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22年中药新药批准及受理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中药新药品种申报批准现状,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咸达数据库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药品注册数据,对此阶段中药新药批准和申报信息进行系统整理,从申请品种数量、注册分类、治疗领域、处方来源、剂型分布、研发周期、临床研究及对照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2年申报品种265个,申报以1.1类(原6类)复方制剂最多,剂型以载药量大的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为主,治疗领域集中在呼吸、精神神经类、消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等。2016-2022年批准的中药新药品种共29个,其中2021-2022年19个,注册分类以1.1类为主,治疗领域主要为呼吸系统、妇科和精神神经疾病等;处方药味数多为6~15味,用药以甘草、麻黄、黄芩、半夏、茯苓、石膏为主;剂型以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常规口服剂型为主;临床试验主要开展Ⅱ期、Ⅲ期;研发周期约10~20年;处方来源以临床经验方、医院制剂为常见。结论:我国已逐渐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药新药开发生态系统,有助于开发出更多优质中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结核新药普托马尼治疗耐多药与广泛耐药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每年大约有50万新发耐多药与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疫情较严重。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及治疗方案中药物耐受性差、毒性大、治愈率低,缺乏全新的抗结核新药,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药。随着普托马尼的问世,对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动物实验及临床Ⅰ~Ⅲ期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该药对MTB包括耐多药/广泛耐药MTB均有显著的杀菌效果,能缩短耐多药与广泛耐药结核病的疗程,大幅度提高治愈率。现将普托马尼抗MTB的临床前期、临床治疗耐多药及广泛耐药结核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供同道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栀子提取物GJ-4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中药栀子提取物GJ-4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为其开发成为治疗老年痴呆的新药提供安全依据。方法: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将30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栀子提取物2.5 g/kg组和栀子提取物5.0 g/kg组,每组10只。栀子提取物2.5 g/kg组和栀子提取物5.0 g/kg组小鼠分别灌胃2.5、5.0 g/kg栀子提取物GJ-4混悬液。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Na)。连续灌胃7 d。记录小鼠死亡率、体重和一般状况。计算小鼠的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肾脏指数,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中ALT、ALP、BUN、SCr水平。长期毒性实验中,将75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栀子提取物100、250、500、1 000 mg/kg组,每组15只。栀子提取物100、250、500、1 000 mg/kg组分别灌胃100、250、500、1 000 mg/kg栀子提取物GJ-4混悬液,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0.5% CMC-Na,1次/d,连续给药30 d。记录小鼠的死亡率、体重、精神状态。计算小鼠的脏器指数,检测血清中ALT、ALP、BUN水平。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各组小鼠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良好,观察7 d内小鼠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小鼠体重、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肾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栀子提取物2.5 g/kg组小鼠血清BUN[(10.17±0.82)mmol/L比(11.25±0.47)mmol/L]水平降低( P<0.05),栀子提取物5.0 g/kg组小鼠ALP[(116.0±10.75)U/L比(148.0±25.73)U/L]水平降低( P<0.05)。长期毒性实验中,各给药小鼠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良好,均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比较,栀子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心脏指数、肾脏指数、脾脏指数及血清ALT、ALP、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栀子提取物250 mg/kg组肝脏指数[(4.90±0.56)比(4.38±0.49)]升高( P<0.01),胸腺指数[(0.09±0.02)比(0.14±0.04)]降低( P<0.05)。 结论:栀子提取物GJ-4在小鼠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中未表现出明显毒性,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药专利复方概况和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中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iabetes chronic complications,DCC)的专利情况,并应用关联规则、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防治DCC的中药专利复方配伍规律。方法:在SOOIP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检索防治DCC的中药专利复方,对入选的中药专利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分析其申请趋势、数量、类别、申请人等,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中药组方的用药及配伍规律。结果:307件防治DCC的中药专利复方中,2015年前申请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专利类别以A61P居多;专利申请国家以中国为主,其中中国山东省居多;专利申请者多为个人和企业;专利中以口服药物复方为主。规律分析上,专利防治DCC分为5类,分别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DN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部分专利并未涉及具体防治DCC类别。中药专利复方配伍频数较高的中药为黄芪、葛根、生地黄、黄连、丹参等;专利复方中的中药性味多甘、温,归肝经;专利组方中常用药对为葛根-黄芪,葛根-生地黄,黄芪-黄连。结论:国内申报该类专利数量较少,且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发现防治DCC的中药专利处方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及防治DCC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潜在中药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疾病核心靶点,预测具有防治CMD作用的中药。方法:使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CMD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中MCODE插件提取子网络,利用cytoNCA插件提取子网络的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在线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进行靶点-中药匹配,对所获得的中药进行筛选,并统计其性味归经及功效分类。结果:共筛选出CMD相关靶点3 859个,获取5个子网络。提取MCODE1网络核心靶点,共获得IL-1β、IL6、TNF、STAT3、AKT1、ACTB、VEGFA、GAPDH、TP53、ALB 10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核心靶点主要涉及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转录的正向调控、DNA模板、基因表达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67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AGEs-RAGE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10个核心靶点共关联880味中药,筛选后得到丹参、川芎、红花、赤芍、黄连、人参、麦冬、五味子、肉桂、莲子、蜘蛛香等36味中药。结论:本研究共预测出36味具有防治CMD作用的中药,为相关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了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瘰丸治疗恶性淋巴瘤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消瘰丸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及经典方剂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玄参、浙贝母、牡蛎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根据ADME筛选中药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s、OMIN、TTD、DURGBANK数据库获取恶性淋巴瘤主要靶点,运用Cytoscape中BisoGenet功能筛选出消瘰丸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主要靶点,并构建消瘰丸成分-恶性淋巴瘤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应用Metascape数据平台对消瘰丸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相关靶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消瘰丸成分-恶性淋巴瘤靶点-通路网络。结果:消瘰丸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核心有效成分为玄参苷、浙贝素、花葵素、碳酸钙,作用靶点为PRS27A、TP53、PPP2CA,主要作用于NF-κB、HIF-1通路,其功能主要为通过rDNA染色体沉默、巨细胞分化程度的调控发挥作用,而2条通路共同作用的去泛素化功能可能是消瘰丸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治疗靶点。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消瘰丸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络的作用机制,为消瘰丸的临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稳健性和数据挖掘的痿病核心方药筛选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治疗痿病的古籍验方和名医验案进行挖掘,获得中医治疗痿病的核心组方,并加以筛选与评价,为中医优势病种的新药开发提供示范.通过检索治疗痿病的古籍验方和名医验案中所含方药,建立痿病方药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对古籍验方和名医验案的用药规律进行挖掘分析;基于网络稳健性中药药效预测平台计算获得古籍验方和名医验案核心组方的干扰分值.在此基础上,将古籍验方、名医验案、计算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判,最终确定聚类获得的核心组方的开发优先等级.结果显示,古籍验方和名医验案用药多倾向于补虚、活血化瘀、清热和解表类,尤以温性和甘味药为主,主要归属脾、肝、肾经.古籍验方和名医验案聚类分析获得的核心组方通过网络稳健性分析显示,古籍验方组合1对疾病网络的扰动作用最强,综合评价显示具有最优的开发潜力.中医治疗痿病均重视脾、肝、肾、肺的调理,补虚的同时辅以清热、活血化瘀和解表类药物,获得的古籍验方组合1提示具有最优的潜在开发价值,形成的"古籍验方-名医验案-计算分析"整合策略可用于中药新药候选处方的筛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天然产物中酶抑制剂的快速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酶是新药发现的重要靶点,酶抑制剂的开发对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及天然产物种类繁多、结构多样、生物活性广泛,是酶抑制剂的重要源泉.然而,中药及天然产物结构复杂、活性成分含量较低,高效准确地从中筛选出酶抑制剂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生物大分子构象研究的深入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以及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及仪器的创新,一系列酶抑制剂的快速筛选技术与方法应运而生.本文将系统介绍天然产物中酶抑制剂的快速筛选方法,包括计算机虚拟筛选、基于酶分子与配体之间特异性作用的亲和筛选以及结合色谱分离的生物活性测试等,并对此进行优缺点比较,以期为中药及天然产物中酶抑制剂的发掘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乌头属中药的毒性及毒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包括草乌、川乌、附子等在内的乌头属中药因其药理作用独特、药理活性显著,长期以来被用作治疗疾病的药物,或者作为一些新药开发设计的出发点,因此,乌头属中药应用广泛,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尽管乌头属中药的药效显著,有难以替代的疗效,但其具有的毒性作用依旧不容忽视,对其的临床使用使得医、患担心,因此人们长期以来都在尽力研究乌头安全使用的方法和手段,致力于挖掘运用中药乌头独特的药理活性的同时,也在深入研究预防乌头属植物中毒的手段.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是评估药物药效、毒性作用、药物安全性评估及中毒推断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以解释药物暴露毒性实验结果和预测人用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方法之一.因此,综述了中药乌头的毒性和毒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期为乌头属中药的增效减毒的研究,如降低心脏毒性,保留其抗风湿性关节炎等药理活性,安全使用和中毒法医相关推断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乌头属植物的使用前景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临床定位研究策略与方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本文探讨了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通过人用经验研究明确药物临床定位的方法.临床定位不清是中药新药研发和二次开发的主要困难之一,在"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下,人用经验对临床定位和适用人群的确定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首先阐述了临床定位的内涵,包括对处方使用人群、临床价值、中医特色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进一步综合相关规定和既往研究,总结出四类从不同角度利用人用经验的临床定位挖掘方法,包括基于古今文献分析疾病演化、基于临床数据靶向特定人群、基于专家经验传承学术思想和基于化学成分定位作用靶点.在实际研究中,这些方法可综合应用以实现中药新药的临床精准定位.本研究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并有助于克服临床定位不清的问题,可为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