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在新生儿疑难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新生儿疑难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且经脑脊液、肺泡灌洗液或血液病原菌mNGS技术确诊的不明原因发热、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危重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mNGS结果。结果:4例新生儿,其中男2例,女2例,起病年龄为生后5 h至26 d。2例患儿为脑炎/脑膜炎,其中例1患儿表现为发热、抽搐、昏迷,例2患儿长期抗生素治疗临床症状不能缓解且脑脊液细胞数不能恢复正常;例3患儿长期发热伴C-反应蛋白增高,例4患儿发热、咳嗽、呼吸窘迫。传统培养均未检出致病微生物,mNGS分别检测出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微小脲原体、人类疱疹病毒5型、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结论:mNGS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治疗效果欠佳、危重感染等新生儿疑难病原体感染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PCT、CRP水平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已婚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已婚女性生殖道Uu感染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已婚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PCT、CRP水平,对比两组的调查问卷结果,对影响生殖道Uu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的PCT、CRP水平分别为(3.71±0.64)μg/L、(34.26±4.23)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9±0.16)μg/L、(4.84±0.75)mg/L]( t=35.05、48.76,均 P < 0.001)。观察组中每次使用避孕套、无流产史、性伴侣为1人、初次性生活年龄 ≥ 20岁、性交频次 ≤ 3次/周、无不洁性接触史和知晓Uu知识感染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4.55%、24.24%、65.15%、54.55%、42.42%、69.70%、34.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0%、48.00%、88.00%、76.00%、66.00%、94.00%、60.00%(χ 2=9.79、9.33、8.81、6.89、7.89、11.56、9.32, P=0.002、0.009、0.003、0.008、0.005、0.001、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流产次数、性伴侣人数、初次性生活年龄 < 20岁、性交频次和不洁性接触史均为影响Uu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2.12、3.58、2.34、2.84、4.24),高频次使用避孕套和知晓Uu感染知识为保护性因素( OR=4.03、3.03)。 结论:已婚女性生殖道Uu感染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异常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指标。性交频次、性伴侣人数、流产次数偏多、性生活过早及不洁性接触史是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核因子κB等细胞因子对不孕不育症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不孕不育症患者血中的核因子κB(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生殖道(宫颈分泌物、精浆)解脲支原体(UU)的含量,分析其在不孕不育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不孕不育夫妻30对为观察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段,在过去两年内有生育史的健康夫妻30对,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中 NF-κB、TNF-α含量,采用脲酶比色法检测生殖道分泌物UU。结果:观察组UU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孕不育症患者UU感染者血中NF-κB[(16.72±1.23)mg/L]、TNF-α[(12.00±0.98)ng/mL]水平高于UU阴性者[(11.84±0.48)mg/L、(8.03±0.56)ng/mL)] ( t=-44.347、-36.461,均 P<0.01);观察组NF-κB[(15.82±2.21)mg/L]、TNF-α[(11.27±1.8)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90±0.71)mg/L、(1.75±0.21)ng/mL] ( t=40.511、37.474,均 P<0.01);且NF-κB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 R 2 = 0.9547, P<0.05)。 结论:UU感染可导致患者体内细胞因子NF-κB、TNF-α表达异常,细胞因子平衡失调,降低生殖能力,从而引起不孕不育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宫炎平胶囊对小鼠解脲支原体性生殖道炎症和生育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宫炎平胶囊对小鼠解脲支原体性生殖道炎症和生育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雌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奇霉素组及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利用解脲支原体(Uu)感染建立生殖道炎症模型。阿奇霉素组小鼠阴道给予阿奇霉素40 mg/kg,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小鼠阴道给予宫炎平胶囊50、100 mg/kg,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4周。记录各组生育情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阴道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各组小鼠阴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IL-4、IL-12、TNF-α、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GSH-Px水平;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阴道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奇霉素组及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小鼠生育时间、鼠仔死亡数降低,产仔数增多( P<0.05),阴道组织MCP-1、MPO、IL-4、IL-12、TNF-α水平降低( P<0.05),GSH-Px水平升高( P<0.05),TLR4 mRNA[(1.25±0.33)、(2.97±0.92)、(2.32±0.72)比(3.69±1.32)]、NF-κB mRNA[(1.48±0.42)、(2.91±0.99)、(2.13±0.70)比(3.83±1.41)]水平降低( P<0.05),TLR4[(0.63±0.13)、(1.32±0.34)、(1.04±0.33)比(1.63±0.41)]、NF-κB[(0.63±0.14)、(1.36±0.32)、(1.03±0.30)比(1.94±0.58)]蛋白表达降低( P<0.05),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结论:宫炎平胶囊对小鼠Uu感染生殖道炎症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可提高小鼠生育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宫炎平胶囊抑制小鼠阴道TLR4/NF-κB通路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宏基因二代测序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腹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并同时留取PD流出液样本行病原体mNGS检测和微生物培养的PD相关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NGS检测和传统微生物培养对PD相关腹膜炎病原学诊断的阳性率、时效性和一致性。结果:共18例PD相关腹膜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50.4±15.4)岁,中位透析龄34.0(12.4,62.0)个月。mNGS检测共有17例患者检出致病菌,阳性率为17/18,高于微生物培养的13/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19)。两种检测方法均阳性的患者有12例,其中11例患者检出的致病菌一致;5例微生物培养阴性患者的mNGS检测为阳性,包括表皮葡萄球菌3例(1例同时检出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1例及解脲脲原体1例;1例患者微生物培养阳性(大肠埃希菌)而mNGS检测阴性。mNGS检测报告时间显著低于微生物培养[25.0(24.0,27.0)h比89.0(72.8,122.0)h, Z=3.726, P < 0.001]。 结论:mNGS对PD相关腹膜炎的病原体检测敏感性高,检出致病菌与微生物培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缩短了检出时间,可能成为PD相关腹膜炎特别是难治性腹膜炎病原体识别的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道解脲脲原体定植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道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定植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的胎龄<28周或出生体重<1 000 g,并在入院24 h内留取呼吸道分泌物完善UU核酸检测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UU阳性组和UU阴性组。分析2组患儿的基本临床特点,探讨UU定植与BPD发生的相关性。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82例患儿,其中UU阳性组31例(37.8%),UU阴性组51例(62.2%)。UU阳性组30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合计27例(90.0%,27/30)转阴。UU阳性组与UU阴性组相比,母亲胎膜早破比例[51.6%(16/31)与17.6%(9/51), χ2=10.50]及产前抗生素使用率[71.0%(22/31)与47.1%(24/51), χ2=4.47]均较高( P值均<0.05)。胎膜早破( OR=5.893,95% CI:2.016~17.228)和胎龄小( OR=0.663,95% CI:0.441~0.999)是UU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 P值均<0.05)。UU阳性组持续用氧时间更长[ M( P25~ P75),1 756 h(1 385~2 088 h)与1 357 h(1 128~1 656 h), Z=2.98],住院时间[81 d(70~105 d)与68 d(59~84 d), Z=3.05]、住院费用[(201 574±70 326)元与(161 288±53 412)元, t=-2.74]均高于阴性组( P值均<0.05)。UU阳性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74.2%(23/31)与47.1%(24/51), χ2=5.80]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93.4%(29/31)与74.5%(38/51), χ2=4.68]的发生率均高于UU阴性组( P值均<0.05)。UU阳性与阴性组BPD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UU定植可能导致BPD发生率升高,但与B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尚不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种常见病原体在泉州地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中的特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在泉州地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中的分布特点及尿沉渣结果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及皮肤性病科就诊的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1 360例患者,按年龄将患者划分为15~19岁组(51例)、20~29岁组(625例)、30~39岁组(448例)、40~49岁组(171例)、≥50岁组(65例)。采用PCR法检测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生殖道分泌物中的CT、NG、UU,并分析患者尿沉渣结果与感染病原体类别间的相关性。结果:CT和NG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UU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N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15~19岁组的CT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组( P<0.05),而NG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所有其他组(均 P<0.05)。20~29岁、30~39岁组的3种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组(均 P<0.05)。15~19岁组的CT和NG混合感染高于20~29岁、30~39岁、40~49岁组(均 P<0.05)。15~19岁组的NG和UU混合感染高于20~29岁组;15~19岁组的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高于30~39岁组( P<0.05)。尿潜血更多见于NG感染者。单一感染者(69例)和混合感染者(18例)的临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4)。 结论:泉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具有年轻化趋势,处于性活跃期的20~39岁人群的总感染率最高;伴有NG感染患者的尿潜血指标更易出现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46,XY,t(4;21)(p10;q10),t(5;12)(p15;q24.1)一家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28岁,婚后3年未育,因准备接受试管治疗接受染色体检查。精子密度、活率均偏低,解脲脲原体检测阳性。既往曾有慢性肾炎及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史。否认遗传病家族史、毒物接触史、服药史。夫妻外观正常,系非近亲婚配。妻子妇科检查未见异常。本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郴医第(科研)2020023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LRP3炎症体信号通路在促进慢性肾脏病相关性血管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在慢性肾脏病相关性血管新生内膜增生(neointimal hyperplasia,NH)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野生型C57BL/6J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6)和实验组( n=18),实验组小鼠用5/6肾脏切除和左颈总动脉结扎的方法建立NH模型。建模成功后,小鼠被随机分为NH模型组、NLRP3抑制剂组和药物对照组( n=6/组)。 NLRP3基因敲除组C57BL/6J雄性小鼠建立NH模型后不做任何处理。3周后收集小鼠血清和颈动脉结扎处血管组织样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血管组织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LRP3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血管组织NLRP3 mRNA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血管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活性水平。用10%尿毒症患者血清干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模拟尿毒症期机体内环境。转染NLRP3小分子干扰RNA(siRNA)或加入NLRP3抑制剂格列苯脲进行干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ASMCs的NLRP3 mRNA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HASMCs caspase-1活性水平。 结果:NH模型组小鼠血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 P<0.01)。HE染色结果显示,NH模型组小鼠血管内膜较对照组明显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肥大,细胞核深染,细胞排列杂乱并向血管内膜面迁徙。NH模型组新生内膜与管腔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H模型组小鼠血管组织NLRP3、caspase-1、IL-18、IL-1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增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下降( P<0.01),NLRP3主要定位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表现为合成表型。与NH模型组相比,NLRP3抑制剂组和 NLRP3基因敲除组小鼠NLRP3、caspase-1、IL-18、IL-1β和PCNA蛋白表达减少,α-SMA蛋白表达增加(均 P<0.01),血管病理改变减轻。尿毒症血清刺激组细胞NLRP3、IL-18、IL-1β mRNA表达量较健康血清组明显增加,溴脱氧尿苷(BrdU)摄取量增加(均 P<0.01)。转染NLRP3 siRNA和加入格列苯脲后,尿毒症血清刺激组NLRP3、IL-18、IL-1β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BrdU摄取量下降(均 P<0.01)。 结论:NLRP3炎症体在促进CKD相关性血管新生内膜增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格列苯脲能有效减轻新生内膜增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脲原体脑膜炎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脲原体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例新生儿脲原体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以“新生儿”、“早产儿”、“脲原体”、“解脲支原体”、“脑膜炎”、“颅内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infant”、“neonate”、“newborn”、“ureaplasma”、“mycoplasma urealytium”、“meningitis”、“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brain”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2年3月的相关文献,总结新生儿脲原体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病例1,女,胎龄33 +3周,生后第2天发现颅内出血及脑室扩张,脑脊液检测示脑膜炎、培养阴性,抗感染治疗无好转。生后30 d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及23S rRNA检测提示解脲脲原体感染。多西环素治疗21 d,mNGS转阴但停多西环素23 d后脑脊液mNGS、解脲脲原体培养再次提示解脲脲原体感染,改多西环素和红霉素二联抗感染。随访至6月龄无神经系统发育迟滞。病例2,男,胎龄26周,生后第10天发现颅内出血及脑室扩张,脑脊液检测示脑膜炎、培养阴性,抗感染治疗无好转。生后28 d脑脊液mNGS及23S rRNA检测提示微小脲原体感染,红霉素治疗32 d。随访至5月龄无神经系统发育迟滞。共检索到27篇文献,41例新生儿脲原体脑膜炎患儿,结合本组2例共纳入43例。足月儿17例,早产儿26例。脑脊液白细胞、葡萄糖和蛋白水平中位数分别为566个/mm 3、0.2 mmol/L、2.2 g/L。27例应用脑脊液培养诊断,6例应用mNGS诊断,4例应用脑脊液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诊断,6例应用其他方式诊断。14例全程仅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8例大环内酯类与另一种抗生素联用,9例应用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2例未予抗脲原体治疗。17例足月儿均存活,合并脑积水8例次。26例早产儿死亡8例,合并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8例次,脑积水15例次。 结论:早产儿脲原体脑膜炎脑脊液葡萄糖水平明显降低,脑积水为常见并发症,病因不明且治疗无效的颅内感染可应用mNGS技术检测病原,单用或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要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