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加入中国知网中国全文数据库的声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南宁市六城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两个五年规划期间水质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南宁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农饮水)水质状况.方法 在南宁市市辖6个旧城区85%以上的乡镇(含村)设置监测点.分别于2011-2015年("十二五")和2016-2020年("十三五")枯水期(3-4月)和丰水期(7-9月),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十二五"期间农饮水合格率33.4%,"十三五"期间合格率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十年合计合格率52.5%;两个五年规划期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不高是主要问题;"十三五"期间大部分指标均优于"十二五",但一些与水质处理相关的指标(氯酸盐、铝等)超标呈现上升趋势.对十年数据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对"十二五"时期,"十三五"时期(OR=0.26,95%C/:0.19~0.35)不合格风险更低.丰水期(OR=0.66,95%CI:0.53~0.82)、有卫生许可(OR=0.76,95%CI:0.64~0.90)是保护因素,不合格风险更低,地表水(OR=1.56,95%C/:1.12~2.18)相对不合格风险更高.常规处理水样是保护因素,相对仅消毒(OR=2.02,95%CI:1.36~3.00)、不处理(OR=2.58,95%CI:1.75~3.79)、沉淀过滤(OR=4.18,95%CI:2.49~7.01)不合格风险更低.结论 南宁市农饮水水质卫生呈上升趋势,但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分析结果提示,水样处理方式等因素对合格率影响较大,建议加强监督和技术指导,提高供水单位水质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活饮用水水质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饮用水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2020年枯水期(1-5月、11-12月)、丰水期(6-10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饮用水水样进行采集、分析和评价.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水质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2020年共检测水样7 557件,总合格率为74.29%,合格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x2=141.39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大型集中式供水、有卫生许可证、经常规处理、消毒和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的水样合格率较高(P<0.01).结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饮用水的水质状况良好,影响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是水源类型、供水规模、是否有卫生许可证、是否常规处理、是否消毒、是否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细菌菌蜕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二价疫苗:在BALB/c小鼠中的预防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伤寒和副伤寒均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严重肠道疾病. 市场上有获得许可的伤寒疫苗,但目前还没有副伤寒疫苗. 本研究利用菌蜕平台开发了一种抗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二价疫苗. 菌蜕细胞(bacterial ghost cells,BGs)是一种细菌衍生的细胞膜,它虽无维持其细胞形态的细胞质内容物,但却包括了所有的细胞表面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研究相关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几种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在功能和性能方面的阐述与比较,为医务工作者选择合适的临床研究工具软件提供参考。方法:以REDCap、Commcare、OpenEDC等3种可免费使用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它们在使用许可获取途径、数据采集相关功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概况并进行比较,阐述上述工具软件在保证数据隐私性、科学性方面的特点及其在系统安全性、可及性方面的考量。结果:REDCap是3种系统中发展最为成熟的,在功能完整性、数据安全性、用户友好性、系统延展性等方面均有较为全面的设计。Commcare系统以移动采集为特色,所能支持的采集数据类型是最为丰富的,而OpenEDC系统则具有使用门槛低、部署灵活性强的特点。结论:REDCap系统可广泛适用于中小型临床试验、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转化研究等多种医学科研项目,Commcare系统是以流调项目为代表的医学调查类研究的首选工具软件,而OpenEDC系统则尤其适用于研究者发起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6-2022年中药新药批准及受理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中药新药品种申报批准现状,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咸达数据库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药品注册数据,对此阶段中药新药批准和申报信息进行系统整理,从申请品种数量、注册分类、治疗领域、处方来源、剂型分布、研发周期、临床研究及对照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2年申报品种265个,申报以1.1类(原6类)复方制剂最多,剂型以载药量大的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为主,治疗领域集中在呼吸、精神神经类、消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等。2016-2022年批准的中药新药品种共29个,其中2021-2022年19个,注册分类以1.1类为主,治疗领域主要为呼吸系统、妇科和精神神经疾病等;处方药味数多为6~15味,用药以甘草、麻黄、黄芩、半夏、茯苓、石膏为主;剂型以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常规口服剂型为主;临床试验主要开展Ⅱ期、Ⅲ期;研发周期约10~20年;处方来源以临床经验方、医院制剂为常见。结论:我国已逐渐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药新药开发生态系统,有助于开发出更多优质中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期维持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老年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长期维持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可能增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风险,极少有研究关注老年人按需和长期维持PPI治疗对SIBO的影响。应用甲烷氢乳果糖呼气试验(LBT)研究老年人SIBO的患病率,探讨按需和长期维持PPI治疗对老年人罹患SIBO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消化内科门诊的200例老年人,分为长期维持PPI治疗组、按需PPI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LBT检测SIBO的患病率,分析比较三组的SIBO患病率。结果:200例老年LBT受试者,SIBO患病率为71.5%(143/200)。PPI治疗和糖尿病(DM)是SIBO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PPI治疗的老年人SIBO患病率为77.1%(108/140),未接受PPI治疗的老年人SIBO患病率为5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长期维持PPI治疗组SIBO患病率显著高于按需PPI治疗组和对照组(88.6%、65.7%和58.3%, P值均<0.01)。按需PPI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IBO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长期PPI治疗的老年人,PPI治疗时间>61个月者SIBO患病率明显升高。 结论:老年人长期维持PPI治疗增加SIBO患病风险,而按需PPI治疗则不会增加其风险。因此如果老年人必须接受长期PPI治疗,在原发病许可的前提下,尽量按需服用,而不是每日持续服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现状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我国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现状并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修改建议。方法:自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中搜索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相关文献并查阅相关国家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于2020年6—12月,对7省份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现场调研并与相关管理人员和不同岗位医师进行座谈与专题访谈,了解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现状及修改建议;梳理上述资料形成对我国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的修改建议,并通过专家咨询法进一步修改完善。结果:我国诊疗科目设置存在标准不统一、服务内容多重交叉、编号规则不明确等问题。可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病种清单和技术清单,采取服务项目为主导的新型诊疗科目设置方式;或根据存在问题在现有基础上调整设置编号和类别,将其分为临床类、口腔类、中医类、医技类和综合类5类分别设置一级和二级诊疗科目。结论:从诊疗科目发挥的功能来看,不应将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完全等同于行政许可项目,应对其进行定期调整或备案。由于现行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已实施多年,且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科室设置、绩效考核等的关键参考依据,因此建议结合存在问题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医院职务发明专利紧急转让案例实践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目前我国医院职务发明专利转化多种模式并存,但大多为单位间一对一许可或转让,耗时长,难以迅速实现产业化。本研究聚焦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特定时期医院如何实现疫情防控相关专利高效转让。方法: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运用普通许可(即一项专利同时或者先后许可给多家企业)模式实现专利转让的成功经验,探讨普通许可模式对转化医学的重要价值。结果:快速有效地将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转化为临床医学技术和产品,平衡各方利益,形成"共赢"局面。结论:妥善运用普通许可模式,能够使医院职务发明专利快速转化、高效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视网膜疾病的分子机制及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炎症、氧化应激、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以及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在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共同致病机制。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LC-PUFAs)作为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ω-3 LC-PUFAs及其衍生物在预防和治疗视网膜疾病时涉及多个过程,深入挖掘其与病理机制间的关系,或许可为治疗提供潜在靶点。现对ω-3 LC-PUFAs及其衍生物对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机制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具有类似发病机制的视网膜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