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美格鲁肽优化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1例在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有20年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转换为司美格鲁肽的治疗过程。患者为66岁男性,因“多饮、多食、多尿20余年,血糖控制不佳1月余”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空腹血糖10.9 mmol/L,餐后2 h血糖18.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入院前治疗方案为门冬胰岛素(25 U,3次/d)、甘精胰岛素(26 U,1次/d)、阿卡波糖(50 mg,3次/d)和西格列汀(100 mg,1次/d),间断口服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为求控制血糖并逐步简化方案,住院期间调整为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二甲双胍(0.5 g,3次/d)、艾托格列净(5 mg,1次/d)、德谷胰岛素(20 U,1次/d)和阿卡波糖(50 mg,3次/d)治疗,患者目前血糖控制良好,体重减轻。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有效降低血糖,能部分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体重,改善血脂谱及降低血压,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3型家系的药物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1例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3型(MODY3)患者及其家系药物治疗的过程。患者为15岁男性,因“多饮多尿消瘦3个月”入院,依据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确诊了1个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3型(MODY3)家系,并对患者及其家系进行药物治疗。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发现患者将胰岛素改为瑞格列奈后血糖明显改善,但需要联合伏格列波糖、西格列汀、德谷胰岛素等药物,而其确诊家系成员应用餐时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治疗,血糖控制达标。在4年随访中,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监测胰岛功能无明显进展,未出现糖尿病并发症。该文通过报道此患者及家系成员的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了MODY3相关治疗药物,以期为类似患者制定更加合理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宁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超重、肥胖T2DM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1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均治疗16周。比较两组不同方案治疗后血糖、血脂、体质量等指标;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水平低于对照组 [(5.14 ± 0.54) mmol/L比(5.92 ± 0.71) mmol/L、(5.91 ± 0.83) mmol/L比(6.84 ± 0.92) mmol/L、(5.33 ± 0.57)%比(6.30 ± 0.82)%]( P<0.05);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对照组(26.84 ± 3.32比22.15 ± 3.11、- 3.84 ± 0.17比- 4.09 ± 0.20),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2.01 ± 0.17比2.64 ± 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围、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低于对照组[(95.10 ± 4.08) cm比(97.14 ± 4.48) cm、(24.33 ± 1.62) kg/m 2比(26.15 ± 1.40) kg/m 2、0.89 ± 0.11比1.11 ± 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超重、肥胖T2DM患者临床效果较好,能更好地改善胰岛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1例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的诊疗过程及思考。患者为53岁中年男性,因“体检发现血糖升高2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发糖尿病并发症。从患者个体化治疗考虑,入院后予胰岛素泵治疗,逐步简化方案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餐前12 U皮下注射,联合西格列汀(100 mg,1次/d)、二甲双胍(0.25 g,1次/d),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糖发生,患者满意。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能够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进而减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度拉糖肽和恩格列净联用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41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和阿卡波糖,因血糖升高调整降糖方案为口服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并予度拉糖肽1.5 mg皮下注射、1次/周。每次应用度拉糖肽后患者均出现严重厌食,但可耐受,未干预。第1次注射度拉糖肽3 d后加用恩格列净5 mg、1次/d,次日调整为10 mg、1次/d。第4次注射度拉糖肽次日,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实验室检查示血糖20.0 mmol/L、动脉血pH 7.22、尿酮体(+++)、尿糖(++++)。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考虑应用度拉糖肽后严重厌食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严重不足,与恩格列净并用导致DKA。停用2药,并予对症治疗5 d,实验室检查:午餐后血糖10.1 mmol/L,尿酮体(+),尿葡萄糖阴性,尿pH 5.5。加用恩格列净(5 mg、1次/d),4 d后血二氧化碳结合力23.2 mmol/L、尿酮体(+++)、尿葡萄糖(++++),尿pH 5.0。患者坚持出院,出院后应用重组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恩格列净降糖。1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再出现DKA相关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利拉鲁肽和骨化三醇对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利拉鲁肽和骨化三醇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对患者糖脂代谢、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烟台山医院门诊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30例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就诊序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预分组。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和骨化三醇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利拉鲁肽和骨化三醇治疗,各65例,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糖脂代谢[糖化血红蛋白(HAb1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餐后2 h血糖(2hPG)、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骨密度、骨代谢[骨钙素(OC)、25-羟基维生素[25(OH)D]、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变化情况,并对比2组用药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BG(7.48±1.02)mmol/L、TG(2.01±0.31)mmol/L、PINP(43.72±4.86)ng/ml、HAb1c(7.43±0.65)%、S-CTX(0.27±0.09)ng/ml、2hPG(9.08±1.34)mmol/L、LDL-C(2.58±0.27)mmol/L,低于对照组(7.86±0.97)mmol/L、(2.29±0.34)mmol/L、(46.55±4.19)ng/ml、(7.81±0.62)%、(0.32±0.10)ng/ml、(10.52±1.41)mmol/L、(2.89±0.31)mmol/L( t=2.177、5.968、3.556、3.481、2.996、5.968、6.080, 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股骨粗隆、腰椎正位、股骨颈和前臂4个部位骨密度(0.76±0.09)、(0.75±0.10)、(0.76±0.11)和(0.75±0.09)g/cm 3及OC(20.87±2.33)μg/L、b-ALP(19.70±2.35)U/L高于对照组(0.70±0.10)、(0.68±0.09)、(0.69±0.10)和(0.70±0.10)g/cm 3及(18.45±3.66)μg/L、(18.09±2.14)U/L( t=3.596、4.195、3.796、2.996、4.497、4.084,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84.61%( χ2=5.876,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0, P>0.05)。 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利拉鲁肽和骨化三醇治疗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调节糖脂代谢,且对提高患者骨密度、调节骨代谢水平也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大剂量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达标后加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分析1例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仍不达标,加用司美格鲁肽序贯治疗的诊治过程,并进行相关资料复习。患者为58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3年”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糖尿病分型诊断为2型糖尿病。既往长期使用胰岛素每日1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胰岛素最大剂量用至42 U/d,血糖控制仍不达标。入院后调整降糖方案,司美格鲁肽起始0.5 mg(1次/周)皮下注射,后逐渐加量至1.0 mg(1次/周),联合胰岛素睡前16 U(1次/d)、阿卡波糖50 mg(3次/d)、达格列净片10 mg(1次/d)、西格列汀100 mg(1次/d),血糖控制良好,患者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西格列汀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7 Gy γ射线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只C57BL/6小鼠按照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照射组、西格列汀+照射组,每组5只。照射组和西格列汀+照射组小鼠接受7 Gy 137Cs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者于照射后2 h开始灌胃西格列汀,给药剂量为10 mg/kg,连续给药7 d;对照组和照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照射后第30天取外周血进行血象测定,颈椎脱位处死小鼠后取骨髓细胞测定有核细胞数、造血干细胞(HSC)和造血祖细胞(HPC)数量及其活性氧水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2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均明显减少、下降( t=3.476~12.200,均 P<0.05);HSC和HPC的数量及百分比均明显减少、降低( t=3.174~5.287,均 P<0.05);HSC中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1980.6±309.3对3994.5±1119.0, t=3.904, P<0.05),骨髓细胞CFU-GM显著减少(66.2±5.3对30.8±3.9, t=13.240, P<0.05)。与照射组相比,西格列汀+照射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8.0±1.0)×10 6个对(11.0±0.4)×10 6个, t=4.593 , P<0.05]、白细胞数量[(3.0±0.2)×10 9个/L对(3.9±0.3)×10 9个/L, t=7.020 , P<0.05]均增多;HPC数量[(33 724.4±10 594.9)个对(101 637.6±17 240.5)个, t=5.951, P<0.05]及百分比[(5.6±1.0)%对(11.5±3.0)%, t=4.163, P<0.05]均上升,HSC中活性氧水平降低(3994.5±1119.0对2415.7±122.9, t=2.375, P<0.05),骨髓细胞CFU-GM增加(30.8±3.9对38.2±4.4, t=2.964, P<0.05)。 结论:西格列汀对7 Gy γ射线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3例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调整为单独或联合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过程。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7、56、61岁。3例口服降糖药(例1单用二甲双胍缓释片、例2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格列美脲、例3服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治疗3个月以上糖化血红蛋白≥7.0%,同时3例均合并高血压病、血脂紊乱、肥胖。入院后评估结果显示,患者空腹血糖及糖负荷后2 h血糖均较高,胰岛功能尚可,需要进行体重管理,因此考虑起始注射治疗。给予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和(或)二甲双胍缓释片1.0 g(2次/d)或达格列净10 mg(1次/d)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体重减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多药联合难以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司美格鲁肽治疗1例多种降糖药物联用难以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为39岁男性,主因“发现血糖升高13年,血糖控制不佳7月余”就诊,结合病史及检查结果,患者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患者此次就诊前治疗方案为赖脯胰岛素25(早35 U、晚30 U)餐前皮下注射,阿卡波糖(50 mg)午餐时嚼服,同时口服二甲双胍(1.0 g,2次/d)、达格列净(10 mg,1次/d)和西格列汀(100 mg,1次/d),血糖控制不达标,此次将原治疗方案中的西格列汀改为司美格鲁肽(0.5 mg,1次/周)皮下注射,逐步更改剂量为1.0 mg每周1次,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