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早期重症监护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措施,近年来在我国逐步推广.本专家共识总结了LVAD植入术后早期重症监护管理的最新认识及诊疗规范,包括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的交接、评估、心室辅助装置参数及问题、泵速调节、血液动力学监测及治疗、机械通气管理、出凝血管理、感染预防及治疗、心律失常及右心衰竭管理,以指导LVAD植入术后重症监护规范化管理,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长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在伽玛刀头架固定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时头架安装过程中减轻疼痛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立体定向头部伽玛刀治疗的共26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30)采用传统的疼痛管理模式,包括手术当天告知伽玛刀治疗流程,头架安装时的配合,头架安装过程中的安慰等;观察组(n=131)采用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模式,包括术前访视及疼痛评估、头架安装前的预防性用药、改进局部麻醉程序、患者的指导配合等,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对疼痛的反应.结果 通过疼痛数字评分法及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等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及心率、血压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伽玛刀治疗头架安装过程中应用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女性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管理: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妇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而老年女性是PONV的高危人群,PONV严重影响了妇科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PONV的综合防治策略重点在于预防,防治PONV不仅是麻醉管理的内容之一,也是妇科医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同时其也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PONV的诱因、发生机制、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及补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论述,以期为妇科手术后PONV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指南(2022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构成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潜在风险。质量评价与管理是VTE防治中的重要环节,是推动VTE防治形成长效机制的关键,也是促进临床医务人员规范合理地进行动态评估与落实防治措施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评价VTE防治质量的指标。基于此,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委员会,在回顾国内外已发布指南、政策和标准的基础上,经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和多学科专家研讨,以“重要性、特异性、代表性、敏感性、可获得性”为标准,制定了评估质量、预防质量、结局质量三大类核心指标,明确了各项质量指标的名称、定义、计算公式、意义、数据来源、评价方法、相关解释和推荐意见,以期强化临床医务人员对VTE风险、出血风险动态评估以及规范化预防和治疗的关注与执行,缩小临床实践与循证指南间的差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肾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改善受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但术后感染依然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B19V)是一种对骨髓前体红系祖细胞有着特殊嗜性的单链DNA病毒。正常人群感染后会清除,但肾移植受者术后低免疫状态会增加B19V的感染风险,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tic anemia,PRCA)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旨在就B19V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做深入总结,为肾移植术后B19V所致PRCA的进一步早期识别、预防和规范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微小病毒B19感染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类微小病毒B19 (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是导致肾脏移植术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及移植肾脏等多器官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其传染性可引发医院内传播感染。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从HPV-B19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依据循证推荐强度和证据分级,制订《中国肾脏移植受者微小病毒B19感染临床诊疗指南》,以期为我国肾脏移植术后HPV-B19感染的临床诊疗提供规范化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肾脏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高发,且在抗HCV治疗方面CKD患者具有特殊性。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DAA)问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CKD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近年来HCV治疗领域研究进展迅速,多种DAA相继在国内获批上市。为此,我国肾脏病科、感染病科、肝脏病科和医院感控科专家在2019年发表的《CKD合并HCV感染诊断及治疗的专家共识》基础上,以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该指南,以期为CKD合并HCV感染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写在《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发布之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力衰竭(心衰)已成为我国一个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加强心衰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诊疗流程,并采取更为有效的预防策略显得尤为迫切。发布《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旨在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导意见,从而提升心衰患者的临床管理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减轻社区医疗负担。相较于2019年发布的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新指南在心衰分类中增加了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HFimpEF),这有助于在基层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重视定期随访,指导定期病情监测与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调整。此外,新指南进一步简化了诊断流程,明确了治疗建议,并提倡利用远程医疗和信息技术以及合理转诊,以适应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求。新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推动心衰基层防治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门静脉高压全病程管理:至繁归于至简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门静脉高压规范化诊疗应强调早筛早诊、三级预防、急诊救治等链条式全病程管理。针对临床实践中关键科学问题或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高质量研究并转化应用,是实现门静脉高压患者个体化、精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纷繁复杂的门静脉高压全病程管理需要依靠一个个终点明确、严格纳排、良好对照的临床研究,加之一个个有效转化、客观评价、良好推广的产品技术,才有可能不断优化现行诊疗实践——至繁归于至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