留髂嵴的髂骨翼取骨技术安全、创伤小,在保护髂嵴而不致畸形的前提下可大量取骨并保留了供区骨再生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放疗前后纳米树脂充填体边缘封闭性能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放射治疗前后纳米树脂充填龋洞的边缘封闭效果的差异.方法: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新鲜拔除的无龋坏、无裂纹、无缺损的离体前磨牙45颗,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15个,分别为照射前充填组、照射后充填组和对照组,照射前充填组的样本牙用高速涡轮牙钻在颊侧面备洞,用Filtek Z350充填,然后进行总剂量为70Gy的放射线照射.照射后充填组的样本牙先进行总剂量为70Gy的放射线照射,然后进行窝洞预备和充填.对照组直接进行窝洞预备和充填.所有样本牙进行500次冷热循环,然后置于质量分数为2.0%的亚甲基蓝溶液中染色48h.用金刚砂片在水冷却下垂直于牙体长轴、经充填体中心将牙体横向剖开,在体式显微镜下对各组样本洞壁的染料渗入深度进行计分并对结果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照射前充填组、照射后充填组和对照组样本的微渗漏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纳米树脂在放射线的影响下,充填物边缘的封闭性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故无论在放射治疗过程之前或之后对患者进行龋洞充填治疗,可使用纳米树脂充填以获得较好的充填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