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ILE与ICL植入术治疗伴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伴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视觉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01/2022-01我院收治伴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80例159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MILE组46例91眼和ICL植入组34例68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6 mo等效球镜、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角膜高阶像差、光学质量指标(SR)及有效性、安全性指数,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6 mo等效球镜、UCVA及BCVA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术后6 mo,两组患者UCVA、BCVA、等效球镜、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SMILE组患者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垂直彗差和水平彗差的均方根值均高于ICL植入组,术后3、6 mo ICL植入组SR高于SMILE组(均P<0.05).结论:SMILE和ICL植入术治疗伴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的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和客观视觉质量,相比于SMILE,ICL植入术术后视觉质量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近视矫治中的光学质量及对比敏感度视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选用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研究其眼球成像特征,分析其对眼球光学质量及对比敏感度视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5月—12月于杭州西湖之江眼科医院视光诊疗中心验配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29例(29眼),年龄19~38(25.9±5.2)岁,近视等效球镜度(SE)为(-3.80±1.34)D,角膜曲率为(42.77±1.14)D,最佳矫正视力(BCVA)不低于5.0。配镜当天采用日本尼德克像差仪(OPD-SCAN Ⅲ)检测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镜片矫正后的6 mm瞳孔直径下的波前像差;采用西班牙视量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II检测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本院提供的试镜架)测量受检者客观散射指数(OSI)和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2种不同矫正方式下BCVA、三叶草差、MTF cutoff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球差(SA)、彗差、全眼总高阶像差(tHOA)和OSI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受检者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全眼SA、彗差、三叶草差和tHOA均显著高于其配戴框架眼镜( Z=-4.68, P<0.001; Z=-4.68, P<0.001; t=-6.48, P<0.001; Z=-4.68, P<0.001)。采用2种不同的屈光矫正方式分别达到其BCVA的情况下,患者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MTF cutoff显著低于配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10, P<0.001);OSI显著高于配戴框架眼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21, P<0.001)。 结论::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全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像差提高,对比度敏感度视力下降,但BCVA不变。近视患者选择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宜权衡这一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MILE矫正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与角膜上皮重塑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功能性光学区(FOZ)的大小,分析其与角膜上皮厚度(CET)变化和角膜形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性选取2021年6—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69例(135眼)。根据手术预计矫正的等效球镜度(SE)分为高度近视组(<-6.00 D,69眼)和中低度近视组(≥-6.00 D,66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评估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FOZ,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角膜0~2 mm、>2~5 mm、>5~7 mm、>7~9 mm范围内的上皮厚度。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透镜光学区直径均设计为6.5 mm。术后3个月时,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的FOZ直径分别为(5.10±0.17)mm、(5.26±0.24)mm,2组患者术后FOZ均较术前设计的透镜光学区缩小,高度近视组缩小更明显,2组间FOZ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4, P<0.001)。2组患者术后0~2 mm、>2~5 mm、>5~7 mm区域内CET较术前增加,>7~9 mm区域内较术前略减少,且高度近视组0~2 mm、>2~5 mm区域内CET变化量比中低度近视组大,2组间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3, P=0.016; t=2.71, P=0.008)。2组患者术前角膜曲率(Km)、角膜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79, P=0.430; t=0.13, P=0.894),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Km较术前明显减少,角膜Q值较术前明显增加,高度近视组比中低度近视组变化更大,2组间Km变化量、角膜Q值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6, t=10.86;均 P<0.001)。术后3个月FOZ的大小与手术预计矫正的SE呈正相关( r=0.51, P<0.001),与手术前后Km的变化量、角膜Q值的变化量呈负相关( r=-0.48、 r=-0.39;均 P<0.001),与手术前后CET的变化量呈负相关( r0~2mm=-0.37, r>2~5mm=-0.32;均 P<0.001)。术后3个月时,2组间总高阶像差(HOA)、球差(SA)、垂直彗差(V-Co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6, t=5.04, t=-4.91;均 P<0.001),且△HOA、△SA、△V-Coma与FOZ的大小呈负相关( r=-0.59, r=-0.59, r=-0.59;均 P<0.001)。 结论::SMILE术后FOZ较术前预计光学区缩小,术前近视度数越大,术后角膜上皮重塑越明显,术后FOZ越小,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多。SMILE术后角膜上皮重塑效应和角膜非球面形态和曲率的改变均影响术后FOZ的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患者角膜曲率与像差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晶状体脱位(CEL)患者角膜曲率、散光和像差的特征,为术前人工晶状体(IOL)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双眼CEL患者55例(55眼)作为CEL组,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门诊体检者54例(54眼)作为对照组。采用Pentacam测量2组角膜前、后表面及总角膜曲率、散光及像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等对组间角膜参数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2组及各亚组间的散光类型分布。CEL组角膜参数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CEL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及总角膜曲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5.62、-6.25、-5.66, P<0.001)。CEL组角膜前表面散光、总角膜散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20, P=0.028; U=3.06, P=0.002);2组间的角膜后表面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散光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0.028、0.001)。CEL组总角膜像差、高阶像差及低阶像差高于对照组( U=3.95, P<0.001; U=2.24, P=0.025; U=3.87, P<0.001),而球差低于对照组( U=-3.70,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前表面水平彗差与年龄呈负相关( r=-0.31, P=0.032)。 结论::与健康者相比,CEL患者角膜曲率更小,角膜散光程度更高,角膜像差更大,角膜球差更小。CEL术前选择IOL时应参考总角膜散光情况,建议选择零球差或者球面IO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近视眼SMILE与SPT-TransPR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ransPR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差异和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者92例92眼,均为右眼入组,其中SMILE组40例40眼,SPT-TransPRK组52例52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检查受检者视力,计算有效性,有效性=术后裸眼视力(UCVA)/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采用AR-1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屈光度;采用Sirius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高阶像差(HOA),包括总HOA、球差和彗差;采用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R),模拟对比度视力VA100、VA20和VA9(白天、黄昏、夜晚)。结果:术后3个月,SMILE组与SPT-TransPRK组UCVA、有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880, P=0.380; t=0.920, P=0.058),SPT-TransPRK组术后表现为低度远视。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SMILE组总HOA分别为(0.47±0.18)、(0.70±0.22)和(0.74±0.19)μm,SPT-TransPRK组分别为(0.40±0.14)、(0.98±0.35)和(0.94±0.22)μm;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SMILE组球差分别为(-0.20±0.09)、(-0.44±0.14)和(-0.44±0.15)μm,SPT-TransPRK组分别为(-0.20±0.10)、(-0.71±0.23)和(-0.75±0.20)μm。2个组术眼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总HOA和球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HOA: F分组=13.851, P=0.001; F时间=29.960, P<0.001.球差: F分组=31.037, P<0.001; F时间=48.005, P<0.001),其中2个组术后角膜总HOA、球差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SMILE组术眼总HOA和球差均小于SPT-TransPR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彗差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MILE组术后1个月OSI高于术前,MTF cut-off、SR和VA9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个月OSI高于术前,SR和VA9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PT-TransPRK组术后1个月OSI高于术前,MTF cut-off、SR、VA100、VA20和VA9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个月OSI、MTF cut-off、SR、VA100、VA20和VA9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间术眼彗差、OSI、MTF cut-off、SR、VA100、VA20和VA9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SMILE和SPT-TransPRK均是矫正近视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相似,但相较SPT-TransPRK,SMILE引起更小的角膜总HOA与球差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及其与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新一代Corvis ? ST评估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并探讨与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角膜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抽取纳入2021年1—8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视光学中心初次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78例(144眼)。随访跟踪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数据,分别应用新一代Corvis ? ST测量角膜生物力学新型参数,包括校正眼压(bIOP)、2 mm处变形幅度的比值(DA 2 ratio)、综合半径(IR)、最薄点厚度与厚度变化率(ARTh)、应力-应变参数(SSI)、硬度参数(SP-A1)、生物力学指数(CBI);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高阶像差参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LSD- t检验事后多重分析戴镜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和角膜高阶像差参数的变化;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戴镜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角膜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ARTh和bIOP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 F=153.11、13.48, P<0.001);IR和CBI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 F=25.31、31.48, P<0.001);SSI在戴镜1周后出现下降( P<0.001),维持1个月后,在第3个月出现回升;DA 2 ratio只是在戴镜后1个月出现升高( F=5.76, P<0.001),在戴镜后1周和3个月变化不大( P>0.05);SP-A1戴镜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青少年戴镜前、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全角膜、前表面角膜总均方根(RMS)值及高阶像差均方根(RMS HOA)值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3.39、116.52, P<0.001; F=109.30、127.14, P<0.001)。相对于角膜前表面像差的改变,角膜后表面像差相对稳定。在相关性分析中显示戴镜前,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RMS、RMS HOA均有相关性(均 P<0.05),特别是戴镜后1周呈现较多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戴镜后1个月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角膜后表面像差参数显示相对高的相关性。 结论::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出现变化,随配戴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稳定期,短期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似乎不会发生影响角膜安全的角膜生物力学改变,说明短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是相对安全的;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与角膜生物力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杂性眼外伤保留周边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保留周边部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以周口爱尔眼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眼外伤合并玻璃体积血80例(80只眼)为对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40只眼)。观察组行保留周边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常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未保留前囊)。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 t=7.852, P=0.000)。术后6个月,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 t=8.944, P=0.000)。眼压低于对照组( t=42.683, P=0.008)。角膜高阶像差低于对照组( t=4.525, P=0.000)。观察组术后发生眼压增高、虹膜粘连及角膜水肿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保留周边部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能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改善术后视力,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FS-LASIK与SMILE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变化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并比较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角膜高阶像差(HOA)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FS-LASIK或SMILE矫正的近视患者60例60眼,均收集右眼数据纳入分析。FS-LASIK组30例30眼,术前等效球镜度为(-5.36±1.11)D;SMILE组30例30眼,术前等效球镜度为(-4.93±1.03)D。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定直径6 mm范围的角膜前表面、后表面和全角膜HOA,获取患者角膜总HOA、球差、彗差和三叶草像差,以均方根值(μm)表示,比较2个组不同时间点各指标差异。结果: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FS-LASIK组角膜前表面HOA分别为(0.428±0.126)、(0.775±0.169)、(0.811±0.194)、(0.759±0.214)、(0.704±0.199)μm,SMILE组分别为(0.409±0.094)、(0.656±0.148)、(0.681±0.161)、(0.668±0.175)、(0.648±0.160)μm,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5.652, P=0.024; F时间=107.169, P<0.01)。与SMILE组相比,FS-LASIK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前表面总HOA、球差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前表面总HOA、球差明显大于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角膜前表面总HOA小于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角膜前表面球差明显小于术后1个月和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前表面彗差、三叶草像差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彗差: F时间=47.848, P<0.01;三叶草像差: F时间=2.497, P=0.046),其中与术前比较,2个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前表面彗差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间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全角膜总HOA、球差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HOA: F分组=8.093, P=0.008; F时间=125.019, P<0.01.球差: F分组=4.771, P=0.037; F时间=34.033, P<0.01),其中与SMILE组相比,FS-LASIK组术后各时间点全角膜总HOA、球差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全角膜总HOA、球差明显大于术前,术后12个月全角膜球差明显小于术后1个月和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全角膜彗差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30.829, P<0.01),其中与术前比较,2个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全角膜彗差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FS-LASIK和SMILE术后均导致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总HOA、球差和彗差增加;相较FS-LASIK,SMILE术后引入了更少的角膜前表面、全角膜总HOA和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CASIA2与PentacamHR测量近视者眼前节参数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应用CASIA2和PentacamHR测量近视者眼前节参数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拟行屈光手术的近视者120例(120眼),分别使用CASIA2和PentacamHR测量眼前节各有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与PentacamHR相比,CASIA2测量的前表面曲率( Z=-7.53, P<0.001)和全角膜屈光力( Z=-8.89, P<0.001)较高,中央角膜厚度较薄( t=-9.03, P<0.001),角膜总高阶像差较小( Z=-8.47, P<0.001),瞳孔直径较大( t=41.88, P<0.001),前房深度较深( t=-4.33, P<0.001),角膜水平直径较小( t=-4.19, P<0.001)。角膜球差(6 mm)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93, P=0.352)。CASIA2和PentacamHR两种仪器测量前表面平均曲率( ρ=0.98, P<0.001)、全角膜屈光力( ρ=0.97, P<0.001)、中央角膜厚度( r=0.94, P<0.001)、前房深度( r=0.89, P<0.001)相关性好,角膜球差(6 mm)( r=0.52, P<0.001)、瞳孔直径( r=0.40, P<0.001)、角膜水平直径( ρ=0.68, P<0.001)结果相关性较好,而角膜总相差(4 mm)( ρ=0.21, P=0.021)相关性较差。 结论:CASIA2和PentacamHR对于近视者前表面曲率、全角膜屈光力、瞳孔大小及角膜水平直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和球面像差测量结果一致性好,但总角膜高阶像差一致性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mart术后角膜前表面形态及高阶像差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低度和中度近视患者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mart)术后角膜非球面性及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Smart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54例98眼,其中低度近视组23例41眼,中度近视组31例57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Q值、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SV)、总高阶像差(HOA)、垂直彗差(Z 3-1)、水平彗差(Z 31)和球差(Z 40),比较低度和中度近视患者角膜前表面形态的改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测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低度近视组术后1个月角膜Q值、ISV、HOA、Z 40分别为0.445±0.191、26.973±5.611、0.671±0.142和0.384±0.188,较术前的-0.273±0.817、13.784±2.376、0.433±0.687和0.231±0.062均明显增加,中度近视组术后1个月角膜Q值、ISV、HOA、Z 40分别为0.693±0.203、34.038±5.773、0.874±0.216和0.520±0.129,较术前的-0.309±0.104、14.838±3.992、0.409±0.081和0.228±0.089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度近视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Q值、ISV、HOA、Z 40均高于低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个月、3个月,2个组角膜Z 3-1、Z 3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个组ΔQ值和ΔISV均与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ΔQ值:低度近视组: r=-0.364, P=0.044;中度近视组: r=-0.589, P<0.01;ΔISV:低度近视组: r=-0.298, P=0.039;中度近视组: r=-0.409, P=0.022);中度近视组ΔQ值与ΔZ 40呈正相关( r=0.348, P=0.009),低度近视组ΔQ值与ΔZ 40无显著相关性( r=0.180, P=0.266)。 结论:Smart术后低度和中度近视眼角膜高阶像差及ISV均较术前增加,角膜Q值均由负变正,但对低度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的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