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整合性康复方案辅以感知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早期整合性康复方案辅以感知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的12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于2021年1~8月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采用早期整合性康复方案辅以感知刺激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听觉和言语等方面的意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当天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早期整合性康复方案辅以感知刺激疗法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可有效减少其谵妄等不良并发症,改善肢体、方位感知觉等方面的意识状态,对促进良好预后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低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言语感知与空间听觉能力发育特点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言语感知和空间听觉能力发育规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3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男16例、女15例,年龄(2.3±1.2)岁( xˉ±s,下同),分别在术前、开机6个月以及开机12个月,应用普通话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普通话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和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Mandarin Early Speech Perception test,MESP)评估听觉能力和言语感知能力发展,应用言语空间听觉质量量表父母版问卷(Speech,Spatial,and Other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 for Parents,SSQ-P)评估空间听觉能力的发展。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随开机时间延长,31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IT-MAIS/MAIS、MESP得分率持续提高,术前、开机6个月及开机12个月三个时间节点的得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SSQ-P(Speech)和SSQ-P(Spatial)得分:术前分别为(0.9±0.2)、(0.8±0.3)分,开机6个月为(4.6±0.2)、(2.6±0.3)分,开机12个月为(6.2±0.2)、(6.3±0.3)分,两项得分在术前、开机6个月、开机12个月三个时间节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SSQ-P(Spatial)从术前至开机12个月的增长率为675.3%、开机6个月至12个月期间的增长率为140.6%,明显高于IT-MAIS/MAIS、LV-MESP及SSQ-P(Speech)的增长率。CI开机后12个月,SSQ-P(Speech)得分与SSQ-P(Spatial)得分呈中度相关( r=0.465, P=0.008)。 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随开机时间延长,其听能、言语感知能力、空间听觉能力均呈现持续性显著进步。开机12个月时空间听觉能力增长率大于言语感知能力,且空间听觉能力在人工耳蜗开机6个月后仍呈现快速发育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单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年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汉语普通话成人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患者人工耳蜗(CI)植入术后1年的康复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CI植入的11例母语为汉语普通话的成人S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4~50岁。在180°平均分布7个扬声器的声场中,测试患者术前、术后CI开机1、3、6和12个月时的声源定位角度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评估患者声源定位能力的改善情况。在声场中采用“空间言语评估系统”,测试患者在稳态噪声环境中不同信噪方位下裸耳(CI off)和助听(CI on)条件下的言语接受阈(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SRT),以反映患者头影效应、双耳总和效应和静噪效应的获益情况。采用耳鸣致残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SSD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开机1个月、开机3个月、开机6个月和开机12个月时的耳鸣困扰和耳鸣响度的变化情况。采用言语、空间和音质听觉量表(The 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SSQ)和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ijmegen Cochlear Implant Questionnaire,NCIQ)评估患者CI植入后空间言语感知和生活质量等多方面主观获益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SSD患者佩戴CI后,患耳助听听阈较裸耳听阈有明显改善;声源定位能力明显改善,各随访时间点RMSE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在反映头影效应的S SSDN NH测试条件下,患者在助听情况下的SRT较裸耳时平均降低6.5 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25, P=0.001);在反映双耳总和效应的S 0N 0和反映静噪效应的S 0N SSD测试条件下,SSD患者在裸耳和助听情况下的S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各时间点THI问卷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助听时VAS评分显著低于裸耳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助听下,SSQ问卷总分、言语理解和空间听觉分类得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NCIQ问卷总分与裸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仅自信心分项得分较裸耳有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497, P=0.013)。 结论:CI植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汉语普通话SSD患者重建双耳听觉,改善声源定位能力和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能力,同时有助于减轻耳鸣困扰和耳鸣响度,提高空间听觉的主观感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枢听觉神经系统在人类言语发展中的功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言语的发展是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对输入信号进行感知、解码、表征和输出的过程。经典语音处理模型在皮层水平提出了由听觉系统引出的两条途径:腹侧流和背侧流。腹侧流涉及颞叶上部和中部的结构,参与言语的感知和理解(言语识别),背侧流涉及后额叶及颞叶和顶叶后背侧的大部分结构,具有听觉-运动整合功能,与言语生成密切相关。然而自前庭蜗神经到听觉皮层的中枢听觉神经系统(central auditory nervous system,CANS)的听处理过程对言语发展的重要性尚未阐明,本文旨在从认知神经科学范畴综述CANS在言语识别及生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从而为听处理及言语发育临床监测、言语发展的远期预测以及临床言语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调幅声与调频声感知能力测试在听力学领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类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言语声总是存在实时频率信息和振幅信息的变化。由于调制声易合成和量化,因此,听力学研究领域,常使用调幅声和调频声作为测试材料,采用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测试受试者调幅声感知(amplitude modulation detection)能力和调频声感知(frequency modulation detection)能力。本文将综述调幅声感知能力与调频声感知能力测试在听力学领域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嗓音疾病诊治的规范之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综述了嗓音疾病诊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强调了嗓音医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重要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嗓音医学迅速发展,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在嗓音与言语障碍疾病的基础研究、综合评估、外科手术改进等方面。本文回顾了嗓音功能评估的标准化进程,包括主观听感知评估、客观声学检测、嗓音相关生活质量评估等,并讨论了喉部形态及声带振动评价的规范化、嗓音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创新、声带注射喉成形术的发展,以及嗓音及言语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此外,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嗓音学组和咽喉学组,以及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咽喉组共同制订了一系列专家共识,这些共识对于提高嗓音疾病的诊疗水平和推动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皮质激素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工耳蜗植入术应用于临床已有近50年的历史。人工耳蜗电极插入引起的急性和延迟性听力损失对患者术后在声音定位、音调感知、言语识别率等方面影响十分重要。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和调节糖类、脂类及蛋白质代谢的功能,可通过多种机制减轻人工耳蜗电极植入造成的直接机械损伤和远期组织变化。糖皮质激素给药途径包括全身给药和局部给药,全身给药副作用多;局部给药途径较多但无统一标准。因此,糖皮质激素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应用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将从不同用药途径的研究结果和前沿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音乐感知欣赏水平评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工耳蜗植入者在安静环境下可达到较好的言语辨识水平,但音乐聆听的体验并不理想。纵观国内外音乐测试评估系统的发展,本文着眼于人工耳蜗植入者音乐客观感知能力与主观欣赏水平的评价方法,对主要的测试系统、评估方法、核心结论进行整理分析,为开发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音乐评估系统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对成人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干预早期的听力学成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SoundBite?/品音 ?牙骨传导听力系统(通过牙齿上配戴微型骨振器将声信号直接传至健侧耳蜗)对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干预早期的听力改善情况,探讨该装置的应用前景。 方法:招募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人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9~66岁;纯音测听500、1 000、2 000、4 000 Hz四频率纯音平均听阈患耳≥70 dB HL,健耳平均听阈均≤30 dB HL。其中先天或自幼单耳失聪8例,突发性聋7例,梅尼埃病1例,听神经瘤术后1例,慢性中耳炎术后失聪1例。患者上颌后牙槽部位须至少一侧有连续两颗牙齿,以保证微型骨振器(称为口内机)的制作与日常佩戴。成效观测期限为配戴SoundBite?/品音 ?装置后的(30±7)d,未同时使用其他单侧聋干预装置。成效评估包括:应用TDH50P气导耳机测试患侧助听前后的纯音听阈;以“心爱飞扬”言语测听软件测试患耳在50、65 dB SPL声级下的单音节识别率;在声场中采用普通话版矩阵式语句(CMNmatrix)测试信噪不同方位下的信噪比识别阈(50% threshold of signal-to-noise ratio,SNR 50),以反映患者头影效应、静噪效应及双耳加合效应;采用助听器效果缩略简表(Abbreviated Profile of Hearing Aid Benefit,APHAB)、言语-空间-听音质量(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SSQ)问卷来评价患者使用牙骨装置后的助听效果、空间言语感知等方面的改善程度。 结果:配戴SoundBite?/品音 ?装置30 d后,患侧助听听阈和单音节识别率均显著提高( P值均<0.001);声场中患侧扬声器播放语句而健侧播放稳态言语谱噪声时的SNR 50下降幅度(反映头影效应)为(2.6±2.1)dB;而患者前方播放语句而患侧播放噪声时的SNR 50(反映静噪效应)降幅则为(0.3±2.8)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患者前方同时播放语句和噪声时的SNR 50下降幅度(反映加合效应)为(1.0±2.2)dB。APHAB的四个亚项中EC(交流便利)、RV(混响环境)、BN(嘈杂背景)三个亚项及整体得分均有显著提升( P值均<0.01);更能反映单侧聋交流困境的SSQ问卷中,事关空间听觉、言语识别及听音质量的得分均有显著性的改善( P值均<0.05)。 结论:SoundBite?/品音 ?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干预早期成效表明,其能显著提升单侧聋患侧的听力及言语识别能力,帮助患者克服在声场噪声环境下识别语句时的头影效应,改善空间听觉的主观感受和言语交流能力,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非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自限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OXC)、拉莫三嗪(LTG)、左乙拉西坦(LEV)3种新型抗癫痫发作药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自限性癫痫(SeLECTS)患儿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SeLECTS患儿,按照应用的治疗药物分为OXC组、LTG组、LEV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末分别采集患儿视频脑电图、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1.疗效:治疗后3组患儿发作减少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08, P=0.668),3组患儿脑电图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63, P=0.683)。2.认知功能:(1)韦氏智力测验:①组内比较:OXC组治疗后总智商(FIQ)和言语智商(VIQ)有提升(均 P<0.05),理解、词汇、算术、译码、拼物分测验评分均明显提升(均 P<0.05);LTG组治疗后FIQ、VIQ和操作智商(PIQ)均明显提升(均 P<0.05),理解、词汇、算术、填图、排图分测验评分均明显提升(均 P<0.05);LEV组治疗后FIQ、VIQ、PIQ均提升(均 P<0.05),其中VIQ较显著,词汇、理解、类同、算术、译码、拼图分测验评分均提升(均 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前,3组患儿FIQ、VIQ、PIQ及各分测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OXC组算术、译码评分均高于LTG组(均 P<0.05),与LEV组无差别( P>0.05);LTG组PIQ评分和分测验中填图、排图评分高于另外2组(均 P<0.05);LEV组在词汇、理解、拼物评分高于另外2组(均 P<0.05),译码评分高于LTG组( P<0.05),与OXC组无差别( P>0.05),VIQ和FIQ评分高于另外2组(均 P<0.05)。(2)事件相关电位:①组内比较:LEV组治疗后潜伏期较前缩短( P<0.05),另外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前,3组患儿P300波幅、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LEV组潜伏期较另外2组显著缩短( P<0.05),3组治疗前后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1.在儿童SeLECTS治疗,OXC、LTG、LEV疗效可靠且效果相当。2.OXC、LTG、LEV对SeLECTS患儿认知功能存在保护作用。治疗后LEV对FIQ保护作用最强,对VIQ的保护作用与OXC相当,优于LTG。LTG则在保护空间感知和PIQ方面相对更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