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老年性聋患者进行听力学、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并比较差异.听力学评估采用助听听阈,言语能力评估采用词表识别率,评估时间为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估采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评估时间为术前及开机后12个月.结果 共纳入31例患者,31例患者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助听听阈分别为(62.55±3.69)、(46.58±5.14)、(38.68±4.26)dB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单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9.55±5.81)%、(54.77±8.90)%、(68.52±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双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19.87±9.72)%、(64.00±6.53)%、(74.26±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 6 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短句识别率分别为(28.00±10.58)%、(68.52±7.78)%、(77.61±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开机12个月NCIQ总量表得分分别为(35.90±5.80)、(65.16±8.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改善老年性聋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聋患者可以选择人工耳蜗植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3~6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调识别能力与语音清晰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幼儿单音节声调识别率与语音清晰度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40名3~6岁的听障幼儿,开机时间12 ~ 15个月,采用听觉语言能力评估词表进行评估,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音节声调识别与语音清晰度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0,R=0.76),语音清晰度随着声调识别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听障儿童康复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声调识别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听神经病患者噪声下言语测听临床应用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听神经病患者安静与噪声下言语识别率的差异并与正常受试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听神经瘤组进行比较.方法 测试在符合国家标准的隔声室内进行,纯音测试及言语测试应用校准后丹麦耳听美Conera听力计Otosuite(版本号4.82)联结计算机输出言语声,受试者佩戴头戴式耳机TDH-39、B71骨导振动器测试纯音.言语识别测试材料采用解放军总医院郗昕编制的《普通话言语测听—单音节识别测试》词表,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分别测试听神经病患者10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1例、听神经瘤患者11例和听力正常受试者10例患者在平均听阈、阈上10dB、20dB、30dB处的言语识别率以及信噪比为-0、-5、-10、-15dB的言语识别率得分.结果 听神经病患者在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明显低于听神经瘤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以及正常听力组(P<0.05);具有相似听力阈值及听力曲线的AN患者,给予安静及不同噪声强度测试,可呈现较差及较好二级分化的SRS曲线;正常组在信噪比为-0、-5、-10、-15dB的环境下,信噪比为10dB时对比自身安静环境言语识别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听神经病组、听神经瘤组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在-10 SNR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听神经病患者在安静环境下随刺激声强度的升高会出现"回跌"现象.听神经病患者总体水平在安静与噪声环境下纯音听阈与言语识别得分均与无相关性(R2=0.07),其他三组呈现负的弱相关或强相关.结论 安静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较好的听神经病患者在噪声环境中下降程度更为显著,相对于安静环境言语识别测试更加敏感;采用平均阈上30dB及-10dB信噪比测试,所得言语识别得分可作为临床评价言语功能的敏感指标,且对于听神经病诊断和病变定位及程度分析更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更全面评估听神经病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人语前聋和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及言语康复效果情况,探讨成人行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的选择.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8岁以上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52例进行测试,分为语前聋无干预组(9例)、语前聋佩戴助听器组(27例)、语后聋(16例)三组.采用声场助听听阈测试、电刺激听觉反应阈值(Threshold,THR)、最大舒适阈值(Maximum comfort level,MCL)评价其声音感知能力;采用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STMs中双音节词表评价其言语分辨能力.分别在开机6个月及24个月进行评估.结果 开机6个月后三组声场助听阈值、THR、MCL均值无统计学差异.双音节识别率在开机6个月时语前聋无干预组8.78%、语前聋助听器组16.44%、语后聋组53.13%;在开机24个月时各组双音节识别率均上升,语前聋无干预组达18.22%、语前聋助听器组达52.89%、语后聋组达84.31%,语前聋助听器组提高明显.结论 成人语前聋患者术后可获得与语后聋相近的听觉感知水平,长期使用人工耳蜗可加强言语识别能力,对术前有听觉言语基础的成人语前聋患者应积极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言语分辨率测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临床中,有些患者主诉听得见声音,但是听不清楚内容,即存在言语理解障碍.言语测听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听功能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评估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言语测听分为言语察觉阈(speech detection threshold, SDT )、言语接受阈(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SRT)以及言语分辨率(word recognition score,WRS)三种测试方法,其中言语分辨率测试通常使用音素平衡(phonemical-ly balanced,PB)单音节词,且为测试单耳听力,词语识别得分以每张词表中正确识别的词语百分比表示[1],其在判断患者听力损失程度、预估干预效果、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9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双音节词识别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双侧人工耳蜗植入(CI)儿童安静和噪声条件下双耳与单耳开放式双音节词识别率的差异,以及噪声条件下易词与难词识别率差异,结合个案基本情况和CAP和SIR问卷评估结果,分析影响双音节词识别率的个性化因素.方法 利用普通话儿童相邻性词表测试工具对9例双侧CI儿童进行安静和噪声条件下的双音节词测试,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双耳与单耳双音节词识别率及易词与难词识别率差异.结果 在安静和噪声条件下,双耳与单耳CI双音节识别率差异显著(P<0.05);在噪声条件下,双耳与单耳易词和难词识别率差异极显著(P<0.01);双音节词识别率受个体CI年龄、言语可懂度、内耳畸形类型等因素影响.结论 在安静和噪声条件下,双耳CI可提高双音节识别率;在噪声条件下,双耳CI优势更加突出;儿童言语识别率受易词和难词以及儿童个性化等因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福州方言人群单音节词识别-强度函数修正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标准化言语测听材料《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对福州方言人群开展言语测听,根据测试结果研究影响普通话识别特征因素,探讨标准化测听材料在福建方言人群的测试效果并找出标准化应用强度函数修正值;方法 选取56例受试者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18~25岁,其中方言组36例,标准普通话组20例;采用MSTMs中经过等价性评估的7张(每张50词)单音节词表作为测试材料对56例受试者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描绘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函数曲线并将福州方言人群测试结果与普通话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福州话方言组及普通话单音节词表的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函数关系的线性部分分别为Y=3.074X-36.157和Y=3.163X-40.498.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具有难度等价性的7张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词汇表的福州话方言人群正常人识别-强度函数曲线;方言组母语为福州话并熟练掌握普通话人群在应用MSTMs普通话版言语测听词表可无需校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唐氏综合征儿童汉语音位对比式听觉识别能力的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以汉语为母语的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儿童音位对比式听觉识别能力特征.方法 以51例8~18岁(平均13.27±2.56岁)的DS儿童和51例智力水平相匹配的2~7岁(平均4.52±0.93岁)的普通(typically developing,TD)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词表》中包含的36对(18项)核心音位对,对两组儿童的听觉识别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DS儿童18项音位对的听觉识别能力均低于TD儿童;除圆唇音与非圆唇音、高元音与低元音两项音位对外,DS儿童其他16项音位对的听觉识别正确率均低于90%;DS儿童的听觉识别正确率极显著低于T D儿童(F=60.317,P<0.001),声母识别的正确率极显著低于韵母(P<0.01),声母识别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声调(P<0.05),两组儿童对声调和韵母识别的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S儿童的听觉识别能力存在障碍,且对不同类型语音的听觉识别能力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长期言语识别及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长期的听觉、语言能力,探讨两种言语、语言测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72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为研究对象,测试时平均生理年龄为7.88±1.24岁,平均植入年龄为2.84±1.04岁,人工耳蜗使用时长为5.03±0.52年,按植入年龄分为≤3岁组(43例)和>3岁组(29例).分别采用普通话词汇相邻性测试(Mandarin lexical neighborhood test,MLNT)、《修订学前(学龄)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以下简称《量表》)及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两组儿童的言语识别、言语及语言能力,分析《量表》与MUSS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72例植入儿童的MLNT识别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双音节易词85.00%±6.19%、单音节易词80.57%±6.20%、双音节难词76.56%±6.36%、单音节难词71.97%±6.85%(P<0.05);语言理解得分(72.43%±6.39%)优于口语表达得分(62.86%±7.50%)(P<0.05).72例儿童MLNT得分与语言理解、口语表达得分均有明显相关性(r=0.746和 r=0.669,P<0.05),《量表》语言理解及口语表达得分与MUSS得分显著相关(r=0.621和r=0.641,P<0.05).≤3岁组的四类词表识别率及语言能力均优于>3岁组(P<0.05).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长期的言语识别及语言能力获得了明显的收益,早期植入有望获得更好的长期康复效果.《修订学前(学龄)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是评估CI儿童长期语言能力的有用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