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学生为中心的诊断学在线混合式见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背景下,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八年制诊断学见习课程为实例,阐明如何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组织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临床见习教学。该课程包括:基于数字课程云平台(ICC)的自主学习;基于"引导性反馈"的在线讨论学习;基于"案例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的在线讨论课;以及基于"练习视频反馈"的"在线实操"诊断技能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在线混合式诊断学见习课整体满意度高,理论考试成绩优异,临床操作技能提高显著。如何运用资源整合的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必将成为医学教育同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诊环境下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医患沟通专项培训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急诊环境下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医患沟通专项培训是否能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方法:随机选择60名三年级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0人)和培训组(30人)。对照组学生给予医患沟通基本知识培训及同伴角色扮演教学;培训组学生除对照组学生所学内容外,还额外增加了网络医疗平台案例讨论和临床见习项目。培训前后,利用自我测评量表和马斯特里赫特综合评价量表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自评和专家评价。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量表信度分析及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培训前两组学生沟通能力无显著差异,经过培训后对照组学生沟通能力无明显提升;相反,培训组学生的沟通能力自我认可度以及专家评价中整体沟通能力和三个单项能力(探索患者需求、情感支持及移情)都明显提高。接受培训组课程学习对于学生整体沟通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影响[ F(time×course)=5.38, P<0.05,Partial η2=0.133]。 结论:通过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医患沟通专项培训能激发医学生学习热情,显著提高其急诊环境下医患沟通能力。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是医患沟通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学生心脏瓣膜病见习中应用心脏影像三维重建结合VR技术的教学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心脏瓣膜病的理论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学习者感觉非常抽象,学习效果不佳;床旁教学中特定病人的心脏特征无法直接向学习者展示,学习者难以将理论知识与临床表现进行建构。本研究在基于体验学习理论的临床床边见习的基础上,利用心脏虚拟影像技术,将临床病人的心脏影像进行重建,还原其心脏内部结构,辅以动态血流图像,帮助学习者厘清心脏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关系,使学习者能够直观地学习这些知识。通过本研究的教学实践发现: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和引导式的教学结合VR新技术的运用,能够显著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与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疫情背景下《实验诊断学》全网课的实践总结和体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实验诊断学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医学应用学科之一,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及其作用在诊断中的增强,越来越成为各类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因为该学科兼具理论知识点众多和应用技术方法学繁多的显著特性,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受到挑战。尤其这次疫情背景下要求采取全网课模式,更增添了课程的教学难度。为此,本文就此次课前的精心备课、互评;课中的师生联网互动;课后的作业点评以及见习期视频的录制等关键节点所采取措施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希望全网课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停课不停教”的目的,而且可以实现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的双保证,为拓展实验诊断学网课教学提供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消化系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消化系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1至12月选取滨州医学院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34人为研究对象,他们均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进行见习。依据班级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64人,对照组70人。在消化道出血章节,试验组采用基于OBE理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授课,对照组采用集体理论授课联合临床见习授课的常规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在课程前后均进行综合考试,试验组在课后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数据采用 t检验分析。 结果:课后测试,试验组学生成绩(86.18±8.64)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75.00±6.92)分,其中,理论知识成绩试验组学生(43.38±7.50)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38.79±7.49)分,临床综合成绩试验组学生(42.79±6.6)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36.21±7.7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设计、自我贡献、评价的评分分别为(3.30±0.55)、(3.11±0.62)、(3.20±0.59)分。 结论:基于OBE理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有助于医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主动参与,在教学设计和评价方面也得到学生的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规范化超声技能操作视频本科教学方法的构建及教学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对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超声技术方向本科生临床见习课程规范化超声操作技能视频课件录制及线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系统的超声技能操作教学视频教案的准备、脚本的编写、后期制作、录制并实施教学。结果显示,技能操作视频的课程知识点划分合理(81.69%,116人)、讲解清晰(90.14%,128人)、视频时长适宜(83.10%,118人)、难易程度适中(85.21%,121人)、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符合(83.80%,119人)、有助于临床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87.32%,124人)。规范化超声技能操作视频线上教学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操作技能,对超声临床技能培训视频课程线上教学的实施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雨课堂联合情景教学在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雨课堂联合情景教学法在内科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级临床专业本科学生72名,采用电脑滚屏暂停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见习教学,研究组采用雨课堂联合情景教学。通过内科学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和基于学习兴趣、知识掌握及运用程度、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的10项评分点的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评估。采用SPSS 20.0进行 t检验。 结果:研究组学生课程综合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成绩(87.94±5.68)和技能考试成绩(88.08±5.73)]高于对照组[(83.00±5.89)(83.86±4.80)( P<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程度、自我学习能力、新知识掌握能力、运用知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均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雨课堂联合情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掌握及运用程度、提高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及临床见习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维多模态影像重建技术在骨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三维多模态影像(3D-multimodality image,3DMMI)重建技术在骨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2月,将四川大学2013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0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名学生。试验组实施3DMMI辅助的基于案例学习教学,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实施两组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问卷评估。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考核评分和骨盆肿瘤影像读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7.38±0.87)分比(6.46±0.78)分,(6.77±0.93)分比(5.69±1.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学生在课堂学习兴趣等课程评价和知识讲授清晰程度等教师评价方面,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8.46±0.52)分比(7.00±0.58)分,(8.00±0.82)分比(6.77±0.7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3DMMI可以增强学生临床见习效果,提升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学习体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3P"模型的线上临床见习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构建临床见习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完善我国临床医学线上见习教学体系,本研究基于"3P"模型,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评价3个教学环节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线上临床见习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内科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结果表明,学生满意度高、教学效果良好,该研究为临床医学线上见习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神经外科执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简称医学生)神经外科执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2年6至8月,通过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至八年级的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神经外科既往经历、对神经外科认知及其未来从事神经外科的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医学生神经外科执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65名(43.3%)医学生愿意从事神经外科。主观兴趣( OR=7.00, 95% CI:2.57 ~19.11, P<0.001)、选修神经科学课程( OR=3.68, 95% CI:1.49 ~9.08, P=0.005)和科研经历( OR=5.25, 95% CI:1.23 ~22.48, P=0.025)是医学生从事神经外科的促进因素;神经外科见习或实习经历( OR=0.31, 95% CI:0.13 ~0.75, P=0.009)以及职业压力( OR=0.18, 95% CI:0.04 ~0.94, P=0.042)是医学生从事神经外科的削弱因素。 结论:主观兴趣、神经外科课程学习和科研项目的早期接触、见习和实习经历以及职业压力是医学生选择神经外科的影响因素。因此培养医学生对神经外科的学习兴趣,为其设立早期接触神经外科的课程和科研项目,提升见习和实习教学质量及其满意度,有助于提升医学生从事神经外科的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