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痉祛风汤加减治疗难治性哮喘验案3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解痉祛风汤为全国名中医吴银根教授的经验方,本文从3则临床验案来总结解痉祛风汤加减治疗难治性哮喘的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礞石滚痰丸的临床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礞石滚痰丸是中医泻火逐痰的著名方剂,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被临床广泛应用.文章基于该方的现代研究与运用背景,围绕其主治、功效、剂型、用法、临床运用及加减变化等进行了系统评述.调查显示,原方所主病证有数十种之多,但以痰火壅、闭、窜、乱为其基本病机;汤、散、丸剂均可选用,但以丸剂为佳,且宜缓缓服用(药后宜静卧或少动),有利于消除陈积伏匿之痰.现代该方主要用于神经精神、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疾病,其中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与西药大体相近,联合西药使用时或能提高其疗效及减轻其不良反应,但不少病例属于个案,确切疗效尚待评价.该方现代多用汤剂,随症加减中的配伍主要涉及化痰祛浊、凉血活血、行气解郁、祛风止痉等类药物,尤其与清半夏、天竺黄配用最为常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祛风解痉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药理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初步探讨祛风解痉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豚鼠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作用.方法 40只SPF级雌性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鸡清白蛋白(OVA)、氢氧化铝腹腔注射致敏并OVA激发法复制CVA豚鼠模型.阳性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于雾化当天开始分别以醋酸泼尼松3 mg/kg、祛风解痉汤32.88 g/kg、祛风解痉汤8.22 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各组豚鼠咳嗽敏感性(CRS)、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粒细胞(EOS)百分率及血清中白介素-4(IL-4)、IL-12、IL-13、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模型组CRS、EOS百分率及血清IL-4、IL-12、IL-13、TNF-β、INF-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豚鼠的CRS、EOS百分率明显低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中药高剂量组血清IL-4、IL-12、IL-13、TNF-β、INF-γ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中药高剂量组豚鼠CRS、EOS百分率及血清TNF-β、INF-γ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药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风解痉汤能明显抑制CVA豚鼠CRS,降低CVA豚鼠BALF中EOS百分率,亦能一定程度减轻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相关机制尚需优化处方配伍深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祛风解痉汤配合穴位敷贴对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反应性的影响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祛风解痉汤配合穴位敷贴对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CV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风解痉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症候及不良反应,测量患者气道反应性及血清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侯总积分显著降低(P<0.05),PD20FEV1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及气道反应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祛风解痉汤配合穴位敷贴能有效改善CVA患者中医症状及气道功能,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临床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丰广魁效方治验——葛根定眩汤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葛根定眩汤组? 成:葛根30?g,桂枝12?g,生白芍12?g,羌活9?g,川芎6?g,僵蚕9?g,钩藤15?g(后下),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9?g.功? 效:温经通络,解肌舒经.主? 治:颈性眩晕.用? 法:每日1剂,每剂煎煮2次,每次得药液200?mL,日2服.3~7剂为1个疗程.方? 解:方中葛根升阳解肌,可缓解因风寒湿痹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而致的项强背痛;桂枝辛温通阳、温经散寒、发表解肌;川芎辛散温通、通络活血;白芍合甘草,酸甘养阴、缓筋止痛;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羌活辛温通络、祛风散寒祛湿;僵蚕祛风活络、化痰散结;钩藤平肝息风、通络止痉;生姜、大枣和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经通络、解肌舒经之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十法十方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文章系统总结了于门诊临证之时运用古方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追本溯源,细心观察后发现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可将高血压辨证为十种证候,以此确立十种治法,包括清胃泻火法——大黄黄连泻心汤、化饮除湿法——小半夏加茯苓汤、祛风清肝法——侯氏黑散、平肝潜阳法——叶天士平肝方、温阳散寒解痉法——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止痉散、滋阴平肝潜阳法——镇肝熄风汤、清胃泻肝法——白虎汤加味、熄风化痰法——半夏白术天麻汤、清肝泻火法——龙胆泻肝汤、滋阴补阳法——金匮肾气丸加味,并且从古籍原文、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用药、加减、名医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可以提高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并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朱佳效方治验——祛风宣肺汤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祛风宣肺汤组 成:炙麻黄5 g,炒杏仁10 g,牛蒡子10 g,蝉蜕6 g,白前10 g,桑白皮10 g,蜜紫菀10 g,佛耳草15 g,炙全蝎3 g,甘草5 g.功 效:祛风宣肺、化痰止咳.主 治:咳嗽(风痰恋肺证).用 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方 解:方中炙麻黄辛温发散,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杏仁降逆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之宣降,二者相配亦可加强宣肺止咳之功.紫菀温润止咳化痰,白前降气化痰止咳,二者相合,一润一降,止咳化痰、降气利膈.牛蒡子性寒味苦,可疏风宣肺;桑白皮性寒味甘,专入肺经,能泻肺平喘,与牛蒡子合用可制麻黄之辛燥,使之温而不燥.佛耳草性平,可祛风止咳化痰;蝉蜕、全蝎,二者皆为虫药,性猛走窜,相伍可息风解痉抗敏;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升中有降,温中有润,共奏祛风宣肺、化痰止咳之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蝉蜕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蝉蜕具有以下临床应用特点:汤剂剂量范围为1.5~25 g,临床常用剂量3~10 g;丸、散剂用量范围为0.03~8.88 g.结合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如疏散风热、利咽用3~15 g;明目退翳常用6~10 g;散热透疹用1.5~15 g;发汗祛风,化痰通络,蝉蜕入汤剂常用6~15 g,入散剂常用1.5 g;解痉通络,常用10~25 g,散剂用量6.66~8.88 g;祛邪固本常用10~15 g,散风解表治疗时感高热急危症,入丸剂常用0.03~0.2 g.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蝉蜕有不同的配伍药物,如疏散风热、利咽时常配伍僵蚕、葶苈子等;明目退翳时常配伍丹参等;散热透疹常配伍荆芥等;发汗祛风,化痰通络常配伍川芎等;解痉通络常配伍全蝎;祛邪固本常配伍乌梅等;散风解表常配伍大黄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国医大师治疗支气管哮喘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现代文献分析三届国医大师治疗支气管哮喘处方用药规律,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VIP)三大中文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0年7月1日收录的文献,并手工检索《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等著作中国医大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处方及医案,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对临床处方、中药使用频数、中药剂量及功效类别进行频次统计,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及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25位国医大师的95个处方及124例医案.①发作期可见小青龙汤(13次)、麻杏石甘汤(8次)、射干麻黄汤(5次)、定喘汤(5次)等临床常见方及祛风解痉平喘汤、蠲哮汤、清肝平喘方等自拟经验方;缓解期可见六君子汤(6次)、金匮肾气丸(5次)、生脉饮(4次)、玉屏风散(4次)等临床常见方及调补肺肾方、温阳护卫汤、脱敏调体方等自拟经验方.②共涉及中药178味,使用频率≥10%的中药为37味,排名前10位中药为麻黄、苦杏仁、甘草、紫苏子、半夏、紫菀、陈皮、黄芩、地龙、桑白皮.③高频中药按药物功效分为16类,排名前5位中药类别为止咳平喘药、发散风寒药、温化寒痰药、补气药、息风止痉药.④高频中药如麻黄、苦杏仁、紫苏子、半夏、紫菀等最常用剂量为10 g;甘草、细辛、蝉蜕、黄芪、鱼腥草、石膏等最常用剂量为6g、3g、5g、20g、30g、30g等.⑤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6组常用药对,关联规则最强药对为石膏-麻黄、白芍-甘草、干姜-麻黄,聚类分析得到7组聚类结果.结论 国医大师治疗支气管哮喘依据临床经验创制多种处方,擅从不同角度论治哮喘,重用虫类药,发作期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清热药、息风止痉药等为主,缓解期以补益药为主,用药剂量以10 g多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祛风解痉平哮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风哮证3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是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一种异质性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外界环境与个体过敏体质之间相互影响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很多变应原和诱因,比如接触尘螨、花粉、油漆,或进食鸡蛋、牛奶、鱼、虾,或者寒冷、运动、焦虑,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均可诱发哮喘.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导致气道慢性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当气道受到变应原或其它刺激后,导致气道高反应,同时在神经因素、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参与下,最终导致哮喘发作[1].该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胸闷、气急、喘息、咳嗽,急性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很容易明确诊断,少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阳性则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2].近年来,我国哮喘患病率逐年升高,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导致活动受限[3].西医常使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控制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重构,解除气道痉挛,但反复或长期使用上述药物,造成患者血糖升高、骨质疏松、声音嘶哑、口腔内霉菌生长,诱发心律失常、感染、消化道溃疡等.中医药治疗哮喘,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被广泛用于临床[4-5].本文采用祛风解痉平哮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风哮)患者3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