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heimpflug成像断层扫描评估不同调节刺激下角膜参数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Scheimpflug成像系统评估健康眼角膜变化测量的可靠性,以及正常人群测量值的分布情况.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7名健康受试者(54眼),分为正视组(13眼),近视组(17眼),远视组(4眼),散光组(20眼).所有病例接受了完整的眼科检查,使用Pentacam AXL系统分析不同调节刺激下(+2.00、0.00、-3.00 D)角膜检测参数变化.该研究分为2个阶段:重复性分析和健康人群不同调节刺激下角膜参数变化的特征.结果:在重复性分析中,在三种调节刺激下高度不对称指数(IHA)表现出最大的变异性,其余参数结果良好.正视组中,最大角膜曲率(Kmax)位置有显著差异(P<0.05);而散光组中Kmax、最小角膜厚度(MCT)、角膜球面像差、总像差、低阶像差均有显著差异(P<0.05).近视组Kmax的水平位置在2.00 D和-3.00 D时的位移存在显著差异(P=0.033),正视组Kmax的矢量大小变化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MCT在不同调节刺激下无显著差异(P≥0.109).结论:在不同调节刺激下,Kmax和MCT在健康角膜中的位置会发生显著变化,而这些调节相关角膜变化在屈光不正人群中有不同的趋势.Scheimpflug成像系统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飞秒激光辅助的微创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完成期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飞秒激光辅助的微创板层角膜移植术(FL-MILK)治疗完成期圆锥角膜的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4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行FL-MILK的完成期圆锥角膜患者。采用飞秒激光制作受体角膜基质囊袋和供体板层角膜。将供体板层角膜折叠植入受体角膜基质囊袋后展开。观察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前表面3 mm平均曲率、角膜中央前后表面高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形变幅度比值、硬度指数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1、12、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患者33例(35只眼),其中男性26例,女性7例,年龄为(20.34±5.24)岁。33例(35只眼)和25例(27只眼)分别完成术后12和24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上皮植入、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角膜中央前表面高度( P<0.001)及角膜前表面3 mm平均曲率均显著降低( P<0.05),中央角膜厚度显著增厚( P<0.001),角膜生物力学强度显著改善。术后24个月,角膜形变幅度比值由术前的1.39±0.14降低至1.21±0.10( P<0.001),角膜硬度指数从术前的41.49±11.47增加至88.41±18.17( P<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BCVA、角膜中央后表面高度、等效球镜度数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的微创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完成期圆锥角膜安全有效,该手术将为圆锥角膜提供一种新的安全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及其与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新一代Corvis ? ST评估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并探讨与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角膜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抽取纳入2021年1—8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视光学中心初次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78例(144眼)。随访跟踪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数据,分别应用新一代Corvis ? ST测量角膜生物力学新型参数,包括校正眼压(bIOP)、2 mm处变形幅度的比值(DA 2 ratio)、综合半径(IR)、最薄点厚度与厚度变化率(ARTh)、应力-应变参数(SSI)、硬度参数(SP-A1)、生物力学指数(CBI);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高阶像差参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LSD- t检验事后多重分析戴镜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和角膜高阶像差参数的变化;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戴镜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角膜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ARTh和bIOP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 F=153.11、13.48, P<0.001);IR和CBI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 F=25.31、31.48, P<0.001);SSI在戴镜1周后出现下降( P<0.001),维持1个月后,在第3个月出现回升;DA 2 ratio只是在戴镜后1个月出现升高( F=5.76, P<0.001),在戴镜后1周和3个月变化不大( P>0.05);SP-A1戴镜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青少年戴镜前、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全角膜、前表面角膜总均方根(RMS)值及高阶像差均方根(RMS HOA)值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3.39、116.52, P<0.001; F=109.30、127.14, P<0.001)。相对于角膜前表面像差的改变,角膜后表面像差相对稳定。在相关性分析中显示戴镜前,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RMS、RMS HOA均有相关性(均 P<0.05),特别是戴镜后1周呈现较多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戴镜后1个月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角膜后表面像差参数显示相对高的相关性。 结论::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出现变化,随配戴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稳定期,短期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似乎不会发生影响角膜安全的角膜生物力学改变,说明短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是相对安全的;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与角膜生物力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MILE手术前后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形态欠规则但尚不能诊断圆锥角膜的患眼与角膜形态正常眼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评估综合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诊断对于筛查角膜屈光手术前的早期圆锥角膜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至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屈光中心接受SMILE手术者57例(104只眼)其中男性27例,女性30例,年龄(29.2±4.7)岁。根据Tomey角膜地形图中圆锥角膜严重程度指数(KSI)分为正常组(KSI<15%)35例(65只眼)与欠规则组(KSI≥15%)22例(39只眼)。收集患者的年龄、等效球镜度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裸眼视力。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角膜最薄点中心3 mm区域前后表面曲率半径(ARC和PRC)、角膜最薄点厚度(THP)、角膜扩张综合偏差分析指数(BADD)。使用Corvis ST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BI)、角膜中央厚度(CCT)、非接触生物力学校正眼压(bIOP)、最大形变幅度(DA)、最大反向半径(M)、顶点和1 mm间形变幅度比值(DR)、硬度参数(SPA1)。运用Pentacam与Corvis ST联合诊断系统分析得出断层扫描生物力学指数(TBI)。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各参数及各组1周、1个月、3个月、1年与术前的DA、M、DR、SPA1差值(Δ)进行两组间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前两组间年龄( t=0.20)、CCT( t=1.64)、DA( t=-1.85)、BIOP( t=0.73)、M( t=-0.24)、DR( t=-1.00)、屈光度SE( t=-0.97)与BCVA( t=0.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欠规则组TBI为0.28±0.20、CBI为0.09±0.21、BADD为1.33±0.47,明显高于正常组( t=-2.17,-6.78,-4.37; P<0.05),SPA1明显低于正常组( t=2.58, P=0.011)。正常组TBI为0.05±0.08、CBI为0.01±0.03、BADD为0.92±0.46;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两组裸眼视力( t=-0.31,0.36,0.24,0.63)、屈光度数( t=0.00,-0.22,0.90,0.73)及M( t=-1.80,-1.90,-0.78,-1.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欠规则组DA术后1和3个月均高于正常组( t=-3.13,-3.09; P<0.01),DR术后1周、1个月、1年均高于正常组( t=-2.72,-3.39,-2.51; P<0.05),SPA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均低于正常组( t=2.11,2.73,3.70; P<0.05)。术后1个月ΔDR欠规则组高于正常组( t=-3.01, P=0.003);术后1周、3个月、1年ΔD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61,-1.40,-0.61; 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两组ΔDA( t=0.50,-1.10,-0.73,2.12)、ΔM( t=-1.52,-1.41,0.01,-0.79)、ΔSPA1( t=0.89,0.90,1.12,0.9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角膜地形图形态欠规则眼与角膜形态正常眼在SMILE术后1年内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均稳定且无明显差异。综合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对于角膜屈光手术前筛查早期圆锥角膜具有一定的意义。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03-10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视神经蛛网膜下隙面积差异以及与相关因素间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神经蛛网膜下隙面积(ONSSA)的差异以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确诊的53例NTG患者(A组)、46例POAG患者(B组),均未接受任何治疗,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C组),检测各组的体质量指数、血压、24 h眼压、视野缺损、视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等指标,同时进行眼部二维超声扫描并分析各组球后3 ~ 7 mm的ONSSA差异,并分析ONSSA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联性。结果:A组ONSSA明显小于B组、C组[(5.07 ± 0.83)mm 2比(6.19 ± 0.90)、(6.57 ± 1.43)m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219、6.107, P<0.05)。A组的ONSSA与24 h眼压平均值、最高值均呈正相关( r=0.658、0.479, P<0.05);而B、C组ONSSA与24 h眼压平均值、最高值均无相关性( P>0.05)。三组的ONSSA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平均动脉压、中央角膜厚度、视野缺损以及视轴长度等因素均无相关性( P>0.05)。 结论:NTG患者的ONSSA较POAG患者及健康人群均降低,且NTG患者的ONSSA与24 h眼压的平均值及最高值均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参数对角膜后表面高度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参数对近视眼人群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的影响及其辅助诊断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的可行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眼科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144例(227只眼),其中男性90例(139只眼),女性54例(88只眼);年龄(22.8±5.6)岁。所有患者检查最佳矫正视力下的球镜和柱镜度数,并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和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检查。根据Pentacam参数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值(BD)进行分组,将BD<12 μm定为对照组(59例,118只眼);将BD≥12 μm定为高BD组(85例,109只眼),其中BD≤16 μm者为可疑组(44例,53只眼),>16 μm者为异常组(41例,56只眼)。选取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中BD、前表面曲率(ASK)、后表面曲率(PSK)、前表面散光(AAstig)、后表面散光(PAstig)、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直径(W-W)7个参数及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检测系统中第1次压平时间(AT 1)、第1次压平长度(AL 1)、第1次压平速度(AV 1)、第2次压平时间(AT 2)、第2次压平长度(AL 2)、第2次压平速度(AV 2)、最大压陷时间(HCT)、最大压陷峰距(HC-PD)、最大压陷形变幅度(HC-DA)、最大压陷曲率半径(HC-R)、形变幅度比值(DA Ratio)、综合半径、最薄点厚度/厚度变化率(ARTH)、硬度参数(SPA1)、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15个参数纳入研究。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Bonferroni法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BD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寻找影响BD的主要因素。 结果:对照组和高BD组在年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3.311,-1.808,-2.359; P=0.071,0.072,0.121);Pentacam测量发现在对照组、可疑组和异常组中,ASK、PSK、PAstig、W-W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8.492,31.547,10.773,70.167; P<0.05),AAstig、CC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2.204,1.108; P>0.05)。其中异常组[43.40(42.20,44.40)]较对照组[42.80(41.98,44.00)]ASK增大( t=-4.292; P<0.05),可疑组[-6.50(-6.60,-6.35)]与异常组[-6.50(-6.70,-6.33)]较对照组[-6.30(-6.50,-6.20)]PSK均增大( t=4.492,4.618; P<0.05);可疑组[0.40(0.30,0.40)]与异常组[0.40(0.30,0.40]较对照组[0.40(0.30,0.50)] PAsting均增大( t=2.796,2.515; P=0.016,0.036);可疑组[11.40(11.00,11.60)]和异常组[11.10(10.90,11.30)]较对照组[11.50(11.40,11.80)]W-W减小,同时异常组较可疑组W-W也明显减小( t=3.235,8.353,4.282; P<0.05);Corvis ST参数在3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将每组患者BD与Pentacam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可疑组、异常组以及所有患者中,BD与W-W呈低至中度负相关( r=-0.614,-0.304,-0.396,-0.661; P<0.05),BD与其他参数相关性较低或未见明显相关性;将患者BD与Corvis ST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仅在可疑组中,BD与AV 1、HCT、HC-DA间存在低度正相关( r=0.332,0.361,0.382; P<0.05),BD与Corvis ST其他参数在各组中未见明显相关性。以BD为因变量,选取Pentacam参数与Corvis ST参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变量W-W、ASK、PSK、HC-PD、SPA1、CCT间不存在共线性(容忍度<0.100),方程检验结果 F=37.221, P<0.001,调整 r2=0.504,拟合较好。 结论:角膜形态学参数中角膜直径、前表面曲率、后表面曲率是影响BD的主要因素,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中HC-PD和SPA1也可能对BD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参数的联合评估有助于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的鉴别诊断。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10-11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MILE联合CXL与SMILE矫正近视眼术后早期疗效和角膜生物力学变化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近视术后早期的生物力学变化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单纯SMILE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和散光患者25例44眼,依据术眼术前Pentacam HR中Belin图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图情况分为SMILE组和SMILE-CXL组。SMILE组为Belin图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图正常者,接受单纯SMILE手术,共13例22眼;Belin图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图为黄或红色且Corvis生物力学指数、角膜地形图联合生物力学指数<0.3者(除外圆锥角膜)接受SMILE联合CXL手术,为SMILE-CXL组,共12例22眼。2个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采用综合验光仪测定术前和术后6个月2个组术眼屈光度变化,包括球镜度、柱镜度及等效球镜度(SE);采用Corvis ST测定2个组术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变化;比较2个组术眼术后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其中安全性指数为术后平均BCVA值/术前平均BCVA值,有效性指数为术后平均UCVA值/术前平均BCVA值。 结果:术后6个月,2个组的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且≥1.0,2个组术眼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SE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术眼术后6个月第2次压平时间、最大压陷时间顶点和2 mm位置之间的形变幅度比值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MILE-CXL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的变化幅度值小于SMI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0.001、0.036);术后6个月,2个组术眼最大压陷深度、第1次压平速度、最大压陷时两峰间距、综合半径较术前均明显增加,最大压陷时角膜反向曲率半径、第1次压平长度、第2次压平长度、水平方向Ambr?sio相关厚度、角膜硬度参数、生物力学校正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间上述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SMILE联合CXL手术术后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与SMILE接近。SMILE及SMILE联合CXL手术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强度均下降,但SMILE联合CXL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均优于单纯SMILE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Corvis ST新参数分析圆锥角膜生物力学特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新参数分析临床期圆锥角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及正常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评价其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襄阳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68例(68眼),其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SKC)28例(28眼)为SKC组,临床期圆锥角膜(CKC)40例(40眼)为CKC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在本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60例(60眼)作为对照组。使用Corvis ST进行检测,分析变形幅度比(DAR)、综合半径(IR)、水平方向Ambrosio相关厚度(ARTh)、硬度参数(SP-A1)、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等参数。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 结果::SKC组的IR、CB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461, P=0.042; U=2.450, P=0.043),2组的DAR、ARTh、SP-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C组的DAR、IR、C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7.645, P<0.001; U=8.477, P<0.001; U=8.965, P<0.001),但ARTh、SP-A1低于对照组( U=-8.593, P<0.001; U=-7.517, P<0.001)。在SKC组,IR、CBI具有较好诊断效率,其AUC分别为0.669(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77.5%)、0.656(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60.0%)。在CKC组,DAR、IR、CBI具有良好诊断效率,其AUC分别为0.956(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93.3%)、0.968(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91.7%)、1.000(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100.0%)。 结论::SKC生物力学特性较健康角膜部分参数有改变,其中IR、CBI对SK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率;CKC生物力学特性较健康角膜明显改变,其中DAR、IR、CBI对KC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不同分类高度近视患眼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并分析青少年不同类型非病理性高度近视(HM)患眼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2年3~8月因近视就诊于聊城爱尔眼科医院的青少年117名117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等效球镜度(SE)和角膜曲率,将受检者分为轻度近视或正视眼组(对照组)、HM组、隐匿性HM(OHM)组、超HM(SHM)组,分别为30名30只眼、28名28只眼、35名35只眼、24名24只眼。受检者均行医学验光、眼压、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成像(OCAT)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测量。屈光度数以SE表示。采用OCTA仪对受检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其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测量黄斑区整体及不同分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SRVD)、浅层视网膜血流灌注密度(SBPD)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PERIM)、非圆度指数(AI)、视网膜厚度。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 t检验。AL、角膜曲率、眼压与黄斑各区域SRVD、SBPD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对照组、HM组、OHM组、SHM组受检眼黄斑区整体以及中心区、内环区、外环区SRVD、SB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心区以及外环区上方、下方、颞侧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鼻侧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ERI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AZ面积、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L与黄斑区整体及中心区、内环区、外环区SRVD、SBPD呈负相关( P<0.05);角膜曲率、SE与黄斑区整体及中心区、外环区SRVD、SBPD呈正相关性( P<0.05)。AL与外环区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呈负相关( P<0.05);SE与外环区上方、下方、颞侧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 P<0.05)。AL与FAZ面积、AI呈负相关( P<0.05);SE与FAZ面积、PERIM呈正相关( P<0.05)。视网膜厚度与中心区SRVD、SBPD呈正相关( P<0.05)。 结论:青少年不同类型HM的SRVD、SBPD均呈不同程度降低;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变厚,外环区视网膜出现薄变,随SRVD降低,视网膜厚度逐渐变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矫正常规飞秒LASIK术后偏中心切削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19岁,因"左眼飞秒LASIK术后视力恢复欠佳6个月"于2019年6月10日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就诊。患者6个月前曾在我院行双眼飞秒LASIK手术。术前检查:左眼主觉验光:-6.25-0.75×155;散瞳验光:-6.25-0.75×171;角膜曲率:44.50 D/45.75 D@91°;角膜厚度:600 μm,其余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泪膜破裂时间、眼压、眼位、眼底检查)均无异常。手术设备:IntraLase FS型激光角膜手术仪(Intralase FS2,美国AMO公司)、Star S4 IR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机(VISX S4IR,美国AMO公司),手术参数:能量密度为160 mJ/cm 2,传输率为26.5%,拟矫度数为-6.65-0.65×165,角膜瓣直径8.5 mm,切削直径8 mm,光学区直径6.5 mm,过渡区1.5 mm,总切削深度104 μm。术后1d、1周、1个月3次复查均显示左眼裸眼视力(UCVA)及矫正视力欠佳,角膜地形图显示有偏中心切削,患者自觉左眼视物模糊、眩光、夜视力下降,已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要求再次手术。患者2019年6月10日检查结果如下:UCVA:右眼1.0+,左眼0.4-;屈光度:右眼0.00 D,左眼0.00 D;右眼其余检查无异常。左眼主觉验光:+1.00-0.75×35,矫正视力0.6,左眼角膜厚度:496 μm;角膜地形图提示左眼光学区偏中心切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1.18,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0.44(见图1A),左眼OrbscanII提示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值正常,排除圆锥角膜,左眼波前像差仪检查结果见图2。多次复查波前像差后选择重复性最好、屈光状态与主觉验光相吻合的检查结果作为手术设计方案,由于波前设计方案中显示光学区直径为6.0 mm,过渡区3.0 mm,总切削范围达9.0 mm,大于初次手术的角膜瓣直径8.5 mm,故我们将光学区直径修正为5.5 mm。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角膜中央透明,角膜瓣边缘可见,根蒂位于上方。诊断:左眼飞秒LASIK术后偏心切削。治疗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增效手术。术中采用掀开原角膜瓣法,掀瓣后将事先储存的设计方案调出(波前屈光度数+0.56-0.87×23,切削区直径5.5 mm,过渡区3.0 mm,最大切削深度20 μm),虹膜定位,行个性化准分子激光切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