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飞行员干眼影响因素分析及"治未病"防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军事飞行员的干眼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就诊的660名军事飞行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调查和眼科专科检查,采用x2检验对军事飞行员干眼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干眼发生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OSDI调查结果显示,45.45%(300/660)飞行员存在干眼体征,其中轻度干眼体征占81.67%(245/300)、中度干眼体征占10.00%(30/300)、重度干眼体征占8.33%(25/300);根据干眼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干眼的飞行员占8.94%(59/66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1~50岁(OR=3.089,P=0.010),总飞行时间>1 500~2 500 h(OR=6.352,P=0.003)、>2 500~3 500 h(OR=4.626,P=0.010)、>3 500~5 000 h(OR=9.210,P<0.001)、>5 000 h 以上(OR=26.577,P=0.001),飞行中经常口干(OR=5.924,P=0.032),每日使用视频显示终端时间>4 h(OR=4.631,P=0.005)是导致干眼的危险因素,而观看视频显示终端1 h休息眼睛(OR=0.143,P<0.001)是保护因素.结论 军事飞行员干眼患病率较高,建议根据飞行员工作和生活特殊性,加强干眼疾病的管理和教育,预防干眼的发生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针药结合治疗干眼合并视频终端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比较针刺、中药及针药结合治疗干眼合并视频终端综合征(CV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干眼合并CVS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8例,剔除1例)、针刺组(38例,脱落1例)、中药组(38例,剔除1例)和西药组(38例,脱落1例).西药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针刺组针刺双侧太阳、攒竹、风池、期门、合谷等,每日1次;中药组口服益气聪明汤配方颗粒,每日1剂;针药组予针刺结合益气聪明汤配方颗粒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非侵犯性第1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 f)、非侵犯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 av)、泪河高度(TMH)、眼表疾病症状指数(OSDI)评分及CVS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NIBUT f、NIBUT av、TMH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针药组、针刺组NIBUT f、NIBUT av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针药组、中药组TMH高于针刺组、西药组(P<0.05).治疗后,4组患者OSDI评分、CVS各项积分及总分(除西药组头部症状积分外)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针药组OSDI评分及CVS总分、眼部症状积分、躯体症状积分低于针刺组、中药组、西药组(P<0.01,P<0.05),针药组头部症状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针刺组CVS躯体症状积分、精神认知症状积分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在改善NIBUT f、NIBUT av及CVS躯体症状、精神认知症状方面具有优势,中药在改善TMH方面具有优势,针药结合相较于单一疗法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不同力度屏蔽蓝光对正常成年人眼视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不同程度屏蔽420 ~ 460 nm波段蓝光镜片对人眼视功能的防护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研究.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选择来自同济大学的健康大学生志愿者20例,先后在未戴镜,配戴屏蔽20%、30%、40%、60%防蓝光护目镜下,完成24个色区辨识评分和75 min阅读任务.检测调节幅度、晶状体调节力等指标,并做视疲劳问卷评分.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各组数值进行分析.结果:配戴屏蔽30%、40%和60%防蓝光护目镜和未戴镜比较时,多个色区得分均低于未戴镜(P<0.05);而屏蔽20%与未戴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完成阅读任务后,在视疲劳调查问卷总得分上,屏蔽20%、30%、40%、60%蓝光得分低于未戴镜(均P<0.05).在用眼前后单眼调节幅度差值上、正相对调节差值上,屏蔽20%、30%、40%、60%蓝光变化幅度小于与未戴镜(均P<0.05);在用眼前后负相对调节差值上,40%、60%蓝光变化幅度小于未戴镜(P<0.05);屏蔽20%、30%蓝光和未戴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用眼前后晶状体调节力差值上,屏蔽20%、30%、40%、60%蓝光和未戴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屏蔽蓝光的波段以440 nm为中心,带宽20 nm,屏蔽力度20%以上时,可以改善人眼调节力、视疲劳主观症状.但屏蔽该段蓝光力度达30%以上时,会造成色差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关注干眼慢性疾病管理体系的建设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干眼已成为除屈光不正以外临床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眼科疾病,干眼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致盲,影响社会生产力和工作效率,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视频终端的广泛使用,干眼的发病率进一步上升,这使我们面临更大的挑战.为此本文通过阐述干眼的危害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对干眼进行慢性疾病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以期临床给予关注和重视,提前谋划,满足我国干眼患者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学生视疲劳综合征的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统计分析大学生视疲劳的发病率及发病因素.方法 2018年6月对杭州一所大学的学生作视疲劳问卷调查,收回622份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22份问卷中有视疲劳综合征者581例(93.40%).其中499例(80.22%)有全身症状.探讨其致病因素有5个方面:眼、眼周围疾病、全身、环境及应用设施的影响.结论 大学生视疲劳综合征发病率高,有多方面的致病因素,特别是目前视频终端的普遍应用,有可能增多视疲劳综合征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视频终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视频终端(VDT)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08/2018-05在我院眼科就诊的VDT综合征患者62例124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62眼.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泪液点眼,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豆及眼周穴位联合全身中医推拿治疗,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宣教.两组患者均以治疗2wk为一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wk行症状评分及屈光矫正基础下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集合近点和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调节灵敏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调节幅度、集合近点也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VDT综合征患者的调节和集合功能,缓解VDT综合征患者的眼部及全身疲劳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观看三维立体和平面显示视频对视觉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三维立体和平面显示视频观看对人眼视觉功能和主观视疲劳症状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26名受试者以随机顺序先后进行裸眼三维立体和平面显示观看.观看前、后均需完成视疲劳主观问卷,并测量双眼视功能参数和脉搏、体温等自主神经反应.结果 裸眼三维立体和平面显示观看后问卷得分与观看前比较均有增加(P<0.05),外隐斜视者隐斜量减小(P<0.05),视近融合范围增大,瞳孔直径缩小.此外三维立体显示观看后还出现单眼调节反应、微波动增加;单/双眼调节灵敏度提高;脉搏减慢;收缩压升高.裸眼三维立体和平面显示相比,差异仅存在于问卷得分和体温.结论 观看裸眼三维立体显示可对人眼视觉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与平面显示相比仅在主观症状等部分参数上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安高校学生膳食模式与视频显示终端综合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西安市高校学生不同膳食模式与视频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综合征的关系,为VDT综合征的预防制定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5所高校的1 469名研究对象进行生活方式、食物摄入频率、视频显示终端相关症状的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VDT综合征罹患的相关关系.结果 因子分析得到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快餐性食物模式、动物性食物模式、素食性食物模式和均衡性食物模式,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1.24%.在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睡眠时间、每日计算机使用时间、计算机累积使用年限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快餐性食物模式是VDT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因子得分处于高分位数组水平人群VDT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为低分位数组水平人群的1.47倍(95%CI=1.081.99,P=0.013).均衡性食物模式与VDT综合征罹患之间呈负相关,高分位数组水平人群VDT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为低分位数组水平的0.71(95%CI=0.520.95,P=0.021).结论 西安高校学生的快餐性食物模式与VDT综合征罹患风险的增加相关,而均衡性食物模式则可降低VDT综合征的罹患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安市高校学生视频显示终端综合征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西安市高校学生视频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综合征影响因素,为开展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选取西安市1 49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VDT综合征相关问卷调查,应用因子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DT综合征罹患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高校学生VDT综合征检出率为73.6%.自我报告的VDT操作相关健康问题中,眼干、眼痛、眼胀、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眼部症状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9.4%,62.6%,62.4%,59.0%,56.1%.进一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力异常、饮食习惯差、身体健康状况欠佳、不良VDT操作习惯可增加VDT综合征的发生风险[OR值(95%CI=1.14(1.011.29),1.15(1.011.30),1.51(1.331.71),1.18(1.041.33)]);良好的睡眠精神状态、适宜的工作环境条件与VDT综合征罹患危险性的降低有关[OR值(95%CI=0.68(0.600.77),0.67(0.590.76).结论 高校学生VDT综合征检出率较高,眼部健康、饮食习惯、睡眠精神状态、环境、个人体质及计算机使用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其发展,应加强相关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学生睡眠时间与视频显示终端综合征症状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西安市高校大学生睡眠时间与视频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综合征症状间的关系,为高校学生VDT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5所高校1 477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进行个人基本情况、睡眠时间、VDT综合征相关临床症状等资料的收集.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秩和检验等方法,探讨睡眠时间与VDT综合征症状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每日睡眠时间范围为(4.013.0)h,平均睡眠时间为(7.53±1.02)h/d,其中13.4%的调查者日均睡眠时间≤6 h.随睡眠时间减少,除眼部症状外的其他症状因子得分升高;不同睡眠时间组学生视觉症状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9,P<0.01),且与每日睡眠时间>67 h组和≥8 h组相比,每日睡眠时间≤6 h组的视觉症状程度更为显著(Z值分别为-2.81,-4.94,P值均<0.01).结论睡眠时间与学生VDT综合征视觉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增加睡眠时间对减缓VDT注视带来的重影、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不良视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