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CT血管造影术辅助基于浅筋膜穿支的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评估与偏心设计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改良CT血管造影(CTA)术,探讨基于浅筋膜穿支的股前外侧皮瓣术前全程穿支评估与术中偏心设计,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1年1月—2022年7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显微)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及10例上肢开放性损伤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3~75岁,平均56.6岁。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均在同期行肿瘤扩大切除+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采用股前外侧皮瓣重建口腔或颌面;上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在Ⅰ期行彻底清创后,于Ⅱ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清创后创面面积为3.5 cm ×3.5 cm~25.0 cm ×10.0 cm,所需皮瓣面积为4.0 cm×4.0 cm~23.0 cm ×13.0 cm。术前对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行改良CTA检查,改良CTA的参数设置主要为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增加造影剂剂量及双时相扫描。将获取的图像数据上传至GE AW 4.7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功能进行可视化重建并对全程穿支评估。术前根据前述评估进行穿支及其源动脉信息的体表标记,术中根据所需皮瓣面积及形状设计和切取以可见的浅筋膜穿支为中心的偏心皮瓣。对皮瓣供区创面行直接缝合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对比改良CTA检查与传统CTA检查的总辐射剂量。统计改良CTA下双侧皮瓣供区的穿支穿出点分布及浅筋膜穿支长度、走行。将术前观测的目标穿支类型、数目、来源,穿支穿出点分布及其源动脉管径、走行、分支情况与术中进行对比。观测术后供区创面愈合、受区皮瓣成活情况。随访皮瓣质地、外观,口腔及上肢功能,股部供区功能。 结果:改良CTA检查的总辐射剂量小于传统CTA检查。共观察到双侧供区穿支48支,其中31支(64.6%)向外下方走行、9支(18.8%)内下方走行、6支(12.5%)外上方走行、2支(4.2%)内上方走行,浅筋膜穿支平均长度为19.94 mm。术前观测到的目标穿支来源及其源动脉管径、走行、分支与术中探查到的基本一致;术前观察到肌间隙型(含肌皮-肌间隙)穿支15支、肌皮型穿支10支,与术中探查一致;术前体表穿支穿出点标记与术中实际穿支穿出点距离为(0.38±0.11)mm。术后皮瓣均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5例患者植皮供区创面及17例患者直接拉拢缝合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2个月~1年,平均8.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轻度臃肿;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饮食、闭开口活动无障碍,舌癌患者的言语功能轻度障碍但能完成基本的语言交流,上肢软组织损伤患者腕及肘关节、前臂旋转功能无明显受限;股部供区无明显紧绷感,髋、膝关节活动无受限。结论:对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行改良CTA可视化重建,能够评估全程穿支,尤其是浅筋膜穿支,将该皮瓣用于重建口腔或颌面及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得良好效果。术前明确穿支类型、数目、来源以及穿支穿出点分布及其源动脉的管径、走行、分支,实现了以浅筋膜穿支整体为中心的股前外侧皮瓣偏心设计,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磨玻璃结节影像诊断思维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肺磨玻璃结节是目前一个常见临床现象,且多数为肿瘤。新分类将这些肿瘤性病变划分为侵袭前病变和侵袭性腺癌,并单独提出微侵癌,因为其手术切除治愈率几乎百分百。CT是首选术前检查手段,尤其生理通气辅助的超高分辨率靶扫描可以更好显示磨玻璃结节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可以高效确定磨玻璃结节的侵袭性,值得推荐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CT影像学评估的临床价值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儿童和成人患者的主要手段.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是影响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后残余听力的保存与电极植入过程中对内耳结构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适当的植入深度和理想的电极位置对于良好的频率识别至关重要.植入后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omputed tomography,CT).相比X线片,CT具有三维成像的优势.通过植入术后的CT影像学检查和评估,能够明确电极的完整程度,有助于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辅助术后调机或故障分析.基于CT影像学的三维重建方法让电极位置的评估更加直观和准确,有助于判断植入过程对于内耳精细结构损伤的程度,分析对听觉、言语预后的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后的CT影像学评估在推动电极设计、改进柔手术技巧、推广机器人或手术导航等新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功不可没,越来越受到有关研究者的关注.该文就人工耳蜗植入术后CT影像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技术进展等进行述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碘克沙醇致严重的大疱性剥脱性皮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用于临床多种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在实际应用中被不断发掘,造影剂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碘对比剂是目前临床介入放射学操作中常用的辅助诊断药物,碘克沙醇属于第3代等渗非离子型二聚体,与碘海醇和碘普罗胺等传统造影剂相比,碘克沙醇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聚合度增加、细胞毒性和肾毒性较小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碘克沙醇最常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其所占比例>60%,主要表现为皮疹或荨麻疹[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病原微生物经血行途径侵犯心内膜、心瓣膜、邻近大动脉内膜伴有赘生物形成的感染性疾病.目前IE的临床诊断多采用改良的杜克标准[1],然而临床上对IE的早期诊断依旧非常困难.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超声心动图、心脏CT和MRI、核素显像等技术被应用到IE的诊断中,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更是将18氟-脱氧葡萄糖(18 fluoro-2-deoxyglucose-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CT纳入了IE的主要诊断标准中[2-3].然而国内对于18F-FDG PET-CT诊断IE的研究尚缺乏,本研究对16例疑诊IE并行18F-FDG PET-CT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18F-FDG PET-CT对辅助诊断IE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术前CT指标对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转开胸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术前CT指标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转开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更精确地选择适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例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例54例,回顾其术前CT资料并对CT指标进行分级,分析相关指标级别与是否实施中转开胸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54例肺叶切除病例,其中38例施行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6例施行了中转手术.全胸腔镜手术组与中转开胸手术组患者的年龄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47),中转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2组患者的性别及术后病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94、0.987).2组患者术前CT指标中,病灶位置、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大小、 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情况及胸膜增厚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9、0.001、0.002、0.029),中转组术前CT显示病灶位于肺野中内带者较多,肺门、 纵隔淋巴结较大,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出现率较高,胸膜增厚程度较重;而两组病灶的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817).结论 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如果年龄较大,病灶靠近肺门,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明显肿大或伴有钙化,或术前CT显示胸膜较广泛增厚,则术中中转开胸的几率增高,这类患者可首先考虑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或常规开胸手术.而患者的性别、病灶的性质及5 cm范围内病灶的大小对中转开胸没有预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BCT对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技术治疗青少年上颌骨宽度不足的扩弓效率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并评估应用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技术(MARPE)治疗青少年上颌骨宽度不足(MTD)的扩弓效率,为制定其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例MTD并进行MARPE治疗的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BCT)测量治疗前后患者颊侧上颌宽度(BMW)、腭侧上颌宽度(PMW)、腭中缝扩大量(SE)、上颌骨性扩弓器(MSE)的扩大量(AE)和第一磨牙角度(MA)及治疗前后BMW和PMW改变值(ΔBMW和ΔPMW),计算骨性扩弓量百分比、牙槽骨的弯曲量百分比及其余效应百分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扩弓治疗后MTD患者不同牙位处BMW和PMW增大(P<0.05),双侧MA减小(P<0.05).与第一磨牙处ΔPMW比较,第一磨牙处ΔBMW较大(t=3.047,P<0.05);与第一磨牙处SE比较,第一磨牙处ΔBMW较大(t=9.655,P<0.05).与第一前磨牙处 ΔBMW比较,第一磨牙处 ΔBMW较大(P<0.05).由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至第一前磨牙处骨性扩弓效率百分比逐渐降低,而牙槽骨的弯曲量百分比及其余效应百分比逐渐升高.结论:应用MARPE治疗青少年MTD,可有效打开腭中缝,骨性扩弓效率可达74%以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