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病与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神经损伤炎症介质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帕金森病是运动与非运动障碍并行的多系统复杂神经退行性疾病,可引起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直等运动症状及认知障碍、抑郁等非运动症状,其发病机制主要围绕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蛋白质变性及炎症反应展开,可与脑梗死等脑血管事件共同存在,这种合并状态可能加重患者的中枢神经损伤及治疗难度.近年来,神经相关炎症介质的研究是帕金森病与脑梗死患者相关研究热点,如白细胞介素、血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干扰素-γ、NLRP3炎症小体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初产妇产后体重管理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初产妇产后体重管理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为优化产后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5—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产后随访的15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初产妇产后体重管理真实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11个亚主题,分别为产后体重管理认知差异(包括知晓重要性并采取积极行为、忽视与回避);体重管理的促进因素与障碍因素(促进因素包括自我期望、他人的积极评价与反馈、获益体验,障碍因素包括饮食与运动行为紊乱、躯体症状干扰、角色冲突、负性情绪);渴望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包括医疗机构的连续性信息支持、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与接纳)。结论:初产妇对产后体重管理的认知相对不足,体重管理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应采取有效策略,纠正产妇体重管理的认知偏差,充分利用促进因素,积极应对障碍因素,同时重视多种支持的来源,从而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认知任务对卒中患者双任务步行中步态表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认知类型因素对卒中患者双任务范式步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卒中患者分别进行单任务步行以及4种不同认知任务(自发叙述、连续倒数计算、词汇生成、听觉stroop)的双任务步行。应用三维步态与运动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步态数据,计算不同认知任务的双任务效应值(dual-task effect, DTE),比较不同状态下步态分析时空参数及DTE的差异。结果:共纳入35例卒中患者,男性27例(77.1%),年龄(61.0±2.5)岁;缺血性卒中患者25例(71.4%),出血性卒中患者10例(28.6%)。与执行单任务步行相比,患者执行连续倒数计算以及自发叙述双任务步行时步速降低、患侧步长变短且健患侧支撑相比值增高( P均<0.05),执行连续倒数计算双任务步行时变化更为显著( P<0.05)。与执行单任务步行相比,执行连续倒数计算双任务时健患侧摆动相比值显著变低( P<0.05)。执行连续倒数计算以及自发叙述双任务时患者的步速、患侧步长和健患侧支撑相比值DTE显著大于执行词汇生成以及听觉stroop双任务步行时( P均<0.05)。相较于自发叙述双任务,执行连续倒数计算双任务时步速和患侧步长DTE显著更大( P均<0.05)。患者执行连续倒数计算双任务时健患侧摆动相比值DTE显著大于执行其他3种认知任务时( P均<0.05)。 结论:不同认知任务对卒中患者双任务步行的步态表现有不同影响,双任务干扰程度与特定任务类型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竞技体育领域多目标追踪任务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多目标追踪(MOT)任务作为研究动态场景下视觉信息加工机制的重要实验范式,不仅揭示了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视觉信息的加工机制,而且对于运动员开展认知训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多目标追踪任务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综述,总结经典MOT任务、3D-MOT任务以及脑机制研究现状,同时也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竞技体育领域的后续研究和认知训练提供借鉴参考.主要结果:(1)追踪负荷、干扰负荷和运动速度是影响运动员操作绩效的主要因素,运动水平与运动员的MOT任务操作绩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2)3D-MOT训练能改善运动员的注意力、加工速度等基本认知功能,也开始通过测量运动员的认知功能、模拟真实运动场景以及监测运动员受伤后脑震荡恢复情况的方式付诸于实践.3D-MOT任务已应用于测量运动员的认知功能、模拟真实运动场景以及监测运动员受伤后脑震荡恢复情况.(3)有关MOT任务脑机制的研究,竞技体育领域处于摸索阶段;有关3D-MOT任务脑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4)未来竞技体育领域还需追求研究设计的生态学效度,验证3D-MOT训练的远移效应,探究行为背后的脑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血管性痴呆患者Livin、IFN-γ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凋亡抑制蛋白Livin、干扰素(IFN)-γ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64例,使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所有患者的智力进行评估,测定Livin、IFN-γ水平;同时统计患者饮食干预、中药调剂、家族病史等一般因素,以病情评估结果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经筛选因素与病情评估结果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之间的Livin、IFN-γ及血流动力学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N-γ、血流动力学、家族病史、吸烟、酗酒、年龄及病程均为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B=0.351~3.041,P均<0.01),而Livin、饮食干预、中药调剂和病后运动干预均为血管性痴呆的保护因素(B= -1.224~ -2.547, P均=0.001).Livin、IFN-γ、血流动力学的权重较高(分别为-2.547、2.641、1.477),对认知功能水平有较强影响.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 Livin、IFN-γ及血流动力学对其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对上述项目进行检查,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及生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调神通督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瘫儿童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调神通督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瘫(CP)儿童脑血流量与发育商(DQ)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P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儿11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进行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调神通督针;观察2组患儿波幅值、转折高比值及血流入时间改变状况,发育商(DQ)、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改善状况,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改变状况,免疫球蛋白、躯干控制评分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得分改变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流入时间为(0.10±0.01),较治疗前(0.14±0.01)和对照组(0.12±0.01)显著降低;波幅值、转折高比值、DQ及ADL评分分别为(0.22±0.03)、(0.70±0.02)、(81.39±8.50)、(47.96±6.08),较治疗前(0.16±0.02)、(0.64±0.02)、(51.46+6.18)、(31.07±5.82)和对照组(0.19±0.02)、(0.66±0.02)、(71.42±8.29)、(42.29±6.11)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SE、IFN-γ,含量分别为(13.49±2.50) (g/L、(38.49±4.93) ng/L,较治疗前(36.68±5.09) (g/L、(51.73±5.61) ng/L和对照组(19.18±2.62) (g/L、(45.10±4.75) ng,/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通督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CP患儿脑血流量,提高DQ与ADL评分,提升机体免疫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杀未遂者及其一级亲属冲动特质与认知功能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自杀是一种自主的、以死亡为目的的复杂行为障碍.近年来认知功能被逐渐作为评估与识别自杀风险的关键靶点,介于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内表型为探究自杀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冲动特质和特定的认知功能与自杀未遂密切相关,但是否可作为内表型有待进一步验证.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者及其一级亲属冲动特质及认知功能的特点,为自杀行为的内表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2017年因自杀就诊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或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自杀未遂者47例为自杀未遂组,同期选取自杀未遂组一级亲属47例为亲属组,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采用中文版Barratt冲动量表第二版(BIS-Ⅱ)评估其冲动特质,韦氏记忆测验中的逻辑记忆测验评估其即时记忆与延迟记忆(记忆功能),记录研究对象Stroop实验错误数、完成各项任务所需时间(注意抑制功能).结果 亲属组注意力冲动、运动冲动维度得分和中文版BIS-Ⅱ总分高于对照组,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和错误数低于对照组,黑色念字、矛盾念字、字义干扰唱色、无关词唱色、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自杀未遂组注意力冲动、运动冲动、无计划冲动维度得分和中文版BIS-Ⅱ总分及错误数高于对照组,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低于对照组,黑色念字、矛盾念字、字义干扰唱色、无关词唱色、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自杀未遂组运动冲动维度得分、中文版BIS-Ⅱ总分与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呈负相关,与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呈正相关(P<0.05);自杀未遂组无计划冲动维度得分与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呈负相关,与矛盾念字、矛盾唱色所需时间呈正相关(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即时记忆、延时记忆得分和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均与中文版BIS-Ⅱ总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冲动维度、无计划冲动维度、即时记忆和矛盾唱色所需时间为自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自杀未遂者及其一级亲属具有高冲动特质,且存在记忆功能和注意抑制功能受损;冲动水平与记忆功能和注意抑制功能有关;冲动特质、即时记忆、注意抑制功能可作为自杀未遂者的候选内表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帕金森病神经精神症状相关神经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帕金森病 (PD) 是一种高发于老年人的锥体外系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其中, 运动症状主要包括非自主性震颤、运动缓慢、步行平衡机能障碍以及肌肉强直等.近些年来, 因非运动症状直接影响治疗后PD患者的生存质量, 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视.目前, 非运动症状的相关发病机制尚未得以明确, 有学者指出, 非运动症状的发生受多因素调控, 不宜使用单一因素视角来观察疾病.此外, 受限于疾病评价方法未能统一, 许多治疗前后的结果数据相互间难以进行参考比对, 进一步加剧了机制研究的困难程度.值得注意的是, 帕金森病神经精神症状是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 主要包括情感障碍、智力认知障碍以及冲动控制障碍等.目前, 针对帕金森病神经精神症状多为对症治疗为主, 长期服用药物可能会干扰其他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且存在肝肾损伤的风险.神经肽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身体各组织内的生物活性多肽, 具有加强神经系统与机体内各系统联系的作用, 对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有较好的调控作用.其中, P物质 (SP) 、神经肽Y (NPY) 、脑源性营养因子 (BDNF) 、新饱食分子蛋白-1 (Nesfatin-1) 等神经肽与帕金森病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依据二者相关性推测, 调节神经肽或许会成为PD神经精神症状疾病治疗的新突破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时长睡眠干扰对SD大鼠步态及认知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不同时长睡眠干扰对SD大鼠步态及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睡眠干扰2d、5d、10d、15d模型组及相应对照组,共8组,每组8只.用滚筒法对大鼠进行睡眠干扰后,到达相应时间点时先进行自主活动检测,再用步态分析仪评估睡眠干扰对SD大鼠步态的影响,最后用水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自主活动显示,与相应对照组比较,5 d模型组总路程、平均速度、运动总时间、边缘区运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静息总时间明显增加(P<0.05);10 d模型组总路程、平均速度减少(P<0.05),运动总时间、边缘区运动时间显著减少(P<0.01),静息总时间显著增加(P<0.01).步态结果显示,与相应对照组比较,5 d模型组平均步行周期明显缩短(P<0.05);2 d、15 d模型组步行速度明显下降、双支撑时相-左前-右后明显缩短(P<0.05),双支撑时相-左后-右前显著缩短、三支撑时相-右后-左后-右前显著增加(P<0.01);2 d、5 d、15 d模型组右后步幅明显缩小(P<0.05).水迷宫结果显示,与相应对照组比较,5 d模型组定位航行第1~4天潜伏期明显增加(P<0.05),10 d模型组定位航行第2、4天潜伏期明显增加(P<0.05),15 d模型组定位航行第1~5天潜伏期明显增加(P<0.05),其中5 d模型组定位航行第1天潜伏期显著增加(P<0.01),15 d模型组定位航行第1~3天潜伏期显著增加(P<0.01).结论 不同时长睡眠干扰对SD大鼠步态、自主活动、空间定位学习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步态检测相比自主活动和水迷宫检测,是评价滚筒法睡眠干扰模型更为敏感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血清中IL-1βIFN-γS100B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63例AD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2例患者在运动锻炼 、饮食控制 、心理治疗 、营养脑神经治疗基础上加电针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未加用,采用ELISA测定治疗前 、治疗70 d后血清IL-1β 、IFN-γ 、S100B水平,同时应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智能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2组IL-1β 、IFN-γ 、S100B、MMSE、ADL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0 d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降低或升高(P<0.01),但观察较对照组降低或升高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 电针刺激可显著抑制AD患者外周血IL-1β 、IFN-γ 、S100B的表达,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