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53和mTOR在翼状胬肉的表达和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检测P53和mTOR在翼状胬肉组织和健康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53和mTOR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P53和mTOR的表达与翼状胬肉重要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11/2023-05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结膜移植术的患者的手术标本,共43例43眼.选取13例患者取健康结膜组织作为健康结膜组,健康结膜组织来源于患眼颞侧结膜.选取10例翼状胬肉标本、6例健康结膜标本,采用qPCR检测P53和mTOR在翼状胬肉和健康结膜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选取33例翼状胬肉标本、7例健康结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和mTOR蛋白在翼状胬肉组织和健康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使用IPP6.0软件统计平均光密度值,分析P53和mTOR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以及P53和mTOR与翼状胬肉的重要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qPCR结果,翼状胬肉组中P53和mTOR的mRNA表达水平相较于健康结膜组显著增强(均P<0.05).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53和mTOR蛋白在翼状胬肉组中的表达水平相较于健康结膜组显著升高(P<0.05).P53的表达量与mTOR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417,P<0.05).P53在户外活动时间>3 h组的表达量高于户外活动时间≤3 h组(P<0.05),在翼状胬肉头端侵入角膜缘距离>2 mm组的表达量高于翼状胬肉头端侵入角膜缘距离 ≤2 mm组(P<0.05),在>40岁和≤40岁两组翼状胬肉患者中无差异性表达(P>0.05).mTOR的表达量在户外活动时间>3 h和≤3 h组、翼状胬肉头端侵入角膜缘距离>2 mm和≤2 mm组以及>40岁和≤40岁组中无差异(均P>0.05).P53的表达量与患者的户外活动时长(r=0.484,P<0.01)、侵入角膜缘距离(r=0.479,P<0.01)呈正相关.mTOR的表达量与年龄、户外活动时间、侵入角膜缘距离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P53和mTOR在翼状胬肉中过度表达且呈正相关,提示在翼状胬肉的发病过程中P53和mTOR的异常表达可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P53的表达量与户外活动时间、翼状胬肉头端侵入角膜缘距离呈正相关,提示P53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相关,为翼状胬肉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山地区角膜移植适应证及术式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中山地区角膜移植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施行角膜移植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角膜移植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 本研究共有200只眼纳入统计,其中角膜白斑51例(25.5%),感染性角膜炎45例(22.5%),眼外伤28例(14.0%),各类型角膜变性与营养不良17例(8.5%),角膜肿瘤17例(8.5%),圆锥角膜15例(7.5%),大泡性角膜病变13例(6.5%),再次手术12例(6.0%),其他角膜病变(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综合征、蚕蚀性角膜溃疡)2例(1.0%).在45例感染性角膜炎中,细菌性角膜炎31例(68.99%),真菌性角膜炎10例(22.22%),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4例(8.89%).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122例(61%),板层角膜移植手术66例(33%),角膜内皮移植手术10例(5%),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2例(1%).结论 中山地区角膜移植手术适应证前三位依次为角膜白斑、感染性角膜炎和外伤.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仍是角膜移植手术的首选术式,而角膜成分移植手术的开展数量逐年增加,大大提高了供体角膜的利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CCTC结合因子对翼状胬肉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CCTC结合因子(CTCF)对翼状胬肉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 Bcl-2)表达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2例,术中收集翼状胬肉组织作为翼状胬肉组;同期纳入因结膜裂伤、眼球破裂伤或眼球穿通伤就诊的眼外伤患者20例,取眼外伤修复手术过程中切取的少量正常结膜组织作为正常结膜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样本中CTCF及Bcl-2的表达水平;采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法(BSP)检测各组样本中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分离并培养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使用波形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成纤维细胞。将分离培养的细胞分成2个组,CTCF干扰组转染CTCF干扰质粒,对照组转染对照质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TCF、Bcl-2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各组培养12、24和48 h细胞增生活性;采用BSP检测各组样本中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比较各组各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探讨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 mRNA与CTCF蛋白及 Bcl-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翼状胬肉组CTCF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7.23±3.34和0.92±0.21,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的1.10±0.44和0.28±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136、-13.025,均 P<0.01)。翼状胬肉组Bcl-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27±4.64和0.95±0.27,高于正常结膜组的1.10±0.41和0.32±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789、-10.782,均 P<0.01)。翼状胬肉组CTCF蛋白相对表达量与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 r=0.746, P<0.01)。翼状胬肉组Bcl-2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为0.65±0.09,低于正常结膜组的0.8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408, P<0.01)。翼状胬肉组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与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 r=-0.635, P<0.01)。CTCF干扰组CTCF及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37±0.03和0.53±0.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0.06和0.99±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035、9.029,均 P<0.01);CTCF干扰组CTCF及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23±0.06和0.56±0.07,低于对照组的0.52±0.05和0.92±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914、4.719,均 P<0.01)。CTCF干扰组转染后12、24和48 h细胞活力分别为0.10±0.01、0.17±0.01和0.38±0.04,低于对应时间点对照组的0.12±0.01、0.29±0.01和0.85±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718、18.350、15.621,均 P<0.01)。CTCF干扰组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为0.75±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72, P<0.05)。 结论:翼状胬肉中CTCF高表达,其可能通过下调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介导Bcl-2异常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微小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SLET)因其取材少、无需体外培养、疗效优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有望成为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理想术式,然而在国内仅有少数医院进行了初步尝试。笔者从手术操作步骤、分类、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等方面对SLET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为中国学者进一步开展SLET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口腔黏膜上皮培养与眼表移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角膜上皮细胞由角膜缘干细胞不断补充,从而维持眼表稳态及正常视觉功能。热化学烧伤、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眼表损伤或疾病可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损,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当双眼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时可考虑非角膜缘性自体上皮组织移植。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是眼表重建的重要种子细胞来源,体外培养构建的细胞片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围绕载体、培养条件及技术等影响口腔黏膜上皮片培养的各种因素,以及细胞片应用于临床眼表移植的优缺点,对利用口腔黏膜上皮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安全有效地重建眼表上皮提供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翼状胬肉切除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联合生物羊膜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收集浙江永康瑞侦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患者146例(146眼)翼状胬肉。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0例,女性66例,年龄(59.76±7.18)岁,病程(10.58±2.66)年,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缘距离为(3.52±0.38)m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73例(73眼)进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73例(73眼)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的疗效,记录两组手术用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长度、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疼痛评分、舒适评分,观察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2%(69/73)高于对照组79.45%(58/73)( χ2=7.32, P=0.007);观察组手术用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44.80、9.89,均 P<0.01);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低于对照组( t=4.56, P<0.01),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长度高于对照组( t=6.69、5.62,均 P<0.01);术后,观察组舒适评分高于对照组( t=9.22, P<0.01),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t=4.12, 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1.37%(1/73)低于对照组16.44%(12/73)( χ2=10.21, P=0.001)。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可以改善患者泪膜功能的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文关怀理念下全程护理对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心理应激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理念下全程护理对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心理应激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拟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110例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组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文关怀理念下全程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前后使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DASS-21)、感知应激量表(PS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分别评估患者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GSES、CD-RISC及MCMQ的面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DASS-21各维度、PSS、MCMQ的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人文关怀理念下全程护理有助于减轻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心理应激,有利于促进其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翼状胬肉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瓣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用带蒂转移角膜缘干细胞瓣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康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130例(130眼)的临床资料。收集同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124例(124眼)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术后治疗效果、复发率及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130例移植角膜缘干细胞全部成活。其中有6眼复发,复发率为4.6%,低于对照组的12.1%( χ2=4.648, P=0.039)。研究术后愈合时间7天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χ2=5.048, P=0.023)。 结论:翼状胬肉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棘阿米巴角膜炎角膜移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棘阿米巴角膜炎(AK)角膜移植术后复发高风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对山东省眼科医院因AK行角膜移植术的AK患者28例28眼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因局部及全身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而接受角膜移植术,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者13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LKP)者15眼。术中用环钻钻取病变角膜,环钻直径均大于病变范围0.5 mm,总结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病变复发部位、时间、体征,对术后AK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复发患者给予局部及全身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药物效果欠佳者采用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上述治疗无效者则再次接受LKP或PKP,观察AK复发后的治疗效果。结果:28眼AK者中角膜移植术后复发者7眼,占25%,其中13眼行PKP者中术后复发2眼、15眼行LKP者中术后复发5眼,2种术式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6)。术前有糖皮质激素应用史者术后复发率为57.14%(4/7),明显高于术前无糖皮质激素应用史的14.29%(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3)。术前角膜溃疡直径≥8.2 mm者术后复发率为50.00%(5/10),明显高于溃疡直径<8.2 mm者的11.1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6)。AK术后复发始于植床边缘者占85.71%(6/7),复发病灶位于植片下方植床区者占14.29%(1/7)。AK复发者7眼中治愈6眼,其中LKP术后复发者中2眼长期药物应用后治愈,2眼经扩大范围的LKP治愈;PKP术后复发者中1眼经结膜瓣遮盖术后治愈,1眼行扩大直径范围的PKP后治愈。 结论:AK手术治疗后复发高风险因素包括术前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感染病灶过大,AK复发后根据患眼不同临床特征选择个体化治疗可治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移植物抗宿主病干眼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干眼的临床特征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2至2020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角膜病门诊就诊的6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术后GVHD干眼患者的资料,均取右眼进行分析。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为(35.29±11.75)岁。按角膜上皮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5例)和重度组(47例),统计并比较2个组患者原发疾病信息及眼部评估资料。原发疾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疾病、HSCT移植配型方式、与供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的一致性、与供体的血缘关系、与供体的性别和血型的一致性、造血干细胞来源、HSCT至初次器官免疫排斥的时间、出现免疫排斥的器官、HSCT至眼科初诊的时间等。眼部评估包括眼科初诊时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缘情况评分。结果:62例患者中HSCT至眼科初诊的时间为(20.26±13.09)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的中位数为4.5分,轻度组主要表现为中周部角膜上皮散在点状染色(80%),重度组主要表现为中周部(64%)和瞳孔区(28%)角膜上皮染色融合成片。2个组间比较,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重度组低于轻度组( P<0.05)。重度组的睑缘情况总分为9(7,12)分,高于轻度组的6(5,8)分( P<0.05)。重度组的睑缘充血评分为2(1,3)分,高于轻度组的1(0,2)分( P<0.05)。2个组间供体和受体血型关系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性别、年龄、HLA配型、血缘关系、供体和受体性别是否匹配、造血干细胞来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GVHD干眼轻度病变主要表现为中周部角膜上皮散在点状染色,严重者表现为中周部和瞳孔区角膜上皮染色融合成片。严重程度与睑缘病变密切相关,较高的睑缘病变评分提示患者可出现重度病变。供体和受体血型是否相合是GVHD干眼进展的一个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