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探讨西黄丸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明确西黄丸抗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HMG)中乳腺组织的差异蛋白并验证,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西黄丸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肌注雌孕激素建立HMG大鼠模型,为期30 d.给药西黄丸14 d后,观察各组大鼠表观形态变化,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改变,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各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西黄丸组表观病理形态明显改善,大鼠乳头高度直径明显降低(P<0.01),组织病理程度明显缓解.定量蛋白质组学鉴定出乳腺组织4 299个DEPs,对西黄丸组与空白组相对模型组变化一致的14个DE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与肌肉系统过程的调节、肌肉收缩调节、DNA复制和DNA复制启动前过程有关.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西黄丸组大鼠乳腺组织ACLY与ALDO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 西黄丸可能通过调控BIN1、ACLY及ALDOC蛋白水平,调控DNA复制、DNA复制启动前和肌肉系统过程的调节、肌肉收缩调节等途径发挥抗HMG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麝香化学成分及抗肿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麝香作为一味用药历史悠久、药效确切的名贵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麝香主要含有大环酮类、吡啶生物碱类、甾体类、多肽蛋白质类、芳香族杂环类等化学成分.而对麝香及其成分的药理研究主要侧重于抗炎、强心和抗肿瘤等方面.此外,含麝香的中药复方制剂,如西黄丸、六神丸、八宝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抗肿瘤的辅助治疗.本文就麝香的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毒理作用及其复方制剂在防治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麝香及其复方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麝香抗肿瘤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西黄丸通过EGFR/AKT/P65信号通路抑制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西黄丸抑制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的药效学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TCMID、PubChem数据库筛选西黄丸有效成分及其靶点;搜索GeneCard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肺癌转移的靶点;将药物成分对应靶点与肺癌转移相关的全部靶点取交集,导入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筛选出西黄丸抗肺癌转移的核心靶点,构建PPI网络;利用R Project软件及Bioconductor数据库、ClusterProfiler程序对共有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 侵袭实验,评价西黄丸含药 血清抑制肺癌 A549细胞侵袭迁移 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西黄丸含药血清对肺癌A549细胞EGFR、AKT、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获得西黄丸中66个主要活性成分,药物-疾病共同靶点303个,筛选得到核心基因AKT1、JUN、TP53、EGFR、RELA、PIK3CA等;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信号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EGFR信号通路等.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西黄丸含药血清能降低肺癌A549细胞的划痕愈合率(P<0.05),减少肺癌A549细胞侵袭人工基底膜(P<0.01),并能够抑制EGFR、Akt、P65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5).结论:西黄丸可能通过抑制EGFR/AKT/P65信号通路起到抑制肺癌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西黄丸对晚期结直肠癌姑息治疗患者癌性疼痛和疲乏中位生存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西黄丸对晚期结直肠癌姑息治疗患者癌性疼痛和疲乏、中位生存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将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5 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3 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姑息治疗)、单药组(常规姑息治疗+西黄丸)、联合组(常规姑息治疗+西黄丸+复方苦参注射液),各51 例.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1 个周期及治疗 3 个周期后癌性疼痛[疼痛数字分级法(NRS)]、癌因性疲乏[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生存情况[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IL-8、IL-1β]、免疫功能(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NK细胞),并比较三组肿瘤控制效果、并发症、毒副反应及中位生存期.结果:联合组肿瘤稳定占比高于对照组、单药组,且单药组高于对照组,进展患者占比低于单药组、对照组,且单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1 个、3 个周期后 NRS 评分、PFS-R 评分低于单药组、对照组,且单药组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单药组、对照组,且单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 1个、3 个周期后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NK细胞高于单药组、对照组,且单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1 个、3 个周期后IL-6、CRP、IL-8、IL-1β低于单药组、对照组,且单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便秘、失眠、肠梗阻、肠出血、低热、感染发生率低于单药组、对照组,单药组便秘、失眠、肠梗阻、低热、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单药组、对照组,且单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 年,均失访2 例,联合组死亡7 例,单药组死亡 20 例,对照组死亡34 例.联合组、单药组、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14、13 个月,联合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单药组、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西黄丸可有效减轻晚期结直肠癌姑息治疗患者癌性疼痛和疲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中医经典名方西黄丸处方考证、历史沿革应用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经典名方西黄丸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为清代名医王洪绪所创,是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经典方剂,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4味药物组成.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壅结所致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癌、乳腺癌、胃癌等,在肿瘤辅助治疗方面疗效显著.该文通过医药典籍系统梳理该处方的出处,对处方用量、处方中各药味进行了考证,并对西黄丸的历史沿革应用进行分析,同时以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五原则"为纲领预测了西黄丸的质量标志物,结果发现麝香酮、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酰基-11-酮基-β-乳香酸、3-乙酰基-α-乳香酸、3-乙酰基-β-乳香酸、11-酮基-β-乳香酸、β-榄香烯等可作为西黄丸主要的Q-Marker,为西黄丸的质量控制、后续的研究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西黄丸联合TP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观察西黄丸联合TP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计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传统TP治疗方案,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黄丸.观察两组的疗效、生活质量、血清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在疗效方面,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为23.40%(10/47),临床获益率为57.45%(26/47);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为42.22%(19/45),临床获益率为88.89%(34/45),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功能状态、生活质量和血清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癌坯抗原和糖类抗原125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化疗方案联合西黄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有效增加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功能状态,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部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现代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已成为严重威胁全球中老年男性健康的疾病之一,是最常见的中老年男性恶性肿瘤之一,占男性肿瘤的十分之一.研究发现中医药在干预抗前列腺癌发生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现代机制研究进展.通过从前列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相关通路机制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 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rapamycin target protein,PI3K/AKT/mTOR)、核转录因子-κB 信号通路(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otch 信号通路、分泌型糖蛋白(Wnt)/β-链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Ecretory glycoprotein/β-catenin,Wnt/β-catenin)、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Smads,TGF-β/Smads)等信号通路及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s,AR))、中药有效成分[姜黄素(Curcumin)槲皮素(Quercetin)、和厚朴酚(Honokiol)、重楼皂苷Ⅰ(Polyphyllin Ⅰ)]、单味中药(龙葵、白花蛇舌草、灵芝、薏苡仁)和中药复方(TCM-1、CFF-1、周氏芪凌方、西黄丸)对前列腺癌的干预等方面归纳整理,展现出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独特优势,以期为中医药抗前列腺癌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西黄丸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西黄丸治疗宫颈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 TCMSP、BATMAN-TCM数据库,并筛选西黄丸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宫颈癌的疾病靶点,合并去重后,与西黄丸获得的有效成分靶点取交集.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 3.9.1 软件进行可视化,并采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西黄丸 70 个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表雄酮、槲皮素、雄甾酮等.与宫颈癌相关的靶点有 116 个,核心靶点有肿瘤蛋白P53(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IL)-6、原癌基因(MYC)、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蛋白酶 3(CASP3)、IL-1B、肿瘤坏死因子(TNF)、雌激素受体 1(ESR1)、B淋巴细胞 2(Bcl-2)、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等.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西黄丸治疗宫颈癌的重要通路有IL-17、TNF、磷脂酰肌醇 3-激酶(PI3K)/Akt、p53、HIF-1 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西黄丸的主要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良好的对接效果.结论 西黄丸主要通过调节IL-17、TNF、PI3K/Akt、p53,HIF-1 等信号通路治疗宫颈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UPLC-Q-TOF-MS及网络药理学的西黄丸入血成分抗乳腺增生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西黄丸入血成分抗乳腺增生作用机制,并通过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增殖模型对西黄丸入血成分的药效和关键靶点进行实验验证.为阐明西黄丸抗乳腺增生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首先采用UPLC-Q-TOF-MS对西黄丸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共鉴定出 22 个入血成分;以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分子对接验证,最终筛选出 3 个关键靶点,分别为JAK1、SRC及CDK1;体外实验表明西黄丸可抑制MCF-10A细胞增殖,促进MCF-10A细胞凋亡,并降低细胞中JAK1、SRC及CDK1 靶标的表达.综上可得,西黄丸能通过调控JAK1、SRC及CDK1 表达,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抗乳腺增生作用,为阐明西黄丸抗乳腺增生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西黄丸对乳腺增生大鼠干预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Orbitrap-MS)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西黄丸改善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大鼠的作用机制.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 0.5 mg·kg-1,连续 25 d,然后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 5 mg·kg-1,连续 5 d建立乳腺增生大鼠模型.利用UPLC-Q-Orbitrap-MS技术建立空白组、模型组和西黄丸组大鼠尿液样本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轮廓谱.多元统计分析进行模式识别,t检验、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并结合HMDB在线数据库对显著变化的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MetaboAnalyst 5.0 数据库富集代谢通路.结果表明,利用HMDB在线数据库指认出空白组与模型组大鼠之间有 90 个差异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有 48 种代谢物在西黄丸给药后显著回调(P<0.05),可能与西黄丸的调控作用有关;将差异代谢物导入MetaboAnalyst 5.0 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共筛选到 13 条与乳腺增生显著相关的代谢通路,西黄丸能调节其中的 7 条.此代谢通路主要涉及组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嘧啶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代谢通路.该研究利用UPLC-Q-Orbitrap-MS和尿液代谢组学技术联合分析西黄丸改善HMG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