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度恶性中心气道狭窄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麻醉处理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性,年龄73岁,身高150 cm,体质量45 kg,BMI 19.7 kg/m 2,ASA分级Ⅳ级。因"咳嗽、咳痰10 d,加重伴气促1 d"入院,主要诊断为:1.右侧中央型支气管鳞癌;2.气管中段重度狭窄;3.Ⅱ型呼吸衰竭;4.强直性脊柱炎。既往强直性脊柱炎病史40余年。查体:T 36.0 ℃,HR 95次/min,RR 28次/min,SpO 284%,BP 132/7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呼吸浅快,三凹征,存在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伴喘鸣音,双肺可闻及呼吸双相干啰音。血气分析结果提示:pH值7.3、PaO 2 51 mmHg、PaCO 2 55 mmHg、HCO 3-30 mmol/L、BE -2.3 mmol/L。胸部CT结果提示:气管中段气管内软组织突向腔内,大小约15 mm×10 mm(见图1)。胸部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气管内软组织密度影,气管中段严重狭窄,最狭窄处气管直径2 mm(见图2-3)。支气管镜:距离隆突约3 cm见菜花样新生物,肿物长度20 mm(见图4);气道阻塞程度达90%。术前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病情重,若不尽快解除气道梗阻有窒息风险。经多学科联合会诊,拟急诊在喉罩全身麻醉下行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术。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Ⅱ级,脊柱驼背畸形,胸椎向背侧凸起,颈椎成前屈状态,活动度受限,后伸、侧屈和旋转活动困难,无法平卧,以侧卧为主,少许半卧位。有活动性义齿,无小下颌畸形、巨舌,未见睡眠呼吸暂停。甲颏距离6 cm,张口度4 c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便秘继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李氏三联征)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归纳按"李氏三联征"概念指导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继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经验。方法:"李氏三联征"的概念包括:(1)临床症状:便秘、营养不良、上消化道梗阻(呕吐、进食困难)三联症状;(2)解剖学表现:具有横结肠下垂、脾曲升高和肠系膜上动脉压迫三联解剖异常;(3)治疗: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菌群移植三联治疗。根据"李氏三联征"概念,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和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8例慢性便秘继发SMAS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营养指标、胃肠生活质量指数和Wexner排粪评分,按上述"李氏三联征"的标准进行评估和治疗,对临床症状和解剖学特征指标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李氏三联征"特征,均存在严重便秘、营养不良及上消化道梗阻的临床表现,均具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征象和明显的脾曲升高的解剖学表现。经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及菌群移植三联治疗后,69例(88.5%)症状明显改善,9例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69例非手术患者经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进食,1个月后便秘相关指标改善,至12个月后时,每周自主排粪次数从治疗前(1.0±0.8)次增加至(5.0±1.6)次,胃肠生活质量指数由治疗前(52.7±8.5)分增加至(93.2±7.5)分,Wexner排粪评分由治疗前(19.1±2.5)分下降至(6.2±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随访1个月后营养指标改善,至12个月后时,体质指数从治疗前(17.9±1.8)kg/m 2增加至(21.0±1.3)kg/m 2,总蛋白由(65.2±5.7)g/L增加至(68.3±4.2)g/L,白蛋白从(32.1±5.1)g/L增加至(40.4±3.0)g/L,纤维蛋白原从(1.9±0.5)g/L增加至(2.4±0.5)g/L,前白蛋白从(163.2±5.3)mg/L增加至(259.1±45.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上消化道造影及肠系膜上动脉成像均显示十二指肠受压征象解除,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从治疗前(17.4±3.8)°增加至(37.8±5.8)°( t=-22.26, P<0.001)。 结论:慢性便秘继发SMAS患者具有"李氏三联征"的异常三联临床症状和解剖学表现时,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及菌群移植三联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降主动脉移植术在主动脉畸形导致气管或支气管狭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降主动脉移植术应用于解除主动脉弓部畸形对气管或支气管造成压迫的疗效分析。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共应用降主动脉移植术矫治主动脉弓部畸形导致远端气管或近端支气管狭窄11例,术前均行心脏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位年龄55(23~540)天,中位体质量4(2.1~9.0)kg。其中特殊类型血管环导致气管或支气管狭窄5例(左弓右降2例、右弓左降3例);外院主动脉弓离断行传统弓部手术后造成左主支气管外压性狭窄2例;主动脉缩窄术后左主支气管狭窄1例;主动脉缩窄术前即有左主支气管狭窄3例;手术方式: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离断降主动脉,近端缝闭,远端从右肺动脉及气管隆凸下方穿过,与升主动脉右后侧行端侧吻合,并同期矫治合并心内畸形,如气管狭窄受压解除后无改善同期行气道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中位体外循环180(136~337)min;中位主动脉阻断51(30~84)min;中位降主动脉阻断34(21~50)min。5例气管受压有效解除,6例因压迫时间长,解除压迫后气管仍软化狭窄、同期行气道成形术,术后均顺利撤离呼吸机,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1例出现降主动脉移植后吻合口狭窄,暂未手术,其余吻合口通畅。随访(18.0±9.4)个月。结论:降主动脉移植术能有效解除主动脉弓部畸形对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的压迫,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教育程度精神科见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不同教育程度精神科见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比较差异性和分析原因。方法: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见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应用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不同学历层次护生445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率为75.84%,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本科见习生与高职、大专见习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而高职和大专见习护生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不同教育程度护生,除健康教育以外,在其他7个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在科学解决健康问题、促进感情交流、帮助解除困难三个维度中本科护生列为第一,分值最高,但其他5个维度均列在最后一位,分值最低;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显示除健康教育维度外,其他7个维度,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P<0.05),灌输信念和希望、人道利他价值观、协助满足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环境四个维度本科均明显低于高职和大专,而科学解决健康问题、促进情感交流和帮助解除困难方面三个维度中,本科得分明显高于高职和大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同学历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存在差异,护理教育者应结合其学历背景,家庭背景、成长过程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手术失败及并发症五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解除上气道阻塞的方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 tracheotomy,PDT)具有快捷、微创、安全的特点,在临床得到应用,尤其在重症医学科。天津市环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引入PDT技术已经十余年,手术例数逾千例,并且成功应用到困难气道中,对比传统气管切开术,PDT安全、并发症少。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我们积累了数例PDT手术失败及并发症的病例资料,本文主要介绍PDT手术失败及严重并发症的5例患者资料,并探讨其发生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MEK开展初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初期开展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DMEK)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接受DMEK的患者52例(52只眼),其中男性17例,女性35例,年龄(66±12)岁。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全身及眼部既往病史、术前及术后的裂隙灯检查结果、术中相关内容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并发症包括植片展开困难6例(11.5%),植片翻转5例(9.6%),植片由切口冲出2例(3.8%),植片推注至虹膜后方3例(5.8%)及术中出血1例(1.9%)。最多见的术后并发症为植片部分脱位,共28例(53.8%),因植片脱位而再注气者25例(48.1%);瞳孔阻滞9例(17.3%),均通过裂隙灯显微镜下前房穿刺放气解除;原发性植片功能失代偿3例(5.8%),术后病毒感染2例(3.8%)。结论:开展DMEK初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内皮移植术。植片翻转是DMEK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植片脱位是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适应证的选择、术中及术后的判断和及时处理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重要。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95-6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腔黏膜补片修复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补片(OMG)技术修复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14家医学中心2015年6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75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49例,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32例,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56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3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3例,东部战区总医院4例,兰州大学第二医院4例,贵州省人民医院2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例,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例,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例,山东省立医院1例。男133例,女42例。年龄(35.0±17.2)岁。体质量指数(BMI)(23.1±4.1)kg/m 2。输尿管狭窄原因分别为内镜手术后88例(50.3%),先天性狭窄55例(31.4%),既往输尿管成形手术失败29例(16.6%),体外冲击波碎石史13例(7.4%),放疗史3例(1.7%),其他6例(3.4%)。输尿管狭窄位于左侧116例(66.3%),右侧58例(33.1%),双侧1例(0.6%)。狭窄长度(4.7±1.8)cm。狭窄位于输尿管上段108例(61.7%),肾盂输尿管连接处63例(36.0%),输尿管中段4例(2.3%)。所有患者均使用OMG修复输尿管狭窄,其中采用舌黏膜127例(72.6%),唇黏膜32例(18.3%),颊黏膜16例(9.1%)。手术方式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组)84例(48.0%),传统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87例(49.7%),开放手术4例(2.3%)。对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进行亚组分析,两组的年龄[(32.0±18.3)岁与(37.0±15.9)岁, P=0.040]、BMI[(22.5±4.3)kg/m 2与(23.7±3.6)kg/m 2, P=0.028]、狭窄病因中的内镜手术损伤例数[34例(40.5%)与53例(60.9%), 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和所需口腔黏膜长度。术后7~9周行输尿管造影检查示重建段通畅,或肾积水未复发定义为手术成功。 结果:本研究175例,手术总成功率97.7%(171/175),其中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成功率分别为96.4%(81/84)和98.9%(8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51)。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4.7±85.8)min和(222.7±83.5)min( P=0.116),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8.9±38.6)ml和(68.4±45.5)ml( P=0.217),应用口腔黏膜长度分别为(5.0±2.0)cm和(4.6±1.5)cm( P=0.3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例(13.1%)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漏尿、淋巴漏、伤口感染等,Clavien-Dindo≥Ⅲ级并发症仅2例(1.4%),均为术后发生输尿管膜性狭窄,行内镜下治疗后膜性狭窄解除。术后3个月内口腔黏膜获取处并发症生率为12.0%(21/175),包括开口困难、疼痛、肿胀等。口腔黏膜获取长度为<2 cm、2~4 cm、>4 cm亚组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5.1%(9/175)、6.9%(12/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OMG修复输尿管狭窄是安全可行、效果可靠的输尿管重建技术。目前临床上应用OMG修复以微创手术为主,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比,在手术时间和成功率上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阴道及大腿根部三切口完整取出经闭孔TOT吊带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聚丙烯吊带尿道中段悬吊带术(MUS)目前已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经典术式,其中的由外向内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带术(TOT)因避开了耻骨后穿刺路径,减少了经耻骨后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带术(TVT)易发生的膀胱穿孔、耻骨后血肿等并发症,且操作相对简单,无需常规膀胱镜检查,学习曲线短,而被广泛应用,但其造成的并发症之一大腿根部疼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处理困难。现在已经认识到TOT术后疼痛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闭孔区大腿内收肌肌腱的副损伤相关。闭孔区解剖复杂,富含神经血管和肌肉肌腱组织,极易造成副损伤,且经闭孔TOT吊带的完整取出困难,单一经阴道切口无法到达耻骨降支之后侧方区域进行聚丙烯吊带的切除,致使妇科医师因担心手术副损伤而不敢轻易在大腿根部尝试手术,对TOT术后疼痛患者仅切除阴道部分的吊带常不能完全解除症状。国外至今报道的完整取出TOT吊带的病例尚不足百例,国内目前尚未见报道。本课题组在深入了解了闭孔区解剖的基础上,成功实施了经阴道及大腿根部三切口完整取出TOT吊带的手术,获得了疼痛症状完全缓解的良好结局,证实了经双侧大腿根部切口取出TOT吊带是安全、可行的路径,是解决TOT吊带引起的大腿根部疼痛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重症破伤风五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5例成人重型破伤风患者临床资料。5例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19~65岁。发病前5~30 d有外伤史,发病后1~11 d就诊,主要表现为颈痛伴活动受限、张口困难就诊,住院期间出现颈部、双上肢阵发性抽搐、全身阵发性痉挛发作或腹肌紧张、腹痛等;就诊时2例外伤已愈合。入院后均予局部清创,甲硝唑联合青霉素/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3 000 U于臀大肌及三角肌深部肌内注射中和体内游离毒素,咪达唑仑联合硫酸镁持续静脉泵入控制和解除骨骼肌痉挛。3例患者因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因严重骨骼肌痉挛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急性肾损伤,行床旁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治疗后5例均痊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巨大甲状舌管囊肿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困难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1例烟台毓璜顶医院经手术成功解除巨大甲状舌管囊肿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治过程。术中见患者左侧甲状软骨板受压变形且部分吸收,肿物突入喉前庭、会厌前间隙,完整切除肿物及所连部分舌骨,同期行气管切开术。患者术后恢复好,随访2年未见呼吸困难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